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蔡逸涛 《云南地质》2006,25(1):86-89
澳大利亚珠宝评估师协会的“SPEED”方法,把切工分成5个步骤,能全面的对钻石的切工进行评价。本文将此法和现有国标和国内行业习惯作对比研究,将对国内刚刚兴起的珠宝评估行业产生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学方法和可视化计算机软件Pro/E与MATLAB处理圆明亮琢型切工参数与该琢型其它几何元素之间的定量关系。首先,用数学语言描述托尔可夫斯基琢型亭部演化的规律。随后,用分析表达式和图形表达以下几个问题的新见解:(1)星刻面倾角不能随意取值,它是某些切工参数的函数;(2)腰棱厚度和腰棱总面积能够用数学公式定量描述;(3)冠部俯视图的变化服从一定的数学约束条件,认为台宽比评定中的“弧度法”不可行。分析结果表明将现代光学分析和MATLAB等计算机技术结合,可用于宝石最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刷磨和剔磨是钻石加工者为了尽可能保存钻石成品的克拉质量、又消除腰棱附近瑕疵时采取的加大或减小腰小面倾角的加工措施,磨钻师傅往往凭经验掌握。利用本文编写的刷磨与剔磨工艺参数计算程序,可以准确计算出任意切工参数下指定的刷磨或剔磨程度所对应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4.
X射线荧光分析仪用靶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步进电机及其控制电路、光电检测电路、靶盘和齿轮传动五部分组成。该系统采用了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从而驱动靶盘按要求转动相应的角度,并通过光电检测电路进行闭环控制,最终实现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中靶的自动更换,解决了长期以来依靠人工更换靶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该控制系统的靶中心点定位偏差不大于1 mm,并能满足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测量工作中的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运用钻石光学效果观察仪采集合成立方氧化锆(CZ)样品的光学效果的实测图样,采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石斌博士研发的宝石切工仿真分析系统模拟样品的光学效果仿真图样及可视亮度。通过量化程序统计样品实测图样的亮度值,以及仿真图样的亮度值。研究在入射角度为7.12°-12.58°的环形光源下,样品的实测亮度与主要切工参数的关系;对比仿真图样与实测图样的异同;分析样品可视亮度与仿真图样的统计亮度值的变化趋势,发现样品仿真图样的统计亮度值与模拟的可视亮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称性较好样品的仿真图样与实测图样较一致;亭角38.5°-41.5°,冠角27°-39°之间一些特定组合的样品具有较高的亮度。结果表明,通过采集、分析图样测量圆明亮琢型宝石实际亮度的方法是准确可行的;对称性或某些参数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引起样品亮度很大的变化;亮度较高样品的亭角、冠角满足加和规律,即亭角减小必须与需锫增加相静会.才鲐呈拥掂高的毒序  相似文献   

6.
Sarin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钻石、珠宝行业科学仪器销售与决策软件的龙头企业,于2012年1月16日宣称其为珠宝批发商、零售商推出了"钻石分析服务"(DAS)。钻石分析服务是一项基于网络的服务,为珠宝批发商、零售商、评估师及其他用户在买卖、评估钻石的过程中数分钟内提供钻石的切工报告。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观测试验的仪器精度和观测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菁  张强  李宏宇 《冰川冻土》2012,34(2):357-366
利用"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观测试验"2009年定西站的平行对比观测资料,分析了微气象观测仪器的精度和观测误差.结果显示:在大多数情况下,A301P型风杯风速计和HMP45D型温湿传感器对风温湿的观测偏差分别不超过±0.10m.s-1、±0.16℃和±1.00%;107型和109型温度传感器对土壤温度的观测偏差分别不超过±0.1℃和±0.03℃;HFP01型热通量板对土壤热通量的观测偏差不超过±11W.m-2;涡动协方差系统(CAST3+Li7500)观测计算得到的感热、潜热和动量通量的偏差分别不超过±8W.m-2、±8W.m-2、±0.02kg.m-1.s-2.此试验对于大气风速、温度、相对湿度、土壤湿度和温度、地表辐射以及地表通量这些要素的观测,相同型号仪器之间的数据都很一致.并且不同型号仪器进行对比观测风速、土壤温度、净辐射、向下长短波辐射和土壤热通量得到的结果也较一致.结果表明,该试验大多数仪器有比较高的精度,仪器之间也比较一致,观测误差较小,基本能够满足陆面过程观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胡家燕 《贵州地质》1999,16(2):169-179
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和晶体形态类型,以及金刚石的物理、化学参数、体蚀象、包体成分、切工后的特征等,论述了金刚石的形成和金刚石(钻石)鉴定方法,例举了与金刚石(钻石)相似宝石的区分。  相似文献   

9.
精确计算星刻面、上腰刻面和下腰刻面的倾角是圆明亮琢型宝石加工的重要问题。通过几何分析与计算,分析了冠角、台宽比、星刻面长度比、下腰刻面长度比和亭角对星刻面倾角、上腰刻面倾角和下腰刻面倾角的影响,获得了较精确的星刻面倾角、上腰刻面倾角和下腰刻面倾角的线性拟合计算方法及相应的参数。  相似文献   

