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工程地质类比分析的扩展及实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小平 《地质论评》1993,39(5):412-417
本文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将传统的工程地质类比方法作了扩展,称之为工程地质类比系统。根据地质体复杂多样的特点,提出了不追求概括出一般知识和它的应用,而是从每个个体的特征类比入手,把成功的经验、失利的教训应用到研究对象中去的模型及实现方法,它的应用能避免其它评价方法对条件的过于简化而产生的偏差,还能有助于发掘出隐含在地质体内还不被认识的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初步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成矿作用是构造变形-热量传递-流体流动-质量转移等四种性质完全不同过程的耦合.数值模拟是通过建立多过程耦合模型来刻画其物理和化学规律.由于这些耦合模型过于复杂而难以得到其解析解,因而数值模拟被用来讨论这些复杂动力学过程.针对成矿预测领域主要的耦合模型:形变-流动模型、形变-热-流动模型、热-流动-质模型、变形-热-流动-质模型,通过这些耦合模型应用实例分析得出,印证了高差和温度变化是流体对流、矿物沉淀发生的重要机制;详释了构造控制流体输运的方式及过程,高渗透率断裂是流体汇聚的有利场所,从而渗透率等控制成矿的关键参数成为成矿预测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井间地震正演模拟技术是研究地震波在井间传播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认识井间地震的复杂波场.从二维井间地震波传播波动方程出发,结合初始、边界条件,推导出了交错网格任意偶阶精度差分格式,阐述了非均匀差分网格的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跨孔波场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正演程序,并应用该程序对半空间粘弹性跨孔模型进行了正演计算,得到了震源在不同位置时的波场快照及地震记录图.这对于跨孔模型波传播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用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可以很方便地求得各种复杂边界条件下不同时刻渗流区内水头的分布情况。由此,联想到如何应用数值法直接用计算机同时计算出这种水头分布情况下,通过某一断面的流量或者流入各类取水建筑物的流量。关于这个问题以往文献中介绍的方法用起来不太方便。   相似文献   

5.
双排桩支护结构具有工期短、施工占地少、支护深度大等特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但因为该结构体系受力较为复杂,设计计算理论尚不十分成熟,工程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有必要对双排桩的设计参数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改良方法。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建立数值分析模型,研究其受力及变形分布规律,进而对该支护结构提出优化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复杂地表条件下地球物理场数值模拟方法评述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孙建国 《世界地质》2007,26(3):345-362
在将起伏地表、复杂近地表构造以及复杂近地表岩性的任意组合统称为复杂地表的一种广义诠释下,分别对近地表岩层或土层的数学物理模型以及对地震波场、电磁波场、稳定电流场、重力场和磁力场在复杂地表条件下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结果表明,近地表数学物理模型并不是越复杂越好。实践中,要根据计算量以及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综合考虑。目前所用到的诸多数值模拟方法,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广义有限差分法、伪谱法、积分方程法和射线法等各有千秋,只要应用得当都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作为非网格法代表的积分方程法在对复杂地表和模型内边界的精确描述方面要优于以有限差分法为代表的网格法,而网格法在对模型的适应程度上要优于非网格法。传统的几何射线法在经过一定的修改和补充后,例如加入自由界面转换系数、采用几何绕射理论和Maslov方法,即可用于解决复杂地表条件下的波场数值模拟问题。对于重力场和磁力场,其在起伏地表条件下的空间换算(转换)问题在实质上也是一种正演问题,可纳入到复杂地表数值模拟的框架内去理解和处理。虽然国内外的研究者在复杂地表数值模拟领域内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利用有限正弦和有限余弦变换模拟地震波场:声波方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一种利用有限正弦和有限余弦变换解变密度声波方程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有下列4点:(1)对声波方程两端进行关于一个或多个变量的有限正弦或有限余弦变换;(2)将待求波场的Fourier正弦或余弦级数表达式代入到经过变换后的波动方程之中,进而得到级数表达系数所满足的微分方程式;(3)分别对时间和未作变换的空间导数进行有限差分或其它形式的近似,得到变换系数所满足的离散(矩阵)方程;(4)将通过解离散(矩阵)方程而得到的变换系数代入到相应的反演公式中去,用求和的方式得到待求波场的数值解。与其它方法相比,利用有限正弦和有限余弦的优点在于可以无限制地扩展变换方向的计算区间和可以处理任意变化的速度和密度结构而不明显地增加计算量。  相似文献   

8.
