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磁异常对应分析在相山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泊松定理出发,计算重磁异常的相关性,并根据相关性的分布特征来分离和鉴别不同类型的异常区,为划分地质构造单元及认识地壳结构的其他特征提供信息,在对相山地区重磁异常对应分析中,用对应异常分析方法联合解释重磁异常,对该区地壳结构提出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某海域为例,探讨了航空重、磁相关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通过计算航空重、磁相关系数,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将航空重、磁异常划分为三类:即同源异常、半同源异常和非同源异常,分别描述了这三类异常的重、磁特征,推断了异常源性质及地质特征,不仅减少了研究区地质解释的多解性,而且使解释成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3.
南海西北部重磁场及深部构造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通过对南海重磁数据的重新处理,得到南海西北部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异常图和化极磁异常图,并对所反映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加以分析。根据重力场资料对研究区的地壳结构进行了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地壳厚度在10~38km之间,总的趋势由陆向洋逐渐减薄,对应于地壳类型从陆壳、过渡壳到洋壳的分布特征。根据磁力资料计算了居里面深度,其埋深变化于11~27km之间,在陆区居里面是下地壳顶界面和莫霍面之间的另一个物性界面,而在海区则接近于莫霍面埋深。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中段地球物理特征及地质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广范 《地质与资源》2005,14(4):287-292
以区域地质资料和物探资料为依据,对大兴安岭中段地区重、磁异常特征及其对应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解释,探讨区域矿产分布与重磁场的关系,以及不同属性矿产的磁异常特点,指出该区重磁异常对寻找多金属矿床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任景兰 《矿产与地质》2002,16(2):109-113
以区域地质资料和物性资料为依据 ,对大兴安岭中段地区重、磁异常特征及其对应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解释 ;探讨区域矿产分布与重磁场的关系 ,以及不同属性矿产的磁异常特点 ,指出该区重磁异常寻找多金属矿床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安徽沿江地区地壳结构三维空间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扬块区地壳结构总体认识为框架,结合区内构造层以及重、磁等深部地球物理和地震剖面资料,对安徽沿江地区6条剖面进行综合解释和反演拟合,给安徽沿江地区地壳断面的推断结果。  相似文献   

7.
从认识重、磁异常的物理意义及形成重、磁异常的地质因素出发,分析了地质调查路线所见岩石与路线经过的重、磁剩余异常及重-磁剩余异常组合的对应关系.调查结果揭示了重-磁剩余异常组合所反映的地质作用的特点,加深了认知异常地质体的成生、改造特征,总结出重-磁剩余异常4个组合8种排列方式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于2007~2015年间在宁芜北部南门头地区开展了大量的物探测量和地质工作,为长江中下游深部找矿提供了找矿经验和方法指导。南门头地区物探资料的解释存在一定多解性,在分析物性数据的基础上,对南门头地区的重磁异常数据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和解释,总结了引起重力异常的主要因素,并对本区岩体、火山岩、隐爆角砾岩筒、古火山通道的分布及断裂特征有了新的认识。在验证钻孔的控制下,结合重磁剖面、CR法与CSAMT法剖面特征、钻孔测井曲线特征,对本区深部地质结构有了整体的认识。通过对电法、重磁异常的二次解释及对以往取得的资料进行的综合分析,丰富了物探异常解释的经验,对于长江中下游深部找矿方法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磁异常结合其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有利于提高位场异常地质解释的质量。利用等效点源反演绘制的图件,来研究北美及相邻海域的地面自由空间重力异常、POGO(线轨道地球物理观测)卫星磁异常,以及区域热流和构造信息间的视一空间相关关系。在卫星高度上相关异常的区域位场,也用泊松理论在重、磁场导数异常之间,移动窗口线性回归作定量分析。在大陆地区观测到长波长重磁异常之间的一种反相关关系。重力异常为负、磁力异常为正的地区,其特点是地壳相对较厚,磁化强度较高。例如:一个突出的磁力高与爱那达科盆地向辛辛那堤穹窿延伸的重力低相对应。磁力异常为负、重力异常为正的地区,其特征是地壳较薄,区域热流值较高。如:北美和中美洲的科迪勒拉地区,以及黄石地热区。虽然,海洋区域的重磁异常显示弱相关,但统计相关的符号一般为正。  相似文献   

