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易门矿区的含矿层位—绿汁江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德勇 《云南地质》1993,12(1):50-56
易门矿区主要含铜的狮山段的层位归属以及绿汁江组地层分布区的构造形态,是这一地区的老大难地质问题。本文报道狮山段岩性特征、上下接触界面、绿汁江组内的分层及其在区域上的情况,由此认为狮山段确系绿汁江组的一部分。狮山段位于绿汁江组所组成的一大海进旋回的下部,本身是一个次级海侵沉积岩系;狮山段与因民一落雪组有明显差异,不是同一层位,不是底辟或断块构造所造成。上冲于绿汁江组白云岩中的紫色层“刺穿体”是存在的,但它仅来源于狮山段而不是因民组。作为易门矿区主要含矿层的狮山段,在东川、罗茨、元江等地都找到不同程度的矿化显示,应重视在这一层位中寻找矿床。  相似文献   

2.
云南易门狮山铜矿床是国内著名的铜矿床之一。它的含矿层位,即狮山段,究竟是绿汁江组下部单元还是因民组底辟刺穿的产物,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由于狮山铜矿床存在明显的层控特征,而且规模又大,因而对含矿层狮山段归属问题的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卫华 《云南地质》1992,11(1):52-57
易门矿区含铜层位铜的背景值及其近矿围岩的低铜含量表明狮山和凤山两矿床的铜质均来源于狮山段地层。依据矿石及围岩的微量元素特征,氧、氢、碳同位素组成及矿物包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及液相成分,笔者认为本区有两期成矿流体,即成岩期形成狮山层状矿,而在改造期由于构造作用形成狮山脉状矿体和凤山矿床。  相似文献   

4.
论凤山铜矿床的再生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立生 《矿产与地质》1992,6(6):431-439
凤山铜矿床产于中元古界昆阳群绿汗江组凤山段,其下伏为中元古代晚期的滇中裂陷槽中的狮山铜矿床。凤山铜矿床矿体呈脉状、巢状、囊状,切割围岩,形态产状受断裂构造及狮山段紫色层“刺穿体”的控制,是典型的后生矿床。矿石物质成分(以黄铜矿、斑铜矿为主)、黄铁矿的Co含量(0.6%)及Co/Ni比值(75.71)和硫化物的δ^34S值均继承了狮山铜矿床的特点;矿石具碎斑状、角砾状,细脉状和网脉状等后生矿石构造,凤山铜矿床黄铜矿、斑铜矿对各种波长入射光的反射率均高于狮山铜矿床黄铜矿、黄铜矿的Cu、Au、Ag含量高于狮山铜矿的黄铜矿,而S、As、Zn含量低于狮山矿的黄铜矿。基于上述特征,提出了凤山铜矿床的再生成矿模式。凤山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下伏的狮山铜矿床及狮山段紫色层细碧质火山角砾岩,经后期非含矿热液溶解而沿构造上升,而后在上覆地层的构造中沉淀、富集而形成再生矿床。  相似文献   

5.
杨定炳  李迅  庄荣寿  周丽英 《云南地质》2010,29(3):364-366,350
昆阳群美党组军哨段中亚段第二层砂质板岩为铁锰矿源层,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具有后期改造特征,属沉积—改造—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6.
薛步高 《云南地质》1998,17(1):100-112
昆阳群绿汁江组狮山段是否存在,涉及昆阳群中除了因民—落雪组紫色层—含铜层之外,是否还存在另一套紫色层—含铜层的问题。笔者1987年曾以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得出解体并废弃狮山段的结论。现在,又以岩石地球化学的对比研究,再次论证昆阳群只有因民—落雪组一套含铜层,对扩大易门-元江西矿带的二轮找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综合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详细研究了攀西地区“沧浪铺组”乌龙箐段与红井哨段的地层接触关系,指出两段之间应为假整合接触。这对攀西地区,乃至整个寒武纪盆地的地质发展史和地层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狮凤山铜矿是我国重点铜矿山之一,包含2个矿段:狮山矿段和凤山矿段.凤山矿床产于刺穿构造外侧,是受构造控制的后期叠加改造富化的矿床.含矿地层是绿汁江组上部地层,富矿部位刺穿体周围为灰白色碎裂白云岩.矿体形态产状与刺穿构造密切相关,沿构造所派生的断裂、裂隙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刺穿构造内部角砾岩和火山岩岩脉占的比例不大,矿山开采处于至刺穿构造的中部平面.  相似文献   

