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利用2009~2015年GPS速度场和1975~2011年垂直速度场数据,采用TDEFNODE负位错模型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各段的闭锁程度、滑动亏损速率进行反演,结合GPS跨断层速度剖面和现今小震分布特征,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各段的断裂活动性及地震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秦岭北缘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兼有部分逆冲挤压,断裂各段的滑动速率都低于第四纪以来的滑动速率。其中天水-宝鸡段滑动速率较低,小震分布少,断裂正处于高应变积累阶段,具有高闭锁系数和滑动亏损速率,易于应变能的快速积累,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背景条件;锅麻滩段虽然滑动速率较大,但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高,小震分布较少,也存在较高的地震危险性;漳县段和鸳凤段滑动速率较大,断裂应力积累相对较弱,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均较低,小震分布多,地震危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9~2015年的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数据,解算云南地区的地壳应变场,在红河断裂与曲江断裂选取两个GPS剖面,计算并分析两个断裂的应变积累特征。结果显示:1)红河、曲江、小江等多个主要断裂应变场存在张、压交替的时空演化特征,近期曲江断裂南段表现为东西向拉张,红河断裂北段东西向拉张量值较大,约12.0×10-8/a,云南南部主要表现为NNE向的压性变化;2)从GPS剖面看,红河、曲江断裂在两个方向上均显示右旋走滑与拉张的变化特征,从量值上看,红河断裂北段运动速率较大,约8.90 mm/a。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9~2007年和2009~2013年西秦岭北缘断裂及其邻区的GPS观测数据,基于跨断层速度剖面,结合断裂带邻区应变率场的分布,综合分析断裂带的分段运动变形特征。1999~2007年观测结果表明,西秦岭北缘断裂各次级断裂段均表现出左旋走滑兼挤压的运动特征,其中锅麻滩段的活动性明显高于其他3条次级断裂;GPS主应变率场显示,沿西秦岭北缘断裂,各次级断裂所受主压应变的方向基本一致,均为NE向,但是各分段主压应变的量值变化较为明显,锅麻滩段和鸳凤段所受主压应变明显大于漳县段和天水-宝鸡段;主压应变所表现出的分段特征与跨断裂GPS站点剖面反映的结果比较一致。2009~2013年观测结果表明,漳县段滑动速率增加,主张应变率增大,可能与岷县漳县地震的发生有关。综合分析跨断层剖面和主应变率场反映的断裂带远场和近场变形特征认为,西秦岭北缘断裂4条次级断裂已处于闭锁状态,并且存在一定的应变积累,其中天水-宝鸡段平行断裂滑动速率和垂直断裂的挤压速率均较低,可能表明其在西秦岭北缘断裂4条次级断裂中闭锁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提取巴颜喀拉地块东部边界鲜水河断裂、龙门山断裂及边界附近西秦岭构造区跨断层灰色关联度指标曲线,根据1999~2007年、2009~2015年及2015~2017年GPS速度场数据计算所得的鲜水河断裂、龙门山断裂及塔藏断裂剖面变化,通过对比分析寻找地块边界断裂活动的共性特征。结果表明,2009年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出现显著的SE向加速运动,之后数年一直维持这种高速特性,汶川8级地震的发生调整了该地区的应力状态,有利于芦山7级地震及九寨沟7级地震的发生;2015~2017年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在维持高速运动和高应力状态基础上继续增速变化,地块边界鲜水河断裂2016~2017-07跨断层观测数据显示的显著拉张加速变化与九寨沟地震有一定关联,具中期背景性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9~2015年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采用DEFNODE负位错反演程序计算红河断裂带的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特征,并结合小震精定位结果分析该断裂带的强震危险性。结果表明,GPS水平观测值与模型值的拟合结果较好,小震分布与闭锁程度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红河断裂的中段北部(南涧-墨江)基本完全闭锁,断层的滑动亏损速率也相对较大,该段落具有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性;红河断裂带其余段落闭锁程度较弱,尤其是断裂带的南段,在2~5 km深度处基本由闭锁状态转化为蠕滑状态,断层的滑动亏损速率也相应很小,该段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6.
