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基于SBM模型的我国海洋渔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海洋强国"建设的深入实施,我国海洋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但也出现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制约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亟须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和提高海洋产业生态效率。文章以海水养殖排污总量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SBM模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2006—2015年我国海洋渔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洋渔业生态效率水平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5年我国海洋渔业生态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呈波动式下降趋势;沿海各地区的海洋渔业生态效率差异显著,且差异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沿海各地区的海洋渔业生态效率水平可分为高效型、中效型和低效型3个类型,其中广东省和江苏省从中效型下降至低效型,主要原因在于其存在生态恢复滞后性。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海洋强国和发展海南自贸区(港)等的战略背景下,海南省海洋渔业发展迅速,但诸如生态环境破坏,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也随之发生,因此开展海南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发展效率研究对海南省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海水养殖排污总量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1998—2019年海南省海洋渔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海南省沿海市县的海洋渔业生态效率水平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998—2019年海南省各沿海市县海洋渔业生态经济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呈波动下降趋势;各沿海市县海洋渔业生态经济效率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呈波动增大趋势;各沿海市县海洋渔业生态经济效率可分为高效型、中效型和低效型3个类型,受边际效益递减和生态修复滞后性的影响,不同时期各市县效率类型不同。针对各市县不同生态效率类型,提出海洋渔业差异化发展策略,实现海南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进海洋高质量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基于2011~2020年环渤海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Tobit模型测度环渤海地级市的海洋生态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并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化看, 2011~2020年环渤海地级市海洋生态效率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仍有较大进步空间。(2)从空间差异看,环渤海地级市海洋生态效率空间分布格局由2011年高低生态效率水平相间分布的无序状态向2020年两个较高生态效率区空间上集聚的有序化发展倾向转变,但并未出现区域协同化发展趋势。(3)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表明,研究前期纯技术效率作为效率增长的单一推动力存在动力不足问题;研究后期2016~2020年,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双驱动,保证了海洋生态效率的提升。(4)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碳减排水平对环渤海地级市海洋生态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规制、海洋产业结构呈显著负相关;海洋科技水平正向影响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未来要注重海洋科技发展、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以及加强地区间合作,提升海洋发展基础以促进环渤海地区海洋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逻辑与科学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2008—2021 年中国沿海11 个省、市和自治区的海洋渔业生态系统健康及各要素层水平,借助传统与空间Kernel 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中国海洋渔业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和长期转移趋势。研究发现:在动态演化特征方面,中国海洋渔业生态系统健康水平随时间的推移提升效果显著,其内部各地区海洋渔业生态健康水平的绝对差异呈上升趋势,且极化现象存在加剧趋势。从各要素层分布曲线来看,海洋渔业生态系统活力的下滑制约了海洋渔业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提升;海洋渔业生态系统弹性的变化拉动了海洋渔业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不断攀升。在长期转移趋势方面,不考虑空间因素条件下,沿海各地区海洋渔业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在3 年的时间跨度内实现跨越式等级跃迁的可能性较小,且存在向低水平和高水平“俱乐部收敛”的可能性。考虑空间因素条件下,中国海洋渔业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在空间动态条件下的演进趋势呈现“断层”现象。处于1.2耀1.4 临界级与良好级的相邻地区间存在趋同性,而处于0.6 以下风险级与1.4 以上良好级的地区不易与相邻地区发生空间关联作用。  相似文献   

5.
提高海洋生态效率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0—2015年沿海地区1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DEA和Tobit模型,对中国海洋生态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2010—2015年,中国平均海洋生态效率为0.720,整体处于无效状态并呈现效率下降的趋势。从省际层面看,海洋生态效率较高的多为经济发达地区,海洋生态效率较低的多为欠发达地区。从区域层面看,海洋生态效率呈现出"长三角—环渤海—泛珠三角"递减的格局。在海洋生态效率影响因素中,人均收入和海洋生态效率之间存在"正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RD投入、海洋保护力度对海洋生态效率产生正向影响,港口发展和区位因素对海洋生态效率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对于促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08—2017年我国沿海9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方法计算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的地区差异显著,除河北和广西外,其他地区均具有较高的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从空间特征看,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也存在一定的空间依赖性,碳排放效率的"高-高"集聚特征较为明显;从回归结果看,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和海洋渔业经济水平对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作用于本地区,而且辐射和扩散到邻近地区;渔民收入、渔业科研投入和渔业对外开放水平对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1992—2018年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与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海洋渔业研究的文献记录为对象,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绘制出海洋渔业研究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相关图谱并得出如下结论:发文量整体呈波动状态,2007年以后,海洋渔业研究的发文量迅速增长;作者及机构之间学术交流合作少,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尚未形成一批高产高影响力的作者群;研究热点主要为可持续发展、海洋渔业资源、海洋产业等;今后海洋牧场、蓝色粮仓、转型升级、凡纳滨对虾等将成为未来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8.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具综合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极之一。为促进环渤海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三阶段DEA模型、Malmquist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基于2006—2015年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的面板数据,动静态结合分析其生态效率和空间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引入环境变量和运用相似SFA模型,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可更加准确地测算区域生态效率;各城市的生态效率均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区域生态效率同时存在空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空间格局处于动态变化中。  相似文献   

