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人才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能为企业创造出大量直接或间接的财富,更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许多企业不惜重金千里迢迢到各地招徕人才;而每当有高级人才流失时  相似文献   

2.
<正>自然资源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生态之要、财富之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奋进路上,舟山市发挥资源支撑优势,让经济更强;发挥资源富民优势,让百姓更富;发挥资源生态优势,让海岛更美;发挥资源空间优势,让发展水平更高。擎着敢担勇担的使命,舟山市聚焦海上花园城市建设,坚持系统化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在工作实践中守住本色、扮好角色、塑造特色,致力当好新时期弄潮儿,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主要城市群基础研究人才的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揭示基础研究人才在我国主要城市群的时空分布规律,通过收集2006年至2015年度中国科技核心引文数据库,利用论文作者数量表征城市基础研究人才,选择我国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通过空间密度,均匀指数,首位度等分析方法,对基础研究人才在主要城市群内的时序变化及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三大城市群基础研究人才分布均呈现出多中心性;②长三角城市群基础研究人才分布较为均衡,而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则分布相对集中;③三大城市群中的首位城市相较于其他城市在人才聚焦方面有明显优势。三大城市群特别是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需要注重区内城市的协同发展,促进基础研究人才的均衡分布,以加快区域研究和创新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土地作为一种稀缺并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一重要的社会生产要素已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安阳县总面积119800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900公顷,县域呈带状环绕安阳市四周。从土地利用现状看,存量土地利用难度大,开发潜力小,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异常突出。充分发挥土地储备机制优势,全力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已成为破解用地瓶颈,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是促进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建设美丽生态中国的必经之路。2015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这是国土资源部连续第三年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主题,意为通过全力打好节约集约用地攻坚战和持久战,以节约集约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了更好理解今年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成立,将构建企业高端人才培养与领域核心专家相结合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实现院士及其研究团队与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无缝对接。通过整合科技资源、人力资源、学科资源、专业资源等优势,实现院士前沿技术与企业科研、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正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对吸引各类高端资源要素的集聚和配置,实现经济从成本优势向以人才、资本、技术、服务、品牌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营商环境包括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诸方面,而降低企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节约集约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基。山西省作为资源枯竭型地区,土地利用较为粗放,集约利用程度不高;矿山企业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的问题十分突出。当务之急是推进经济转型,从资源低效滥用粗放扩张型,转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质量效益型,把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为此一定要更新人才工作的思想观念 ,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并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 ,从而造就一支宏大的人才队伍 ,为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和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提供雄厚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对于国土资源管理,有着极其深刻的阐述.归结到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新时期国土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建立公开、公正和公平的资源市场,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使用资源的环境.作为配套,必须建立一个公正、透明、廉正和高效的依法行政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实现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目标,也符合十六大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将人才作为提升国土资源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第一资源,将人才工作视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坚持精神引领、制度先行、以人为本、强化培训、重点培养,构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培养人才的引才、育才、用才、励才新机制,构筑起富有青海国土资源特色的人才工作“小高地”,撑起了青海国  相似文献   

12.
2022年4月13日,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遥感院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试行)》,明确了高层次人才认定相关政策、范围、条件、程序,让敢于求新、勇于求变、善于求质的人才脱颖而出,让一流的人才享受一流的待遇.这是人才建设的福音,也是事业发展的推动器.  相似文献   

13.
科举制度下选拔出的人才称为科举人才,其在社会阶级的纵向流动、思想文化传播、地方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科举人才的分布一定程度反映了地方的综合教育水平和文化繁荣程度。利用《宋登科记考》中的数据,以宋朝各位皇帝在位期间的各州府科举人才数量构建的时间序列为基础,结合归一化处理、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其差异性和聚集性,探索宋代科举人才的分布和区域演变特征,并结合史实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宋朝各州府在科举人才数量上极不平衡,南宋时期比北宋时期更不平衡;②北方科举人才在宋太祖之后处于劣势,宋真宗时期科举人才表现为东南区域聚集的趋势,这一趋势延续至南宋末期,佐证了文化重心南移完成于宋真宗时期的说法;③北宋西部科举人才数量高值聚集区范围远远小于东南高值聚集区,而南宋西部没有形成高值聚集区;④宋朝在北方边疆地区形成的科举人才数量低值聚集区,与宋朝发生战争密集的地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谷地走笔     
正春访白马寺一场淅淅沥沥的三月雨,把白云和天空洗得清清亮亮。此时此刻,伫立于平安与互助相接的湟水大桥上,看那柳丝如烟,杏花似霞。山崖上的白马寺,浑圆的白塔上似乎飘来了叮叮咚咚的风铃之声;那悬空的古寺间仿佛传来隐隐约约的诵经之音;那幽静的佛洞中好像飞来潺潺涓涓的流泉之韵。这一切是那样神秘而充满诱惑,沿着芳草青青的阡陌小径,我朝着这座久负盛名的古刹走去。  相似文献   

15.
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是集中解决矿山布局不合理,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重要手段,是调整矿业结构、促进矿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潍坊市滨海新区通过对卤水资源进行整合,初步实现了卤水资源的规模化开采和集约化经营,并在培育矿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注重矿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完整化,构建生态海洋化工产业集群,从而形成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矿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山东国土资源》2004,20(4):4-7
(一)实施“国土资源系统人才工程”.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是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实施人才工程,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充分发挥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动员组织干部职工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是贯彻落实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实施人才工程,广泛开展文化学习,使  相似文献   

17.
<正>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提高现有耕地质量也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近日,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万川村、万田乡万田村等地千亩油菜花海盛放,这道靓丽风景线的背后,是柯城区为守好“饭碗田”、提升耕地质量、压实耕保责任作出的一系列探索和实践。耕地提质,耕种增效衢州市柯城区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耕地资源匮乏。近年来,该区通过全面摸排耕地要素资源的类型、数量、潜力,  相似文献   

18.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由此可见,中央进一步惩治腐败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的新要求,是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而国土资源部门承担着土地、矿产等资源的调查、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大职责。国土资源工作与宏观  相似文献   

19.
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是集中解决矿山布局不合理,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重要手段,是调整矿业结构、促进矿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潍坊市滨海新区通过对卤水资源进行整合,初步实现了卤水资源的规模化开采和集约化经营,并在培育矿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注重矿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完整化,构建生态海洋化工产业集群,从而形成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矿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这些耳熟能详的科技,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式。面对新形势,如何发挥测绘地理信息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数据优势,以测绘地理信息服务高质量助推自然资源管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