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龙山金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龙山金锑矿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成矿物质来源,硫、氧同位素特征,黄铁矿标型特征及成矿温度等方面阐述了成矿地质条件。探讨了矿床成因。提出该矿矿床为沉积—变质热液矿床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西藏南部马扎拉金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军  张均 《黄金地质》2001,7(3):15-20
马扎拉金锑矿由 5个矿群组成 ,在空间上呈反“Z”形分布。其中Ⅰ、Ⅲ、Ⅴ、Ⅷ矿群成矿较好。矿区下侏罗统日当组第一岩性段为主要控矿层位 ,该组地层平均Au丰度值为 0 17×10 - 6,为区内金矿的主要矿源层 ;普遍发育的岩浆岩为马扎拉金锑矿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物源和热动力 ;而复杂的构造为矿液的运移、聚集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钻孔资料显示 ,在Ⅴ、Ⅷ矿群近地表及深部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而在Ⅲ矿群则应侧重于近地表找矿。在砂金找矿方面 ,除应进一步对龙德普下游进行找矿工作外 ,彭德普中下游地区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者龙锑矿受构造、地层岩性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版纳组。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构造破碎带内,含矿岩性为构造角砾岩,蚀变标志明显,矿床成因属于断裂破碎带控制的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4.
独山锑矿田位于扬子古陆西南缘与雪峰山隆起的嵌接部,是华南锑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厘清该矿田锑矿的成因,在总结区域上典型锑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石英Rb-Sr定年、流体包裹体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并结合前人的氢、氧、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从成矿时代、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探讨了成矿作用。分析测试得到石英Rb-Sr等时线年龄为(189±3.2)Ma,表明成矿时代为燕山期;成矿流体属H2O-Ca2+-Mg2+-SO42-(F-,Cl-)-CO2体系,具有低温、中低盐度、中低密度、弱酸性、还原-弱氧化等特征,主要为来自深部岩浆水、在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特征,下寒武统和上震旦统地层可为成矿提供部分物源。研究表明该区矿床应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充填型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肃北县鸡叫沟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叫沟金矿床矿石及含矿岩系的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及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金矿床形成于碰撞造山运动后期的裂谷环境,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中基性、超基性火山岩,为低温、低盐、浅成的金矿床.硫来自岩浆硫.矿物质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后期又萃取了岩浆水.矿床类型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6.
Sb- Li组合:罕见的矿化组合及锂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柘坪锑矿勘查区发现有具一定规模的断裂破碎带型共伴生锂矿,锂主要以锂绿泥石的方式充填在断层破碎带的石英颗粒之间,属于低温热液充填成因。锂与锑的成矿作用均受到断裂破碎带的控制,二者之间在总体上是正相关关系,成矿物质可能均来自于南侧的幕阜山大岩基。这一发现,不但丰富了我国锂矿的类型,而且开拓了找矿思路,为我国新类型锂矿的勘查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今后既要注意在锑矿区综合评价锂及其他稀有金属成矿的可能性,也要注意在柘坪锑矿深部及邻区方山锑矿等地对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热液型稀有金属矿化带进行普查勘探,同时还要注意矿化的垂向分带和侧向分带。不排除深部存在隐伏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的可能性,也不排除柘坪的热液型锑矿与断峰山的伟晶岩型锑矿属于同一成矿系列的可能性。柘坪Sb-Li矿床本身位于幕阜山锂铍铌钽稀有金属矿集区的外围,与断峰山伟晶岩型铌钽锂矿床相隔仅12 km,区域充分的成矿物质来源为多种类型锂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藏南古堆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北喜马拉雅成矿带的中东段.近些年在区内发现了众多金锑多金属矿床,其中著名的矿床以查拉普金矿、马扎拉金锑矿、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代表.为系统研究古堆地区找矿潜力,通过二次挖掘区内典型金锑多金属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等数据,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深度进行系统分析,并对研究区内出露的地层...  相似文献   

8.
藏南金锑成矿带成矿规律研究及找矿取得重大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区位于北喜马拉雅地区 ,广泛发育石炭纪—早二叠世地台型沉积建造、中生代陆隆 -陆坡及深海断陷盆地建造 .受两大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影响 ,在藏南地区形成了一系列在不同层次构造层发育的拆离断层、与伸展背景有关的近南北向的新生代盆地和强烈的地下热液活动与深层拆离作用有关的变质核杂岩 .1 999— 2 0 0 2年通过开展《西藏措美县马扎拉金锑矿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研究》和《西藏江孜—隆子金锑成矿带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项目 ,笔者对藏南金锑成矿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在认识上有重大突破 ,对藏南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提出了创新的…  相似文献   