9.
为建设海洋强国,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沿海各地区必须加快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努力提高海洋生态效率。文章从技术异质性视角出发,按地理位置分布将沿海11个地区划分为三大区域,基于共同前沿下的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对各沿海地区2006—2015年的海洋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各组区域下海洋生态效率的差异性、变动趋势以及改善潜力。结果表明:共同前沿下海洋生态效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长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区,多年均值分别为0.899、0.841和0.703,如果采用潜在最优生产技术,各区域平均还有10.1%、15.9%和29.7%的效率提升空间。总的来说,我国沿海各地区的海洋生态效率除辽宁较低之外,整体都较高。管理无效和技术无效是导致地区海洋生态效率损失的两大来源,环渤海经济区的技术无效和管理无效皆有,管理无效相对更严重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正逐渐由技术无效向管理无效转变;而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无效呈上升趋势,管理无效却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海洋渔业发展新挑战,促进渔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践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文章基于2009—2019年我国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运用包含生态环境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泰尔指数分别量化我国海洋渔业绿色生产效率及其地区差异与变化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2009—2019年我国海洋渔业绿色生产效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整体水平仍不高,随着海洋渔业绿色生产效率水平的逐步提升,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泰尔指数逐年降低,表明我国海洋渔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正逐渐缩小;(3)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占地区GDP比重、海洋捕捞产量占海水产品产量比重、渔业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水产技术推广经费对我国海洋渔业绿色生产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水产品因污染造成损失产生负向影响。据此提出加强海洋资源监测、强化海洋渔业科技支撑、转变渔业发展模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海洋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协调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使用C2NLS方法对2003—2016年中国沿海11省区市海洋生态效率进行测度,使用SDE方法对海洋生态效率的时空演进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对影响海洋生态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探索。结果表明:①海洋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差距并未显著缩小,海洋生态效率的地区分布出现极化趋势。②海洋生态效率重心表现出西南向移动特征,东北—西南向的空间格局更加明显。③环境规制、海洋科技和对外开放可以有效提高海洋生态效率水平;产业结构效应不显著,可能是由于高污染行业同时具有高产出与高排放的特征导致;区位因素效应不显著;海洋生态效率与地区发展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二次型关系,与中国海洋经济整体发展仍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升通道情况相符,部分印证了“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与海洋渔业的融合发展是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选择2012—2019年我国11个沿海地区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的作用机理和潜在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直接效应来看,数字经济对沿海地区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其影响强度由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黄渤海地区依次减弱;从中介效应来看,沿海地区和三大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助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都具有中介效应;就分地区样本来看,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黄渤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强度依次减弱。基于此,文章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因地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为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狄乾斌  赵晓曼  王敏 《海洋通报》2020,39(2):160-168
旅游生态效率是反映旅游经济与旅游环境双向效应(bi-effect)的重要判断指标。本文基于非期望产出视角,采用超效率SBM模型,评价了我国东部沿海18个主要滨海旅游城市的旅游生态效率,并分析了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沿海18市滨海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呈中等水平,平均值处于0.727~0.894,阶段特征明显,呈现前期平稳发展,中期下降,后期回升的发展趋势;(2)各城市滨海旅游生态效率水平差异显著,分为下行风险型,持续成长型,稳定型和波动型4种发展类型。平均效率值最高为天津,最低为三亚;(3)分解效率均值中纯技术效率较高,规模效率次之,技术进步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因素;(4)投入冗余和非期望产出冗余已经成为阻碍滨海旅游生态效率进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取海洋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海洋渔业劳动力数量、海洋捕捞生产率和海水养殖生产率4个变量,提出影响因素假设;选取我国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的面板数据,进行模型设定和数据检验。通过确定变截距固定效应的回归模型形式,对模型进行估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海洋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海洋渔业劳动力数量和海水养殖生产率与海洋渔业经济呈正相关,影响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劳动力因素、资本因素和生产率因素,而海洋捕捞生产率的影响基本不显著;各地区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程度不一,且差距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强专业人才集聚;提高资本投入,完善资本市场建设;提高海水养殖生产率,数量和品质兼备;推动区域一体化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宋强敏  孙才志  盖美 《海洋通报》2019,38(5):508-518
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超效率的SBM模型测算辽宁沿海地区海洋生态效率值,结合Malmquist指数模型方法定量刻画效率动态演化特征,并通过VAR对效率的影响因素和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海洋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地区差异明显,盘锦市属于效率值较高城市,大连、葫芦岛市生态效率由低效率水平向高效率水平提升,营口、丹东两市效率值上升幅度相对较小,由较低效率水平向中等效率水平转变,锦州市生态效率由效率相对无效上升至较低效率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几个城市;(2)动态分析来看,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海洋生态效率的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技术效率并未发挥出显著作用,技术进步变化是效率值增长的主要动力;(3)海洋产业结构对效率的扰动以正向促进为主,海洋科技水平对海洋生态效率的扰动在正负响应之间波动,环境政策规制对海洋生态效率的响应存在一定滞后期,但产生的是正向推动作用和持续效益。  相似文献   

