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我省地震台网测定,1982年3月11日,在湖北省郧西县安家公社与陕西省晏马公社交界的五里河松树沟一带,发生了一次Ms4.4级地震。 地震后,郧阳地区地震办公室、“二汽”地震台、郧西县科委和水电局等组成联合考察组,中途与陕西地震局调查人员一同进入震中区,获得了详细的宏观资料。为进一步查明本次地震的宏观参数及其地震地质条件,湖北省地震局、郧阳地区地震办公室、郧西县科委等再次进行了调查,现将两次考察结果综合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2.
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投地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9月21日1时47分,台湾南投县日月潭西偏南6.5公里处,发生了以集集为震中的里氏7.3级地震,震源深度达1公里.  相似文献   

3.
张北地震前地壳形变异常及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8年 1月河北省张北 6 .2级地震前 ,在震中区西部存在一个幅度为 2 0mm的隆起异常区 ,震后异常恢复。根据张北地区 1984~ 1991年的水准测量资料 ,反演地震孕育期间的力学参数 ,结果显示震源区受力增加了32× 10 14 N ;力系中心位置为 4 0 .99°N ,113.99°E ,力系的方位角α =2 8.6 5°,力系的倾角 β =- 17.19° ,与后来实际发生地震的震中及震源机制十分接近 ,与华北地区区域应力场也基本一致。理论形变图与实测图大体相似。  相似文献   

4.
<正>据中国地震台网(CENC)测定,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14点11分26秒,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北西77千米的博克拉附近发生8.1级大地震,震源深度10~24千米。17天后,在北京时间5月12日15时05分,加德满都北东方向77千米附近又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12~16千米。此次浅源大地震活动造成尼泊尔的博克拉至加德满都一线大量民房倒塌,千年名胜古迹震毁,造成重大人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省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根据国际惯例,地震专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在内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又进行了认真比较和综  相似文献   

6.
正6.5级深度12千米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震中位于鲁甸县龙头山镇地震发生后,测绘部门迅速响应开展了地震后的应急测绘,为抗震救灾提供保障服务。8月3日下午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在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迅速启动最高级应急响应,投入救灾人员50余人,举全局之力应对此次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省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 根据国际惯例,地震专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在内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又进行了认真比较和综合后,修订震级为里氏8.0级。  相似文献   

8.
1918年2月13日14时07分在广东南澳东北侧海中发生的7.3级地震,是本世纪我国东南诸省(台湾除外)的最大地震,波及粤、闽、赣、浙、台、苏、沪、皖、鄂、湘、桂等省市自治区,震中烈度十度,造成相当大的破坏和伤亡。重新查阅上海保存的地震记录,发现在次日04时25分又发生一次7.0级地震和一系列小于6级的余震。两次大震的震级相近,所释放的能量占整个地震序列总能量的99.4%。因此,这次地震属双震型。利用丰富的宏观资料绘制了该次地震的等震线图,求得了该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判定该次地震是由于泉州——汕头断裂带左旋走向滑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湖北、江西区域台网共9个台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采用CAP法反演江西瑞昌2011年9月10日Ms 4.6地震震源机制解,其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I走向204°,倾角79°,滑动角-22°;节面Ⅱ走向298°,倾角68°,滑动角-168°;最佳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14 km附近;结果分析认为:此次地震主压应力P轴近NS向,主张应力轴近EW向,类型为正断;其最大余震为当日23时36分原震中位置Ms 2.8级地震,类型为倾滑正断;余震序列主要呈NNE分布,个别呈NW方向分布。由此推断该地震发震构造与2005瑞昌5.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同一组构造系列,从地表考察判断其与NE向枫林桥断裂有关。  相似文献   

10.
2006年 9月17~22日在秭归泄滩镇西侧发生了一次极微震群活动,其中最大地震为9月20日21时10分 ML1.8级.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震群的震中主要集中于泄滩镇老石门村至老泄滩一线,震源深度为海平面以上0.5 km范围内,为正倾滑机制解;该震群频谱最佳频率主要集中在2 Hz左右,初步推断该震群为地表层重力作用下矿塌型地震并伴有几次浅层微滑坡.  相似文献   

11.
●位于地震多发的喜马拉雅地震带,属浅源地震 ●地震是由于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产生,对我国境内的影响相对较小 ●是尼泊尔81年来遭遇的一次最强烈地震,日喀则地震不是余震 ●全球进入强震活跃阶段,青藏高原或正处强震丛集期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Ms8.1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28.2度,东经84.7度,震源深度20公里,位于尼泊尔著名旅游城市博卡拉. 这是尼泊尔81年来最强地震,首都加德满都等29个地区成为重灾区.截至4月28日12时,尼泊尔境内的遇难者人数已达4352人,另有8000多人受伤.另外,强震引发珠穆朗玛峰雪崩,部分基地大本营被埋.  相似文献   