将间接边界元方法拓展到近断层复杂场地地震动模拟求解,通过建立有限断层二维运动学模型,量化分析了走滑型断层逐次破裂错动下近场沉积谷地地震动放大效应。首先,将断层上、下盘以及沉积谷地分为不同的计算域;其次,在频域内通过利用不同交界面的应力、位移边界条件来建立边界积分方程,离散求解得到虚拟荷载密度,进而得到频域内场地的地震反应,时域结果由傅里叶变换得到;然后,通过与解析解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最后,分析了近断层沉积谷地地震动放大规律;研究了断层上界埋深、断层倾角、沉积谷地断层距以及断层单元的破裂速度等参数变化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谷地对近断层地震动幅值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所分析模型加速度反应谱峰值可放大4.64倍;在沉积谷地内部,地震动持时明显延长,同时会出现幅值更大的长周期速度大脉冲;近断层地震动震害具有典型的集中效应,断层距增大10 km,半空间地表位移衰减大于50%。为近断层复杂场地地震动模拟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对近断层复杂场地地震区划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成矿作用是构造变形-热量传递-流体流动-质量转移等四种性质完全不同过程的耦合。数值模拟是通过建立多过程耦合模型来刻画其物理和化学规律。由于这些耦合模型过于复杂而难以得到其解析解,因而数值模拟被用来讨论这些复杂动力学过程。针对成矿预测领域主要的耦合模型:形变-流动模型、形变-热-流动模型、热-流动,质模型、变形-热-流动-质模型,通过这些耦合模型应用实例分析得出,印证了高差和温度变化是流体对流、矿物沉淀发生的重要机制;详释了构造控制流体输运的方式及过程,高渗透率断裂是流体汇聚的有利场所,从而渗透率等控制成矿的关键参数成为成矿预测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二阶弹性波动方程高精度交错网格波场分离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一种等价的二阶弹性波动方程,以解决弹性波场中完全弹性波动方程不能完全分离耦合的纵、横波波场问题.应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求解该波动方程,并使用通量校正技术(FCT)进一步压制频散,采用均匀介质模型和层状介质模型进行波场分离数值试验,精确得到了混合波场、完全分离的纯纵波及纯横波波场.数值结果分析表明,本文方法在均匀介质情况下准确可靠,在分离后的纯纵、横波波场中可观察到较为丰富的能量转换信息,这对认识复杂弹性波的传播规律及弹性波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惠州某区薄储层发育,波场特征复杂,前人研究表明,常规正演模拟方法难以解决薄层模拟精度问题。鉴于此,采用了基于薄层的反射率法地震模拟,推导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该方法模拟的地震记录中包含反射波、转换波、多次波信息,符合薄储层地震波传播规律。通过对理论模型正演模拟研究表明,地震波场中包含多次波、转换波信息,且得到了走时验证,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应用该方法对惠州某区实际资料的正演模拟,揭示了薄砂体的展布及连通关系,得到了HZ-X井的钻井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贮量集中有限元方法在渗流计算中的优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有限元方法和有限差分方法是渗流计算中常用的数值方法,而贮量集中有限元方法则很少被实际应用。为了使渗流计算者全面了解贮量集中有限元方法,并能够较多地应用这种方法,本文将渗流计算中的贮量集中有限元方法、普通有限元方法和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对比,具体比较和分析了有限元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特征、计算工作量,通过具体的算例分析了它们的计算精度,由此指出:贮量集中有限元方法的计算精度与有限差分法基本相同,而远好于普通有限元法,它的计算工作量小于其他二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的二维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泥石流是在重力作用下,由砂粒石块和水等组成的固液混合物,是一种发生于山区的复杂的地质灾害现象。泥石流主要是由暴雨诱发引起的,它沿着复杂的三维地形高速流动,具有流体流动的特性。为了模拟泥石流的运动规律,预测降雨诱发的泥石流的到达距离和泛滥范围,减少和避免泥石流引起的灾害,把泥石和雨水组成的固液混合物假定为遵循均匀、连续、不可压缩的、非定常的牛顿流体运动规律。基于质量守恒方程和Naiver-stokes方程,采用深度积分方法,推导出了一个模拟泥石流运动的二维数学模型。所有方程式可用有限差分法来求解。结合GIS,该模型可用于预测泥石流的流动距离和泛滥范围,以及泛滥范围内的危险房屋和路段,也可以用于泥石流灾害的风险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肖建清  丁德馨  蒋复量  徐根 《岩土力学》2009,30(6):1635-1638
