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发展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摄影测量发展到数字摄影测量阶段及多传感器、多分辨率、多光谱、多时段遥感与其他边缘学科的交叉渗透、相互融合,摄影测量与遥感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型的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分析近年来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表现出的许多新的特点,分别从数字摄影测量、航空摄影自动定位技术、近景摄影测量、低空摄影测量、机载激光扫描、稀少或无地面控制的卫星影像测图及应用、SAR数据处理、多源空间数据挖掘、遥感图像处理的智能化实用系统等方面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2.
回顾并分析了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发展历程,并针对大数据和智能化测绘新时代的多源遥感影像精准快速智能处理的迫切需求,本文提出摄影测量遥感的科学概念.全新的摄影测量遥感主要由摄影测量和遥感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而形成,致力于研究解决同步探测被摄目标的几何位置、物理属性、语义信息和时序变化关系的理论方法及技术问题,其理论基础和支撑学科包括摄影测量、遥感、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与高性能计算等,将突破目前摄影测量侧重几何处理、遥感侧重语义信息提取反演的相对独立现状和串行技术路线,通过几何模型与光谱辐射反射信息的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几何语义一体化处理机制.本文在阐述摄影测量遥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其涉及的主要科学问题及相关研究应用领域,并以多源遥感卫星影像为例构建了一体化摄影测量遥感智能处理技术框架,通过语义信息提取与精准几何处理的交叉闭环融合,显著提升了高分辨率多源遥感卫星影像精准快速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多个应用实践初步验证了相关理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GB/T 14950-1994《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术语标准,实施已10多年了,在摄影测量与遥感知识的传播,国内外科技交流,图书文献的编撰、出版和检索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随着摄影测量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所产生的术语越来越多,针对新的发展,在对原术语进行修改、删减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部分已相对成熟的新术语,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4.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的发展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笔者从1957年步入武汉测绘学院航测系至今,已过去51年。在这50多年中,笔者经历了摄影测量向遥感的发展,并与GIS和GPS相集成,形成了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在21世纪,新一代互联网、Web2.0、网格计算、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的出现,使得摄影测量与遥感学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对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重点作了一个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王之卓教授关于“摄影测量与遥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学术观点出发,根据武汉测绘学院航测与遥感系近年来所进行的遥感科研的经验,论述了摄影测量与遥感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服务对象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摄影测量与遥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是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界德高望重的知名专家、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之父、中科院院士王之卓教授一手创办的,担负了为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事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开展高科技研究的任务。该专业设有6个教研室和1个研究...  相似文献   

7.
摄影测量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摄影测量发展的三个阶段,即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介绍摄影测量与遥感“3S”的集成等摄影测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2008年第2l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在中国成功举办,增强了我国该领域科技工作者与国内外同行的相互了解与合作。2010年初,针对我国测绘创新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秘书处和国家测绘局国际科技合作司共同主办了《摄影测量与遥感动态》学术性简讯,通过简讯来介绍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及相关领域最新进展和发展动向,展示我国在地理空间信息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促进中国与国际同行的广泛交流和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9.
一、引 言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在1988年对摄影测量与遥感下的定义为:摄影测量与遥感乃是对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及其数字表达进行记录、量测和解译的过程,并进而获得自然物体和环境可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和技术.按照不同角度,可对摄影测量学进行分类:按距离远近分有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和显微摄影测量;按用途有地形摄影测量与非地形摄影测量;按技术处理方法分,则有模拟法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  相似文献   

10.
摄影测量和遥感相关标准是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标准的现状和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对进一步完善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介绍测绘类摄影测量与遥感标准的现状,并对标准的技术方法、传感器平台、传感器类型和标准现势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摄影测量与遥感相关标准的发展特点,针对规范测绘地理信息标准的发展与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摄影测量与遥感的融合影像质量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遥感融合图像作为一种产品,其质量如何是图像使用者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图像融合可为摄影测量与遥感提供高质量的遥感融合图像。本文运用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几何质量等三种评价方法对融合后的遥感图像的质量展开讨论。通过实践这些评价方法能够达到融合后图像高质量地应用于摄影测量与遥感生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高性能计算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大规模数据并行处理的集群式系统实现技术开始逐步成熟。我国已对该项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应用到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当中,形成了集群式数字摄影测量系统Pixel Grid。相对于传统的摄影测量及遥感影像处理过程,集群式系统整合资源、集成技术,大大提高了数字摄影测量以及遥感影像数据处理乃至空间信息提取的处理效率。这也是目前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实训教学质量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高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分析,从营造实训环境、加强实训教学队伍建设、开创创新型实训项目、实施实训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高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进行改革,通过实践,证明了该改革有利于提高高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1996-2000年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总结了从1996年到2000年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成就,内容涉及,数据获得取与数据管理,航空航天遥感系统及其软硬件,GIS软硬件,摄影测量,遥感及空间信息系统的原理与算法,摄影测量,遥感及空间信息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5.
摄影测量与遥感新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回顾了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工程建设各个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近年来LIDAR,InSAR等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未来在我国工程勘查建设与维护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首先回顾了摄影测量的历史,从透视几何、成像设备、摄影平台、测量法和测量工具等4个方面较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贡献。其次,简要介绍了计算机视觉的起源,并从几何角度分析了计算机视觉与摄影测量之间的紧密联系,探讨了两者在实用上的一些区别。再次,从语义方面,分析了遥感学科的发展,与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之间的关系,以及目前深度学习和连接主义的盛行。最后,展望了摄影测量的未来,指出与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学科的进一步交叉融合是摄影测量发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7.
GIS空间数据的采集误差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阐述了GIS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误差来源,重点分析了通过地图、遥感和摄影测量等方式采集数据所产生的误差及其特性,分析了其对GIS数据的影响与消减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测绘生产部门正面临由数字化生产向信息化生产升级转变的关键时期,但仍然缺乏系统的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构建模式以供参考。本文针对航测遥感生产,从单位发展总体规划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当前生产的现状分析、关键特征总结、存在问题梳理,从生产技术体系、生产管理体系、生产装备体系3个方面研究了面向航测遥感的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构建的建设内容、关键技术、建设目标等,设计了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的构建模式,提出了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构建所需的系列方案指南、基础性标准规范、生产技术规程、核心技术装备等,为面向航测遥感的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气折射对航空CCD成像精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征  胡方超  张兵 《遥感学报》2006,10(5):651-655
大气折射是造成遥感影像像点位移的原因之一。对于传统的航空胶片摄影,大气折射造成的影响常被忽略不计。本文分析了被常见遥感书籍广泛引用的遥感影像大气折射改正模型,指出了该模型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新的解算方案。通过数据模拟,本文得出了大气折射对于航空数字遥感影像的影响不容忽略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