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度 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单位 项目负责人 1994 广西人工降雨业务试验研究 一等奖 广西区人降办 广西区气象台 杨振球 1994 广西天气分析及预报技术方法研究 一等奖 广西区气科所 蒙远文 1994 北部湾北部海面强风预报专家系统 二等奖 广西区气象台 黄香杏 1994 钦州沿海台风路径客观预报研究 二等奖 钦州地区气象局 卢保祥 1994 广西天气与低纬环流研究 二等奖 广西区气象台 吕兆BA33 1994 广西原料蔗产量、蔗糖分及最佳榨期预报研究 二等奖 广西区气象台 吴全衍 1994 桂林地区寒露风中期天气预报系统 三等奖 桂林地区气象局 唐宜科 1994 红水河流域致洪暴雨成因分析和预报方法研究 三等奖 河池地区气象局 班荣球 1995 广西减灾防灾天气预警系统 特等奖 区气象局 林少雄 1995 广西重大旱涝冷害等气象灾害预报系统及防御对策研究 一等奖 区气科所 王根富 1995 冬半年中期(3~5天)北部湾海面强风预报业务系统 一等奖 区气象台 高安宁 1995 广西通志*气象志 一等奖 区气象学会 张玉坤 1995 广西台风致灾的防御对策研究 二等奖 区气象台 吴兴国 1996-1997 GX-1型电解水制氢设备技改成果\+* 一等奖 气象装备中心 殷怀友 1996-1997 华南登陆台风暴雨增幅(特大~暴雨)诊断预报方法研究 二等奖 区气象台 吴兴国 1996-1997 广西减灾防灾天气预警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 二等奖 区气象台 粟华林 1996-1997 小区域农业气候区划微机动态模拟及引种布局决策系统 二等奖 区气科所 易燕明 1996-1997 全区气象中心网络信息自动交换系统 二等奖 区气象台 那基坤 1996-1997 《广西春播期低温阴雨和前汛期5~6月大暴雨过程》3~5天MOS预报业务系统 三等奖 区气象台 吴仁才 1996-1997 《春季南支槽活动及其暴雨天气的研究》 三等奖 区气象台 梁志和 1996-1997 广西重大天气过程短期预报警戒系统 三等奖 区气象台 黄海洪 1996-1997 中尺度套网格滤波分析物理量诊断业务系统 三等奖 区气象台 林开平 1996-1997 玉林地区名特优水果农业气象计算机服务系统 三等奖 玉林地区局 刘 流 1996-1997 XW-1型相位均衡器 三等奖 区气象台 唐少华 1996-1997 天气预报稿编辑系统 三等奖 区气象台 周 飞 1996-1997 石山区春玉米套种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四等奖 百色地区局 黄海平 年度 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单位 项目负责人 1996-1997 五倍子综合技术开发 四等奖 百色地区局 陆家春 1996-1997 苍梧荔枝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及发展规划研究 四等奖 梧州地区局 麻振吉 1996-1997 近四十年广西气温变化诊断分析 四等奖 区气候中心 苏 志 1996-1997 近四十年广西降水变化气候诊断分析 四等奖 区气候中心 李英梅 1996-1997 长年代历史资料序列审查订正软件 四等奖 区气候中心 王 红 1996-1997 温州蜜柑花果期主要气象灾害预报及防御对策研究 四等奖 桂林地区局 唐宜科 1998-1999 广西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合理利用 一等奖 区气象局 广西区划办 百色气象局 庞庭颐 1998-1999 广西汛期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中期预报研究 二等奖 区气象台 梁志和 1998-1999 人工智能气象业务系统在广西天气预报业务中的应用 二等奖 区气象台 杨望月 1998-1999 早稻旱育稀植育秧田间小气候效 应研究 二等奖 玉林气象局 匡昭敏 1998-1999 121天气预报自动答询系统 二等奖 区气候中心 罗荣能 1998-1999 713雷达加装智能发射装置 二等奖 梧州气象局 黎 植 1998-1999 广西长期低温阴雨过程中期预报业务系统 三等奖 区气象台 林开平 1998-1999 广西气候综合服务系统 三等奖 区气候中心 况雪源 1998-1999 广西甘蔗合理施肥专家系统 三等奖 气科所 区糖业公司 广西甘蔗研究所 秦江林 1998-1999 广西早稻播种育秧农业气象条件预报研究 三等奖 区气象台 谭宗琨 1998-1999 地县网络终端业务操作中文平台 三等奖 玉林气象局 黄永森 1998-1999 饲养“七彩”山鸡推广 四等奖 柳城气象局 陈旭初 1998-1999 果子狸繁殖与推广 四等奖 柳城气象局 陈旭初 吕 平 (科教处供稿)  相似文献   

