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对罗布泊"大耳朵"干盐湖区5个区的盐壳单元土的地球化学特征、粒度及磁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罗布泊"大耳朵"干盐湖区盐壳易溶性盐组分含量变化较大,总盐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LBVI >LBVⅡ >LBVⅢ >LBIX >LBV,新盐壳单元含盐量略高于老盐壳单元含盐量(除LBV外),且易溶性盐主要为Na+和K+-Cl- -SO42-型;pH值均 >7,表明均处于偏碱性环境中;TOC含量在1.19%~1.21%之间,且各盐壳单元之间差异不显著。(2)新老盐壳单元样品粒度组分均以粉砂(2~63μm)含量为主,平均含量达到80.52%,且老盐壳单元中粗砂和中砂含量明显高于新盐壳单元。(3)各样品间磁化率值差异不显著,平均值为3.7×10-6 m3·kg-1,呈现出由耳轮区中心依次向外逐渐升高的趋势,且样品中的磁性矿物主要以低矫顽力的亚铁磁性矿物为主。(4)总盐含量与pH、TOC呈正相关,与磁化率、粉砂呈负相关。综合表明,此时期罗布泊气候已趋向干旱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华市街道灰尘磁化率与交通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浙江省金华市街道灰尘磁化率测试,从主干道与非主干道磁化率的对比、十字路口与非十字路口磁化率的比较以及磁化率与路网密度相关分析三个方面,定量研究金华市街道灰尘磁化率及其与交通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灰尘样品磁化率(χlf)变幅为127.57×10-8~853.91×10-8 m3 · kg-1,平均值为322.55×10-8 m3 · kg-1,高于本地土壤磁化率;频率磁化率变幅为0.67%~3.99%,平均值为1.61%;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呈负相关关系;主干道灰尘的磁化率大于非主干道,十字路口灰尘磁化率大于非十字路口;灰尘磁化率和路网密度呈正相关,金华市街道灰尘磁化率可以指示交通污染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3.
张威  李媛媛  冯骥  毕伟力  刘鸽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1):1415-1425
湖泊、黄土与古土壤、深海沉积物等连续沉积体的磁化率变化作为环境变化的替代性指标被广泛应用,然而对于非连续、能够反映特定时段气候变化的沉积体,如冰川沉积物的磁化率却较少涉及.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8 个典型冰川发育山地冰碛物磁化率进行研究,并与黄土、湖泊、深海沉积物以及不同区域的表土磁化率进行对比,采用质量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探讨冰碛物的磁化率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山地的冰碛物质量磁化率呈宽幅波动,介于(3.01~1808.80)×10-8 m3·kg-1,平均值147.84×10-8 m3·kg-1;频率磁化率值较低、且波动幅度小,介于0~6.89%,平均值为1.37%.不同时空条件下冰碛物的磁化率特点不同,即不同地点同一冰期磁化率的差异显著;同一地点不同冰期冰碛物的磁化率变化不明显.影响冰碛物磁化率的主导因素是母岩的岩性条件,气候因素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他念他翁山中段位于横断山脉西部,保留着良好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论文以该地区第四纪冰川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光释光(Object-source lighting, OSL)测年、粒度、磁化率、矿物及化学元素分析等方法,探讨研究区第四纪冰川沉积物在不同时期的沉积学、矿物学、环境磁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相关环境指标分析该区的环境特点。研究表明:① 冰川沉积物总体沉积特征是大小混杂、无层理、无分选、风化程度由倒数第二次冰期到新冰期依次减弱。② 研究区冰川沉积物细粒部分在粒度频率曲线上主要呈现双峰或多峰,反映出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复杂、形成动力多样。冰碛物的平均粒径在空间上表现出距冰川作用源头越远粒径越小的规律,主要是受冰川作用强度和风化时间长短的影响。③ 冰川沉积物的磁化率值为8.72×10-8~298.00×10-8 m3·kg-1,其中冰水沉积物磁化率的平均值(178.51×10-8 m3·kg-1)和波动幅度(17.43×10-8~298.00×10-8 m3·kg-1)要大于冰碛物(平均值19.82×10-8 m3·kg-1,波动幅度8.72×10-8~42.95×10-8 m3·kg-1),反映出磁铁矿集中分布的粒级与冰水沉积物组成的粒级相似。④ 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指标反映青古隆地区古气候的总体特征为寒冷干燥,其中在末次冰盛期时气候最为干旱,末次冰期中冰阶时气候较为干旱、降水量相对于末次冰盛期有所增加,倒数第二次冰期降水量相对于末次冰盛期和末次冰期中冰阶较多,但气温较低。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真盐生植物矿质营养特征,以北疆荒漠囊果碱蓬群落为对象,通过土壤及植株调查,分析其矿质元素特征。结果显示:(1)囊果碱蓬的生长增加了0~30cm土壤的pH值、水分及盐份含量,并使盐分在土层重新分布。(2)根系相对于土壤,具有优先吸收K+、Mg2+ 养分离子的特点;叶片相对于根系,具有优先运输Cl-、Na+、SO42- 盐分离子的特点,同一离子在吸收和运输的选择不一致,与其在整株的功能相关。(3)Cl-、Na+、SO42- 积累于叶片,含量远大于K+、Mg2+、Ca2+ ,Cl- 和Na+ 可能相伴向上运输,K+、Ca2+、Mg2+ 在根、茎、叶保持基本不变的比例。(4)囊果碱蓬属于SO4 -Cl 盐积累植物,而背景土壤为Cl-SO4 型盐土。  相似文献   