12.
<正>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20千米;8月9日7时27分52秒,在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短时间内连续发生两起震级较高的地震,其形成原因是什么?是否有联系?8月上旬短时间内连续的两次地震,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人们在关注救援最新进展的同时不禁在问:为什么四川周边经常有地震?与2008年的汶川地震有没有关  相似文献   

13.
关于汶川震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11度,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km^2,受灾人口超过4600万,是唐山地震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地震发生时北至北京、南至广州、东至上海、西至曼谷,从震中到四面八方2000余千米范围内均可感受到地震波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市州县传真     
正青海玉树州杂多县发生6.2级地震10月17日15时14分,玉树州杂多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地震发生后,厅党组高度重视,即刻启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抽调厅系统专业技术骨干组成地质灾害排查组赶赴震区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经初步调查,本次地震作用的破坏影响较小,未引发大规模的次生地质灾害,仅在震中区阿多乡引发1处危岩崩塌;同时在苏鲁乡麦玛寺北侧不稳定斜坡、杂多县北侧不稳定斜坡发生小规模崩塌现象,均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2004年阳江4.9级地震破裂方位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维有限移动震源模式下,根据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利用S波或P波拐角频率的方向性来确定地震破裂面的方法,计算了2003年11月~2005年10月阳江地区13次ML≥2.5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结果显示:利用S波、P波拐角频率得到的2004年9月阳江4.9级地震破裂方位角分别为167°和166°,地震序列以NNW为主要破裂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利用CAP方法反演2021年漾濞6.4级地震震源机制,并基于云南地区2015~2022年M≥3.0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采用叠加应力场反演方法反演漾濞6.4级地震前后不同时段的应力张量方差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云南地区2013~2022年M≥3.0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震源区附近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的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漾濞6.4级地震性质为右旋走滑型,矩震级MW6.03,矩心深度5.8 km,节面Ⅰ走向39°、倾角75°,滑动角-16°;节面Ⅱ走向133°、倾角75°、滑动角-164°。应力张量方差空间演化特征显示,漾濞6.4级地震震源区附近应力张量方差经历了一个低值-显著升高-震前下降形成新低值-震后显著升高的变化过程。应力张量方差时间演化特征显示,漾濞6.4级地震震源区附近应力张量方差在地震前1~2 a达到最高值,后持续下降,下降至最低值后发生转折并趋势回升,整体呈正“V”字型,地震发生在正“V”字型转折后趋势回升阶段。应力张量方差的时空演化特征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山西地震台网现有的台站布局,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分析地壳速度模型、台网布局及震相拾取精度等因素对震源位置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因素对准确测定震源位置的影响不同。地壳速度模型中上地壳速度对震中位置的影响最大,而震中位置对莫霍面速度变化的反映更为灵敏。单独改变地壳速度模型引起的震中位置偏差通常不超过5 km,震源深度对地壳速度模型的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莫霍面深度,最大偏差可能超过20 km。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P波拾取精度在4 s以内测定的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最大偏差不超过2 km和5 km。当地壳速度模型适宜且震相拾取精度较高时,最大空隙角在0°~180°的台站布局对震源位置的约束较好,震中偏差基本小于1 km,震源深度偏差略大(约为2 km)。  相似文献   

18.
九江-瑞昌5.7级地震余震尾波Qc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江西九江瑞昌5.7级地震(2005年11月26日)的余震尾波Qc值作了分析,发现Qc值偏低,在64.1±21.5范围内波动,与震级基本不相关。这表明从该主震震中到流动台站所决定的衰减椭圆区域与北东向的瑞昌发震断裂带关系密切,推测其能量大释放已经基本完成,目前该震源体内正处于应力调整阶段。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宁夏区域地震台网资料,采用初至P震相定位法测定2021-09-29中宁M_(L)3.6地震震源深度,同时利用gCAP反演方法测定该地震震源机制解及矩张量解,然后根据震源机制与应力场模拟方法计算现今应力场体系在中宁M_(L)3.6地震震源机制两个节面的相对剪应力和正应力。结果表明,初至P震相定位法和gCAP方法测定的中宁M_(L)3.6地震震源深度均为11 km,震源机制节面Ⅰ走向242°、倾角63°、滑动角8°,节面Ⅱ走向148°、倾角83°、滑动角153°,矩张量解结果表明该地震的双力偶成分占全矩张量解的97.07%,表明该地震为天然地震。结合震中附近2009年以来M_(L)1.0以上地震重定位后的空间分布、区域地质构造和相对剪应力等分析推测,中宁M_(L)3.6地震发震断层可能与天景山断裂东南段附近NNW向断裂薄弱带有关,该地震是在青藏高原东北缘NE向挤压作用下,沿着NNW向断裂剪切滑动引起的一次右旋走滑型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20.
据长办三峡台网测定,1983年3月24日2点43分,在当阳玉泉寺附近发生了一次M_L为3.1级地震,当地部分人有感。地震后,由宜昌行署地震办公室、长办地震地质队、当阳县科委和省地震局派员进行了联合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