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有次,我站雷达出现了角度数据混乱,仰角、方位角指示数据无规则跳动,并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数字,如仰角指示超过90°,方位角指示超过360°,且随着数据的跳动,能听到继电器动作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李明元 《贵州气象》2012,36(6):56-59
对遵义雷达运行9a来12次元故障报警情况下,体扫自动抬升仰角不稳定典型故障进行归纳总结,认为:造成体扫不稳定的原因一方面是雷达体扫数据量少于扫描方位360。的80%或者相邻的两度无数据时,终端不发抬升仰角命令。另一方面是雷达俯仰控制到位精度不能满足要求,使发送了仰角命令而不能动作。造成仰角指令未发送主要有3个方面:①监控机与终端之间通信不畅导致方位角码变换不连续或数据采集量不够;②监控机与采集机之间的24针传输命令电缆故障;③方位角码变换单元故障导致角码变化不连续。造成俯仰控制精度不够主要有6个方面:①驱动误差电压出现异常;②俯仰伺服放大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发生变化;③俯仰伺服放大器板子上有元器件出现损坏;④俯仰的速度反馈出现故障;⑤汇流环出现故障;⑥天线反射体回差较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4—2019年4—9月西安多普勒雷达数据,在对因地形或高大建筑所造成的反射率遮挡区域进行修订的基础上,研究西安地区对流天气的雷达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1)西安雷达在低仰角受到地形和高大建筑的严重遮挡,即在雷达05°仰角的西安东部、西南部及西北部方位与15°仰角的西安偏南部方位存在因地形因素遮挡造成的大范围反射率缺失现象,和因雷达站周边高大建筑等非地形因素导致的个别方位角上反射率因子缺失现象。本文通过交叉方位角插值法和高仰角反射率因子填补方法对遮挡区域进行修订并形成完整反射率因子数据,然后利用对流回波识别方法识别出对流回波。(2)西安雷达对流回波气候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对流天气发生频次最多;2017年对流天气持续时间更长、强度更强,多发区主要为陕北南部至关中北部及关中南部至秦岭北麓;7—8月为对流天气高峰时段,其中7月下旬和8月上旬出现频次最多;日变化特征显示14—23时对流天气活动频繁,23时后活动频次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4.
701-C雷达特殊故障的检修陈润浩(南阳市气象局·473055)701-C二次雷达与701二次雷达相比,外观上不同的是,各种数据指示以数码管指示代替701的机械指示,使读数更加直观、准确,也较易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操作上不同之处在于,能够对斜距进行自...  相似文献   

5.
随着业务现代化的发展,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经常会出现故障,尤其是监视器,故障率是相当高的。我们可以把监视器的故障分为下面七种类型:·电源电路故障·行扫描电路故障·场扫描电路故障·视频驱动电路故障·信号控制电路故障·消磁电路故障·显像管电路故障而在监视器的这七种故障类型中,最易出现、也是最常见的故障为电源电路故障以及行、场扫描电路故障。监视器出现故障都比较直观,都是以一定的故障现象表现出来。典型的故障现象有:开机无光栅、光栅出现一条水平亮线和屏幕光栅跳动画面滚动。检修的基本方法有许许多多…  相似文献   

6.
701-C雷达终端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701-C雷达终端  701-C雷达终端硬件设备主要由586主机、预处理器、打印机3部份组成(图1)。701-C雷达输入到预处理器有实时秒信号、秒控制信号、探空信号、测风信号4种信号。TK(探空)板有以下功能:①负责接收探空脉冲并将其翻译成十进制代码;②进行数据存储(关机会消失);③将数据发送到计算机;④即时输出显示信号并响应面板输入控制。CF(测风)板有以下功能:①负责从TK板接收仰角、方位、斜距数据并将其转换成十进制代码;②、③、④与TK板相同。TK板的随机存储器为16KB,用以存储探空…  相似文献   

7.
符凤平 《贵州气象》2000,24(5):29-30
在使用Windows9X的过程中 ,常常会遇到操作系统老是莫名其妙地死机 ,出现蓝屏现象 ,并提示有异常错误发生 ,使其它正在运行的软件被迫中断 ,给用户带来很大的麻烦。本文主要探讨和分析发生此故障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1 探讨和分析出现此故障的原因要弄清此种故障现象出现的原因 ,需了解Windows9X对内存的管理和使用原理。Windows9X是 32位操作系统 ,对内存具有32位寻址能力 ,可以发挥 80 386以上CPU所具有的保护模式功能 ,为每个应用程序提供独立的 4GB地址空间 ,但事实上已远远超过了目前任何PC…  相似文献   

