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帷幕注浆是近年来应用于岩溶区路基塌陷病害治理的一项新技术和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以某段岩溶路基塌陷注浆处理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帷幕注浆设计,施工及效果检验并对注浆处理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刚 《河南地质》2000,18(3):217-219
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矿井帷幕注浆的工程目的,然后对注浆的具体工艺做了一一阐述,最后对工程失败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灰岩溶洞区桩基处理实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利用注浆法处理位于灰岩溶洞区桩基的成功经验,分析注浆加固桩基的基本原理,对其他类似工程提供设计和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4.
安徽新桥硫铁矿大型帷幕注浆试验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安徽新桥硫铁矿大型帷幕注浆试验工程中注浆帷莫设计及注浆工艺流程,着重介绍了注浆过程中各关键性环节的技术处理措施。并根据质检孔资料的分析,阐明了矿山帷幕注浆截水方案的可行性。最后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分析了注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后期工程施工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英强 《探矿工程》2019,46(6):70-76
迁安市长城金矿Ⅰ号矿体帷幕注浆工程是一大型的帷幕注浆堵水工程,工程范围大,设计的钻孔多,地质条件复杂,注浆量大,施工周期较长。文中详细阐述了帷幕注浆工艺的原理和施工过程,总结了该工程的施工特点与规律,分析了工程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巨川 《探矿工程》2008,35(8):51-54
以青藏铁路西格二线承压水处理工程为背景,通过几种止水方案的比较分析,得出深层水泥土搅拌桩帷幕加注浆技术在高原地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地下水灾害治理技术。介绍了其加固机理、施工工艺、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关铁矿深孔注浆幕墙井间电阻率测试技术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治水中所采用的帷幕注浆工法具有典型的隐蔽工程特点,因此,注浆效果的评价一直是该领域内的一个难题.中关铁矿深孔帷幕注浆工程利用井间电阻率测试技术对注浆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验证了该物探手段在帷幕注浆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先进性.井间电阻率反演图清楚地表明:注浆前后地层电阻率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说明止水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还结合注浆工程资料,系统地分析了注浆过程中钻孔单位注灰量及岩层透水率的变化过程,为井间电阻率测试技术的试验结果和帷幕墙止水效果的检验评价提供了旁证支持.  相似文献   

8.
通过工程实践,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压密注浆联合进行基坑支护帷幕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供今后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改良膨胀性注浆材料的注浆效果,通过室内试验采集浆液结石体物理力学参数,应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在CATIA所构筑的三维溶洞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修正莫尔–库仑模型及弹性本构关系,分析了桩基础下土层的应力与变形在空洞及改良前后不同浆液填充状态下的变化规律,以此为标准对注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对桩基础下溶洞进行注浆充填加固可有效保障桩基础及桩基础下溶洞的稳定性,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相比于普通水泥浆液,改良膨胀性注浆材料的整体强度明显改善,变形与应力均有所减小,结构更均匀,更密实。同时也表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确定溶洞的注浆效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指导意义,可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分级帷幕止水技术在动水压力的抛石坝及粗颗粒地层的应用,阐述了分级帷幕止水技术的原理、工艺、施工方法及止水效果,并通过工程实例,对分级帷幕止水技术的级配干粉料的充填技术和三序孔劈裂注浆技术进行了介绍。分级帷幕止水技术是一种通过工程验证的止水技术,宜在相似工况下推广。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studies karst cave and soil cavity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karst collapse as a mean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Using the karst area of the Shandong section of the Beijing–Shanghai high-speed railway as a test area,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is presented as well as the model test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radar imag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karst caves and soil cavities. By combin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with field test results, the method and characteristic standards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using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to determine the grouting effect on a karst roadbed are given. The radar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for a cave, water-filled cave, clay-filled cave, karst cave with dense grouting and karst cave with grouting that is not dens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indoor model testing and numerical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grouting treatment in the selected section of the Beijing–Shanghai high-speed railway, clarifi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ap recognition of radar detection of karst grouting.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arst caves in the geological radar images are usually composed of many hyperbolic strong reflection waves. Multiple-reflection wave groups of high amplitude, low frequency, and equal distance indicate the side wall of the cave. The bottom interface of the cave is not obvious, although when the bottom part of the cave is filled with water or clay, silt, sand and gravel material. The bottom of the reflection wave will be enhanced. When the cave is filled with material,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energy decays rapidly, the high-frequency part is absorbed, and the reflection is mostly low frequency w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dar images of the slurry distribution area are obvious in the grouting zone. A horizontal direction results in arc-shaped distribution, and a vertical direction has more regular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helpful in the exploration of karst caves and soil cave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grouting treatment in mitigating karst collapse.  相似文献   