岩石是一种非均质的复杂地质材料,其疲劳损伤演化具有明显的3阶段发展规律。倒S型非线性疲劳累积损伤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这一规律。应用倒S型模型开展损伤计算和疲劳寿命分析的先决条件是确定出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模型参数,而运用Levenberg-Marquardt法进行倒S型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不用任何优化方法而随意选取参数初始值时迭代收敛到最优解的概率很低。因此,提出运用有限组合法估算初始值,即在参数可行域中均匀布点,以这些点为起始点分别实施一次Levenberg-Marquardt优化计算,取残差平方和最小的一组参数作为第2次Levenberg-Marquardt拟合计算的初始值。试验结果表明,以有限组合法估算参数初始值,Levenberg-Marquardt迭代计算总能收敛到最优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离散付氏变换将数值计算的有限导电板的频率特性直接转换成瞬变特性,并与模型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同时对直立板和水平板进行了实际计算。又计算了直立有限板估计σt及深度列线图,并以实例说明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大型崩滑灾害变形三维激光扫描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突破了传统单点测量方法采样点有限、覆盖范围小的不足,实现了对观测对象面的测量。受制于扫描速率和扫测距离的限制,该技术目前在地质灾害领域应用有限,因此也成为热点研究课题。本文针对高陡危岩、大型滑坡等复杂地质环境下地质灾害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系统探讨了地形构建、DEM建模和几何量测等快速调查方法,并提出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灾害地质体形变监测方法;结合应用案例系统比较和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滑坡、崩塌调查监测中的技术优势和局限性,展望了该项技术在地质灾害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低信噪比复杂地区存在严重的随机干扰,这导致该区地震资料信噪比很低。在不提高覆盖次数情况下,针对该区造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严重随机干扰问题,开展检波器组合压制随机干扰的方法研究。研究了随机干扰对动静校正量准确求取的影响,检波器组合对干扰波的压制作用,组内高差和组合基距对地震采集资料高频的影响,对比分析检波器组内距对随机干扰的衰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盆地低信噪比复杂地区,野外检波器组合重点压制严重的随机干扰波,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小于1 m的检波器组内高差对该区地震采集资料110 Hz以下高频成分影响有限,小于13 m组合基距对中、深目的层地震资料70 Hz以内频率影响有限;理论计算和试验资料综合确定的随机干扰半径为1.7~2.0 m,大于随机干扰半径的检波器组合内距能有效压制随机干扰波,其中组内距3 m比较稳定;以上参数确定的检波器组合接收方法压制随机干扰波后,所得到的地震单炮记录相比单点接收、高覆盖次数压制随机干扰波所得到的资料在70 Hz有限频带内更能提高信噪比、频率,而且成本相对低。该结果在鄂尔多斯盆地低信噪比复杂地区地震勘探野外采集中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黎霞  颜其彬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33(4):368-375,345,346
基于纵波、横波解耦的弹性波高阶有限差分方程和PML吸收边界条件,实现了RVSP观测统中弹性波数值模拟。采用完全弹性波波动方程进行数值模拟,可以得到纵波和横波的混合波场,且波场丰富,符合实际地震波的传播规律。该正演模拟方法纵波、横波自然解耦,产生全波场、纯纵波和纯横波模拟记录。通过对层状介质模型、凹陷模型,以及实际复杂介质模型的RVSP弹性波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各模型不同分量下全波、纯纵波和纯横波的波场,并对弹性波传播特征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的RVSP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集贤矿区东荣三井田小构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殿斌 《吉林地质》2003,22(3):29-30,39
对黑龙江省双鸭山集贤矿区东荣三井首采区内小于30m断距的小断层,采用了地质、钻探、测井、地震等方法,对它的形成机理、发育情况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划分了3个构造复杂区、4个构造简单区,对指导煤炭开采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结构、构件为有限空间介质,其内部电场很难套用半空间或全空间的边值问题进行分析,给出解析解.为探究混凝土内部有限空间电场分布规律,分别采用物理模型试验、镜像法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标本架法观测混凝土试件的电阻率作为混凝土正常电阻率值;分别利用镜像法、物理模型试验和有限单元法模拟计算、混凝土有限空间的电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