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我队肖伟民、王洪第、康沛泉、沈邦耀等在贵州六枝郎岱洒志一带,测制了早二迭世地层剖面。化石发育较全,尤以(竹蜓)类化石极为丰富,属种繁多,保存甚好;次为珊瑚、腕足及少量其他化石。其中(竹蜓)类化石经笔者研究,发现茅口组第一段上部深灰色厚层夹中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中,保存一类旋壁具纤维状构造之层,壳形与南京(竹蜓)十分相似,初房特大的(竹蜓),定名为Sazhiella gen.nov.,归于史塔夫(竹蜓)科。  相似文献   

2.
太原西山上石炭统太原组的(竹蜓)类分带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正> 太原西山是华北晚石炭世海陆交替相含煤沉积之一——太原组的层型剖面建立地区。李四光教授(1927—1931)曾于《中国北部之(竹蜓)科》等专著中,记述产于区内太原组中的若干(竹蜓)类,为华北区石炭纪的(竹蜓)类研究及地层的划分对比,奠定了重要基础。盛金章、李星学(1965)亦曾记载过太原西山太原组的部份(竹蜓)类名单。但区内太原组的(竹蜓)类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近年来,山西区调队在太原西山的玉门沟—北岔沟—前火山一带,重新测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北缘晚石炭世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晚石炭世地层进行了划分、对比,分2个组,下部为克鲁克组,上部称扎布萨朵秀组。克鲁克组自下而上分为4个段。第2段建立(竹蜓)类Eostaffella su-bsolana-Pseudowedekindellina prolixa组合带;腕足类1—2段为Productus concinus-Choristitesyanghukouensis组合带;3段(竹蜓)类为Profusulinella-Pseudostaffella qinghaiensis组合带,4段(竹蜓)类为Fusulina-  相似文献   

4.
(竹蜓)     
一、(竹蜓)的一般介紹 (竹蜓)是一种單细胞动物,屬于原生动物中有孔虫目,因为这类动物大多数的外形是兩端尖細,中部膨大,很象紡紗用的筳(圖1),所以李四光教授把它叫作(竹蜓),日本人譯作紡綞虫,二者異名同义,但以“(竹蜓)”字用起來比较简便。(竹蜓)的研究,已經将近一百三十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西藏二叠系(竹蜓)类及非(竹蜓)有孔虫的研究认为,早二叠世早期(竹蜓)类以冷温型的Monodiexodina动物群为主,属冈瓦纳—特提斯生物区,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太陆及扬子地块的分界分别为昆仑山南坡断裂和金沙江断裂。早二叠世晚期(竹蜓)类Neoschwagerina-Polydiexodina动物群仍限于冈瓦纳北缘区,其生物区系以及扬子地块的分界与早二叠世早期相同,而冈瓦纳大陆北缘西部首先与欧亚大陆塔里木等地块接近,该动物群才越过了昆仑山北坡。晚二叠世晚期(竹蜓)类以Palaeofusulina动物群为主,与扬子地块相似属华夏—特提斯生物区,冈瓦纳与欧亚大陆的界线转为班公湖—怒江断裂,而冈底斯带与喜马拉雅带至今未见Palaeofusulina,该二带仍属冈瓦纳—特提斯生物区。  相似文献   

6.
福建龙岩北山下二叠统栖霞组,是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总厚98米,含丰富的(竹蜓)类化石,计有12属,26种.(竹蜓)类在剖面上分异度较高,规律性明显.下部以Farafusulina分子占绝对优势为特征,其次有Pseudofusulina,Paraverbeekina,Verbeekina Schwagerina,Nankinella,Cancellina,及少量的Staffella,Pisolina,Schubertella,? Pseudoendotyra分子.上部大量繁盛着Pseudodoliolina,共生有Paraverbeekina,Verbeekina,含少量的Staffella,Nankinella根据(竹蜓)类动物群分布特征,将这个动物群称Parafusulina-Pseudodoliolina组合.并通过与国内、外各地区的相应地层层位的化石带对比,表明该动物群应为本省栖霞组最顶部的(竹蜓)带.  相似文献   

