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工河流域山地—绿洲—荒漠系统降水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绿洲—沙漠系统(MODS)是中国内陆干旱区最基本、也最典型的地理景观格局,以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三工河流域为典型区,设置降雨量监测网,获取2007-2014年5-8月份降雨量数据,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EOF)、分形理论及克里金法(Kriging)等方法探讨流域尺度干旱内陆区MODS多地貌单元复合情况下降水的空间结构型及异质性特征,为深入了解MODS生态系统植被演变规律及其恢复提供借鉴。主要结论为:依据第一特征向量(对总体方差贡献82.4%)0~30 km、30~70 km及70~150 km的3个荷载区段,将研究区划分为山地区、绿洲区及沙漠区;其夏季降水场以“整体一致”型为主,表现为降水一致全流域整体增加,且增幅自山地—绿洲—荒漠依次减小。山地区半变异函数曲线符合高斯模型,绿洲区符合球状模型变程为15.3 km,荒漠区5月、6月及其它时段分别符合高斯模型、指数模型及球状模型,变程58.6 km比山地和绿洲大。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0.01%~9.57%;绿洲区降水空间变异性最大,山地次之沙漠区最小;6月份降水空间异质性最显著,8月最小;在南北方向(0°)和东南—西北方向(135°)变异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绿洲城市环境地质利弊分析——以奎屯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洲型城市是干旱区最重要的城市类型。作为人文和自然的复合系统,绿洲城市的形成发展得益于独特的绿洲环境地质条件,但也受制于绿洲所特有的某些不利因素。我国绿洲城市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尤以新疆为典型。新疆绿洲城镇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地位重要。对其作深入研究,选择优化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朋  巩杰  贾珍珍  谢余初 《地理科学》2016,36(6):902-909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和社会经济数据等,重建1963~2009年间西北干旱区酒泉金塔盆地(酒金盆地)绿洲空间分布图,采用转移矩阵、绿洲动态度和通径分析法等开展酒金盆地绿洲时空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子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来,酒金盆地绿洲面积呈现增加趋势,表现为酒泉绿洲连续增长和金塔绿洲的波动式增长。酒泉绿洲扩张主要表现为绿洲边缘区的外延扩张,金塔绿洲主要表现为绿洲边缘区和季节性河道两侧绿洲波动变化。酒泉绿洲稳定性较金塔绿洲的高,水资源的持续供给与否决定着绿洲边缘稳定的关键,尤其在金塔绿洲。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和政策响应程度及经济水平的差异是造成2个绿洲时空变化差异的内在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业。回顾生态旅游的出现、内涵及发展。选择典型生态旅游区的石河子地区作为研究靶区,根据该研究区现状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大致可分为军垦旅游型、自然风景型和干旱绿洲荒漠区特种自然奇观型等3种类型;并提出重点发展旅游类型即民族风情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军垦游和特有自然奇观游等。在分析了其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讨论了在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针对影响提出了基于6项基本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1—2014年MOD16蒸散产品数据、MOD13植被[WTBX]NDVI[WTBZ]数据以及常规气象资料,基于植被指数、地表净辐射、气温优化改进混合型线性双源遥感蒸散模型,拟合地表蒸散分析实际蒸散(ET)、潜在蒸散(PET)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合气象站实测蒸发皿数据验证MOD16数据在绿洲地区的适用性。进一步定义蒸散干旱指数(EDI)并计算△EDI进行研究区干旱特征分析,为大面积特殊地形蒸散估算研究和干旱监测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1) MOD16产品数据与研究区实测蒸发皿数据的相关性很好,通过0.01显著性检验,基于MOD16数据估算南疆绿洲地区蒸散量检验可行。(2) 2001—2014年均蒸散量总体变化不大,四季差异明显,ET与PET空间变化趋势相反;ET、PET年均差值较大,绿洲地区地表缺水情况严重。(3) EDI指数绿洲地区年均值总体偏大,△EDI对旱情的反映和干旱程度的判断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6.
鲍超  方创琳 《干旱区地理》2005,28(5):659-664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当中,西北干旱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由此必然带来城市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加大的问题。对城市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城市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是当前西北干旱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亟待加强的首要课题。针对西北干旱区城市环境的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14个具体指标作为西北干旱区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参考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环境标准的基础上,将城市环境质量划分为5个级别,并利用物元分析理论,建立了西北干旱区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以西北干旱区典型的绿洲城市张掖市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具体应用。结果表明,8年来张掖市的城市环境质量一直属于Ⅱ级,而且有总体好转的趋势,但是这一趋势并不明显。这一结果与现实成因吻合,说明所采用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西北干旱区城市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以在西北干旱区其它同类城市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北干旱区的荒漠化过程及其空间分异规律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我国西北干旱区的荒漠化可以归结为荒漠的荒漠化和绿洲的荒漠化两种类型。其中,荒漠的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主要发生于土质荒漠和沙质荒漠。土质荒漠沙漠化的最终结果将由土质荒漠演变为沙质荒漠或砾质荒漠或风蚀劣地,沙质荒漠的沙漠化是由固定、半固定沙质荒漠演变为流动、半流动沙质荒漠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形成流动沙质荒漠。绿洲的荒漠化主要包括绿洲的干旱化、沙漠化和盐渍化3种类型。其中,干旱化常导致绿洲植被的衰退和死亡,致使绿洲萎缩,其边缘地带常和沙漠化叠加,导致流沙对绿洲的入侵。如果绿洲水源完全断绝,其绿洲将会消失,最终演变为沙质荒漠或风蚀劣地。绿洲盐渍化主要源于过度灌溉导致地下水位抬升,下层土壤盐分聚集地表所致,其结果是形成盐渍化绿洲。我国西北地区土质荒漠的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东部、天山南麓冲积扇上的土质荒漠带,以及准噶尔盆地北侧的荒漠草原带;沙质荒漠的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绿洲干旱化和沙漠化以甘肃民勤最为典型,而绿洲的盐渍化主要发生于新疆阿克苏、喀什地区一带。  相似文献   

8.