8.
伦茨伺服控制器的功能及其在CINRAD/SB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何炳文  顾松山  高嵩  郭庆 《气象》2006,32(7):52-57
介绍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B伺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伦茨伺服控制器的功能及应用,总结该雷达出厂调试、整改、业务试运行、业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采用半闭环控制方案,通过适当控制传动链精度解决精度定位,采用现场总线[1](CANControllerAreaNetwork)解决通讯和控制,利用伺服控制器的“内部跳闸”功能解决现场总线的自动复位,利用伺服控制器自身的功能解决工作方式切换。经现场测试该雷达方位角和俯仰角的闭环控制精度均优于0·1°,伺服系统能按照指令准确切换各种体扫模式(VCP11、VCP21、VCP31)和接收各种指令。现场实测数据和业务运行效果均表明该系统的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赵瑞金  张进 《气象科技》2014,42(6):957-963
利用CINRAD/SA雷达与探空实况资料对2013年4月3日和7月3日石家庄雷达的异常回波进行了分析,发现由于雷达伺服系统故障,扫描线方位角出现错位,形成了2013年4月3日的"丝状"回波;2013年7月3日的异常回波中包含云的回波和超折射回波,出现1.5°回波面积大于0.5°的原因是由于维修人员在4月6日利用太阳法进行雷达波束指向标校时没有准确校时,使用了错误的计算结果对雷达系统进行标校所致。给出了利用太阳法标校雷达方位角和仰角的相关参数的算法,并对故障现象进行了模拟。指出雷达硬件故障和系统标校错误导致的异常回波直接影响预报员对天气系统发生、发展的分析和判断,提出了"丝状"回波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建议为雷达站配备高精度的授时设备。为超折射回波的识别及雷达运行保障提供经验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MICAPS的开发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 言 MICAPS(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Combine Analysis and Process System)全称为:“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是与9210通信、数据库系统相配套,支持天气预报制作的人机交互系统。其目标是利用9210工程得到的各种数据构成预报员工作的平台。MI-CAPS系统由中国气象局组织开发,现已在全国气象台站安装使用。作为面向全国的平台,MICAPS具有强大的功能模块和数据处理能力。但仍以中纬度为主要对象,其分析图以25°N为界,对热带天气的…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我国南方严重冰雪灾害过程分析   总被引:72,自引:9,他引:63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雨雪天气过程。江淮流域降水出现类似某些夏季强梅雨期的降水过程,而且,江南的冻雨在历史上属少见。这次大范围冰雪天气过程的成因是由于欧亚大陆出现异常的大气环流。1月中下旬亚洲中高纬60~100°E地区的阻塞形势稳定维持20余天,里海以东地区长期维持一个切断低压系统,在这个切断低压下游地区有3次低气压扰动沿青藏高原向东移入我国上空;这时欧亚大陆20~35°N地区南支高空西风急流异常偏强,来自大西洋的大气扰动沿这条急流波导向下游地区传播,欧亚地区Rossby波列的下游发展效应显著。从1月16日开始到2月初,在20~40°N范围内,30°W、15°E和85°E(青藏高原附近)地区持续有高空槽发展,而在5°W、50°E和135°E(日本南部)稳定有高空脊维持。我国南方地区处于80°E的“南支槽”前,大量暖湿空气被输送到我国南方。此外,1月中下旬原来位于15°N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移到20°N,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有利于将来自南海的暖湿空气输送到中国南部大陆。在这样稳定的异常环流形势下,当一次次从高原西侧过来的高空高位涡扰动移到位于华南上空的静止锋上时,诱发低层静止锋锋生引起一次次降水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暖湿空气沿着锋面抬升,在江南南部和华南北部形成了持久的温度高于0 ℃的逆温层(暖盖),使得在这些地区出现严重的持续性冻雨天气。  相似文献   

