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州花岗岩的氧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汝成  沈渭洲 《矿物学报》1998,18(3):303-308
本文根据钻孔样品对苏州花岗岩主侵入阶段岩石作了较详细的氧同位素研究。内部相岩石全岩、石英与长石的δ18O值变化小,石英和长石的氧同位素组成处于同位素平衡状态,在δ18OQ-δ18Of图上分布于一个很小区域内,表明内部相岩石并未受到雨水热液作用影响;而边缘相岩石的全岩δ18O变化明显,石英和长石的氧同位素组成处于极端不平衡状态,在δ18OQ-δ18Of图上,呈近乎垂直状态分布,表明已受到雨水热液作用的显著影响。强烈的水一岩交换作用还导致了Nb、Ta、Zr、Hf、Th等稀有元素在边缘相的矿化作用。本文还对苏州花岗岩的源区物质特征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巴尔哲地区碱性花岗岩由801和802两个岩体组成:801岩体为典型的稀有稀土矿化碱性花岗岩,其中锆和稀土元素的储量已达超大型矿床规模;802岩体稀土元素和某些稀有元素含量也较高,但未形成工业矿床。对巴尔哲地区碱性花岗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化和未矿化碱性花岗岩体为同源岩浆,具有富集地幔源的特征,在其侵位过程中没有受到同化混染作用的影响。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在脱离源区时802岩体的原始岩浆演化程度明显高于801岩体的原始岩浆,因此802岩体的成矿潜力应大于801岩体。801岩体具有明显的岩相分带,可以分上下2个岩相带:上部为钠长石花岗岩带,下部为钠闪石花岗岩带。在上部岩相带中分布着相当数量的伟晶岩块(壳)和晶洞,在该岩相带的石英(斑晶和伟晶岩)中存在着大量的流体-熔体包裹体以及岩石具有明显的稀土四分组效应,这些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均暗示801岩体的原始岩浆在侵位后发生充分的分异演化;802岩体具有典型的浅成-超浅成侵入相岩石的结构特征,且该岩体岩石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相对均匀,表明802岩体的原始岩浆在侵位后没有经历明显的分异演化过程。显然,岩浆侵位后分异演化程度对巴尔哲地区碱性花岗岩的稀有稀土元素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四川甲基卡锂矿床为超大型锂矿床,矿区南部呈岩株状产出的二云母花岗岩与稀有金属伟晶岩在时间、空间及成因上具有密切关系。通过对该岩体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的研究,探讨了其在稀有金属成矿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甲基卡二云母花岗岩为富硅、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其稀土总量较低,岩浆来源为三叠系西康群砂泥岩为代表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流体来源可能是岩浆水和变质水的混合水。岩体微量元素R型聚类分析显示,与稀有金属成矿最密切的元素为Li、Rb、Ti、W、Mn,而岩体稀有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指示岩体北侧成矿效率高于南侧,是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点。综合地球化学、氢氧同位素及前人研究,认为花岗岩浆在底辟侵入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不混溶作用,由此分离出的伟晶岩浆在运移过程中稀有金属得到不断富集,最终形成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4.
灵山花岗岩的长石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山花岗岩为一复式岩体,由四期岩石组成。文中分别提出了四种花岗岩中长石的光学性质、化学成分、X光衍射分析的数据。这些数据说明四种岩石间存在分异演化关系。花岗岩中长石具有清楚的交代特征,晚期岩体中的钾长石的An和Ab组份十分低,斜长石中的An和O?组份也很低,说明钠长石化黑鳞云母花岗岩和钠长石化铁锂云母花岗岩为交代蚀变花岗岩。稀有元素花岗岩是岩浆分异和岩浆期后交代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处于扬子与华夏古板块加里东期拼贴带的武功山热穹隆,以造山期变形花岗岩为中心,南华一寒武系遭受绿片岩相一低角闪岩相变质并形成变质矿物分带,环绕岩体分布,与中生代以来伸展形成的脆性断裂系统构成外环,共同组合形成屹立于晚古生代地层分布区的穹隆状构造。在区域递增变质带基础上,造山早期,深部初始重熔岩浆与深埋的变质岩发生交代形成原地型英云闪长质“混染岩浆”,岩浆上浸过程中,活动组分不断作用于围岩,致使围岩的成分、结构构造产生重新调整,形成岩体边缘混合岩。同时,由于硅铝质围岩组分加入,酸度增加,而渐变过渡为花岗闪长质岩浆。造山晚期,进一步演化为岩浆型正常花岗岩,并呈套叠状侵入于早期岩体之中。从早到晚构成同源岩浆演化系列,并发育明显构造应力变形。热穹隆区加里东期形成递进渐增变质一岩体边缘混合一变形花岗岩“三位一体”分布格局。中生代伸展一岩浆作用的复合叠加,进一步强化了热穹隆的构造背景。大致在旱白垩世末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6.
花岗岩岩浆可以认为是可能的矿质来源之一.因为绝大多数各种成因类型的稀有元素矿床在空间上都与花岗岩类有关.但是,尽管在岩石或构造方面具备稀有金属矿化富集的有利条件,也不是所有的花岗岩类部伴随产生矿床或矿点.看来,这与花岗岩岩浆的产生及其随后结晶的不同条件有关.这些条件决定着分散于其中的稀有元素形成岩浆期后富集的可能性.如果说用来判断对花岗岩类含矿性有影响的区域性特点或年龄特征方面的资料还不足的话,那么大量的地质、岩石方面的考察都导致一种看法:这种看法认为,就含矿性的意义来说,最有前景的往往是多期侵入体晚期的淡色花岗岩类,以及规模不大荷成份复杂的花岗岩类岩体.这种岩体均赋存于区域性断裂带,一般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19,(Z1):60-69
可尔因稀有金属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部,是川西地区发现的巨型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中,围绕可尔因岩体成群成带分布。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碳、氢-氧同位素和锶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壳源岩浆。二云母花岗岩与伟晶岩间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两者均属于地壳重熔成因,含矿伟晶岩中的成矿物质来源于二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与伟晶岩间存在Al_2O_3、Na_2O和Si_2O,K_2O相分离的现象;从二云母花岗岩至伟晶岩Li、Be、Nb、Ta等稀有元素,F、B等挥发分含量,∑REE、∑Ce/∑Y、(La/Yb)n、(Gd/Yb)n、δEu等具有突变现象;所有这些特征表明伟晶岩可能是由二云母花岗岩岩浆液态不混溶分异结晶形成,岩浆演化过程中,轻重稀土的分异导致稀有元素越来越富集,最终在远离岩体的部位形成富含稀有金属的伟晶岩和矿体。  相似文献   