2.
年度获奖项目名称获奖等级获奖单位项目负责人1 994广西人工降雨业务试验研究一等奖 广西区人降办广西区气象台 杨振球1 994广西天气分析及预报技术方法研究一等奖广西区气科所蒙远文1 994北部湾北部海面强风预报专家系统二等奖广西区气象台黄香杏1 994钦州沿海台风路径客观预报研究二等奖钦州地区气象局卢保祥1 994广西天气与低纬环流研究二等奖广西区气象台吕兆1 994广西原料蔗产量、蔗糖分及最佳榨期预报研究二等奖广西区气象台吴全衍1 994桂林地区寒露风中期天气预报系统三等奖桂林地区气象局唐宜科1 994红水河流域致洪暴雨成因分析和…  相似文献   

3.
先进单位(14个)一等:省气象台、安康地区气象局预报科、汉中地区气象局预报科二等:宝鸡市气象局预报科、留坝县气象站、略阳县气象站、白水县气象站、咸阳市农业气象试验站三等:渭南地区气象局预报服务科、延安地区气象台、宁强县气象站、镇安县气象站、镇坪县气象站、户县气象站先进个人(23人)  相似文献   

4.
光荣榜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荣获 2 0 0 2年全国“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称号 ;巴盟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李金田荣获全国“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称号。▲中国气象局命名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为“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受自治区人民政府表彰奖励的 2 0 0 2年度“农牧业工作先进单位 (气象工作奖 )”第一名 :锡林郭勒盟气象局 ;第二名 :赤峰市气象局 ;第三名 :乌兰察布盟气象局。▲ 2 0 0 2年度盟市目标管理优秀达标获奖单位第一名 :兴安盟气象局 ;第二名 :巴彦淖尔盟气象局 ;第三名 :呼伦贝尔市气象局。目标管理单项奖获奖单位 :基础业务为兴安盟气…  相似文献   

5.
广西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广西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课题组1994年5月,广西气象局成立了由局业务处牵头,由区气象台、气科所、人降办等单位业务人员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开展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工作。根据中国气象局总课题组的要求,制定了广西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一)直属单位获奖情况 1.科技成果名称:寒潮中期天气过程及其预报主要内容简介:探讨了中纬度大型环流发展变化的规律,所提出的寒潮中期天气过程的天气学模型,已在北方有关气象部门的中期预报业务和科研中参考应用。主要完成单位:由新疆气象局牵头,北方各省区气象单位和院校协作完成主要完成者:王为德等获奖年代及奖励等级:荣获1981年度国  相似文献   

7.
<正>4月6-7日,黑龙江省气象部门第六届天气预报技能竞赛在哈尔滨市举行。省气象台和全省13个市(地)气象局共14个单位54名预报员参加了本次竞赛。竞赛设"历史个例天气预报"、"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理论知识和业务规范"三个单项内容。最终,省气象台谢玉静、徐玥、任丽分获个人全能一、二、三名,哈尔滨市气象局、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局、黑龙江省气象台分获团体综合一、二、三名,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玉中为获奖选手和单位颁奖.  相似文献   

