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七十年代始,卡林型金矿在世界黄金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我国在滇黔桂和川甘陕均有发现。但对该类矿床成因尚有不同看法。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和陆相热水活动的细致的观察与研究,为人们研究古代与热液活动有关的矿床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1963—1966年美国和德国考察船首次发现和证明了红海海底热卤水(水温44—50℃)和热卤水池中有二十几米厚的富含Fe、Mn、Zn、Cu等金属的沉积物。随后分别在太平洋洋脊13°N、21°N,大西洋中脊37°N21°N、,以及印度尼西亚、太平洋西南岛弧区和地中海等地热系热液的观察,发现了富含Fe、Mn的海底温泉,富含Fe、Mn、Cu、  相似文献   

2.
苦水湖是近年来在青藏高原西昆仑山腹地新发现的富锂盐湖,查明其水化学组成特征对丰富青藏高原盐湖型锂矿床基础资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受区域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对包含该盐湖卤水及补给水系的基础性研究还很少.综合运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解和离子比例关系分析方法探讨了湖表卤水及湖周补给水系水化学组成、演化及主要离子来源.结果表明,由"补给源"到"汇",各离子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水化学类型由碳酸钙镁型向硫酸钠亚型过渡转变,水化学的演化由岩石风化控制向蒸发结晶控制演变.根据离子比例关系,识别出3个主要离子来源:东北径流补给以碳酸盐岩、硅酸岩风化溶质来源为主;南部甜水海水系以盐岩溶解补给为主;湖周冷泉中的溶质则可能主要来自于同生沉积卤水与浅层地下水混合,或长英质火山岩、碳酸盐岩等的深部水-岩作用淋滤.   相似文献   

3.
火焰发射光谱法测定氯化物型湖卤水中钾和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氯化物型湖卤水中一般呈现高钠低钾的分布状态,实验配制了合理的钾钠分布比例的标准系列,原水样不需特殊处理,通过逐级稀释,采用最高标准调节能量,火焰发射光谱法直接测定湖卤水中的钾和钠,在标准曲线上查得被测离子的质量,然后换算成钾和钠的含量.方法用于氯化物型湖卤水中钾和钠的测定,回收率为91%~116%,精密度(RSD,n=7)小于1%.  相似文献   

4.
1948年,瑞典海洋考察船“信天翁号”(Albatross)在红海中部(21°10'N,38°09'E)水深1937m的地方发现水温与含盐度异常,揭开了人类认识海底热液作用的序幕.六十年代中期,美国考察船“大西洲二号”(AtlantisⅡ)、英国考察船“发现号”(Discovery)和联邦德国考察船“流星号”(Meteor)证实了瑞典人的上述发现,确定存在两个彼此隔离的热卤水洼地,并发现富含Fe,Mn及Zn,Cu,Cd,Pb和Ag的热卤水沉积物,是考察、研究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的开端.七十年代中后期,美国在东太平洋,法国与美国联合在大西洋(FAMOUS,FrancoAmerican Mid-OceanUndersea Survey),采用潜水方法进行海底考察,不但发现了若干处  相似文献   

5.
习科1井是位于黔北习水县良村镇的一口科研勘探井,该钻井由志留系石牛栏组钻至奥陶系涧草沟组。通过对习科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中的笔石进行系统鉴定和生物地层划分,判断该井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地层序列完整连续。该钻井五峰组中可识别出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带(WF3),之上见富含腕足类的观音桥层,再向上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其中自下而上可识别出Metabolograptus?persculptus-Akidograptus ascensus带(LM1—LM2)、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带(LM3)、Cystograptus vesiculosus带(LM4)、Coronograptus cyphus带(LM5)和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带(LM6)。习科1井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笔石生物地层序列基本完整,可与桐梓凉风垭、韩家店对比;而与桐梓红花园、戴家沟不同,后两者缺失了Metabolograptus?persculptus带至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带。同时其龙马溪组顶界符合从桐梓向北经习水—綦江,至四川华蓉山依次升高的规律,进一步验证了黔渝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阶段性渐进展布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 巴里坤盐湖位于天山北侧,是固液二相并存的现代盐湖矿床。上部为深20~80cm 的液体卤水(夏季),湖水浓度20°Be′①左右。下部为一层60~200cm 左右的固体芒硝矿体。夏季卤水化学组成(据D0026样,单位:g/L)为:NaCl.54.11,Na_2SO4 106.6,MgCl_231.507,KCl 2.16,CaSO_4 1.11,Mg(HCO_3)_2 0.83,CaCO_3 0.187。巴里坤盆地冬季寒冷,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0℃以上,日照时间长,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现以Na~+,Mg~2+,Cl~-,SO_4~2—H_2O 四元体系相图(图1)为基础,以25℃,-5℃分别代表夏季,秋末初冬湖水平均水温。由这二种温度条件下卤水等温蒸发、结晶的相图变化为典  相似文献   