10.
再生钻石是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以天然钻石为基底再生长合成钻石层,得到具有整体外观的钻石产品。由于再生钻石含有天然钻石的氮杂质信息,传统的合成钻石排查方法和检测流程已不再适用于再生钻石的检测。本文对实验室检出的一颗再生钻石进行了详尽的宝石学测试分析,以建立再生钻石的最佳检测方案。结果显示:常规的显微观察、钻石仪器排查以及红外光谱测试都不能将再生钻石检出。DiamondViewTM多方位发光图像观察该样品呈现清晰的发光分层现象,上层为红色荧光与蓝绿色磷光,下层为深蓝色荧光与惰性磷光;红外透射光谱分区域定点扫描样品上层为IIa型钻石,下层为Ia型钻石;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和光致发光光谱测试显示样品同时具有N3和高浓度[Si-V]-缺陷。综合判定该样品亭部的下半部分为天然钻石,亭部的上半部分和冠部为CVD合成钻石,CVD层厚度约740μm。作为我国首例报道的再生钻石,与国外已报道的同类型样品相比,该样品中分层界限不可见,且合成层厚度呈现明显增长。研究认为,应用多方位发光图像分析及光谱测试技术是再生钻石检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硬质合金-金刚石复合片在弹-塑性岩石(大理岩、石灰岩、砂岩)中的工作机理与孕镶金刚石钻头的工作机理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根据硬质合金-金刚石复合片在切削过程中的受力作用,研究了复合片切削刃的工作机理,并将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机械速度随着复合片切入岩石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切入岩石的深度主要取决于复合片受到的轴向载荷及切削角等参数,且随着转速或轴向载荷增加,动荷系数B应取较小的值。分析结果有助于设计金刚石切削具和钻进参数。   相似文献   

12.
孕镶金刚石钻头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人们对其性能和钻头金刚石参数间的一些问题仍需进一步认识。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钻头唇面上金刚石的分布模型,其结论与实际相吻合;并以此为依据,探讨了金刚石粒度对钻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生福 《探矿工程》2005,32(11):57-58
对薄壁金刚石钻头胎体进行了性能分析和配方设计探讨,尤其根据被钻切介质对钻头胎体性能的要求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从理论分析结合实践经验筛选出了钻切建筑石材和各种钢筋砼的钻头胎体配方,在生产中满足了钻头工作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电镀金刚石孕镶钻头的研制方法和原理。此种钻头适用于坚硬、致密、弱研磨性(即所谓打滑)地层的钻进。攻克“打滑地层”的途径是:(1)降低钻头胎体耐磨性,促使金刚石出刃;(2)改变钻头底唇形状,提高金刚石破碎岩石的比压,增多孔底破碎岩石的自由面,使之易于破碎岩石。从4个钻探队、39个钻头的生产试验结果来看,上述研制工作既合理又有成效。  相似文献   

15.
颜色是钻石4C评估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决定钻石档次和价格的一个重要依据。作者结合实践体会对颜色分级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16.
切磨过程中花岗石材料去除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远  黄辉  于怡青  徐西鹏 《矿物学报》2001,21(3):401-405
深入理解切磨过程中花岗石材料的去除机理是优化加工设备,加工工具以及加工参数的基础。本文研究了花岗石的断口表面、锯切表面、粗磨表面以及精磨表面形貌特征,并结合切磨过程中临界载荷、单颗金刚石磨粒所承受的切削力以及比能特征,对加工表面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材料的去除机理与单颗磨粒的最大切削厚度直接相关。随着单颗金刚石磨粒最大切削厚度的减小、花岗石的去除方式也逐渐由脆性断裂为主转为塑性流变为主。由于不同的材料去除机制对应不同的能量消耗,可以通过调节单颗磨粒的最大切削厚度控制材料的去除方式,进而控制能量消耗。因此,均匀的磨粒出露高度对于控制切磨过程中材料的去除机理和优化加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标准物质使用的短期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龙  夏凡  张洪志 《岩矿测试》2012,31(4):647-652
为对挥发性有机物标准物质的短期稳定性进行评价,选取美国ChemService公司生产的LVOC-1RPM(甲醇中54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混合标准物质)和SS-524RPM(甲醇中4-溴氟苯和1,2-二氯苯-d4混合标准物质),将其开封后转移至2 mL带聚四氟乙烯衬盖的棕色螺口样品瓶中再密封,于-18℃避光贮存,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试各组分量值随贮存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65 d内,两种标准物质各组分量值测量的标准偏差在12~60 mg/L范围内,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2.97%(n=5),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小于5.39%。在置信度为95%时,χ2-检验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评价方法满足标准物质稳定性检验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标准物质各组分量值在(2000±128)mg/L范围内时,测量的偏差不显著。在不超过标准物质的有效期内,开封后再密封的LVOC-1RPM标准物质至多可保存65 d,而SS-524RPM标准物质至少可保存65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