6.
李宗杰  宋玲玲  田青 《中国沙漠》2017,37(3):546-553
对武威市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集的降水样品pH值、电导率和主要阴阳离子浓度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降水样品的pH值6.69~8.84,平均值7.52。降水样品电导率33.9~766 μS·cm-1,平均182.07 μS·cm-1。(2)电导率冬季 >春季 >夏季 >秋季,pH值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pH值与电导率呈显著的负相关,与风速呈正相关;电导率与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风速呈显著的负相关。(3)pH值和电导率都会随着沙尘事件的发生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当沙尘事件发生的情况下,Na+、K+、Mg2+、Ca2+、SO42-、Cl-和NO3+的离子浓度都呈现增加的趋势,但从各离子浓度变化幅度对沙尘事件的响应来看,Na+、K+和NO3-对沙尘天气比较敏感,反应强烈。  相似文献   

7.
灌水量对土壤水肥分布与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通过对春小麦不同灌水量土壤剖面水分和可溶性养分分布、农田实际蒸散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及生物指标等的测定与计算,对沙坡头层次性土壤种植春小麦最适宜灌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春小麦拔节期及扬花期,以500 m3·hm-2、750 m3·hm-2及1 000 m3·hm-2水量灌溉,土壤剖面30~10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2)拔节期3个灌溉水平土壤剖面可溶性养分含量分布的峰值均出现在 0~20 cm土层,但其浓度的下移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扬花期土壤剖面可溶性养分含量的峰值随灌水量的增加而下移。在灌水量为500 m3·hm-2时可溶性养分浓度最高。(3)作物耗水量和农田实际蒸散量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春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则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与灌水量为500 m3·hm-2相比,灌水量为750 m3·hm-2及1 000 m3·hm-2时籽粒水分利用率分别降低83.33%和147.50%。可见,在该土壤上种植春小麦的最适宜灌水量为500 m3·hm-2,灌水量可保持在土壤田间持水量40%左右。  相似文献   

8.
宋玲玲  李宗杰  田青 《中国沙漠》2016,36(6):1679-1688
对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甘肃省武威市降水事件中常量离子进行测定,运用相关分析、富集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和HYSPLIT后向轨迹分析对常量离子的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威市降水pH值的变化范围为6.69~8.84,加权平均降水pH值为7.56;降水电导率的分布范围为33.9~1 011 μS·cm-1,加权平均降水电导率为191.07 μS·cm-1;降水中离子浓度SO42- > Ca2+ > NO3- > Na+ > Cl- > K+ > Mg2+ > NH4+ > F-。SO42-、Ca2+、NO3-、Cl-和Na+浓度占总离子浓度的92.14%;阴阳离子浓度随季节变化均表现出显著的波动,Na+、Ca2+、NH4+均在春季出现最大值,K+、Mg2+、F-、Cl-、NO3-和SO42-均在冬季出现最大值。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对武威市降水离子浓度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工农业生产以及人类活动排放SO2、NOx以及氯化物等污染物。据水汽通量、流线分布和后向轨迹将武威市的降水划分为西风源降水和混合源降水(受季风和西风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宋天泽 《地理科学》2011,31(6):741-746
2010年7月,在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组织的北极科学考察活动过程中,对斯瓦尔巴德群岛、格陵兰岛以及冰岛的近海海域进行表层海水水样、冰样及陆地径流的采集。对采集样品的9项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海水样品中未检到F-和NO3-;其他离子含量的排序依次为:Cl-,Na+,SO42-,Mg2+,K+,Ca2+,与自然海水常规离子含量的排序基本一致;各离子含量与氯度的比值与恒比定律中给出的值基本一致,证明了北极海水主要受到陆地降水直接补给。近岸海水的离子含量远远低于远岸海水的原因是由于冰川融化,通过地表径流的方式补给表层海水有关。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地表径流中存在有NO3-,但对所采海水样品的检验中,未检测到NO3-,说明地表径流中的NO3-在海水的对流等作用下得以充分稀释。  相似文献   

10.
以罗布泊盐湖卤水含硫酸盐矿浮选尾矿为原料,高钠低钾卤水为浸取液,采用原位堆浸方法浸取硫酸钾浮选尾矿中K+、Mg2+、SO42-等有价元素,实现罗布泊盐湖卤水盐田含硫酸盐矿浮选尾矿中K+、Mg2+、SO42-等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利用。试验数据表明:经过堆浸工艺,实现了浮选尾矿中K+的回收;尾矿中K+含量从3.84%降至0.83%;K+收率≥77%,Mg2+收率≥79%,SO42-收率≥73%,浸取液K+含量达到1.42%。  相似文献   