我国绿洲的分布和类型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本文在对绿洲定义提出修正意见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绿洲的分布范围、宏观分布规律及其分布概况;根据绿洲的主导经济和主要景观的差异,将我国绿洲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和多种复合类型。  相似文献   

9.
胡汝骥 《干旱区地理》2000,23(3):287-287
一部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 9990 435 0 2 )和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 2 0 0 0年院长基金共同资助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绿洲形成与演变过程研究课题组编辑 ;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绿洲研究文献目录索引》已与读者见面。“绿洲”我国古籍中称“水草田”(《汉书》)。新疆维吾尔族人称绿洲为“博斯坦”。绿洲在世界各大洲几乎都有分布 ,而以亚洲和非洲为最集中。中亚和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内陆盆地荒漠 ,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优越的水土资源和环境别于世界其他荒漠 ,成为世界绿洲中其有代表性的类型。尤以新疆绿洲…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绿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对土壤粒度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以干旱区三工河流域下游绿洲作为研究区,应用SPSS数理统计软件,选择12种土地利用系统,采集上层(0~20cm)和下层土壤(20-40cm)样品,分析出不同土地利用系统对土壤粒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主要由砂和粉砂组成,土地利用系统对砂、粉砂和粘土粒度分布的影响显著,无论上层还是下层,不同土地利用系统土壤砂、粉砂和粘土含量差异明显。(2)绿洲土壤砂含量随着土地种植年限增加有降低的趋势,而粉砂和粘土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在不同的土地利用强度下土壤粒度分布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土地利用强度大的一年生作物和多年生作物土壤粉砂和粘土含量较高。土壤质量得到了逐步改善;而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土地利用系统土壤砂和粉砂含量高,土壤质地差。说明干旱区绿洲的人类农业活动基本趋于合理。绿洲生态环境正逐步得到改善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类型 ,可按水资源的形成、转化、消耗、积蓄和排泄 ,结合地貌和植被划分为山地、水域、人工绿洲、自然绿洲和荒漠五大类型。各类型是在以荒漠为背景情况下 ,山地为基础 ,水域为主导 ,人工绿洲是核心 ,自然绿洲是屏障。流域生态系统整治途径是 :治理山区环境 ,涵养保持水源 ;合理利用水源 ,维护生态稳定 ;建设人工绿洲 ,优化生存基地 ;保护自然绿洲 ,发挥生态效益 ;防治荒漠化扩大 ,减少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了新亚欧大型桥新疆段线人类农业化过程对区域环境演变的影响。指出绿洲内部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而绿洲外部的环境则在不断恶化、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新疆湿地资源时空变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新疆地区是中国西北最干旱的地区,湿地分布最少的区域之一。新疆湿地资源以天然湿地为主.按湿地特征分为南疆和北疆两大区,由于南疆和北疆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水文条件的差异.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其湿地在空间分布结构、资源类型等方面表现出不同变化特点。本文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法对新疆湿地类型、资源现状进行研究,再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新疆湿地资源动态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黑河绿洲坡面分异演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勃  程国栋 《地理科学》2003,23(2):193-199
对干旱区绿洲的物质和能量随坡面分异现象和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不同类型绿洲形成和演化的自然背景和农业资源组合的特点,为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农业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以黑河流域绿洲为例,在综合分析影响绿洲坡面分异的气候、地质构造和地貌演化、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文化学性质、土壤性状和水资源供应状况等自然地理要素基础上,将黑河绿洲划分为高位绿洲、中位绿洲和低位绿洲等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黑河流域不同类型绿洲主要农作物气候适宜性随坡面的分异,为绿洲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内陆河流域绿洲发育度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工绿洲是干旱区人类活动主要场所,绿洲管理和生态建设体现了人类活动的积极作用;而不适当的土地开发与经济活动又形成了对绿洲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过度压力与生态负荷。科学准确地对绿洲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已成了人们正确认识绿洲并对其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前提。针对目前我国绿洲综合评价研究的指标单一、应用区域受限等缺陷和不足,提出了可普遍用于内陆河流域绿洲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绿洲发育度”,并以河西走廊的15个绿洲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发育度综合评价值可将河西走廊绿洲划分为工业绿洲、较高开发程度的农业绿洲、中度开发的农业绿洲和衰退或较低开发程度的农业绿洲4个等级,与当地实际情况完全符合;同时,还可通过因子水平上的发育度指标对各个绿洲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准确的定量表达,为绿洲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简明、准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荒漠-过渡带-绿洲界定——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西北干旱区发源于山地的河流为中下游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土资源,在荒漠中孕育出绿洲,过渡带位于其间,构成荒漠-过渡带-绿洲地理景观单元。界定荒漠、过渡带、绿洲的空间分布,可为干旱区生态系统格局、过程和服务方面的精确认知评价提供空间参考。以石羊河流域为例,选取训练样本,利用常用遥感指标和景观格局指数,通过判别分析方法,对荒漠、过渡带和绿洲空间范围进行界定。结果表明:采用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的6项遥感指标和2项景观指数构建的判别函数,与单独利用遥感指标或景观指数构建的判别函数,计算出训练样本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2.4%、84.0%、70.2%。采用遥感指标结合景观指数的综合判别分析,比单独利用遥感指标或景观指数判别准确率分别提高了8.4%\,22.2%。经综合指标判别分析,得出除主要山地外的石羊河流域荒漠、过渡带和绿洲面积分别为133万、49万、58万hm2。  相似文献   

17.
