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清明节又要到了!当和煦的春风吹拂我们全身的时候,也掀起了我们缕缕的情绪。在这个我国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里,不由得令人思绪绵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无疑,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固有内涵,也是重头戏。放下手头一切琐事,去看望另一个世界里睽隔已久的亲人、尊人和朋友,在我国这个无神论的世界里,显得愈  相似文献   

2.
正梨花淡淡随风起,细雨纷纷清明至。四月,梨花飘香,正是清明时节。清明,是我们缅怀和祭奠亡灵的日子,无论身在哪里,祭祖都是一项重要活动,以此表达对祖先的纪念,对桑梓的思念。清明按照旧的习俗,扫墓上坟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相似文献   

3.
笃信“牛马年,好种田”的中国东北农民,在谷雨节气迎来了连续三天淅淅沥沥的春雨,土地痛快地“喝”了个饱,大山转瞬披上了绿装。  相似文献   

4.
<正>"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囤流。"这一句谚语代表了豫东农村的人们对农历二月初二挥之不去的"情结"。农历二月初二是春节狂欢的"句号",又像是大地苏醒的"睡眼惺忪",与其说它是一个节日,不如说更像是一次希望征程的开始。"二月二"一般出现在"惊蛰""春分"两个节气之间,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据考证,以"龙抬头"为节俗的"二月二"大概始于唐宋年间,最终在元代得以定型并传承至今。豫东地区有"二月二唱大戏"的习俗。在  相似文献   

5.
正一年到头,人们都在田间里劳作,从早忙到晚。到了腊月,天气渐凉,该收获的已经收获,该收藏的也已收藏,该歇一歇了。但实际上,人们并没有闲着,只是从田间地头转到"内务"上。腊月的第一个节气是大寒。大寒节气一过,许多神灵已无需祭祀,都自动回天庭去了,让人们放心地做一些过年的准备。女人们就忙着缝缝洗洗,清理家里的坛坛罐罐,每天张罗着一日三餐。早晨起来,先到地里淋菜。火筒菜、大白菜、萝卜、香芹、葱、蒜等,长得油亮嫩绿,都是准备着春节期间食用的。这些蔬菜,浇灌的都是农家肥,一点点化肥也不会施  相似文献   

6.
<正>清明节是祭奠亲人、缅怀先烈的日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千古绝唱把人们在清明时节的感伤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又是一年清明至,追忆逝去的亲人,丝丝缕缕的凝重与忧思总会在不经意间,任凭纷纷扬扬的春雨悄悄爬上心头。每年清明节,迈开回乡祭奠的步伐,就不禁想起我善良的姥姥。在物资匮乏的年代,  相似文献   

7.
<正>白露是24个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每逢白露来临,气温开始下降,天气由此转凉,空气中的水蒸气便在夜晚凝成白色的露珠依附在草木等物体上。白露,由此而名。白露是采摘核桃的季节,是山里人皆大欢喜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核桃的丰收在给人们带来喜悦和兴奋的同时,也有着数不清、诉不完有关核桃的故事。50多年前,我出生在伏牛山的一个小山村。村子虽然土地不多,但村里村外,漫山遍野都长满了核桃树。尤其是学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医食同源",说的是病人需要"食补".而对于希望青春常驻的中年人来说,最为可靠的方法也是"食补",于是便有了"美食同源"的说法.40岁以后的人应当吃得舒服、吃得聪明、吃得年轻.  相似文献   

9.
斗智     
<正>王大发这一次真发了,又盖房子又买车,得瑟得不得了,把同村人羡慕得眼滴血。其实明眼人心里都明白,这王大发发财走的绝对不是什么正道,只是他不说,别人也奈何不了他。说实话,东山坳村也确实太穷了,八十年代有的百姓家里还三代人挤在一间破土坯房里,老少盖一床被子,村里人均年收入只有七八百元,唯一的希望就是岭南那几座"鸡窝"小煤窑。"大跃进"年代挖煤也是村里的一项副业收入。到了九十年代,政府规定关停"五小"企业,小煤窑再也不让开了。小煤窑一封,村民们也就断了生计。山里田少,所以  相似文献   