12.
利用MICAPS、自动站和双偏振雷达资料,分析营口2019年8月16日龙卷天气过程。发现此次龙卷天气在高空低涡的天气背景下发生,高层冷平流与低层暖平流叠加,积累了充分的不稳定能量,为龙卷的发生提供了潜势;温度层结曲线与露点温度曲线呈“X”型,有利于雷暴大风生成。雷达图上南北两条窄带回波相遇是雷暴的触发条件;产生龙卷的雷暴单体强回波区域向下延伸指示了雷暴的发展情况,反射率图上高层强回波悬垂、低层弱回波区、钩状回波预示着该风暴为强风暴;径向速度产品图上表征气旋式旋转的正负速度对的发展变化可以指示龙卷的位置和强度,05°仰角上辐散区可以确定地面大风的发生时间和位置;相关系数CC产品、差分反射率ZDR产品、差分相移率KDP产品等偏振量有利于确定龙卷的影响范围;粒子分类产品对冰雹落地时间有较好的指示。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面、高空常规观测资料、怀化CB雷达数据以及NCEP 1°×1°再分析数据,采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对2016年4月2日和4月15日影响怀化的两次飑线过程(前者简称“4·2”过程,后者简称“4·15”过程)的特征和差异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飑线过程均具有飑中系统的典型特征(出现雷暴高压、尾流低压、飑线前低压和飑锋,飑线过境时气温骤降、气压涌升、相对湿度和风速增大)。(2)“4·2”过程属于低层暖平流强迫类配置形势(暖区飑线),“4·15”过程属于斜压锋生类配置形势(冷锋型飑线)。“4·2”过程CAPE超过1 000 J/kg,融化层高度较“4·15”过程低,出现大冰雹;“4·15”过程下沉对流有效位能较大,产生雷暴大风的站次多,强度强,K指数大于32 ℃,整层比湿积分也更大,短时强降水明显。(3)垂直风切变强弱与雷达回波组织形态有密切关系。“4·2”过程为拖尾型(TS型),“4·15”属于“平行型”(PS型)。弓形回波、强中层后侧入流、中层径向速度辐合和低仰角速度大值区等特征是产生雷暴大风的典型雷达回波特征,“V”形缺口、弱回波区等是典型的雹暴特征。  相似文献   

14.
许国仁 《气象》1982,8(2):33-36
一、发射机的一般检修方法 711雷达发射机除了产生大功率的高频发射脉冲,直接从磁控管振荡器耦合输出,经波导系统传输至天线喇叭口定向辐射外,还从它的触发脉冲产生器同时输出触发脉冲,送到显示器和接收机,控制它们与发射机同步工作,所以发射机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自身而且也影响其他分机。 怎样判断发射机是否正常呢?它正常工作的明显标志是:“磁流”(或功率指示)正常,磁控管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符合要求(9370±30兆周)。“磁流”是通过接收机控制盒面板上的电表或距离显示器面板上的电表测量的;功率则是通过发射机预调器面板上的功率表测量的;而磁控管振荡器的振荡频率,要通过波导系统的定向耦合器接上回波箱来测量。如果这些指示不正常或没有,说明发射机有故障,需要进行检修。 发射机有了故障,从何下手呢?一般来说,先要通过看光亮、听声响、量数据、测波形等方法的综合  相似文献   

15.
利用NCEP/NCAR 1°×1°的FNL再分析资料、CMORPH(CPC MORPHing technique)卫星-地面自动站融合降水数据以及FY-2G卫星反演的TBB(black-body temperature,云顶亮温)对1822号台风“山竹”在华南造成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的稳定维持有利于台风残涡持续影响华南地区;低层来自孟加拉湾的低空急流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偏东风汇合后建立起一条连接华南的水汽通道;在登陆台风影响下,大气视热源和视水汽汇主要来自于垂直运动释放的凝结潜热;湿位涡诊断分析表明强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导致低层大气斜压性增强,出现显著的对流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用一个全球耦合的海洋──大气──陆地系统模式(IAP/ LASG GOALS)研究因 CO2增加引起的全球增暖,重点是讨论东亚地区气候变化。完成了两个试验,一个是CO2含量保持不变的对照试验,一个是CO2浓度按每年10%增加的扰动试验。结果表明,在对照试验中没有出现气候漂移,在CO2含量加倍时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将增加1.65℃。GOALS模式能较好模拟观测的东亚温度和降水的空间分体和年循环,但模拟的年平均温度略偏低、年降水稍偏大。在CO2含量加倍时,东亚地区温度和降水将分别增加2.1℃和5%,最大增温出现在中纬度大陆上,最大的降水增加出现在25°N附近。  相似文献   