哈密——一个典型的地下水补给型荒漠绿洲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绿洲及其所在荒漠盆地平原与周边山地共同构建的哈密盆地地域系统,是我国干旱区典型的以地下水资源为主,而发育和不断扩大的荒漠绿洲区。盆地内独具一格的水循环系统,表现出水资源在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形成和转化。由于荒漠盆地平原系统不产生径流,从山地进入荒漠盆地平原的水流就成为难一的水源。在哈密盆地河水出口后,即进入透水性强,粗粒松散的冲洪积扇,成为盆地平原地下水的形成区。潜水在冲—洪积扇缘溢出地面形成泉水,进而构成泉水河。冲—洪积扇积缘地带、地表平缓,土层深厚,发育成绿洲。盆地绿洲资源沿冲—洪积扇绿呈一字线,分80多个小的个体,散布于盆地的中央,将盆地黑戈壁与灰荒漠分为两半。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荒漠区人工绿洲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变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8,自引:14,他引:28  
绿洲是干旱区特有的生态系统,尤其是通过灌溉发展起来的人工绿洲,成为干旱区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地,它是由山地、绿洲和荒漠构成的干旱区三大生态系统的核心,发展绿洲是遏制土地沙漠化的重要措施。我国西北干旱区的绿洲形成,经历了三个时期:受到人类轻微干扰的自然水系时期,很多古代绿洲多分布在河流下游;受到人类较强干扰的半人工水系时期,在山前地带形成旧绿洲,下游古代绿洲衰亡;受到人类强烈干扰的人工水系时期,新扩大的绿洲多在旧绿洲边缘和外围。由于绿洲发展改变了水资源的时空分配和消耗方式,使得人工绿洲与沙漠同时扩大,而处于两者之间的自然水域、林地、草地面积和野生动物数量减少,形成沙漠危逼绿洲的态势。所带来的有利影响是水资源利用效益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得到发挥,人工绿洲小气候条件改善,人口承载能力增加;不利方面是水土、水盐平衡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沙漠与绿洲间过渡带缩小。为了适应西北地区人口和经济增长,预测未来绿洲发展,将以提高现有绿洲生产潜力为主,重点是加强中低产田改造;通过节水及水资源合理调配,适度扩大新绿洲。以保护自然生态来维护人工绿洲生态的稳定性,以发展人工绿洲生态来减轻自然生态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黑河流域典型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影响比较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王根绪  刘进其  陈玲 《地理学报》2006,61(4):339-348
在黑河流域选择两个典型区域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与影响的对比研究,利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三期遥感数据,通过定量表征指标体系,对比分析了两个区域不同空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分异特征,定量评价了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区域绿洲系统的稳定性和水资源空间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35年来两个对比区域不同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形成了显著的绿洲沿河流的溯源迁移和以基于下游老绿洲的渐进性绿洲外围拓展两种不同模式,前者导致流域水资源过度集中消耗于流域上游和源区,中下游水资源可利用量急剧减少,在35年间下游荒漠化土地增加了85.1%,灌溉绿洲萎缩了25.5%;后者则不同,水资源利用量的空间配置在区域下游具有小幅度集中,区域绿洲系统整体的稳定性较高。从流域整体的水土相互关系出发,合理规划干旱内陆流域土地利用模式和空间土地资源配置,对于促进流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制约污水作为西部干旱区陆域生态用水的技术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探讨了制约污水作为西部干旱区陆域生态用水的技术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污水未纳入陆域生态用水的范畴,缺少干旱区陆域污水排放标准、干旱区陆域生态用水水质标准和利用污水时污水排放标准和用水标准之间的优先执行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