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名数据库建设是地名工作的基础工程,是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的基础,也是新时期地名工作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方便高效的好形式。没有健全完善的地名数据库,就不可能提供高效优质的地名信息化服务。2003年初,民政部提出了建立全国、省、市、县四级  相似文献   

2.
按照国家部署,吉林省以“建设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县)”活动为主线,采取多种模式、多渠道开展城乡设标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全国地名服务工程建设的排头兵、引领全国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示范省份。经过全省地名工作者5年的顽强拼搏,吉林省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已全面确立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地名数据库是国家地名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河南省地名数据库建立的背景,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建立了分布式的省、地市、县三级数据库,并以此为出发点,系统论述了河南省地名数据的分类方式与组织方式,描述了河南省地名数据库的逻辑构成与物理构成;论述了地名数据库建库的基本技术,包括基于元数据的建库方案与基于SuperMap的空间数据库技术。河南省地名数据库的建立充分考虑了城市地名服务的特点与要求,在民政服务信息化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山东省各级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地名信息化建设,加大工作创新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完善地名数据库, 开展地名信息服务,有力推进了地名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促进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11,(9):F0003-F0003
按照民政部的部署,自2005年9月15日,吉林省民政厅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建设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县)活动的通知》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开展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民政部门“以开展建设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示范市(县)活动”为主线.积极完善地名数据库建设,建立起了一套信息全、现势强、规范标准的地名数据库。以此为平台,开发了地名查询服务系统,开展了地名网站、触摸屏、电话问路等信息化服务。初步形成了地名信息服务一体化、服务方式网络化、问路系统声讯化、可视系统摆放广域化。  相似文献   

6.
国家民政部确定哈尔滨市为全国十个“数字地名”服务示范城市后,全面启动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8区11县 (市)地名信息化建设,“数字地名”服务示  相似文献   

7.
薄洋 《中国地名》2011,(9):59-59
(一)加强数据库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利用民政部研制升级的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新版软件,普遍开展软件培训,启动数据转换、集成和建库工作,利用我省现有地名档案资源,积极建好国家地名数据库,严格标准,确保建设质量。在地名数据库工作落实当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的有关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8.
地名数据库建设是地名服务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实现地名工作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省曲靖市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地名数据库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对地名数据库建设的实践、绩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日前,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通知》要求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地名数据库,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力争两年内完善县(市)数据库建设,积极开展地名网站,地名热线(问路电话)、地名光盘(电子地图)、地名触屏等  相似文献   

10.
地名信息     
全国地名数据库建设全面启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启动一年多来,全国已有8个省、129个地级市和868个县(区)初步完成了地名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工作。目前,全国已开通地名问路电话服务热线130多条,地名网站60多个,有20个城市已经开通声讯问路服务,全国统一号码的地名问路电话、短信服务系统也正在联网测试。民政部中国行政区划网近期建立的全国地名网站联盟开展了地名服务,目前访问量已突破50万次。同时,各地还采取设置地名位置步行导向牌、触摸屏、地名电子地图等形式提供地名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济南市地名录(平阴分册)》编纂完成《济南市地…  相似文献   

11.
黄芳 《中国地名》2009,(12):51-51,53
地名档案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国家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实现地名档案数字化与政府信息化的同步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地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是地名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及数字化的高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也给地名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陈效忠 《中国地名》2011,(10):42-42
信息化就是把杂乱无章的数据组织成可以方便分类检索的信息。而地名信息化,就是把政区、村、街道、小区、山河湖岛等各种地名和与地名相关的数据,全部分门别类地输入到计算机里,并建立一定的联系,通过多种途径为社会和大众提供服务,这是对地名信息化服务最简单直观的解释,其受众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比如说图文联动,使人们能够方便的检索、查询地名信息。我们前期所做的在《国家地名数据库》上的地名录入工作,就是地名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当然,地名信息化还包括其他内容,比如,矢量化电子地图处理等等。  相似文献   

13.
黄芳 《中国地名》2011,(9):25-25
一、建立地名数据库的基础 地名数据库建设是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的基础。要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信息全、符合标准化要求、现势性强、处理系统先进的地名数据库非一朝一夕之事。为了顺利实现目标,一是要组织安排各级民政部门收集、整理并按时上报各类地名资料,为填充数据库打好基础;二是要严密组织并精心策划建库工作,抓好地名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地名数据的录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12,(6):16-16
实践"三个创新"实施"三个联动"实现"三化"近年来,南京市根据地名工作由管理转向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新情况、新要求,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中以地名信息化、地名文化、地名规范化"三化"为重点,积极发挥地名委员会的协调功能,创新机制,积极开展地名标志设置、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地名数据库建设,先后建起了南京地名网、网上问路系统、声讯问路系统、触摸屏问路系统,实现了地名公共服务的系统化、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名》2012,(6):20-20
目标上高度管理上台阶服务上水平自2005年起,鞍山市的地名工作在市民政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级民政部门精心组织下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于2011年11月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示范城市"光荣称号,成为全国地名工作的典范。几年来,鞍山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2009,(12):1-1,25
根据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为进一步指导、推动各地更好地完成地名规划和地名信息化服务工作任务,促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任务的全面落实,民政部于2009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重庆市举办了“部分城市地名规划评审鉴定暨地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论坛”。  相似文献   

17.
黄伟 《中国地名》2014,(6):35-36
地名作为信息的载体,地名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自2005年民政部启动和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战略举措以来,地名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地名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必须加快提升我国地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地名档案的作用,以更加宽广的视角做好地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海量资料”,  相似文献   

18.
齐抓共管的有效尝试郁万钧深圳市地名办自1984年成立以来,得到了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历届地名委员会主任,都由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担任。十几年来,我市的地名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地名资料方面,经过1990年的地名普查工作和1996年的地名补更工作,深圳市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名》2009,(2):62-62
为推动地名数据库建库工作,2006年9月民政部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总参测绘信息技术总站合作开发了。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下发了《民政部办公厅关于下发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通知》,将软件下发到全国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和地名主管部门试用。针对试用中发现的问题,2008年9月完成了“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V2.0”的开发研制,11月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验收,并下发全国县级以上地名主管部门使用。为加快地名数据库建设,当前各级有关部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11年,经过市、县(区)两级地名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安徽省马鞍山市顺利完成了国家地名数据库(V3.0)建设任务,共采集、录入地名数据12大类19531条,并在全省较早上报省民政厅汇总。一是制定工作计划。市民政局专门制定下发了《国家地名数据库上报汇总工作计划表》,将地名数据库建设工作分为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