8.
编后话     
《广西气象》第13卷(1992年)的编辑出版工作是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全国汹诵澎湃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完成的。 在这个编辑年度里,本刊共收到来稿235篇,较上年度减少40%,从本年度来稿和上年度的余稿中,全年共刊出稿件92篇。刊出的稿件中,在我区分布的情况为:区气象台15篇;区气象局、河池、南宁各7篇;广西农大、百色、桂林、区气科所各5篇;区海洋气象台、钦州、柳州各4篇;区气候中心3篇;区气象学校、梧州、玉林各2篇。  相似文献   

9.
由省气象台及省气象学会联合主办的1997年全省汛期预报讨论会暨学术交流会于4月7—9日在湖州市气象局召开。来自省局、省气象台、省气象学会、上海中心气象台及全省十个市(地)局(丽水局缺席)的22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1.新气成90001 成果名称:新疆伊犁地区冰雹天气预报方法的研究完成单位:伊犁州气象局、新疆气象科研所主要完成人员:栗平分、郑国光内容简介:利用现有资料和条件,设计并建立了用于冰雹及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一维定常积云模式及其计算程序,并初步提出了适合地州气象台适时实用的冰雹及强对流天气预报方法.该成果在伊犁州气象台试用表明对冰雹及强对流天气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可逐步推广在地州气象台站预报中试  相似文献   

11.
1988年初,在当时局领导和所领导的支持下,新疆气象科研所在原农业气象研究室中成立了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开始了较为常规的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经过了9年的努力,农气中。心由一个研究室的非业务服务实体,发展成为区气象局的一个正规业务单位,而且变成了新疆气象部门为自治区农牧业生产提供公益性、决策性服务的一个重要业务依托单位,并多次得到了中国气象局、自治区和兵团党政领导及自治区有关生产单位高度赞扬,4次荣获区局“气象服务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在1995年自治区气象局决策服务(即重要气象情报预报编号服务)的11期服务材…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83,(4):85-92
综合气象P4一1 830530广西气象科研成果简介—广西壮族白治区气象局;1982,8页索取号:5817P4一1(712)830531美国中尺度气象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译〕—殷显曦;《气象科技》,国家气象局情报所,1982,池6,25一30P4一2(313)830532日本管区气象台预报资料与程序仁译〕一张庆阳,《气象科技》,国家气象局情报所,1982,池6,48一叙P4一2(712)830533美国的天气警报系统和天气警报收音机—钟乐尧;《气象科技》,国家气象局情报所,1982,池6,84一P 409 830534逐次形成聚类分析的程序编制—冯国柱;《云南气象》,云南省气象局,1982,池4,36一40P 409 830535谈…  相似文献   

13.
四月下旬,由广西气象台组织,有区局业务处、区海洋台、区气候资料室和广西大学等单位派员参加,以邕江大学副校长、测试专家广西大学副教授吴景峰为组长的“广西气象甚高频无线接力通信”信道测试小组分别对南宁—(大明山)—南宁、南宁—(大明山)—北海、南宁—(大明山)—钦州等三条甚高频通信路径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实地测试,获得一批  相似文献   