利用基于P波初动和振幅比反演震源机制解的HASH方法,得到鄂尔多斯块体周缘2008-01~2014-06共1 700个ML2.5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从中选取结果较为可靠的1 581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1°的网格,采用阻尼区域应力反演方法(MSATSI软件)获得了研究区域内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特征和应力场图像。鄂尔多斯块体周缘震源机制解类型以正断和走滑为主,应力场反演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周缘应力状态以拉张为主,局部区域存在剪切、挤压。块体北缘和西缘的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位为 NE向,一致性较好;块体东缘和南缘的最大水平压应力方向与区域内主要活动构造方向基本平行,东缘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从南段的近EW向、NEE向逐渐过渡到NE向,南缘是NWW-SEE 和近 EW向。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应力状态和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认为,银川-吉兰泰南端近NS向活动断裂的剪切应力状态的出现,是由于近NS向活动断裂在NE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了右旋剪切运动;块体西南缘NEE向的挤压和剪切的应力状态与青藏块体对鄂尔多斯块体的直接作用,以及六盘山断裂带第四纪以来强烈的挤压性质及左旋走滑运动有关;大同盆地出现局部剪切应力状态可能与盆地下方的火山有关。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9~2017年阳原盆地及周边区域GPS观测数据和2017~2019年升、降轨Sentinel-1卫星SAR图像,使用SBAS-InSAR技术精确反演阳原盆地北缘断裂现今地表形变速率场。统计跨断层剖面线上指定间隔点的垂直滑动速率得出,阳原盆地北缘断裂东段、中段和西段两侧垂直滑动速率差值分别约为1.04 mm/a、1.43 mm/a和0.72 mm/a。右所堡-松枝口断裂的左旋走滑运动特征和该断裂与阳原盆地北缘断裂中段空间分布上呈交切关系是导致阳原盆地北缘断裂中段断层活动水平高于东段的主要原因,阳原盆地北缘断裂西段活动性不明显。GPS资料显示,阳原盆地北缘断裂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右旋走滑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小地震重新定位结果和震源区应力场等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祁连山中东段地区断层构造和构造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祁连山中东段地区震源深度主要分布于2~20 km。龙首山断裂震源深度分布呈上宽下窄的倒三角形;门源6.4级地震的余震震源深度为5~15 km,倾向SW;金强河断裂东段地震活动性强,倾向NE,倾角较高;老虎山断裂东段地震活动性强,倾向NE,深部呈近垂直产状。祁连山中东段地区震源深度自西向东递增,推测祁连山东段地区更深部可能已发生构造活动。2)研究区主压应力方向为NE-NEE向。3)沿祁连山中东段地区一系列走滑断裂与前缘逆冲断裂的组合破裂是青藏高原北东向挤出的一种重要的构造变形调节模式。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4~2013年3期GPS速度场数据,从断裂两侧的水平挤压、拉张与走滑等3方面,对海原断裂东段至六盘山断裂西段GPS剖面变形与应变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海原断裂东段与六盘山断裂西段在运动方式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2)在近10 a时间尺度上,该活动断裂整体表现为以左旋走滑为主,兼顾压性变化的运动特征,在上、下盘的相对运动差异速率上,走滑方向上达到2.0~5.5 mm/a,断裂垂直方向上约为0.5~3.0 mm/a。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8-04~2020-09滇西北密集台阵记录到的15 816个地震进行重定位,得到14 110个重定位事件,获得滇西北地区精确的地震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震活动分布不均匀,多数地震沿着深大断裂呈条带状分布,充分展示了断裂在地表的展布形态;2)研究区内地震的震源优势深度范围为7~11 km,说明本区地震多发生在中上地壳内;3)地震在各个剖面深度的分布特征显示出断裂在深部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1.
基于InSAR技术,利用Sentinel-1数据获取银川盆地及周边地区2015~2019年高空间分辨率地壳形变速率场。结果显示,银川盆地整体呈下沉趋势,贺兰山东麓断裂及黄河断裂两条主控断裂两侧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性运动,芦花台隐伏断裂和银川隐伏断裂活动不明显。对一般倾角断层的震间地表形变曲线拟合公式进行改进,实现了基于单一轨道InSAR观测值同时反演断层倾角、走滑速率、倾滑速率以及闭锁深度。将算法应用于灵武断裂的活动状态及闭锁深度反演,得到断裂走滑速率约为303 mm/a,正断倾滑速率约为027 mm/a,闭锁深度约为6.8 km,倾角约为54.7°。此外,InSAR监测发现,石嘴山市和银川市东部存在局部巨幅形变,通过InSAR时序分析及现场调查认为,形变可能由人类活动引起。  相似文献   

