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遥感技术以其独特的空间和波谱特性,使其在成矿预测中的地位更加稳固。它可以从宏观和多方位的角度预测矿床存在的有利区域;地质异常作为一种新的地质理论,通过定量统计分析方法把各种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成矿有利度得分,地质异常场是一个综合异常场,是各种成矿地质因素的综合反映,地质异常综合评价更多是侧重于微观的,局部的分析,基于遥感技术和地质异常理论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笔者把遥感和地质异常相结合,对兰坪盆地的成矿有利区域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到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anomalie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the location of mineral de-posits. However,the concept of geo-anomaly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mineral exploration had hardly been expounded until1 990 s.In fact,the geo-anomaly that has wider implicationsthan the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anomalies do,can bewidely applied to the assess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theexplanation of some crucial geological phenomena. A geo-anomaly is defined as a geological…  相似文献   

3.
从深部矿地球化学勘查实际需求出发,根据近年来20余个矿床研究结果,总结提出了热液成因有色金属矿床矿致异常规律--多维异常体系。多维异常体系是指产出在特定成矿地质时期地质体中,空间有序共存、形成机理各异、成矿指向递进的多属性地球化学异常体系,将在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以及沉积改造型等与热液作用有关的有色金属矿产深部矿预测和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安徽马头斑岩型钼铜矿为例,对该矿床多维异常体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该矿床中,存在着以Na2O为代表的负异常体系、以S为代表的矿化剂元素异常体系、矿化剂元素S与Fe和成矿元素间协同平衡体系、成矿及其伴生元素异常体系等,这些异常体系对成矿的指示作用是递进的,从而证实了多维异常体系的存在。对应用多维异常体系思路预测和评价深部矿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辽南金矿集中区成矿地质异常分析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吕贻峰 《地质与勘探》1998,34(4):20-24,36
从控制金矿形成过程中同地质异常类型形成背影分析入手,研究了辽南金矿区域成矿条件,控制矿因素及找矿标志,选择特征分析法进行定量成矿预测,成功地圈定了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严己宽 《中国区域地质》2011,(11):1802-1808
为了解释普遍存在的成矿规模与区域化探异常面积大小不成比例的问题,提出了"区域异常集中度"的概念,给出了概念的定义、相关要素和计算方法。探讨了区域异常集中度的主要特点,数值大小、计算尺度与成矿规模的关系,适用条件等。认为区域异常集中度反映了成矿物质的集中程度,应用它找大矿是在区域成矿要素范围内众多异常中"同中求异"的过程。初步提出了区域成矿要素集中度的概念,并讨论了它与区域异常集中度的关系。区域异常集中度的提出为区域化探异常解释评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地质地球化学指标和视角,将成矿相关元素异常与区域成矿要素联系起来的综合方法对于深化异常与成矿关系的认识有重要意义,对于寻找大中型矿床或矿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确定岩性复杂区的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立波  李巍  陆继龙 《地质通报》2007,26(12):1531-1535
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的确定是化探找矿的关键。不论是水系沉积物还是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岩性对许多元素背景值的影响都是十分显著的。在地质情况复杂的区域内,采用统一的异常下限值圈定异常是不合理的。根据样品的成矿元素与氧化物(SiO2)的相关关系,确定了岩性对成矿元素背景的影响。对受岩性影响显著的成矿元素,通过线性回归模型,以残差置信带确定元素异常的下限。实例研究证明,该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岩性变化对成矿元素背景的影响,能够有效地区分元素背景和异常。  相似文献   

7.
小红山北部地区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中部,主体属雪山峰-布尔汉布达华力西-印支期钴、金、铜、玉石(稀有、稀土)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水系沉积物及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发现金异常强度较高.金矿(化)体主要产于奥陶-志留纪纳赤台群,有碳酸盐岩组合、变碎屑岩组合及中酸性火山岩,研究区内水系沉积物Hs65、Hs93异常三级分带明显,异常强度高.通过1:1万土壤测量,土壤异常Au、Cu、As、Sb等元素异常强度较高,异常曲线基本重合,经地表槽探工程验证发现并控制金矿体1条,矿化体6条.通过对小红山北部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及地球化学综合分析,对比大灶火金矿点,认为小红山北部地区通过进一步勘查工作有望找到金矿床,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陈永清  夏庆霖 《地球科学》1999,24(5):459-463
地质异常单元圈定矿产资源体潜在地段是以地质异常矿体定位理论为前提,应用综合信息定量标度"致矿地质异常单元".首先分析了铜石金矿田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的综合信息特征,详细研究了"致矿地质异常"的组分分带趋势;推断了金矿产资源体系列形成的深部地质结构样式;在此基础上,选择控矿地质异常标志和地质矿异常标志作为构置成矿有利度的变量,利用成矿有利度圈定矿产资源体潜在地段.  相似文献   

9.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是勘查地球化学长期以来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通常采用的评价方法基本上包括地球化学异常的不同地质一构造单元评价法和多元素定量化评价指标法等8种方法。这些异常评价方法缺乏从成岩成矿系统的发展演化上去认识异常的表象与本质,关于表生因素对异常的制约和异常形成机制及异常产生的地质一地球化学环境的研究不够,只是提取和利用异常本身的信息。因此,研究成矿及矿化指示元素在原生带和表生带不同介质中的赋存相态、相对比例,总结其在不同景观环境下的迁移聚散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表生异常形成机制,系统剖析控制异常发育的各种内、外因素,进而选择区域异常评价指标,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区域异常评价指标体系,是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将其划分为4个地球化学区,从多重分形理论出发,应用“元素含量—面积”模型方法,对各区主要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质构造背景和化探元素富集的成因机理不同,各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场具有两种不同的多重分形特征模式:只有两个无标度区的简单多重分形模式和有两个以上无标度区的高丛集多重分形模式,具有相同成因的元素组合具有相似的多重分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区元素的成矿富集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划分了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经检验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