7.
丘缅地质局于1957年开始钻进缩小口径的深勘探井.在别列左夫含气地区钻完了两个深达1500—1600米的钻井;在富洛罗夫地区已钻完的钻井深度达3200米.根据所取得的技术经济指标,有可能做出钻进缩小口径钻井合理性的结论.小口径钻井工作量的增长资料列入表1.  相似文献   

8.
红海热卤水及其富含重金属沉积,是迄今为止人们知道的唯一一个成矿卤水与所形成矿床共存的例子.对此我曾作过系统介绍(《国外地质》1974年第12期),现在拟就1971年以后的研究进展补充介绍如后. 1.除以前报道的《大西洲Ⅱ》、《发现》、《链条》三个热卤水洼地外,沿红海轴心海槽又发现了许多类似的洼地,总数超过13个.这说明它不是一种个别的、偶然的地质现象.但是,规模最大而且发现富含重金属沉积的仍然只是《大西洲Ⅱ》洼地. 2.从1964年首次测定卤水温度以来,《大西洲Ⅱ》洼地的卤水温度一直在上升,七十年代初期其最高温度近  相似文献   

9.
吉布堤阿萨勒(Assal)盐湖卤水钾盐矿床由其东南部的湖表卤水矿和西北部的晶间卤水矿两部分构成。二者水力联系密切。通过对湖表及晶间卤水分异特征等综合分析表明钾质来源于与之有断裂通道相通的浓缩海水、湖下及湖缘存在的热泉以及周边富钾玄武岩通过季节性河流水的不断补给有关。盐湖演化时间相对较短,具明显的海相成因特点。  相似文献   

10.
乌拉根铅锌矿床热卤水喷流沉积矿床,矿化分布于下第三系古新统乌拉根组第一、二岩性段,矿石结构构造兼有同生沉积及叠加改造特征,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天青石化、石膏化及白云石化.矿石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铅锌来自地壳深部或土地幔,硫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的还原.成矿温度为64℃~193℃;成矿流体盐度7.22%~20.29%WtNaCl,成矿年龄45.4~54.0Ma.成矿作用经历了三个时期:1、热卤水喷流沉积成矿期;2、热卤水充填交代成矿期;3、表生氧化淋滤富集期.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和东、西台吉乃尔湖地质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达木盆地中部的一里坪和东、西台吉乃尔湖,即三湖,在晚更新世晚期以前,与察尔汗同为一统一的淡水滨浅湖。此后发生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导至湖水四次收缩,三湖与察尔汗湖逐渐分离,那棱格勒河水系产生四期冲积扇,三湖形成相应的扇前湖。从距今约15000年开始,三湖演变成盐湖,沉积了上、下盐层,其晶间卤水及湖表卤水富含锂和硼,储量巨大。盐类物质主要来自那棱格勒河上游昆南断裂两侧与新生代火山活动有关的温泉热水的补给。  相似文献   

12.
腾格里沙漠地区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水资源极为匮乏的腾格里沙漠区内所赋存的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沙下潜水 ,主要是周边山区由高向低缓慢地向沙漠区运移所致 ,分布较为普遍 ;另一种是沙漠湖水 ,它是在沙漠区内之低洼地段 ,由于沙下潜水的长期溢出汇集于大小不等的长条状湖泊之中 ,以湖表水 (咸水和卤水 )的形式存在。沙下潜水矿化度在 0 .5~ 1 g/L之间 ,为本区的饮用水。湖表水咸苦 ,矿化度较高 ,就同一湖区而言 ,也有咸水和卤水之分 ,咸水矿化度为每升数十克 ,卤水则在 1 0 0~ 440 g/L之间 ,已达到了盐湖类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东台吉乃尔盐湖经过长期的成盐演化和成矿过程 ,最终形成了以氯化钠化学沉积为主的蒸发盐 ,晶间卤水富含B、Li等多种元素卤水矿床 ,根据 1998年对该湖干盐滩中部所打的CK1孔钻孔剖面( 12m)及测试的几个14 C年龄 ,初步证实该盐湖上部盐层是在约 10 0 0 0aBP形成 ,未经碳酸盐和硫酸盐成盐阶段 ,盐湖形成初期即进入氯化物成盐阶段。  相似文献   

