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王树青  封德春 《内陆地震》1992,6(2):184-187
0 前言 随着国家地震局及各省局无线数传网、地震数据库和现代化会商室的建立,地震分析预报工作正逐步走向现代化、自动化。但目前各省局从台站观测数据的收集、数据入库到图形、图表的输出,仍需分析预报人员手工抄录、手工入库,即现代化数据收集系统和分析处理会商系统是两个脱节的系统。这一人工干预节点,直接影响了两个现代化系统效率的充分发挥。为使地震分析预报工作真正做到自动化、计算机化,我们研制了数传网传输通讯、分报整编及数据入库系统软件,实现了从台站观测数据的收集到数据入库以及会商图形显示等工作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2.
监测预报是地震部门的核心业务,随着“数据密集型科技”时代的到来,地震信息处理模式也将发生变化。地震监测预报信息化技术与实践栏目的设置,旨在通过学术交流,分享地震分析会商技术平台的建设经验与成果,促进地震会商技术系统的版本列装,全面推进地震会商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方式转变,最终形成新的地震预报业务生态。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地震会商技术系统是基于Datist软件为平台,致力于解决不同种类的地震会商综合服务系统,满足地震会商中多场景使用、多源数据处理、多软件融合的需求,包含地球物理观测资料管理、日常震情会商和显著震情分析三大模块.目前,辽宁省地震会商技术系统V1.0版已通过业务试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震会商是我国地震预报的主要形式之一。清理和总结以往十多年来地震会商预报的经验和教训,对会商预报的效能作一个科学的评价,是十分有益的。 新疆地震趋势预测是从1973年开始,短临会商留下完整资料的开始时间是1975年。因此,统计的时间就从1973年(趋势)和1975年(短临)到1983年底。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据库和GIS技术的地震会商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数据库和GIS技术的地震会商系统,采用Oracle数据库、Arc Engine、Jfree Chart控件和C#语言组合开发,实现地震数据在线分析和信息的动态展示,提高地震分析会商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地震会商业务信息化需求,支撑地震业务数据加工、处理、统计分析和模型计算等工作,设计地震会商技术系统软件平台。该系统以自定义流程为驱动,灵活适应需求变更,引入低代码开发技术策略,通过开放平台,提供专业用户参与开发和自定义云端部署的全套技术解决方案。为适应地震分析预报的科研型业务特点,在系统构建过程中引入敏捷式开发理念,有效填补了科研成果到业务应用转化的鸿沟。经3年建设实践,该系统于2019年在地震系统业务单位试点应用,试用结果证明,系统设计模式和使用方法符合地震会商业务特点,行业内现有用户已突破2000人。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地震会商业务信息化需求,支撑地震业务数据加工、处理、统计分析和模型计算等工作,设计地震会商技术系统软件平台。该系统以自定义流程为驱动,灵活适应需求变更,引入低代码开发技术策略,通过开放平台,提供专业用户参与开发和自定义云端部署的全套技术解决方案。为适应地震分析预报的科研型业务特点,在系统构建过程中引入敏捷式开发理念,有效填补了科研成果到业务应用转化的鸿沟。经3年建设实践,该系统于2019年在地震系统业务单位试点应用,试用结果证明,系统设计模式和使用方法符合地震会商业务特点,行业内现有用户已突破2 000人。  相似文献   

8.
邢如英  盛家伦 《地震》1992,(4):62-66
随着地震预报工作数据和图表的大量增加,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越来越多地牵扯预报人员的精力,数据、图表的管理、调用、展示也越来越困难;继续用原方法,已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当前建立具有一定分析、处理、显象、演示、输入和输出等功能的现代化会商室,是非常必要的。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现代化会商室,是一个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VAX机系统为后盾,具有多通道信息输入输出能力的现代化震情分析会商系统。  相似文献   

9.
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短期地震预测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6年以来 ,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预报推进组主要承担首都圈地区月震情跟踪监测预报、年中和年度华北地区和全国地震趋势分析研究工作。本文总结了我所在填写短临预测卡片、月会商和年度会商分 3个方面所做的预测结果 ,并进行预测效能的初步评估 ,以供参考和进一步的分析和检验。1 地球物理研究所填写短临地震预测卡片的预测回顾我所自开展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以来 ,一直对短临地震填卡预测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 ,从 1 986年到 1 997年基本没有填写短临地震预测卡片。 1 998年以后 ,根据中国地震局预测预防司有关鼓励短临预测的规定 ,开始试验…  相似文献   

10.
郭跃宏 《山西地震》1991,(1):38-39,35
1简介 分析会商系统是为地震分析预报及震情 会商研制的数据综合处理系统。主要包括:(1)地震活动图象动态显示软件;(2)、地震烈度衰减预测软件;(3)图形(图象) 再现软件;(4)实用化攻关软件系统; (5)地震预报专家系统。 主要特点: ①可直接调用数据检索功能,从数据 库中检索数据,并用上述软件进行处理。 ②应用计算机的窗口技术和图形功 能,模拟普通幻灯机的放映过程研制了电子 幻灯放映软件,使得图形可保存和快速再  相似文献   

