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记者从日前召开的2019年全国国土测绘工作座谈会获悉,自然资源部将启动全国"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大力加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基础测绘核心供给能力,并将通过提高测绘资质许可审批效率、修订行业管理政策等方式创新管理政策机制,切实为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履行提供测绘支撑,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好  相似文献   

2.
武汉是全国首个获批的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试点城市。2019年5月,试点实施方案通过院士专家评审,试点项目正式启动。一年多来,武汉市紧紧围绕新时代测绘工作做好“两服务、两支撑”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型基础测绘建设之路,不断推进基础测绘转型升级。目前,试点已完成对武汉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升级改造试点试验;以基础测绘产品体系升级改造为牵引,带动技术体系、生产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创新,形成系列标准政策,实现“一库多能、按需组装、定制服务”,为全国新型基础测绘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成果。  相似文献   

3.
近3年来,桂林国土资源人开拓进取,紧紧抓住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金土工程(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等机遇,加快数字信息化建设,推进桂林市地籍和测绘管理跨越式发展,谱写了国土资源管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提供保障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杭州市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聚焦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始终把握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两支撑、一提升”根本定位,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动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一、改革创新再提升,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体系升级换代和测绘管理格局的重大变化,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推动基础测绘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跃升,做好新时期测绘"两服务、两支撑"工作,成为测绘工作者努力的动力和方向。本文分析了湖南省基础测绘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就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进行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推行新型基础测绘?如何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新型基础测绘“新”在哪里?切入点是什么?新型基础测绘产品应该具备哪些特点?新型基础测绘与智慧城市建设有何关系?日前,在智慧平顶山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国家试点项目成果汇报会上,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司长武文忠围绕新型基础测绘与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作了专题报告,详细解答了这些问题。本期《特别关注》栏目特将武文忠司长的专题报告摘要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正>浙江省测绘大队隶属于浙江省地质勘查局,归口管理为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组建于1958年,是专业从事测绘的省级事业单位,是全国首批甲级测绘资质单位之一,"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浙江省"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纳税"AAA级资信单位"和"全国测绘质量表彰单位"。全队有17个二级单位,其中"浙江省国土勘测规划有限公司"为具有独立法人的全资公司。全队现有职工340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国家级注册测绘师12人,全国土地登记代理人5人,高级职称36人,中级职称8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80%以上。服务领域:甲级资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互联网地图服务;乙级资质:摄影测量与遥感、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地图编制、海洋测绘;另外还能开展土地规划设计与软件开发等服务。  相似文献   

8.
垦利县抓好测绘工作服务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垦利县国土资源局测绘管理工作以“数字国土”建设为主线,采取抓基础、抓管理、抓应用的“三抓”措施,不断加强测绘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测绘管理制度,形成以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和应用社会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测绘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测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升了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按: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近两年,广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充分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于自然资源管理,构建测绘地理信息新型业务体系,从而实现融合发展,特别是在推进超融合实景三维应用平台建设、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于地方国土部门来说,日常土地测绘工作主要包括地籍图测绘、日常宗地测绘、建设用地项目竣工复核验收测绘、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绘等,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土地测绘成果的使用需要。因此,加强地方国土部门的测绘管理。才能在新时期充分发挥测绘管理的作用。本文将对地方国土部门何加强测绘管理的措施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国土管理在国民基础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地籍测绘是国土管理中的关键内容,与城镇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地籍测绘内容众多,如地籍调查、地籍平面控制、土地界址点测定及土地面积计算等,需要做好各环节工作,才能促进我国国土资源的发展。文章简述了地籍测绘在国土管理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种新型技术被应用于国土测绘中,不仅提升了国土测绘的理论水平,而且提升了国土测绘的技术水平,极大地推动了整体社会规划和建设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其中以GIS技术为典型代表,本文就GIS技术在国土测绘中的应用进行简单探究。  相似文献   

13.
<正>5月24日,我国第一个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试点城市——武汉市试点项目启动仪式在湖北武汉举行,标志着国家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工作进入了探索建设阶段。多年来,武汉市高度重视基础测绘工作,通过20年不断探索创新,建立了城市现代测绘基准,实现了基本地形图全覆盖,建立了基础航空摄影年度获取机制,开展了地下空间全方位调查,建立了地理国情监测与发布制度,完善了  相似文献   

14.
正一、服务自然资源,履行新职责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仅要为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管理做好保障服务,还要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好保障服务。作为广西自然资源厅负责国土测绘和测绘行业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国土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融合,对传统基础测绘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首先介绍了《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中新型基础测绘的内涵、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分析了传统基础测绘向新型基础测绘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提炼了新型基础测绘的主要特点和需突破的关键技术,然后以山东省新型基础测绘发展为例,介绍了山东省新型基础测绘实践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取得的成果。结果表明,新型基础测绘是新常态下转型发展、按需测绘的必然趋势,是更广泛应用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统筹规划、宏观分析的必然要求,能够为政府从量化决策向大数据决策转变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为认真做好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4月28日下午,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宋新龙主持召开国土空间规划平台建设工作部署会,传达省自然资源厅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议精神。宋新龙传达了张兴辽厅长在工作部署会议中提出的具体要求,要落实空间规划体制改革新要求,高位推动、精心组织、试点先行、立体推进,  相似文献   

17.
正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机构改革后,测绘全面融入自然资源系统。基础测绘的服务模式由原来面向全社会的"普适性服务",转化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公益性测绘保障,并为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的履行提供资源和技术保障支持。为此,如何在新形势新要求下找准定位,查找差距,补齐短板,满足自然资源管理新需求,高质量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是基础测绘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1994年初,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将省国土管理局与省测绘局合并,组建省国土测绘管理局。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湖南省机构改革方案,同意国土测绘合并。4月,湖南省委正式将名称定为省国土测绘管理局。当时,在全国测绘与国土合并的还有广东、贵州。广东省以省测绘局为基础组建省国土厅,贵州省测绘局合并到省国土厅。唯独湖南省成立国土测绘局,国土与测绘同时出现在新机构牌子中。  相似文献   

19.
正1958年建校以来,学校就开设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2020年1月,测绘地理学院成立,所设各专业根植于自然资源行业,致力于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和自然资源事业发展,对接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办学60多年来,学院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社会信誉和知名度,被誉为我省乃至全国测绘地理行业高职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孵化器。一流专业培养技能人才。学院现有工程测量技术、国土空间规划与测绘、测绘地理信息技术3个专业,均为省一流特色专业群重点建设专业,也是省内首个系统培养测绘地理信息工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群。  相似文献   

20.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河南中纬,十五年风雨兼程,在数字测绘的道路上徜徉漫步,在国土规划的征程中激情成长。河南中纬,承诺于中,植根河南,规划国土,经纬河山,走科学发展之路,创行业特色,打造了中纬团队,铸就了中纬品牌。而今,已是全国测绘规划行业知名的"三甲"资质科技企业:国家甲级测绘资质、国家甲级土地规划资质、国家甲级工程勘察资质;还是国家农林生态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全国勘察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