10.
王卫平 《铀矿地质》1999,15(5):302-309
本文通过对重磁异常形态特征的分析与研究,探讨了本区地壳介质的横向变化规律,以及重磁场特征、地壳介质特性与地震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本区的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Cascading regressions is a technique for predicting a value of a dependent variable when no paired measurements exist to perform a standard regression analysis. Biases in coefficients of a cascaded-regression line as well as error variance of points about the line are functions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variables. Although this correlation cannot be computed because of the lack of paired data, bounds can be placed on errors through the required properties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e potential meansquared error of a cascaded-regression prediction can be large, as illustrated through an example using geomorphologic data.  相似文献   

12.
汶川县内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以地质灾害为主,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分析区内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综合指数模型两种方法,对汶川县地质环境安全进行综合评价。详细介绍基于GIS的评价计算流程及评价因子的提取过程。评价结果表明,地质环境对居民生产生活影响的危险等级占比为:危险性低的约占25%,危险性较低的约占20%,危险性较高的约占39%,危险性高的约占16%。对两组权重系数、两个模型下的四个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两组不同权重系数下,模糊评价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的双侧检验相关系数依次是0.97、0.98,属于高度显著相关,表示可以忽略人为赋权重对评价结果的主观影响;2两种不同模型下,评价结果的双侧检验相关系数依次是0.895、0.84、0.92、0.914,属于显著相关,表示不同的计算模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在评价时要认真研究选择恰当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3.
测井数据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地质信息,是迄今为止能够获得的分辨率最高、连续性最好的地质数据之一。测井信号的时频分析将一维的测井信号变换到二维的时频域,进而使其内部的能量聚集与分布得以清晰展示,利用测井信号沿时间方向上的差异性可以获取地层的旋回性等地质信息。通过连续小波变换对测井信号进行高质量的时频分析,运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多分辨率的特性进行层序、准层序的划分。同时通过小波时频分析寻找不同类型的体系域与小波时频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层序内部的沉积特征及内部精细结构,建立了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海退体系域的小波变换能谱地质模型,方便、快捷的实现了体系域的划分。最后在测井信号小波变换的基础上对鲁西和济阳凹陷的含煤地层进行了层序对比和分析,基本建立了山东地区晚古生代主要含煤地层的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4.
We study the optical variability of the Seyfert galaxy Ark 120 using the autocorrelation and structure functions, as well as a periodogram analysis, based on our 1996–2005 U BV RI observations. The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indicates an increase in the correlation to 70% for time shifts of about 430 days. The structure function displays a decrease for these same time shifts, which is interpreted as evidence for periodic events on these timescales. The structure function indicates an increase in the variability amplitude with increasing duration of the variable process. On large time scales, the structure function can be presented as a power-law function with index 0.8–0.9, possibly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unstable processes in the accretion disk. Our search for periodicity in the light curves has revealed a possible period P = 430 days, which has been observed during 13 cycles, as follows from an analysis using continuum from spectral data obtained from 1988 to 2005.  相似文献   

15.
白家包滑坡是具有滞后性“阶跃型”变形的滑坡代表,通过定性分析初步认为,库水位下降是白家包滑坡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影响程度大于降雨。为了进一步明确白家包滑坡变形对库水位波动和降雨的响应程度,本文根据库水位每年波动情况,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对白家包滑坡变形与库水位、降雨的相关性进行定量计算,计算结果为各监测点变形与库水位、降雨都在5~6月份综合计算中相关程度最高,且变形与库水位最大相关性系数绝对值为0.75左右,大于变形与降雨的最大相关性系数(0.45左右)。为了充分消除库水位与降雨之间的相互影响,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计算白家包滑坡变形与库水位、降雨的净相关性系数,最后将得到的净相关性系数与新建GPS自动监测点在2017~2018年的日变形位移和库水位、降雨对比分析,进行相关性验证。结果表明:白家包滑坡的变形对库水位下降的响应程度大于变形对降雨的响应程度,在库水位快速下降阶段响应程度最高,且与新建的GPS自动监测点监测结果吻合度较高。此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结果一致,该研究可对滑坡变形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e masses of 12 protostars assumed to be the central bodies in circumstellar protoplanetary disks are estimated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ir methanol maser spectra and fine spatial structure. The calculations are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class II methanol maser lines are formed in an edge-on Keplerian disk, while the thermal methanol emission and CS lines are formed in a cocoon around the protostar. This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velocities of the protostar and the methanol maser condensations relative to the center. In most of the star-forming regions studied, the derived masses are within limits admissible for disks around massive OB stars. The mass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calculations of other authors based on models of the velocity gradients of the maser featur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ethanol spectra display a triplet structure in which the two lateral features are class II methanol lines and the central component is a class I methanol maser line or thermal methanol line.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 that the correlation of regions of maser emission with regions of emission of dense molecular gas in the CS line is about twice as strong(about 100%) as the correlation with ultracompact HII regions (about 50%). Thi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modeling protoplanetary disks and star-forming regions.  相似文献   