7.
西藏羌北地区石炭纪(竹蜓)类动物群是笔者等于2004年首次发现的,并将动物群所在层位建立了瓦垄山组,该套地层中产大量的(竹蜓)类化石,种属多,分布连续.经研究,自下而上建立6个(竹蜓)类化石带:(1)Eostaffella mosquensis带,(2)Millerella-Eostaffella带,(3)Pseudostaffella-Eostaffella带,(4)Profusuliena带,(5)Fusulina-Fusulinella带,(6)Protriticites-Triticites带.该套含(竹蜓)类化石地层的发现,为研究羌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活动提供了信息,也为研究该区石炭纪地层、古生物、生物古地理、区域性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 广西隆林县隆或的马平组灰岩,与下伏黄龙组为整合接触,与上覆栖霞组由于第四纪坡积覆盖关系不清,厚215m。宜山马平组厚364m(赵金科,1947),德胜马平组厚481m(盛金章、侯祐堂等,1959),隆或马平组的厚度较小,但(竹蜓)类在地层上的垂直演化阶段仍是完整的,规律清楚。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竹蜓)类化石带。 1.Montiparus带,2.Triticites带,3.Pseudoschwagerina带,4.Pseudofusulina带。各带特征详述如下: 1.Montiparus带 为最低的(竹蜓)类化石带,厚22m。以产旋壁蜂巢层发育较差的(竹蜓)  相似文献   

9.
福建沙县富口高地早二叠世栖霞组(竹蜓)类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口高地位于福建省沙县西北方向约23公里处。该区栖霞组地层出露完整,主要由富含燧石的暗色灰岩和硅质灰岩组成,夹有一些硅质岩。总厚度超过205米。该组盛产(竹蜓)类化石,已鉴定有17属80种,其中包括7个新种,1个新亚种和一些未定种。根据岩性特征和(竹蜓)类组合,本区栖霞组可划分为四个段和八个(竹蜓)带(包含一对同期异相带和两个亚带),现自新到老顺序列举如下: 7.Cancellina primigena-Verbeekina grabaui zone(P_(1q)~4) 6.Nankinella inflata zone(P_(1q)~3) 5.Misellina claudiae zone(P_(1q)~3) 4.Schwagerina shaxianensis(sp.nov.) zone(P_(1q)~(1-4)) 3.Nankinella cf. orbicularia zone(P_1q)~(1-3)) 2.Schwagerina cushmani zone (P_(1q)~(1-2)) (2)Darvasites subzone (1)Nagatoella subzone 1.Staffella moellerana zone/Eoparafusulina gracilis-E.pusilla zone(P_(1q)~(1-1)) 本文阐述各(竹蜓)带的组合特征。尤其是对首次提出的栖霞组最底部的两个同期异相带作了详细的探讨。论述了与华南同期(竹蜓)带的生物地层对比,并根据本区所收集的资料以及与邻区的比较,笔者提出中国东南区石炭系与二叠系的界线应划在球希瓦格(竹蜓)带的顶和缪勒史塔夫(竹蜓)带或细长始拟纺锤(竹蜓)一细小始拟纺锤(竹蜓)带的底。此外,还提出由于(竹蜓)类古生物地理区系的差异,中国二叠纪最早期的(竹蜓)类动物群可区分为三种类型:东南型、西南型和北方型。第一种类型的生物组合同晚石炭世相比显示出较明显的突变性质,而后两种类型则表现为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近二十年来,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在华东及其邻区粤湘等省原龙潭组下部不含煤段,普遍发现以新米斯(竹蜒)、复通道(竹蜓)为主茅口晚期标准动物群,闽南尚有具工业价值的煤层.但由于各家对所发现的(竹蜓)类及其与下  相似文献   

11.
一、引岩吉林省延边地区属于华力西晚期地槽褶皱区,晚古生代地层发育,经杨启伦、李西昆等于1962~1963年在区域地质调查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划分,建立了晚石炭世山秀岭组。标准剖面位于延吉县开山屯镇西南十公里的山秀岭。1980年李莉、谷峰在古生物学报上描述了该剖面的腕足类化石13属20种,同年,韩建修在东北地区古生物图册中研究和描述了(竹蜓)类化石6属9种,但对(竹蜓)类化石的分带尚未涉及。笔者根据对该剖面(竹蜓)的研  相似文献   