17.
尤媛  马学款  李思腾 《气象》2018,44(2):334-340
2017年11月大气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呈4波型分布,东亚大槽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南支槽平均位置位于90°E附近。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5.9 mm,较常年同期(18.8 mm)偏少15.3%,江南、华南雨日数多,全国共有58站次出现暴雨,12站日降水量超过月极大值。全国平均气温3.6℃,较常年同期(2.9℃)偏高0.7℃,全国有55站次日最高气温超过当月历史最高值,有7站日最低气温突破秋季历史最低值。月内,我国出现4次冷空气过程,3次较强降水过程,1次雾 霾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两次强降水风暴双偏振参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济南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数据,结合探空和地面实况资料,对2019年同一区域两次强降水风暴双偏振参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对流性强降水发生在弱垂直风切变环境下,具有较强的对流有效位能,低层湿度较大,0 ℃层高度较高,利于短时强降水的产生。2)两次强降水风暴都具有低质心热带降水特征,45 dBZ以上的强回波区主要位于环境0 ℃层高度之下。3)风暴低层强回波区都对应大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和比差分相位KDP,ZDR≥0.5 dB,KDP≥0.5°·km-1,相关系数CC≥0.95;反射率因子在50~54 dBZ之间,对应的KDP>1.0°·km-1,CC≥0.97,ZDR适中,是两次强降水风暴导致高强度降水的主要双偏振参量特征。4)两次强降水风暴ZDR柱和KDP柱高度存在明显差异,7月27日强降水风暴前侧出现ZDR柱和KDP柱,高度接近-10 ℃层高度,8月10日强降水风暴ZDR柱和KDP柱略高于0 ℃层高度,ZDR柱高度对雷暴强度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面加密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ERA5(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6月30日出现在陕南东部的一次极端强冰雹天气过程的环境条件及雷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后部偏北气流带动高层干冷空气南下,叠加在低层西南暖湿气流之上,造成强的位势不稳定层结,为强对流天气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较强的低层水汽输送及辐合、强的对流有效位能、适宜的0 ℃和-20 ℃等温线高度、0~6 km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为冰雹天气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中高层冷空气及地面冷池触发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适宜的冷暖云厚度有利于雹粒的增大;强的上升气流有利于小雹粒在丰富的过冷水中循环增长。基本反射率因子图上有三体散射,最强反射率因子达65 dBz以上,剖面图上有低层弱回波区、中高层回波悬垂,50 dBz以上的强回波核心位置超过-20 ℃层等温线高度。基本速度图上有中气旋特征,回波顶高对对流发展和减弱有一定指示意义。VIL跃增20 kg/m-2以上对冰雹天气预警有一定的提前量。  相似文献   

20.
2002年7月20~25日揭示的热带水汽羽和暴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MS-5水汽图像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2年7月20~25日梅雨暴雨过程中热带水汽羽的变化及其与物理量场的配置。结果表明热带水汽羽和暴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1)有一条热带水汽羽始终和暴雨相伴,其走向从孟加拉湾向东北方向延伸到朝鲜半岛,热带水汽羽不单体现了水汽在对流层中、高层的平流,实际上还反映了对流层整层深厚的水汽沿着水汽通道向北输送。其中,低空急流对水汽涌的输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每一次水汽向东北方向涌动时,其东南侧都伴有低空急流,并且急流核跟随水汽涌一起移动。中尺度对流云团在急流的左前方生成和发展,它们也跟随水汽涌一起移动。(2)热带水汽羽的北部边界大致与高空急流轴平行,暴雨云团一般出现在西南风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后方,距离急流轴约3个纬距的地方。高空急流的存在为MCS提供了很好的质量外流途径,即辐散机制,有利于MCS的发展。(3)在暴雨过程期间,热带水汽羽内维持有一条θse≥350 K的脊轴,走向和热带水汽羽平行。低空θse脊轴不单指示了低空高能量的位置,其上或附近也最有可能存在明显不稳定的区域,因此也是暴雨容易出现的地方。另外,在热带水汽羽中也维持着一条窄而强的正涡度带,位置和走向均和低空sθe脊轴相吻合,体现了低层的动力抬升机制,正涡度中心基本和MCS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