17.
基准面旋回与沉积旋回的对比方法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刘波 《沉积学报》2002,20(1):112-117
建立高精度的等时地层格架、定量研究储层成因单元划分对比、为油田开发小尺度流动单元提供基础,是开发地质研究的目标,本文指出目前面临两种储层划分对比方法-基准面旋回与沉积旋回,说明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对比的精髓是基准面旋回的对比,大庆油田储层描述对比的关键是沉积旋回的对比,从而阐述了二者在划分对比的原则、方法及理论上异同。研究表明,这两种地层划分方法的理论基础皆为旋回 (自旋回或异旋回 )和层次、研究目标皆为地层格架及沉积地层单元的规模尺度。基准面旋回对比关键是旋回的组合分析,其方法在湖相 (异旋回 )中可行,在冲积相 (自旋回 )中基准面旋回划分困难,而且随意性很大;沉积旋回对比方法在河湖相对比中存在穿时现象,但应用广泛。不同级别基准面周期性的运动,使沉积旋回在周期性和规模上产生不同,形成层序的分级现象,所以说,沉积旋回和基准面旋回地层对比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研究。进而讨论了旋回对比的两个关键问题-层次和界面,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对流动单元和剩余油分布研究具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和压汞曲线等资料,对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机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的压实、胶结、溶蚀和破裂等一系列成岩作用对储集岩孔喉特征影响显著,成岩作用的不均一性导致了储层宏观物性和微观孔隙结构的差异.通过视压实率、视胶结率、视溶蚀率和视微孔隙率等参数的计算阐明了压实、胶结、溶蚀等对排驱压力和分选系数等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定量控制.选取成岩综合系数作为成岩作用强度及其组合的定量表征参数,其与排驱压力、分选系数、储集层品质指数和分形维数等均具良好的统计相关关系,不同的孔隙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成岩作用组合特征以及成岩综合系数值,因此成岩综合系数可作为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定量表征参数.在对影响孔隙结构特征的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组合深入剖析的基础上,通过成岩综合系数可实现储集岩孔隙结构的定性划分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利用超高压变质岩的P波速度估算地下岩石的热导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石热导率是了解地球内部热传导过程的重要参数之一, 但热导率的测量在室内和野外都比较复杂.如何利用容易获得的岩石物理参数(如超声波速度) 来估算岩石的热导率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 主孔655件样品热导率和超声波速度的相关分析, 把样品分为新鲜榴辉岩、退变质榴辉岩、副片麻岩和正片麻岩4类, 并分别建立了利用岩石P波速度估算热导率的计算方程.回归计算表明, 榴辉岩热导率和P波速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大, 相关系数在0.7左右, 片麻岩显示的相关系数比较小, 在0.4~0.5之间.鉴于样本数量较大, 这种结果足以表明热导率和P波速度之间可以用给定的线性关系来表达.为了检验获得的方程, 在CCSD主孔中选取典型的岩性单元, 利用测得的P波速度估算相应的热导率, 结果显示估算值和实测热导率平均值非常接近, 表明利用P波估算岩石热导率的方程是可行和实用的, 为本区和相似地区大地热流和热结构计算提供了热导率的计算方法和依据, 因而具有重要的岩石物理学和地球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岩石薄片正交偏光显微镜下角度域序列图像采集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岩石组分在消光角度域上的光学特征及其差异性,并据此提出一种新的岩石颗粒分割和孔隙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岩石颗粒赋存状态及其晶体光轴产状的复杂性、岩石颗粒空间排列及其接触关系的多样性,对岩石薄片在消光角维度上进行像素尺度的相关分析,并提出相关系数均值、相关系数标准差以及相关系数均差比等敏感参数,实现了岩石颗粒的分割和孔隙的提取。研究表明岩石颗粒内部的像素点灰度和RGB值在角度域上的相关性较强,在颗粒边缘及孔隙内部填隙物分布区域,其相关系数较低,且相关系数标准差要明显高于岩石颗粒内部。该方法从消光特征出发论证了角度域信息完整性的意义,提取的颗粒边缘较为清晰,孔隙结构骨架得以刻画,颗粒分割的效果好于Sobel和Canny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