14.
1997年春天 ,原中国气象局局长温克刚在郑州听取了漯河市气象局局长赵规划的工作汇报后 ,欣然命笔 ,为漯河局题词 :“拼命干 ,大胆闯 ,创一流。”这是对漯河局的激励 ,也是对漯河局奋斗历程的概括。漯河局的发展速度位于沙、澧河畔的漯河市气象局 ,1990年底由原郾城县气象局改而建成 ,1994年度综合目标考评中 ,在河南省 17个市 (地 )气象局中是仅有的两个B级单位之一。1995年 ,在新一届班子领导下 ,当年目标考评跃居全省市 (地 )气象局第三名 ,1996年夺取冠军 ,1997~ 1999年连续 3年卫冕。 5年来 ,因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防灾抗灾服务中贡献…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降水落区和ECMWF模式预报数据对1415号台风"海鸥"在广西暴雨预报偏差进行了分析,并开展了地形降水订正研究.结果 表明,对"海鸥"强降水落区预报准确,但大暴雨以上量级降水明显偏弱,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漏报严重.降水经地形订正后,大暴雨以上降水TS(BS)评分由0.19(0.27)大幅度提升到0.35(0.53)且暴雨及以下量级降水评分无明显改变,但地形降水订正方法对特大暴雨仍无明显订正技巧;偏南风、东北风及偏东风在广西复杂地形下均会产生地形降水,实际业务预报中应加以考虑,有助于提升对强降水开始时间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气象科技》1978,(2):41-41
根据协作领导小组会议安排,北方寒潮短期预报方法科研协作第二次会议,于1978年1月17日到22日在河北省廊坊地区召开。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北京、天津等省(区、市)气象局及北京大学、华北农大、空军气象学校、中央气象局气象台和研究所等单位的4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技术交流材料38篇。  相似文献   

17.
“浙江中、北部地区短时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和警报系统研究”(简称“浙中北课题”)于1987年列入省科委重点科学技术研究计划。该课题由浙江省气象局(含省气科所、省气象台)承担,杭州大学地理系及湖州、金华、宁波、嘉兴、杭州、舟山、衢州、绍若市气象局参加。“浙中北课题”结合国家“七五”攻关项目“9—2”课题,将试验研究区延伸扩大到本省中、北部,研制建立了由气象资料采集与加工处理系统(包括地面自动站、人工加密观测、雷达监测网、VHF通信网和计算机信息加工处理系统),0—12  相似文献   

18.
利用广西双季稻区1961-2016年逐日气象资料和1986-2016年水稻物候观测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等方法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广西双季稻低温冷害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广西水稻生育期低温阴雨、五月寒、寒露风平均频率分别为84%、41%、81%,三种低温冷害的高值区均在桂北稻区,低值区一般出现在沿海地区。(2)广西绝大部分县区水稻低温阴雨总次数、总天数、强度呈微弱减少趋势;大部分县区水稻五月寒呈微弱减少趋势。(3)桂北稻区以及桂中、桂南稻区的部分县区寒露风总次数呈微弱增加趋势,其余县区寒露风总次数呈微弱减少趋势;绝大部分县区寒露风总天数及强度呈微弱减少趋势。(4)低温冷害年平均出现总次数、总天数、强度均是桂北桂中桂南,三个稻区低温冷害中五月寒强度最小,桂南、桂北稻区寒露风强度稍比低温阴雨强度大,桂中稻区则是寒露风与低温阴雨两者强度相近。  相似文献   

19.
9月29日由局长史玉光和以新疆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为主要成员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新疆气象行业第四届(2002~2005年度)青年优秀学术论文进行了评审。参加评审的27篇论文中,有21篇获奖,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15篇。获奖名单如下:一等奖(2篇)李新建(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以热量指数表示北疆棉区棉花延迟型冷害指标的研究;喻树龙(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用树木年轮重建天山北坡中西部7~8月379a的降水量。二等奖(4篇)马禹(环境气象中心):新疆系统性冰雹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及卫星云图特征分析;李红军(中国…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EC资料及广西气象台降水资料,采用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广西1960年以来日暴雨30站以上的锋面暴雨过程,了解该类暴雨的发生特征。表明:(1)该类暴雨年平均出现0.8次,1990年以后呈增多趋势,月分布最多出现在5月;(2)有7次过程引发主要江河超警戒洪水,主要出现在汛期5~7月;(3)暴雨落区频数分析显示,最大频数位于桂北;(4)持续2d超大范围锋面暴雨过程出现2次,主要出现在2008年以后;(5)暴雨预报关键区南风指数≥45m.s-1,同时北风指数≤0m.s-1,是该类暴雨预报的关键指标,过程比例为72.2%,处于合理预报指标范围,可以作为该类暴雨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