10.
<正>三伏天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养生一族。长久以来,人们在三伏天降温防暑、跟着节气养生治病。但三伏天养生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补三伏;三是科学的饮食。何谓"三伏天"初伏或头伏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第三个庚日为入伏,作为初伏的第一天。中伏或二伏是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农历七月前立秋者,则中伏为10天,农历七月后立秋者则中伏为20天。  相似文献   

11.
渔民祭海有着悠久的历史,谷雨祭海节是荣成沿海渔民每年必过的盛大节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谷雨祭海节的功能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从最原始的海神崇拜、海神信仰转向欢送渔民出海、兼具娱乐性质的庆典活动,但始终都传递着渔民出海平安、渔获丰收的美好愿景。谷雨祭海节的变迁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结果,祭海节的变化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整合与社会稳定,同时,信仰程度降低、祭祀仪式简化、祈求经济利益的社会心理的强化等方面所发生的祭海节的变化又对当地社会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农谚讲:“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生木质。”谷雨前后,正是采食香椿芽的好季节。香椿作为乡间一种产自树上的时令蔬菜,以其特有的芳香和丰富营养深受人们喜爱。据说,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以香椿芽叶入馔的国家,其食用历史可追溯到汉代,还曾作为贡品觐奉朝廷,其影响力可见一斑。传说中椿树曾受到皇封,  相似文献   

13.
正"节假日是村里突击搞建设的高发期,清明假期我想去巡查。"4月2日临下班时,到任第一天的博爱县金城国土资源所所长刘小六征求大家意见。"我也刚来,和你一起去吧。"新任副所长郭德利说。"我在金城这么多年了,各个村的情况都了解,  相似文献   

14.
"暮春清明,廉洁随行;文明祭扫,倡树新风;严管公车,杜绝私用;出行安全,铭记心中。"距清明节还有几天,灵宝市国土资源局广大党员干部就都收到了这样的廉政提醒短信。该局提早部署节日期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严明节日纪律,加强作风建设。"廉政就要早打招呼、早提  相似文献   

15.
父亲种丝瓜     
又是一年春草绿.清明过后,是农人们种瓜种豆的日子,我想马上给故乡的父亲打个电话,告诉他,托人捎来的丝瓜瓤还有,却不知道该怎样开口.  相似文献   

16.
<正>凡是上过初中的人都知道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了,而且许多人还可能了解地层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另外,近些年来人们对"寒武纪"、"侏罗纪"、"白垩纪"、"第四纪"这样的词也比较熟悉了。但是,这些名词是如何来的,恐怕很多人只  相似文献   

17.
崇尚清明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其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春秋时期的晋文公,在他落难时一个臣子割自己的肉给他吃,但在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时,这个臣子却不要封赏隐居山林。晋文公为寻他而放火烧山,他宁死也不出。后来在他死去的树上。发现了他留下的一首诗,主要是劝晋文公廉政的.最后一句为“勤政清明复清明”,故此,把那天定为清明节。  相似文献   

18.
又是一年春草绿。清明过后,是农人们种瓜种豆的日子,我想马上给故乡的父亲打个电话,告诉他,托人捎来的丝瓜瓤还有,却不知道该怎样开口。  相似文献   

19.
春暖花开景色新,谷雨催耕水拍田。在万物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四月,我们迎来了第44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纪念活动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国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经历的漫长岁月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地球所提供的各种资源,如土地、矿产等,仍将是人类开发利用的主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我们以及子孙后代唯一的家园。  相似文献   

20.
正三、从地理名称查地质变迁1.万泉无泉运城地区的万荣县,是万泉与荣河两个县合并命名的。而"万泉无泉"的民谚,则是指万泉县没有泉水。既然如此,为何有万泉的地名?难道这仅仅是人们的一种祈盼吗(例如中阳县有一个穷山村叫"万年饱",就是人们饿怕了,希望以后能永世不挨饿而命名)?查县志发现,万泉原来是因"城临山涧,地多涌泉"而得名的。古万泉城建于峨嵋台地主峰——孤峰(海拔1411米)的北麓,几乎是千里旱原之顶端。其北东、北西有两条黄土冲沟切过,如今都是滴水俱无的干沟。那么当时"地多涌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