14.
重晶石是渗流热卤水成矿的重要成因标志 丘赫洛夫(1974)曾指出:"硫酸钡沉积,极大多数可能是卤水在海底卸载所致"(见文献[3]).我们同意重晶石的生成大多与卤水有关,并认为它是渗流热卤水成矿的重要成因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基于钻井、岩心样品等分析资料,对川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该区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主要形成于海陆过渡沉积相,页岩厚度较大(20~120m),富含有机质,有机质丰度高(TOC为0.85%~35.7%,平均7.51%),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热演化程度达高一过成熟(Ro为1.95%~2.4%,平均2.22%),利于干气生成;页岩富含脆性矿物和黏土,微米级孔隙比较发育,利于吸附气赋存。与成功勘探开发页岩气的北美页岩相比,川南地区龙潭组页岩有利于干气的生成及赋存,综合分析提出了泸州—自贡—宜宾、女基井—潼南—高科井2个区块为页岩气富集有利区。  相似文献   

16.
去年五月,我室蔡克勤、赵德钧两同志首次在四川省渠县农乐地区发现了多钙钾石膏(K_2SO_4·5CaSO_4·H_2OG(?)rgerite).目前已完成了矿物学方面的测试和研究工作.本区产出的多钙钾石膏普遍交代杂卤石(K_2SO_4·MgSO_4·2C_aSO_4·2H_2O),并保留有杂卤石的被交代残余.关于多钙钾石育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经韩蔚田等同志查阅已有的水—盐体系相平衡资料表明,多钙钾石膏只能在较高的温度(>40℃)下,从富钾贫镁的溶液中形成.我们配制了100个合成卤水的实验点,出现人工合成多钙钾石膏晶体的卤水组成,都位于富含KCI的区域.这与已有的实验资料是基本吻合的.目前已有的实验资料大多是从查明杂卤石的形成条件出发的,因而有关多钙钾石膏形成条件的资料尚不充分,我们的实验也刚刚开始,但从物理化学资料来看,应是富钾贫镁卤水作用于杂卤石,才有利于生成多钙钾石膏.同时,本区还发现有疏锶钾石(K_2SQ_4·∽rSO_4)和氯氧镁铝石(Na_4Ca_2Mg_7Al_4(OH)_(22)  相似文献   

17.
根据氨基酸在成矿溶液中存在的可能性,继铅、锌、铜在含有中性及酸性氨基酸热卤水中迁移与沉积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后,作者对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在含有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热卤水中的溶解性,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含碱性氨基酸的热卤水中,从90~210℃的温度范围内,铅与锌的溶解量均从增到减,铅于150℃时达最大值(约4×10~(-6));锌于120℃时达最大值(约800×~(-6));铜的溶解量则于90℃时即达最大值(约80×10~(-6)),其后随温度升高而呈锐减趋势。这说明铅、锌、铜与氨基酸形成的易溶络合物,其稳定性不仅与金属和氨基酸的种类直接相关,而且还受温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四、胶东群的地质时代,各岩组时序及基底构造问题沈阳地矿所余汉茂1983年在栖霞桃村至十八盘一带,采选了胶东群化山组地层中锆石试样5个,送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作铀—钍—铅同位素年龄测定,其结果见表3。表3之锆石年龄为一致年龄。作Pb—Pb等时线,得年龄值为2662.5±21.9 22.3百万年(见图16)。作阿仑斯—韦瑟里尔(两阶段)一致曲线模式图(见图17),得上交点年龄2675±17.2 9.6百万年,数据点集中在上段,铅略有丢失,但不影响Pb-Pb等时线。两者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下交点误差大,无地质意义。故胶东群化山组的成岩年龄为2675±17.2 9.6百万年。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察尔汉盐湖(图1)已发展到干盐湖阶段——干盐滩与卤水湖并存。在广阔的干盐滩上分布着九个大小不等的卤水湖,它们现今正在广泛地进行着盐类物质沉积。盐湖水的补给南部来源于格尔木东,西河等地表迳流,北部、东北部有地下潜水补给。一九八四年,我们仅对察尔汉盐湖区的达布逊湖、协作湖、团结湖及对北部、东北部的盐溶洞和区内其他地区进行了考察。认为:(1)不但在达布逊湖北岸、东北岸湖滨地带,而且在达布逊湖南岸、协作湖、团结湖都有现代钾石盐和光卤石沉积分布:(2)盐湖北部  相似文献   

20.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的类型和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中盆地蕴藏着较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目前已知地下热水天然露头—温泉,有23处,热水井9处,有地热异常显示的钻孔28处,共60处。其中以(20°—40℃)的低温热水为主,有42处,(40°—60℃)的中温热水12处,(60°—80℃)的中高温热水4处和(80°—100℃)的高温热水2处。 为探索在巨厚新生代沉积物覆盖的平原区地下热水赋存的可能及其分布规律,我们曾对西安及其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