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文爱好者     
我们是天文爱好者, 晴空下是谁在追逐月影笼罩大地的那片黑踏? 星空下是谁在苦苦等待流星划过的一瞬?  相似文献   

2.
进入七月,我们北半球的盛夏时节也就到来了。夏夜观星从气温上来说是最舒服的,闷热了一天,晚上观星正好纳凉,也不会太冷。建议大家穿长袖衣裤观星,一来防止深夜太冷而着凉,二朱防止蚊虫叮咬。在这个七月里,我们又迎来了观测太阳系行星之王——木星的好机会。下面,就让我们准备好望远镜,再一次置身于璀璨的星空下吧!  相似文献   

3.
上期我们讲了“与星座交朋友”,也许许多星友已经在晴朗的星空下结识了许多星座。现在是不是跃跃欲试,想看一看更为迷人的星云、星团、星系以及穿梭于星空背景之上的大行星呢?那么,我们得先把自己武装起来才行哟!选择一款适合自己使用的望远镜就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请问,这台望远镜的倍率有多大?”许多星友第一次买望远镜时,  相似文献   

4.
更为高阶的会员往往希望在星空下获得更多的收获,也愿意在天文的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因此除了上面提到的活动外,北斗巡星会还为他们准备了下面的“套餐”。  相似文献   

5.
2010年4月24日,全球观星大会。这一天,全球天文月迎来了活动的最高峰,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和爱好者聚集在一起,进行了高峰期的终极观测。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呼吁人们站在星空下,拿出望远镜观赏星空,并鼓励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建立“同是地球人,共享一片天”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故乡的夜晚是宁静而飘逸的,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在明净的星空下焕发她独有的光彩。故乡的夜,似一块不饰雕琢的璞玉,散发出一种自然朴实的气息,渗透出丝丝凉意。到处是一片黑色,夜空是深深的蓝色,很清晰。衬得星星月亮也更加晶莹闪亮。  相似文献   

7.
南国巡天记     
岁次析木,金木合于南斗。就在一个持金螯采墨菊,红叶满香山的日子里,一架标着飞跃袋鼠的客机从北京的大运河边将我送到了南纬34°悉尼的仲春星空下,首次看到了背朝上腹在下正立着的飞马座,也看到了头冲下、足向上的猎户座,令人感到似曾相识,却十分陌生。  相似文献   

8.
2000年10月,上海的天文爱好者们拥有了自己的天文网站——网上天文台,一年后他们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组织——启明星联盟(简称星联)。从“上海网上天文台”到“启明星联盟”,神奇的网络之手将上海的星空迷们紧紧地牵在一起,营建了一个星空下共同的“家”。  相似文献   

9.
詹想 《天文爱好者》2013,(11):64-67
拍摄星空下的静物,基本方法如上所述。如果静物没有光照,我们需要给它打光。打光就用头灯、手电,或者手机的LED灯即可,非常方便。打光最好不要从正面打,稍微侧一点效果更佳。打光原则上不要对着一个地方不动,而应该缓慢地来回扫。打光的强度和时间取决于你的曝光值,需要多试验才能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0.
2月,是全年精彩天象较少的一个月。除亮度较低的21P/Giacobini—Zinner彗星回归外,最值得关注的就要数月底的金木合月了。当然,群星璀璨的冬季星空就是大家最好的观测目标,无论是目视还是照相观测,天文爱好者总能在星空下找到无限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怀念满天星     
解放 《天文爱好者》2009,(11):38-38
上了年纪的人恐怕几乎没有人不记得上海夏季晴日之夜的满天星,时夜,远在天边仅在咫尺的闪亮星星会把人们带进无限的遐想之中。在星空下乘凉时,孩童们天真地数着星星的数量,数着数着开始磕睡起来,也许在甜蜜的睡梦中他们还会继续没完没了地数下去;  相似文献   