12.
在青海南部治多-杂多一带1:25万地质填图中,发现二叠系阳新统上部层位的(竹蜓)类动物群,新建尕日扎仁组和索加组.尕日扎仁组以泥质岩、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灰岩、玄武岩,属陆棚相,产少量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双壳类化石,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孤峰期晚期,与下伏九十道班组整合接触.索加组分为2个段,下段以透镜状滨岸相底砾岩为特征,上段以含燧石条带及结核的台地相灰岩为特征,产(竹蜓)类、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等,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冷坞期,与下伏尕日扎仁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3.
山东淄博地区石炭纪含(竹蜓)地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石炭纪含(竹蜓)地层在山东境内出露比较广泛,包括淄博、章邱、峄县、莱芜等地,以淄博及章邱一带出露较好。石炭纪含(竹蜓)地层可分为上石炭统本溪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二部份,含(竹蜓)石灰岩的层数和厚度在山东各地不一,变化较大。谭锡畴(1922)在淄川、博山地层柱状图中,将含(竹蜓)石灰岩作为博山组(Poshan Formation)的下部,相当于山西的太原组。李四光、赵亚曾(1926)在山东境内找到三处石炭纪含(竹蜓)地层,即:章邱煤田、博山煤田及峄县煤  相似文献   

14.
拟拉且尔筵属Parareichelina最早见于和合著的《(竹蜓)的分类与演化》(1958,17页)(竹蜓)的分类表,即Parareichelina K.M.—Maclay,1956。在参考文献中却没有的著作,但注明有《古生物学基础》一书,正在印刷中。1959年,这三位学者在《古生物学基础》(竹蜓)目208页,Parareichelina属是1958年建立,模式种为Parareichelina reticulata K.M.—Maclay属征简单描述为:与Reichelina属的区别是,内圈凸镜形,外圈不包卷,隔壁褶皱。模式种的产地层位是,苏联北高加索上二叠统。代表这  相似文献   

15.
在青海南部治多-杂多一带1:25万地质填图中,发现二叠系阳新统上部层位的(竹蜓)类动物群,新建尕日扎仁组和索加组.尕日扎仁组以泥质岩、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灰岩、玄武岩,属陆棚相,产少量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双壳类化石,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孤峰期晚期,与下伏九十道班组整合接触.索加组分为2个段,下段以透镜状滨岸相底砾岩为特征,上段以含燧石条带及结核的台地相灰岩为特征,产(竹蜓)类、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等,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冷坞期,与下伏尕日扎仁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6.
林甲兴 《地球学报》1983,5(3):87-101
<正> 粤北曲江、连平、翁源及粤西阳春诸地的黄龙组为一套灰至深灰色碳酸盐岩沉积;它与下伏地层大埔组白云岩层呈整合接触,大埔组至今未发现生物依据,因而其时代归属早石炭世抑或晚石炭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黄龙组与上覆地层船山组的关系为连续沉积,但后者含Triticites等(竹蜓)类,其时代应归属晚石炭世晚期。 该区黄龙组含有十分丰富的(竹蜓)类,经笔者研究计有14个属,51个种或亚种(表1),其中未定种一个,新种6个。根据它们在该地区黄龙组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可分为上、下两个(竹蜓)带,其中上带包含三个亚带,现按  相似文献   

17.
在醴陵县大障煤矿的当冲组中、上部发现了较多的(竹蜓)类化石。它对确定地层时代、划分与对比,以及古生物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一定意义。作者对化石进行了系统描述  相似文献   

18.
江苏南部船山组四射珊瑚四新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南部丹徒县船山为船山组创名地点,此处船山组出露广泛,剖面良好,富含以(竹蜓)和四射珊瑚为主的化石群。(竹蜓)类化石经陈旭早年研究,其面貌已披露于世,但四射珊瑚却未见前人报导。近年来我队在苏南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于船山组内采获了丰富的四射  相似文献   

19.
<正> 1985年5月,作者在贵州罗甸县罗悃纳水一带,测制上石炭统至下二叠统下部地层剖面,系统采集牙形刺和(竹蜓)类等微体化石样品,经分析和初步鉴定,纳水一带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早期牙形刺及(竹蜓)序列分述如下(属种描述将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20.
论地体构造——板块构造理论研究的最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地体概念形成的历史回顾 德人Gerth五十年代在南美洲南端首先发现(竹蜓)科化石。Ross,Douglass,Danner等人六十年代又先后在北美西部发现特提斯型(竹蜓)科生物群,并进行了古生物地理的研究工作,为后来出现的地体概念准备了生物地层学材料。七十年代初期Monger和Ross研究了加拿大科迪勒拉地区(竹蜓)科化石的分布,发现特提斯型与非特提斯型(竹蜓)科化石群空间上紧邻并列。1972年Irwin研究北加利福尼亚克拉马茨山的古生代和三叠纪地层,提出了地体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