12.
利用GPS水平速度场和现今小震活动分布资料,对金沙江断裂带活动特征开展分段分析,并对其地震危险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金沙江断裂带不同段落的活动性存在差异,北段活动性不明显,中段及南段表现出明显的右旋走滑运动,滑动速率分别为4.9 mm/a和5.5 mm/a,闭锁深度约为20 km;2)金沙江断裂带中段及南段存在应变积累,地震危险性不容忽视;3)从现今地壳形变资料分析,金沙江断裂带是控制川滇菱形块体运动的西北边界。  相似文献   

13.
��ظ�ԭ����Ե���ڵؿ�ˮƽ�˶��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2013??7?μ?3??????GPS???1????????д???????????????????????????????????????????????????????????GPS?????????????????????????1???????????????????????????????????????????????????????????????????????????????????????????????????????????Σ??????????2?????-崲?????????????????????????Σ?2013-07-22??????????????Ms6.6????3????2008??????????????????????????????????????????????????????????????????????1~3 mm/a??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70年通海MS7.7地震的破裂参数,利用模型对不同岩石圈流变特性下库仑破裂应力的变化进行研究,探讨通海地震的静态同震变形和短期震后变形对小江断裂带和红河断裂带上潜在地震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这2条断裂带的一些断裂段在深度7.5 km处库仑破裂应力增量(ΔCFS)的震时变化达到0.12~0.50 bar,48 a后由于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应力松弛,相同位置的库仑破裂应力增量高达0.22~0.90 bar。说明1970年通海MS7.7地震增强了小江断裂带和红河断裂带上潜在的地震活动性,在将来的地震工作中应加强对其的研究,并通过增加野外观测的方式监测其地震活动与地壳运动模式。  相似文献   

15.
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大地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短边GPS点阵、短基线标石阵和精密激光测距 ,在与鲜水河断裂带的断层破裂带垂直的剖面上和构造盆地内进行构造大地测量 ,获得了断层软弱带和断层蠕变带上的最佳形变分布。综合利用相关地学成果和理论 ,揭示了构造形变所隐含的动力学信息 ,识别了断层应变带、塑性流变带和主断面在地面的分布范围。用外围GPS远场联测成果探讨了该断裂带的驱动力机制 ,匡正了其“左旋”运动和现今活动速度的含义。最后 ,评估了该断裂的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用GPS资料研究华北地区形变场和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华北地区地质构造、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层、地形、地壳厚度、地壳及上地幔地震波速度结构等资料,构建了三维有限元框架模型,利用最新GPS观测结果作为边界约束条件,模拟计算了华北地区的形变场及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地表速度场和GPS观测结果比较一致。模拟结果中,大型NNE向断层如汾渭地堑断裂系呈右旋运动,NWW向断层如张家口渤海断裂带呈左旋运动,与野外地质考察结果一致。在地表以下10~20km处,模型预测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NNE、EW向,主张应力大约为主压应力2~8倍。模型中最大剪切应力场在山西、华北平原中部和东部沿海分别出现3条NNE向高梯度带,此梯度带与研究区域的主要地震活动带相对应。  相似文献   

17.
乌东德水电站场址附近走向NNE的德干断裂系主要由裸佐断裂、马店断裂、鹿鹤断裂等组成,全长约120 km。该断裂系向北收敛,向南呈“帚状”撒开成多条分支近平行排列,展布宽约6 km。断层构造岩均为脆性变形所产生的碎裂岩系,断裂带内各种次级组构表明,该断裂系在新构造时期存在多次构造活动,且活动强度由强逐渐变弱。断裂最新活动年代在中更新世,运动方式为粘滑兼有稳滑。地震危险性分析认为,倮佐断裂的最大地震震级为6.0级,马店断裂、鹿鹤断裂等在5~5.5级之间。  相似文献   

18.
??????????ж???·????GPS??????2005??2007????????????????????????????????????ε?ò??????????????о???????????ж???·??????????????????????????????????????Щ??????????????????1???о?????????????????????-??????????????????????????????????????????£????????????????????????????????????????????????????????????2???????????????????????α??η?????????????????η?????????й??????????1????????????????????????????????????????-????????????3?????????-?????????????F76??F67??F50 3???????????????????????????????-??????????????F73??F65????λ???丽?????????????????У????????????????????????????ε??????  相似文献   

19.
基于跨断层及邻区地壳形变资料,结合板内断层震间、同震错动变形活动、多断层错动变形活动实际,构建从单一断层震间整体视错动变形分析模型、沿断层视错动变形空间分布分析模型、同震视错动变形整体与空间分布分析模型,到多条平行断层视错动变形整体分析和沿断层视错动变形空间分布分析等系统性分析模型。实例表明,该系统分析模型可从不同角度全面揭示震间断层及邻区视错动变形活动的整体与细部特征、变形活动状态或阶段、多断层系统彼此间的关联性活动以及同震及震后调整视错动变形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