8.
大营子岩体位于内蒙古赤峰市西北部,多年来因发现碾子沟钼矿床而广受关注。通过研究发现,大营子花岗岩无论是野外空间产状、岩相特点及含矿性,还是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特征,内部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边缘的正长花岗岩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显示了该岩体实际上是一个多期岩浆侵入的复合岩体。整体上大营子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硅、富铝、富碱、低镁、贫钙的特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Ti,亏损P元素。稀土元素组成总体含量较高,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负异常显著。其中,边缘相正长花岗岩比中心相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更明显的Eu负异常和较低的微量元素U、Ba和Sr。边缘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67.6±2.8)Ma, 属于海西-早印支期华北克拉通北缘岩浆作用的产物,形成于造山晚期或后造山伸展作用诱发的下地壳部分熔融,为季家沟钼矿点(床)的赋矿围岩;中心相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152.4±1.6)Ma的锆石U-Pb年龄,属于燕山期造山后陆内伸展或岩石圈大规模减薄环境岩浆作用的产物,为碾子沟钼矿床的赋矿围岩。  相似文献   

9.
青城子矿集区印支期岩浆作用形成岩基状双顶沟岩体及岩脉状石英二长斑岩等,双顶沟岩体根据其岩相学特征可划分为主体相和中心相两个岩相带,主体相内含有大量暗色微粒包体,并常见矿物不平衡结构,显示岩浆混合的特征。在岩石地球化学方面,包体与寄主岩石的主要氧化物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寄主岩石和包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形态相似,指示寄主岩石与包体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发生过成分交换及均一化,也显示岩浆混合特征。双顶沟岩体主体相具有高Ba-Sr花岗岩特征,可能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与富集地幔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中心相则为主体相经过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的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石英二长斑岩脉可能为双顶沟岩体演化的浅成相,两者具有相同的源区和成因,矿集区内铅锌、金银矿床的形成可能与岩浆混合作用演化形成的石英二长斑岩相关。  相似文献   

10.
稀有元素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兼评成因认识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世界稀有元素矿化花岗岩的六种成因模式。以地质、地球化学和实验资料论述了稀有元素矿化花岗岩的成岩成矿作用:①主要应是岩浆成因,但又常伴生岩浆期后的交代;②稀有元素锂、氟花岗岩可能的分异是上部液态分离,下部分离结晶;③可能存在深源与浅源两类稀有元素矿化花岗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