9.
丽江东部地区广泛分布的黑泥哨组(P3h)是区域上一个重要的含铜层位,在该地区大公山、铜厂河、宝坪等地均发现有工业铜矿床。该地层中发现的铜矿床具有两种类型:产于火山沉积夹层中的火山沉积-热液型铜矿及产于构造破碎带中的构造热液型铜矿。主要控矿因素为二叠纪晚期古地理环境、火山活动、成矿前构造及喜山期岩浆活动。本文通过分析这些控矿因素之间的关系,总结该区域内黑泥哨组铜矿化规律,为今后的找矿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北峪白云岩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对其控矿地质条件和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开展系统的勘查工作,发现山东省蒙阴县北峪白云岩矿赋存于寒武系九龙群三山子组c段和奥陶系九龙群三山子组b段地层中,层状产出,按其层位自下而上划分为1号矿体(三山子组c段)和2号矿体(三山子组b段),二者呈上下整合接触。矿体的顶板岩石为下奥陶统三山子组a段含燧石结核白云岩,底板岩石为芙蓉统-下奥陶统炒米店组灰岩,矿体内部结构简单、厚度变化小,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为滨海相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11.
<正>1矿床地质特征1.1矿体特征广东雪山嶂周屋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英德大镇,产于金门中型铁铜矿的南侧。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中泥盆统棋梓桥组是北地区主要含矿层位,其中棋梓桥组二段含矿性较好。矿体形态主要为层状、似层状,次为透镜状、细脉状。周屋铜多金属矿床以铜为主,共(伴)生铅、金、银、铁、硫等有益组分。矿体主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黔西北威宁地区发现了新的含铁铜地层,其含铁铜矿层的层位较稳定,规模较大,铁铜含量均达到综合利用的工业品位要求。采用矿物岩石学方法研究了含铁铜地层、矿物岩石及其矿化特征,结果表明,含铁铜地层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第三段(P2β3)和宣威组(P3x)底部地层,岩性主要为火山角砾岩、凝灰质火山碎屑岩及细粒岩屑砂岩。沉积成岩为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含Fe、Cu地下热液在扩散、循环过程中导致含矿地层中的铁铜发生活化、再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3.
新桥铜硫铁矿床系安徽省同矿种各类型中规模最大者,并为一具层控特征的典型代表,六○年被认为矽卡岩型铁矿,揭露深部发现部分含铜黄铁矿,铜品位低而不连续。经整理资料、研究戊矿规律后,于六三年提出:“主矿体受中上石炭统黄龙组、船山组地层岩性控制,并以交代作用为主而成矿。”且预测岩体四周深部该层位矿体大有发展。从而改变传统矽卡岩型,仅于接触带成矿的局限性。六六年经物探电测深,稀疏钻探控制,揭开矿床真面貌。最终储量较六○年增加近10倍,铜量达30多倍。  相似文献   

14.
云南易门铜矿成因新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云南易门铜矿区中的狮山和凤山铜矿床被认为是陆源沉积变质成因。作者在研究中发现狮山矿床的含矿地层中和凤山矿床的角砾岩中均有大量火山物质,说明矿床的形成与火山岩、角砾岩筒有成生关系。研究认为狮山为火山-沉积-变质三元联合的层控矿床,凤山为后生潜火山管道气液再造矿床。文中提出了火山成因的新认识和成矿模式,并据新认识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 东升庙硫铁矿位于内蒙乌拉特后旗区内。为一以硫为主,伴生锌、铅、铜等多种组分的特大型硫铁矿床。矿床产于元古界狼山群(Pt/s)中。矿体的产出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因此,合理地划分含矿地层,对于正确连接矿体,进一步深入探讨矿床成因,进而指导即将进行的详勘工作与今后的矿山生产,均将有重要的意义。对东升庙矿区含矿地层狼山群,前人有过“三组九亚组”的划分方案,自上而下依次是: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泌阳凹陷钻井、地球物理测井、三维地震方面的资料分析,通过地震资料解译、层位综合标定、层位和断层精细解释、速度场建立、构造图制作,构建了泌阳凹陷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将泌阳凹陷核一段至核三上段划分为3个长期、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含碱岩系主要分布于核桃园组中,与层序单元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典型界面的地层切片和沉积体系识别显示,泌阳凹陷自核一段至廖庄组安棚次凹一直发育,到核三段逐渐萎缩;确定了核桃园组含碱岩系地层主要位于凹陷东南部深凹区的分布区域,可以指导钻井的部署。  相似文献   

17.
赣东北早中侏罗世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其胜  卢宗盛 《地层学杂志》1998,22(1):65-72,T001
上饶县清水乡林山组、罗坳组剖面出露完好、化石丰富、顶底齐全、地层连续,是赣东北新发现的一条下中侏罗统最佳剖面,有13个化石层位,划分成7个岩性段。野外进行了接触关系、沉积特征、古气候特征资料搜集,室内进行了植物、双壳与叶肢介化石详细鉴定,确认1—5段含Ptilo-phylum-Coniopteris植物组合、Pseudocardinia-Tutuela双壳组合的含煤地层为林山组,时代为早侏罗世中晚期,6—7段含自流井真叶肢介动物群的杂色砂页岩为罗坳组,时代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8.
中立方解石矿赋存于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磨盘山组(CPm)地层中,是产于大理岩变质岩系地层中的接触变质型矿床。它受地层层位控制,含矿岩性为大理岩,古生代二叠纪酸性岩浆岩侵入导致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矿体。该文对矿床的构造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对方解石矿床开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地质找矿角度出发,按广义的“矿源层”概念,将省内四个Ⅰ、Ⅱ级构造含铜区内主要的与铜成矿有关的数十个地层层位,进行梳理分析,划分出原生和次生两类“矿源层”,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划分出铜的成矿旋回,探索其物质流向,从时、空演化上阐述成矿规律,并预测某些可能的成矿位置。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昆阳群是一套碰撞造山前的准活动型沉积,夹较厚的火山岩,富产铜、铁矿产。从底部的因民组至顶部的华家箐组有以下含铁层位: 1.因民组中上部和顶部的含铜磁铁矿。围岩主要是基性火山岩、火山凝灰质砂岩及白云岩、板岩。东川稀矿山、迤纳厂过水沟为中上部含矿层;迤纳厂大宝山、东方红及金沙江边的笔架山为顶部含矿层。 2.黑山头组富良棚段含锰玄武-安山质火山岩铁源层位,上部有铁锰层,如莫期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