12.
平寨水库坝址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岩溶较发育,水库左岸底层灌浆廊道大型充填溶洞,是水库地下工程施工开挖中揭露的规模最大、对水库渗漏影响最大、设计及施工处理难度最大的溶洞。本文以工程前期地质勘察工作为基础,在区域地貌、地质构造格局、地层岩性、地表及地下水系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防渗施工揭露的岩溶水文地质现象、洞穴充填物研究等,从可溶性岩层、地下水来源及运移途径、暗河冲刷与洞顶坍塌作用4个方面,对溶洞发育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鸡场背斜北西翼纵向张裂隙和横张裂隙及层间滑脱、断裂破碎带,为五里大洞鸡场洼地上坝洼地地下水向三岔河的径流提供了运移的原始空间与通道,形成溶洞的地下水为五里大洞鸡场洼地上坝洼地地下暗河,长期溶蚀作用使裂隙通道变为溶蚀宽缝并最终转化为岩溶管道,岩溶水沿此通道在左岸底层灌浆廊道桩号0+238~0+296m附近下中部岩体呈虹吸状循环,地下水的强烈冲刷与洞顶坍塌在溶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巨大,后因深部径流条件改变,岩溶管道被逐渐堵塞,形成如今的大型充填溶洞。  相似文献   

13.
许青海  白宝云  严德金  王宁 《探矿工程》2018,45(7):84-86,83
老挝甘猛省钾盐矿开采系统中风井穿过极易溶于水的光卤石及石盐岩岩层,建成后发现井壁后有溶腔现象,严重威胁风井的正常使用。为了确保井筒施工安全以及矿山生产正常进行,设计采用帷幕注浆对风井病害进行治理。采用自上而下孔口封闭式帷幕注浆工艺,边检查边注浆的施工方式,最终完成了对风井的加固和堵水工作。期间对光卤石及石盐层的胶结材料进行室内试验,确定了一种新型注浆材料——卤水+氧化镁浆液,并确立科学的注浆配合比。通过总结经验,为钾盐矿开采过程中防水、堵(治)水等工作的设计和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矿山帷幕注浆技术由于其具有安全、环保、经济、高效等特性,已在国内多个矿山堵水中成功采用,取得了很好的堵水效果。而在强岩溶地区,动水注浆技术,尤其是矿区主过水通道封堵质量将直接影响帷幕的堵水效果,甚至决定着工程的成败。以广东凡口铅锌矿帷幕注浆工程为背景,探讨强岩溶地区主过水通道封堵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选择中国西南、华中、华北、东南、东北这五个地区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30个洞穴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模型,然后以构造矩阵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模糊数学决策理论,最终确定洞穴旅游资源的隶属等级和得分,并通过SPSS软件绘制资源禀赋和市场条件二维图,分析不同地区洞穴旅游资源的隶属区间。结果发现: 所有分区洞穴的旅游资源禀赋和市场条件都在“一般”等级以上。两个维度的综合评判结果表明: 大部分洞穴的旅游资源都属于“好”和“较好”等级,其中西南和华中地区洞穴旅游资源等级最高,东南地区的都集中在“较好”等级,而华北地区的石花洞、云水洞、崆山洞和雪花洞的旅游资源则分属于“好”、“较好”、“一般”和“差”等级,东北地区的本溪水洞旅游资源为“一般”等级。   相似文献   

16.
大水矿山截水帷幕注浆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才启  孙健 《探矿工程》2011,38(12):74-78
大水矿山开采的难点之一是防治水,如何进行有效治理乃是困扰这些矿山开采的重要课题,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通过对新桥硫铁矿二期扩建防治水工程的实践,重点讨论了新型粘土改性固化浆液帷幕注浆工程成功应用的经验,对富水矿山的治理工程进行了有益探索,具有探索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关铁矿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探明的储量为9300万t的矿区,因地下水位埋藏深,排水难度大,为防止开采成本大和影响生态环境,决定采用帷幕灌浆方法解决治水问题。帷幕灌浆工程的试验孔对钻孔垂直度要求很高,全孔段孔斜不能大于2 m,防斜、纠斜成一大难题,实践中摸索出陀螺仪定向纠斜法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在帷幕注浆施工中,注浆压力是一个重点控制的内容,通过注浆压力的分析、研究,可以判别浆液在岩石裂隙中充填、扩散、挤密过程,从而调节浆液浓度变化、控制注浆量,在很大程度上能控制帷幕注浆治水效果及经济成本。结合赵家湾铜矿帷幕灌浆治水工程,分析了帷幕注浆施工中浆液在岩石裂隙中充填、扩散、挤密过程注浆压力的变化规律,为注浆施工的压力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丰富的岩溶洞穴资源的开发,目前多处于供观赏形态的初期阶段,未赋予旅游地学内涵。将岩溶洞穴堆积研究与旅游地学相结合,不仅可恢复洞穴古水文状况,探究洞穴成因,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而且可以指导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保护这些地质遗迹,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