12.
拍摄星空下很近的静物(以花朵为代表),且要令近景和星空对焦都清晰、曝光都正确,是一个很经典的拍摄题材。这个题材是日本著名星空摄影师宫坂雅博发明的,所以这个方法被戏称为“鸭脖大法”。最传统的“鸭脖大法”作品可能需要用手动镜头一次拍成,但改进后的方法,可以让只有自动镜头的人用两次曝光再后期合成的方法拍成,而且这样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3.
也许是我童年时 ,家乡的小城还缺少现代化的缘故吧 ,没有灯光的干扰 ,没有电视的喧闹 ,每到夜晚 ,璀璨的群星就深深吸引着我 ,它们成为我最亲密的伙伴 ,仿佛近在咫尺一般。至今回想起来 ,仍让我心驰神往 ,多少次梦中的我又回到了那片星空下 ,尽情地欣赏着波澜壮阔的星河。小学时我就对星星产生了兴趣 ,从此便一发不可收 ,对天文的爱好到现在已快 2 0年了 ,从未间断。上中小学时周围没有人给我天文指导 ,《天文爱好者》杂志便成为我的启蒙老师 ,在父母对我“独特”爱好的大力支持下 ,我买了星图 ,还自制了小望远镜 ,它们陪我度过了不知多少个…  相似文献   

14.
早上睡了一觉,我们就接着出发去珠峰大本营了! 一路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大本营,就是有点失望,因为珠峰比想象中的要小。我们坐了25元/人的中巴来到了一号营地,这下离珠峰终于近了一些。本来商量说晚上要在这个一号营地通宵,幸好最后没有这样干,因为我们的装备并不支持,在大本营都已经很冷了。回到大本营后,我们还去踩了点,看看晚上要是拍摄哪里地景比较好。Jeff和小珊去了一个寺庙,我和子辉发现了结冰的河流。不一会儿,就开始下雪了。  相似文献   

15.
《天文爱好者》2012,(1):51-51
2011年12月10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科协天文学社在体育馆的阶梯平台上举办了第一次路边天文活动——月全食观测。这次我们请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天文爱好者苏晨和他的好朋友张岭,并且他们给我们提供了一架天文望远镜。本次观测我们的器材有两个双筒,一架天文望远镜,还有三个单反相机,另外还有一套夜光星板,一张活动星图。  相似文献   

16.
大约在一周前,我们学校组织了一个活动:让我们每个参加.向导活动的同学去参观天文馆。在周五老师就通知了我们,说周六我们要去天文馆。听说这个消息,我们都很高兴:早就想去天文馆了,可是一直没有时间和机会。这次一定要好好参观一下。  相似文献   

17.
看起来。科技终会让我们越来越懒。没有天文馆和天象仪的时候,我们要到户外才能看到星空,如果是四季星空的话,那还得花上一年的时间才能看完。有了天文馆和天象仪,我们只需要买张门票,就能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看遍四季星空的变化。现在,情况更进了一步,我们甚至都不再需要离开电脑桌了。  相似文献   

18.
春季是“梅西叶马拉松”的季节,每当春暖花开,我们都期盼有一次与梅西叶的约会。但3月的杭州湿漉漉的,连续半个月以上的阴雨连绵是常事,而且观测还必须避开城市灯光的干扰及选择有利的月相,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还需要安排在双休日。梅西叶马拉松成了我们一年又一年的期盼。垂柳换上了新绿,我们又早早地就开始计划3月的观测。而 C/2006A1 Pojmanski 彗星也将在3月初过近日点,这更让我们添了一分激动。经过我们对气象资料的分析,3日是连续阴雨半个月后短暂晴好天气的最后一个晴日。于是  相似文献   

19.
在Li&Yang (2 0 0 1 )所给出的局部对流理论的基础上 ,我们进一步采用梯度型方案给出了非局部对流理论 ,并将它用于太阳模型中。这一理论考虑了恒星对流区内的非局部效应 ,它得到了一个与原来用混合长理论或局部理论给出的结果有所区别的对流区 ,扩散效应很明显。但是 ,目前我们的理论还不能处理时间相关的对流以及对流超射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在后续工作中加以考虑。当把这一理论应用于太阳模型中时 ,我们发现它对标准太阳模型的改正非常微小。我们讨论了这一现象 ,并对其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20.
郭霞 《天文爱好者》2011,(10):80-83
在认识了德国、美国等地区的大型天文馆后,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来看看这里的朗塞斯顿天文馆,一个直径8米的小天文馆。她能够进入我们的视线完全是因为这里出了一位国际天文馆学会的主席——马丁·乔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