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虞城县国土资源局坚持征地补偿由县、乡、村逐级兑现的方式改革为直补村民。过去,该县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附着物补偿等征地补偿费一般由县发到乡、村,然后由村委给农民兑现。群众意见很大。今年以来,该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变间接补偿为直接补偿,目前,已直接兑现村民征地补偿费450多万元,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江苏国土资源》2002,(4):28-29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近年来,各地努力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保证了国家建设用地需要。但一些地方在征地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补偿标准低、经费不到位、安置不落实等问题,损害了被征地农民的利益。由此引发群众上访时有发生,影响了社会稳定。为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维护农民合法利益,现作如下通知。  相似文献   

3.
知识天地     
征地补偿标准;被征地农民安置途径;征地工作程序;征地实施监管;征地补偿费用;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基本农田的“五不准”;基本农田的“六不报批”;美丽的地球,我的家  相似文献   

4.
征地难的主要问题是农民补助费过低和各项征地费用支付时间长,部分是因单纯按地类进行土地补偿,相邻耕地间补偿标准相差过大,农民难于接受造成的。为了使征地工作积极服务于经济建设,又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保持社会长治久安,本文仅就有关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补偿标准、区片价格及支付征地中各项费用的支付时限问题进行粗浅探讨,和同仁共商。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对被征地农民采取的补偿和安置方法主要是历史定价法,即产值倍数法,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过低的补偿标准带来了诸多无法调和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被征地农民得到的补偿偏低;基本生活无保障;到各级党、政部门上访或静坐;阻挠建设用地项目施工;抵触征地行为等等,严重影响国家正常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一、失地农民的困境(一)法定征地补偿不足以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农民失去土地以后,可以得到政府和用地单位支付的数额不多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费。一次性补偿只能暂时缓解农民的生活之忧,难以保证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而且有的地方政府执行的补偿标准低,甚至拖欠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费就更令他们无所适从了。  相似文献   

7.
《河南国土资源》2010,(6):51-51
日前,安徽省人民政府审议通过了《安徽省征地补偿准备金管理办法》,以进一步规范征地补偿准备金的管理,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办法》规定,申请用地或申请先行用地单位在征地报批材料报送省国土资源厅审查之前,必须将依法应予缴纳的征地补偿费足额预先存入征地补偿费用预存专户,以确保征地补偿费用及时足额兑付给被征地农民而准备的资金。报送建设用地报批材料时,凡未附具预存征地补偿准备金进账凭证的,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8.
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地是实行土地资源配置的方式之一,是国家从公共利益出发,依照法定程序把农村集体拥有的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并依法向被征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给予相应补偿的行政行为。征地事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建立科学规范、公正合理的征地补偿制度,以推动征地工作的顺利进行。征地补偿的原则征地是国家利用公权变更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为,被征地农民的财产受到一定损失,依照公共负担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其损失应得到公平的补偿。根据国家《土地管理法》规定,目前征地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相似文献   

9.
土地征收与补偿,事关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近些年它已成为农村对抗性冲突的一大源头。一项对全国2749个村庄的调查表明,农民上访反映最集中的是土地问题,其中因征地问题上访的占了40%。目前全国被征地农民已达4000万人—5000万人,其中许多人生计状况不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调兵山市国土资源局把服务民众、维护民权、改善民生作为国土资源部门改进工作,推进管理的一项重要抓手,在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职尽责的基础上,推进阳光补偿,在落实征地补偿安置工作中明责任、出措施、抓落实,切实维护了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2006年以来,调兵山市征地97批次,共计621公顷,应下拨补偿费3.3亿元,已下拨3.3亿元,受益农户2071户,没有拖欠被征地农户一分钱,没有因征地补偿不到位而引发上访问题,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实现了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满意。  相似文献   

11.
征地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和农民的切身利益。近年来,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的新乡市,坚持“依法征地,合理补偿,切实维护被征地群众的合法利益”的宗旨,在补偿费使用管理、被征地农民安置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征地补偿标准计算问题是当前征地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征地补偿标准不但涉及征地报批的依法行政要求,还关系到征地单位的建设成本和被征地农民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当,既会浪费大量的资金。又会引发一系列因征地引起的上访、复议、诉讼等征地争议问题,因此,政府和国土部门必须重视该问题。下面就征地中的补偿标准问题结合实际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临海市国土资源局在落实征地补偿安置政策中,努力维护被征地农民利益。确保了农民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2003年4月至2005年11月,全市完成征地679.95亩。共向被征地农户支付补偿费759568万元,实现土地补偿款零拖欠。该局于2003年4月成立了统一征地事务所。全市所有用地全部由局统一征地事务所统一征用,土地补偿款由统一征地事务所直接补偿到村及农户。同时,该局出台了“区片综合价”体系和《临海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现行征地制度存在"三大软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是土地征用前后用途不同价格悬殊,不利于签订征地协议.为保证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拟征地的用途、补偿标准等应在依法报批前告知.但当前土地用途不同,征用后出让地价差距很大.对于商业用地,被征地农民必然提出较高的补偿要求;对于公益事业用地,被征地农民则又难以接受政府提出的征地价格.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农业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征地工作也出现了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有些问题已经难以在现有政策法规的框架内得到解决,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征地机制,确保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工作。笔者现就补偿安置及如何确保“失地”农民生活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欠发达地区征地补偿安置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是当前土地管理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保障农民的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时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这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践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对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保障。近几年来多次提出十分明确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中。反复要求各地做好征地补偿的清欠工作。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对如何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的问题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这既是执行“以民为本”宗旨的具体体现,又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最终也是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几年。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很快,有大量的农民集体土地被征用,不少农民因此而作出了较大“牺牲”,既失地又失业。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地方依然存在征用农民集体土地补偿标准不到位和补偿经费不落实的情况。致使部分农民与当地政府产生了对立情绪,引发群众上访。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给局部地方的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认真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坚决纠正和防止被征地农民补偿不落实的情况发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登封市国土资源局2003年服务重点工程建设项目14项,完成1826.28亩的建设用地批报手续和土地丈量,以及地上附着物的清点及补偿工作。对上级批准的建设用地项目,在规定时间内报件一次通过率达100%,并及时落实了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方案及补偿费用的拨付。 目前,重点工程华润2×30万千瓦电厂运煤道路及水源地的征地工作正在进行,少洛高速公路的二次征地工作也同时拉开了序幕。■登封市建设项目用地服务做的好@李瑞霞  相似文献   

19.
据CCTV《经济信息联播》报道,现在有不少地区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征地矛盾,最主要的一点,集中在征地补偿费上,因为补偿费不公开,没有统一的标准,征用土地的用途及补偿数额,将全部向农民公开,农民发现有违规违法,征用土地的情况,可以随时举报。  相似文献   

20.
黑河市国土资源局组建以来,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征地管理工作,在征地过程中首先考虑农民的补偿安置,使被征地农民的根本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特别是2003年,国家进一步开展洽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以来,对以往征地工作存在的拖欠补偿费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清查,并进行了认真解决,切实维护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