11.
周仕勇 《内陆地震》1995,9(1):24-28
科学地选取了8种可用于地震短期日常会商的测震学定量预报参量,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式及分析预报软件包。计算了新疆乌鲁木齐等6个重点监测区的预报参量背景值和异常定量判据指标。根据参量动态曲线与已有强震震例的对应关系,对各预报参量的预报效能、预报高效能区及盲区、异常出现时段参数均作了详细分析。最后简要介绍了最新实际应用中的预报实例。研究结果及研制的相应软件在实际日常会商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地震应急资料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专业性和多学科融合的特点。中强地震发生后启动应急响应,工作人员需在短时间内产出多学科、跨领域、多手段的专业地震会商资料。以地震会商系统为平台,利用其灵活开发、自动计算和智能分析的优势,建立地震应急资料产出系统(包括会商资料处理模块、应急图件产出模块和震情报告生成模块),通过地震触发,根据预设流程和报告模板,自动产出专业报告,为震情形势研判和震后应急救援提供专业可靠的应急资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急救援和灾损评估的效能。  相似文献   

13.
陈保华  吴淑英 《内陆地震》1998,12(4):381-384
地震目录是地震学中最基础的资料,具有丰富的地震信息,它不仅被用于地球内部构造和地震地质的研究,在地震活动性研究、地震预报研究、地震危险性分析和震害损失预测研究中也被广泛使用。同时地震目录还是编制地震烈度区划图的主要信息源及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土开发的重要基础资料。因此,编制地震目录受到地震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 新疆地震目录点析新疆是我国多震省区,地震强度大,频度高,地震信息丰富。自1970年新疆组建地震机构以来,在地震目录的编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先后编撰出版了下列地震目录。(1)《地震…  相似文献   

14.
正新疆于田地区历史上发生过多次6.0级以上地震,北京时间2020年6月26日在此地区再次发生MS 6.4地震。震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紧急开展地震应急会商,并组织多家单位针对此次地震开展了虚拟科考工作。其中,所发生的地震是否属于其他强震的余震,与历史上已发生的多个强震存在怎样的关系,或者还是属于独立的背景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5.
王桂岭  敖雪明 《内陆地震》1990,4(3):278-280
一、前言 1990年6月14日20时47分,东经85°06′,北纬48°03′,苏联斋桑湖发生7.3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中苏交界地区的苏联境内,距新疆富蕴地震台334km。震前,笔者应用全国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部分成果,对这次地震作了中期预报,根据富蕴窗小震频度异常提出了短期预报意见。 1990年6月1日,在新疆地震局月会商会上,以口头和书面形式提出:富蕴地震窗1990年5月小震频度为58次,系1977年有资料以来的最大异常,据此认为1990年6—9月,富蕴250km范围内可能发生6级左右地震。实际上1990年6月14日斋桑湖发生了7.3级地震,发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省2016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2016年以来山西省地震局月会商意见、月震情反映、周震情监视跟踪例会、紧急会商意见为依据,系统总结、整理山西盐湖M_S 4.4地震震前异常及预测过程,给出山西南部地区4级左右地震短临预测指标,并就地震预测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本文论述了甸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分别从地震监测技术系统,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以及地震紧急救援技术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系统的现代化建设。重点介绍了地震及前兆数字化观测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地震及前兆台网的规模及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10年5月25日四川省都江堰市、彭州市交界处5.0级地震前观测到的多种异常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表明此次地震前监测到了一些地震前兆异常信息。并在年中会商报告中,提出了较好的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朱令人 《内陆地震》1993,7(2):90-105
新疆的地震预报是1970年开始的。二十多年来在“边观测、边研究、边预报”、“多路探索、多兵种联合作战”、“走综合预报之路”的方针指导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建设了43个地震台站,投入189套仪器,建成了遍布全疆的地震无线通讯网,开展了历史地震调查和地震烈度区划工作,建立健全了地震会商预报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地震预报研究。实际地震预报统计分析表明,扣除自然发震概率之后,趋势预报的成功率约0.3,短临预报的成功率约0.1。在前兆台网控制范围内取得了一些震例,说明地震确实是有前兆的,但又是非常复杂的。地震预报作为科学难题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作者简要地讨论了地震观测的间接性和地震异常的离散性、难以区别的地震异常和地壳变动异常、建立在复杂现象基础上的地震前兆以及地震的混沌性对地震预报的影响等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季达 《内陆地震》1990,4(1):74-78
新疆是一个地震多发区,中强地震活动频繁,小地震资料亦十分丰富,这为研究中强地震发生之前,震源及邻近地区小震活动的变化与强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南天山地震带是新疆境内中强地震活动强烈的地震带之一。无论是中强地震的活动频次,还是释放的能量都居全疆之首。“新疆地震目录(公元1600年—1987年M_S≥4.7)”表明,仅1890年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