9.
矿山屯锑矿在空间分布上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按断裂构造展布方向划分成北西西向和北北东向两组矿化带,矿体主要赋存在北北东向矿带中,矿体呈脉状和含矿角砾岩体状出现。根据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温度及成矿机制的分析,认为该矿床的成因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0.
马扎拉金锑矿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措美县东南部古堆乡,东临隆子县,南近错那县,区域上位于藏南拆离断裂(陈智梁等,1996)以北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或称特提斯喜马拉雅)褶皱造山带(许志琴等,2006)南部,属于隆子逆冲推覆断裂的前缘。自2014年开始,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作为扎西康整装勘查的主要实施单位接受了西藏雪域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在矿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现已基本查明了金锑矿体围岩蚀变和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新洲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少梅 《矿产与地质》1991,5(5):375-381
广东新洲金矿床产于褶皱式推覆构造外来系统——震旦系乐昌峡群变质地层之中.金矿床主要属碎裂石英脉型,次为蚀变糜棱岩型.成矿作用早期形成糜棱岩型金矿,为韧性剪切成矿期;晚期形成碎裂石英脉型金矿、属韧-脆性和脆性成矿期.成矿溶液为浅成中低温变质-混合岩化热液,成矿物质来源于震旦系,属褶皱式逆冲推覆-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牛头高家金矿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地区,属扬子陆块北缘,其成矿围岩为红色粘土和奥陶系地层。本次研究对该矿区矿石矿物中的硫铅同位素进行系统分析,硫铅同位素组成显示了成矿物质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结合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而奥陶系地层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牛头高家金矿原生矿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后经历较为复杂的地质过程,最终形成独特的红土型金矿。  相似文献   

13.
石藏寺金锑矿床位于泛华夏大陆晚古生代藏北(羌塘)三江弧前盆地,西倾山晚古生代盆地西端北缘。矿床为金锑矿共生矿床,其矿体受构造破碎带控制,呈似板状、透镜状。自然金主要与辉锑矿、石英嵌布关系密切,辉锑矿中包裹金占50%以上,粒间金、裂隙金与辉锑矿、石英连生。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石藏寺金锑矿床与临区大场金锑矿床类似。矿床形成机理为在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过程中,岩浆热液沿着深大断裂迁移,并与大气水发生循环,从围岩中断萃取Au,Sb矿物质,在构造、地球物理化学条件适宜的部位聚集形成金锑矿体,为造山型金锑矿床的浅成矿床。  相似文献   

