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射电天文中焦面阵或多波束馈源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焦面阵技术或者多波束馈源系统已经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射电望远镜,因为它可以充分地利用同一射电望远镜反射面所能提供的信息,在观测比射电望远镜方向瓣大得多的展源时数倍乃至数十倍地提高观测的速度;当存在大气层或电离层的起伏或不均匀影响观测成像质量时,可消除这种影响,提高观测质量;利用焦面阵各单个馈源接收到的信息的互相关,则可以实时监控射电望远镜的反射面、二次反射面、指向精度,从而降低地面上大射电望远镜或空间射电望远镜的精度要求和造价。目前焦面阵已经愈来愈广泛地配置在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和大型射电望远镜的主要波段。对此作了一个较新和全面的评述,对焦面阵应用中的限制,包括相位误差的限制和性能价格比的考虑和可能的前景作了简要的介绍。还分析了在计划中的大型主动球反射面射电望远镜(即FAST)上,配置焦面阵的相应限制、问题和难点,提出了初步的建议,并给出经中英双方讨论后初步拟定的FAST频段、波束及低噪声放大器的配置。  相似文献   

2.
介绍上海天文台25 m射电望远镜首次单天线脉冲星观测。2010年4月23日,使用上海天文台位于佘山观测基地的25 m射电望远镜对脉冲星J0332+5434在L波段进行了观测,此次观测使用VLBI终端进行数据采集记录,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非相干消色散和周期折叠,成功获得目标源的平均轮廓。此次观测的成功,表明该天线具备开展单天线脉冲星观测的条件,并为上海天文台建设中的65 m天线的天文观测提供了参考,为将来自主研发脉冲星终端进行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3.
张福俊 Akuj.  CE 《天文学报》1995,36(3):245-251
不同类型的射电望远镜阵的分辨率差异甚大,用它们的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后所得到的源结构的尺度也不一样。为了得到中间尺度的结构信息,有时我们需要把不同类型的射电望远镜阵的观测数据结合起来再进行图像处理。本文阐述我们把不同类型阵的数据结合时所用的方法;也给出我们使用的方法所获得的结果的实际例子。  相似文献   

4.
使用名古屋大学4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于1995年1月对对分子云ORION-IL区域的CH3CNJk=6k-5k谱线进行了观测,得到了该区域的5点的谱线。该谱线的观测为青海站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提供了又一条可供观测的分子谱线。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的一天,我非常有幸参观了位于海拔5000米智利南托(Chajnator)高原上的ALMA“射高望远镜阵列天文观测站”。ALMA是阿塔卡玛大型毫米/亚毫米阵(The Atacama Lange Millimerter/submillimeter Array)的缩写。由题图我们可以看到该阵列的现状,这是ALMA全部阵列的一半,预计在2013年可以完成合并,最终成为共66个天线的阵列。我不由地想到这些独立的天线可以共同作用而组成一人望远镜会是多么的壮观,这是世界最大的天文工程!回到海拔3000米的“运行支持设施中心”,我在周围散步时看到了正在组装调试的天线,并且近距离的观察了一过程。更多的图片将附加在报导的最后。  相似文献   

6.
测量集(MeasurementSet, MS)是射电天文领域重要的文件格式,并逐渐成为射电天文数据存储、分析与共享的标准格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天文数据处理软件的支持,在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天线阵(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Array, ALMA)、LOFAR等射电望远镜系统中已经深入应用。但长期以来,测量集格式在国内应用较少,介绍了测量集格式的基本概念、目录结构和字段设计,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利用Python-casacore调用底层Casacore生成测量集文件的方法,将实现程序集成到射电天文模拟校准成像库(Radio Astronomy Simulation, Calibration and Imaging Library, RASCIL),生成仿真观测测量集文件,并利用CASA(Common Astronomy Software Applications)软件加以验证。所完成的测量集文件生成软件在满足平方千米阵工程桥接阶段工作需要的同时,也为其后续的成像、观测模拟和文件存储提供了重要支撑,对我国射电天文数据处理工作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疆天文台南山26 m射电望远镜经过多年观测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数据。针对26 m射电望远镜天文观测数据的在线存储与备份问题,建设了远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在新疆天文台本部及南山观测站分别建设了可独立运行的存储系统,实现了两套存储系统间的远程、异地数据实时容灾备份。以基于对象的存储技术Lustre为基础实现了存储系统,并对存储的读写性能进行了详细测试。建设的容灾备份系统有效解决了新疆天文台观测数据及次生数据的在线存储与数据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射电干涉成图观测通过若干台射电望远镜的信号相关来实现天体射电图像的高角分辨率的观测.它极大地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最近几年,大干涉阵正在筹建,如平方公里阵(SKA)、下一代甚大干涉阵(ng VLA).新的望远镜阵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或分辨率,能测得更弱的射电源、揭示更多的细节以呈现射电源辐射的物理特征,推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发展.观测数据中天体的信息需要大量的像素以图像的方式来表示.然而,对于大图像的重建,现存算法的性能是非常有局限性的.本论文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9.
使用青海站13.7米射电望远镜对该望远镜发现的新的水脉泽源进行CO(J=1-0)的观测。本文给出了其中尚未在文献中报道过CO观测结果的8个源的CO(J=1-0)谱线,并对该观测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单从字面理解,读者可能认为平方千米阵仅仅是一个更大的望远镜阵,面积只不过比我们国家正在贵州建设的500米望远镜大几倍而已。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平方千米阵是革命性的射电天文设备,它同时具有极高的分辨率、极高的灵敏度和极大的视场,因而使得我们能够对天体的结构看得更清楚,能够看到更遥远的天体发出的辐射,能够更快地完成对整个天空的观测。而现在没有射电望远镜同时拥有这三方面能力,特别是绝大部分望远镜的视场很小,相当于只有一个像素的数码相机,要拍一张全天的照片,需要花很长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1.
首先综述了射电望远镜指向误差校正的原理并对软件校准的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其次阐述了利用软件校准的方法对云南天文台40m射电望远镜进行指向校正的过程,并给出其指向校正结果。结果是经过指向校正后该射电望远镜的指向精度达到观测要求。  相似文献   