16.
郑慧  高凡  赵昕 《海洋通报》2020,39(1):61-69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和贸易国,中国渔业补贴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选取基于规模报酬可变假设的DEA模型测算了中国海洋渔业补贴的效率水平,进一步利用Malmquist指数对补贴效率的动态变化进行分解,探究效率变化的内在驱动因素,然后建立分析补贴效率影响因素的面板Tobit模型,对补贴投入和环境变量对补贴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海洋渔业补贴效率整体较低,且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最后基于实证结果从改善补贴规模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改善渔业补贴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碳排放为非期望产出,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对中国沿海1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2006-2014年的海洋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析表明:(1)中国海洋经济平均效率在研究期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整体上处于下降态势,但在研究期末有所回升;空间上,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值与长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地区效率值相比始终处于最低状态,但三大经济圈差距明显;(2)中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在研究期内呈现下降趋势,年均下降0.8%,主要由于海洋经济技术效率的下降;空间上由研究期初的中部高、两端低演变为期末的全国均衡发展,但南方差异较大;(3)通过Tobit模型对影响因素做出回归分析,得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和海洋科研人力资本水平是海洋经济效率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促进上海市海洋渔业的发展,文章在概述其生产和出口贸易情况的基础上,运用资源禀赋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实证分析其国际竞争力,并提出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5年,上海市海洋渔业的生产总量较东海区渔业大省偏低,出口总额有下降趋势;资源禀赋、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方面均处于较低水平,国际竞争力整体较弱;针对制约上海市海洋渔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生态环境、体制机制、产业发展和科技支撑等因素,应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监控、提高管理效率、促进产业联动和融合发展以及提高产业科技应用率。  相似文献   

19.
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间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实现经济效率提升的关键,因此,科学合理地配置海洋要素资源,提高海洋经济效率,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的必经之路。本文运用C-D生产函数法和Super-SBM模型分别测度中国沿海11个省区市2006—2016年海洋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及海洋经济效率,并构建计量模型来探究海洋要素市场扭曲与海洋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同时考察不同海洋经济圈内,海洋要素市场扭曲对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最后,利用反事实检验进一步估算要素市场扭曲造成的海洋经济效率的缺口。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期间,中国海洋资本、劳动及总体要素市场指数均大于1,呈现负向扭曲状态。从省际层面来看,沿海11个省区市的资本要素市场均为负向扭曲;劳动要素市场除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为正向扭曲外,其余为负向扭曲;总体要素市场扭曲省际差距并不明显,其中上海、广东海洋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较轻。(2)从全国层面看,要素市场扭曲明显抑制了中国海洋经济效率的提升,产业结构、海洋区位优势对海洋经济效率的提升有显著推动作用。从三大海洋经济圈来看,要素市场扭曲对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北部海洋经济圈要素市场扭曲对海洋经济效率有显著提升作用;东部海洋经济圈要素市场扭曲对该地区海洋经济效率呈负向作用,但在考察期间并不显著;南部海洋经济圈要素市场扭曲抑制其海洋经济效率的提升。(3)海洋要素市场扭曲造成的海洋经济效率损失缺口呈波动下降趋势,若消除海洋要素市场扭曲,海洋经济效率损失将平均减少66%。  相似文献   

20.
海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经济效率评价有助于了解渔业资源转化利用效率,推动实现海洋渔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2006—2018年我国海洋渔业经济投入产出数据,结合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我国海洋渔业经济效率,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预测未来空间格局变化,再以相关性系数分析渔业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海洋渔业经济效率均位于DEA模型最优前沿面的98.00%以上,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2)海洋渔业经济效率与投入产出关系趋于复杂化,渔业经济效率高值区趋于集聚,且高值区范围趋于扩张。(3)渔业经济效率重心由南向北移动,未来渔业经济效率重心趋于向东北迁移。(4)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率、人均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科研机构、海洋水产加工品总量、海洋水产出口贸易、渔业就业专业化指数对区域渔业经济效率以正向促进作用为主,海洋渔业经济发展需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绿色、低碳、智慧、生态渔业,政府政策积极支持,并加快对外合作,从而引领沿海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