14.
王勇 《地质与勘探》2023,59(3):545-556
青海格尔木东大滩金锑矿是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老矿山,本次勘查工作将矿床规模由小型提升至中型,且具有大型矿床的成矿潜力。为进一步促进矿床及周边的找矿工作,开展了矿物包裹体测试和稀土含量分析等工作;并在系统整理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总结矿床特征和成矿的物化条件,探讨了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研究认为东大滩金锑矿成矿金属离子主要来源于三叠系昌马河组碎屑岩地层,成矿流体由地层中变质水和大量大气降水及少量由深大断裂带入的上地幔岩浆水混合而成。成矿过程为低盐度、低密度的成矿流体在中浅埋深、中低压力、中低温度的条件下形成矿体;成矿时代为印支末期;成因类型属中低温构造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黔东八克金矿床毒砂和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克金矿床以矿体和围岩广泛出现毒砂为典型特征,毒砂、黄铁矿为金的主要共生矿物。对矿体及其围岩中毒砂、黄铁矿进行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矿体中毒砂和黄铁矿的稀土元素总量明显低于围岩的毒砂、黄铁矿,从矿体—近矿围岩—远矿围岩,毒砂、黄铁矿都出现铕的明显负异常,铈无明显异常,反映成矿流体具弱还原性;毒砂、黄铁矿微量元素含量呈现出随着成矿流体从早期到晚期的演化而减少,并普遍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LREE的特征;通过对黄铁矿、毒砂Hf/Sm、Nb/La和Th/La比值分析,表明八克金矿床成矿流体为富Cl型流体;从研究毒砂、黄铁矿Y/Ho、Zr/Hf和Nb/Ta比值变化范围,表明作用于围岩、矿体中的成矿流体从早期-晚期发生了改变,推测晚期成矿流体可能遭受了外来热液的混入;应用毒砂、黄铁矿中的Co/Ni比值,结合已有数据,表明成矿热液具有多来源的特点,成矿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与岩浆水不均匀混合。八克金矿是岩浆热液型的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西陡崖金矿为台前-陡崖成矿带上又一新发现的金矿床,该金矿受台前-陡崖断裂带严格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床平均品位3.96×10-6,平均厚度1.67 m;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绢英岩化,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自然金,黄铁矿等,矿床属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交代破碎蚀变岩型矿床。通过分析研究,西陡崖金矿在深部及外围找矿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17.
郗山和龙宝山稀土矿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岩体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燕山早期碱性侵入岩与稀土矿关系密切,稀土矿体主要赋存于杂岩体内及其附近围岩中;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研究表明,含矿质的富碱岩浆可能属壳幔混源型,碱性岩浆及成矿物质最初可能都来源于上地幔同一部位,而在岩浆上侵过程中同化混染了地壳物质。郗山稀土矿为单一富轻稀土矿床,矿脉类型以含稀土石英重晶石碳酸盐脉为主,含稀土矿物以氟碳铈矿和氟碳钙铈矿为主,碳酸铈钠矿和菱钙锶铈矿属国内首次发现。龙宝山稀土矿为稀土、金共生矿,矿脉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和硅化角砾岩;含稀土矿物主要有氟碳铈矿、氟碳铈镧矿、氟碳钙铈矿;金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等。成矿时代稍晚于岩浆岩形成时代,属中生代燕山晚期;矿床成因类型为碱性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稀土矿床。  相似文献   

18.
The Haoyaoerhudong gold deposit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NCC) is a large tonnage lower-grade deposit with a reserve of about 148 tons of gold. Gold mineraliz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pyrite and pyrrhotite films and thin veins on the schistosity plane of the Proterozoic black shales. The orebodies, strictly controlled by a near EW-trending shear zone, are stratabound within carbonaceous phyllite and andalusite-garnet schist of the Bilute Formation.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ic data show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 was derived from a magmatic source and mixed with meteoric water. Sulfur and carbon isotope data indicate that most of the sulfur and carbon came from the black shale strata. Well-defined biotite Ar-Ar plateau age and inverse isochron age show that the deposit formed at ca. 270Ma, which suggests a probable link between Hercynian magmatism and gold mineralization. Studies on regional geology, ore geology, isotope geochemistry, and ore-forming age substantiate a complex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deposit. The Proterozoic black shales rich in gold, sulfur, and organic matter, which were deposited in the Proterozoic continental margin rifts, comprised the source bed for gold mineralization. EW-ENE-structures, products of Palaeozoic orogenic process, provided pathways and mineralization space for ore-forming fluids. Hercynian tectono-magmatism and subsequent hydrothermal events remobilized gold and drove the ore-forming fluids to dilatational fracture zones. Related to postcollisional magmatic hydrothermal events, the Haoyaoerhudong gold deposit is considered as a special type of orogenic gold deposit formed in the compression–extension transition stage.  相似文献   

19.
达拉松金矿床位于俄罗斯东亚地区,是世界驰名的超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床形成具有经历过多个大地构造成矿阶段、多种成因成矿和多种金来源的特征。主成矿作用是中低温热液作用,成矿热液和成矿驱动力与中生代地洼阶段构造-岩浆活化有密切关系。成矿热液中的金来自地槽阶段海西期花岗岩内的金再造和地洼阶段的深部金源。热液成矿后矿区地壳继续隆起,导致风化剥蚀作用强烈发育,在达拉松河谷阶地内形成沉积砂金矿化。因而,该矿床的形成类似于层控金矿床原理,只是矿源层在该区应为矿源岩体。矿区内既有内生金成矿富集,又有外生砂金成矿富集,共同组成一个超大型金矿床。据此将该矿床列为多因复成金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20.
赣东北是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金矿类型众多,成矿条件优越.依据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矿床产出条件、矿石建造和围岩蚀变等因素,将赣东北地区岩金矿床划分为岩浆热液类、火山-次火山热液类、多源热液类和地下热(卤)水渗滤类等4类8型,分述了各类(型)金矿成矿地质特征,总结了沉积建造、构造和岩浆岩对区内金矿的控制作用,指出了赣东北地区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