12.
2008年8月1日,在我国西北的新疆、内蒙、甘肃等地区可以观测到一次日全食的天象,紫金山天文台太阳射电团组在甘肃省金塔用两架太阳射电望远镜对这次日全食进行了观测,并成功地取得了观测资料.为了科学分析观测资料,在日全食的前两天,实测了当地的大气吸收.着重分析这些观测数据,结合太阳射电方法,测得在λ=2.4 cm和λ=8....  相似文献   

13.
新闻速递     
《天文爱好者》2014,(1):22-25
天文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银河系中央超大质量黑洞Sgr A*会射出高能粒子喷流的证据。之前使用不同望远镜的观测研究都表明这一喷流确实存在,但对于该喷流的指向却往往有着互相矛盾的结论。现在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甚大阵射电望远镜终于给出了明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当今天文技术日新月异,射电望远镜朝着复杂化、巨型化、平台设备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射电望远镜可以采用分布式控制软件。通过远程访问使其自动运行,它也可作为一个服务单元工作在场系统(field system,FS)上。分布式控制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了一款叫做网络通信引擎(internet,communications engine,ICE)的中间件,其跨平台、跨语言、分布式、安全、负载均衡、面向对象的特性使得分布式控制软件的开发大大简化。目前,分布式控制软件在天马射电望远镜上己成功地进行了观测实验。  相似文献   

15.
昆明40米射电望远镜简介昆明40米射电望远镜是为完成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绕月探测工程(即"嫦娥工程")和射电天文观测而建的,于2005年8月开工建设,并于2006年5月16日完成了的全部安装、调试工作。这台大型射电望远镜安装在昆明市东郊凤凰山上的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内,此地海拔约2000米,  相似文献   

16.
射电望远镜具有极高的系统灵敏度,且系统内、系统间及台址内电子设备众多,电磁环境复杂,科学合理地评估台址内电子设备辐射发射对射电天文观测的影响,对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无线电管理、屏蔽改造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浅析了射电望远镜系统灵敏度及射电天文领域仪器设备辐射发射相关评估标准;基于射电望远镜系统灵敏度及观测需求,计算了南山25 m射电望远镜馈源口面干扰电平限值,并给出了天线旁瓣增益的计算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干扰电平限值、旁瓣增益、干扰测量、路径衰减的电子设备电磁辐射评估方法,并针对南山25 m射电望远镜天线驱动电磁辐射进行了评估,给出了屏蔽需求。  相似文献   

17.
天籁计划射电望远镜阵列(简称天籁射电阵)具有大视场与高灵敏度的双重优势,既可以在观测时探测到尺寸较小的空间目标,也能在同一时刻探测到多个空间目标,具有较强的空间目标探测能力,因此可作为空间目标监测设备之一。以曲靖非相干散射雷达作为发射源,对天籁射电阵的空间目标探测能力进行计算。随后提出了可用于该系统的基于相位差测量法的空间目标测向方法,并研究了测向误差与测向角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使用名古屋大学4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于1995年1月对分子云ORION-KL区域的CH_3CN J_K=6_k—5_k谱线(110GHz)进行了观测,得到了该区域的5点的谱线(grid=2角分)。该谱线的观测为青海站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提供了又一条可供观测的分子谱线。  相似文献   

19.
使用日本国名古屋大学4m射电望远镜于1994年12月22日对分子外流区W75—N的~(13)CO(J=1-0)跃迁(110GHz)进行了观测。得到了该区域的7×7个观测点(grid 为2角分)的积分强度MAP图,通过对所观测到的双峰谱线进行研究,得到了该区域~(13)CO源的两个成份。  相似文献   

20.
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米射电望远镜对源IRAS053910217和IRAS065720742进行了12COJ=1-0观测,获得了气体的相应参数;用IRAS及其他红外观测资料,获得了尘埃热结构;探讨了云中气体的热平衡.对于IRAS053910217中由远红外得出的Td<Tk的情形,考虑了几种可能的加热机制.光电加热对该云可能是比较重要的;激波可能是另一种加热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