11.
利用环境磁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示踪河流沉积物的物源,对渭河宝鸡市区段干流及其支流河床沉积物全面系统的磁学特征分析表明:渭河干流和支流沉积物的磁性矿物含量总体相对较高,磁性矿物类型主要以亚铁磁性矿物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主,同时存在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赤铁矿,磁晶粒以PSD(假单畴)和MD(多畴)颗粒为主。渭河干流沉积物的磁性特征在空间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根据χARM/χ(非磁滞剩磁磁化率/磁化率)值的变化规律将渭河宝鸡市区段沉积物的来源分成了两段,第一段从宝鸡峡到神龙大桥,沉积物χARM/χ 值逐渐减小,磁性颗粒逐渐变粗;第二段从神龙大桥到千河入渭口,沉积物χARM/χ 值逐渐增大,沉积物的颗粒呈现出由粗变细的特征,指示了渭河宝鸡市区段河流沉积物存在一定的物源差异,渭河宝鸡市区段干流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主要以上游携带为主导,从神龙大桥向下游,支流对河床沉积物具有一定的贡献,北岸比南岸流域贡献的物质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内陆盐沼植物群落的分布对土壤盐分的响应特征,选取鄂尔多斯盐湖盐沼区作为研究区,筛选了肉质耐盐植物群落、苔草植物群落和禾草植物群落3类典型植物群落,开展了土壤含水量、pH、电导率以及Na+、K+、Mg2+、Ca2+、Cl-、SO42-、CO32-和HCO3-测定,分析了区内典型植物群落对土壤水盐因子的响应规律.探讨...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冬季大气细颗粒物水溶性离子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乌鲁木齐冬季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其水溶性离子的特征,于2013年1-3月采集大气PM2.5样品,并利用离子色谱仪分析其中的水溶性离子,采用硫转化率、离子相关性分析及后向轨迹模型对其可能来源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采样点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170.13±51.39 μg·m-3,水溶性离子总浓度平均值为53.47±23.76 μg·m-3,其中3种二次离子(SO42-、NO3-和NH4+)是水溶性离子的主要组分;不同天气类型下PM2.5和离子浓度差异较大,雾、霾天气二次离子浓度占总浓度的81.99%和86.24%,硫转化率均大于0.1;春节期间由于燃放大量的烟花爆竹,使得PM2.5可溶性离子K+和Cl-浓度急剧上升;NH4+与SO42-、NO3-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和0.748,(NH4)2SO4、NH4HSO4和NH4NO3是细颗粒物水溶性组分的可能结合方式,Cl-和K+的相关性显著,说明两者具有同源性;固定排放源仍然是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局地大气输送会使大气污染加重。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连续收集降水样品对祁连山浅山区民乐县大气降水特征及水汽来源进行研究,运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探讨了2013 年5 月27 日至2014 年7 月7 日祁连山民乐地区降水常量离子的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降水离子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a2+ >SO42- >NH4+ >Cl- >Na+ >NO3- >Mg2+ >K+,其中Ca2+和SO42-是高浓度离子,阳离子总浓度远远高于阴离子总浓度。降水pH 平均值为7.44,降水电导率的变化范围为4.0 μs·cm-1~940.0 μs·cm-1,平均值为167.93 μs·cm-1。Ca2+离子和SO42-离子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浓度的47%和44%。各阴阳离子随季节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波动趋势,冬、春季节降水极少时阴阳离子浓度较高,而在夏季降水较多时各离子浓度较低。冬春季频繁的沙尘暴活动造成大气陆源气溶胶浓度升高,且该时段降水量少,因此降水离子浓度升高。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浅山区民乐县的降水化学离子主要来源于陆源物质,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是次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山东埠西黄土剖面沉积特征及古气候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树建  丁新潮  倪志超 《地理学报》2014,69(11):1707-1717
对山东济南章丘埠西黄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并对山东章丘埠西黄土剖面进行了粒度、磁化率以及光释光测年等指标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 根据粒度测量数据和粒度参数变化特征,并运用萨胡判别公式对其沉积环境进行判别,可知山东埠西剖面黄土沉积主要为风成沉积。通过粒级—标准偏差方法提取的环境敏感粒级分别为7.08~8.91 µm和39.81~50.12 µm;② 磁化率变化与不同粒级百分含量的变化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低频磁化率变化范围为32.38×10-8~138.46×10-8m3kg-1,高频磁化率在 30.62×10-8~123.31×10-8m3kg-1 之间变化,其变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埠西黄土剖面形成时的古气候环境信息;③ 结合光释光年代的测量数据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可将该黄土剖面划分为3个黄土层和3个古土壤层,该剖面记录了末次冰期以来该区域古气候环境的变化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