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阜康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 准确评价该断裂的大震危险性, 在野外地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 对变形的微地貌进行了测量, 开挖了2个大型古地震探槽, 并采集了系列释光年龄样品, 对阜康断裂甘河子段进行了细致研究.甘河子断裂段是一条全新世活动断裂, 全长约33 km, 构成博格达北麓与山前冲洪积扇的界线.该断裂晚第四纪期间活动性较强, 运动方式以向盆地方向的逆冲为主, 形成了一系列地质地貌现象.晚第四纪晚期以来, 断裂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在0.34~0.43 mm/a.全新世中期以来, 断裂有过2次古地震事件, 断裂大震(特征地震)的复发周期为2 100~3 750 a, 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造成的地表垂直位移量为1.5 m左右, 对应的古地震震级在7.2~7.4之间, 该次古地震事件离逝时间已达4.11 ka, 目前该断裂已经累积了较高能量.   相似文献   

2.
元谋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ETM影像揭示了元谋断裂以左行剪切走滑为主, 局部张剪或压剪的性质.利用1:5万地形图和影像图内冲沟、山脊等地貌位错估测了元谋断裂一平浪-江边段晚第四纪活动性, 详细调查实测并分析了研究区断错地貌和构造剖面, 获取的该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活动强度, 与估测结果一致.结果显示, 元谋断裂一平浪-江边(金沙江边) 段最新活动时间为晚更新世末期-全新世; 其中一平浪-大龙潭一带, 水平滑动速率约2.0mm/a, 垂直滑动速率为0.07mm/a; 木莲旧-秧田井一带, 水平滑动速率接近0.53mm/a, 垂直滑动速率为0.06mm/a; 乐胜古-江边一带, 水平滑动速率接近1.32mm/a, 垂直滑动速率为0.03mm/a.综合分析表明, 该段断裂晚第四纪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1~2.0mm/a, 以走滑运动为主.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结合卫星影像解译和钻孔资料的分析认为,邯郸—邢台断裂是一条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的断裂。根据断裂走向、活动时代及活动性质的变化,可将该断裂分为三段。临城—永年和永年—磁县段为全新世活动断裂,活动性质为右旋正断,晚更新世断裂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25mm/a,全新世垂直滑动速率为0.47mm/a。磁县—安阳段为晚更新世时期活动断裂,活动性质为右旋正断,垂直运动速率为0.22mm/a,但全新世没有活动。  相似文献   

4.
北京顺义断裂第四纪活动性地球物理及钻孔综合探测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义断裂是北京平原区重要的隐伏断裂之一,其第四纪活动性及其对地表地裂缝地质灾害影响的研究是优化首都地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必要工作。针对隐伏断裂的复杂性特征,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浅层人工地震、高密度电阻率法地球物理探测,以及钻孔地层剖面记录等方法,综合分析顺义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结果表明:①顺义断裂走向NE,倾向SE,正断活动特征,为全新世活动断裂,北小营附近断裂上下盘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分别为0. 23mm/a、0. 03 mm/a、0. 29 mm/a和0. 51 mm/a;②断裂第四纪以来时空存在明显差异,时间上,早更新世断裂活动性较强,中更新世活动弱,晚更新世活动性增强,全新世以来活动性最强,空间上,第四纪以来顺义断裂南段的活动性较北段强;③顺义断裂现今仍具有一定蠕滑活动特征,并对浅地表部地裂缝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这可能是顺义地裂缝发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青藏铁路唐古拉山-拉萨段全新世控震断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表调查表明,沿青藏铁路唐古拉山-拉萨段存在5条重要的全新世控震断裂带,从北到南分别是温泉盆地西缘断裂带、安多盆地北缘断裂带、崩错断裂带、谷露西缘断裂带和当雄-羊八井断裂带.构造-地貌和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北部的温泉盆地西缘断裂和安多盆地北缘断裂带的活动强度相对比较小,平均垂直活动速率约为0.2~0.5mm/a.南侧的谷露西缘断裂带和当雄-羊八井断裂带的全新世垂直活动速率为约(15±0.5)mm/a.而中部的崩错走滑断裂带的活动强度最大,晚第四纪期间的走滑速率可达(11±4.5)mm/a.全新世断裂活动和古地震研究表明,其中温泉盆地西缘断裂带、安多盆地北缘断裂带、崩错断裂带的西北分支、当雄-羊八井断裂带的当雄段等区域未来发生强震的概率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6.
元谋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构造应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冲沟、山脊等断错构造地貌的卫星遥感图像解析,结合野外构造地貌观测以及断层露头剖面的研究,详细分析了元谋断裂一平浪-江边段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元谋断裂一平浪-江边段在晚更新世末期-全新世以左旋走滑活动为主,兼有一定正断层分量,其晚第四纪走滑速率大致为 0.45~2.60mm/a,其中一平浪-大龙潭一带,水平滑动速率约2.00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07mm/a;   木莲旧-秧田井一带,水平滑动速率接近0.53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06mm/a;   乐胜古-江边一带,水平滑动速率接近1.42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04mm/a。同时表明,断裂表现出至少两期明显活动的分段性特征:  较早期活动时间大致为 50.87±4.32~53.23±5.89kaB.P.,为一平浪-秧田井段的最新活动时间,且一平浪-江边整段均活动;   在秧田井-江边段,断裂最新活动时间应晚于17.92±1.52kaB.P.。2008年8月30日的攀枝花6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也显示出与元谋断裂晚第四纪左旋走滑的活动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7.
山西太谷断裂南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振杰  刘风香  杜义  谢富仁 《地质通报》2016,35(9):1559-1569
太谷断裂为太原盆地的边界断裂,是晋中盆地研究程度较低的一条断裂。根据野外地质调查,断裂展布在黄土台地前缘,断错了盆地的洪积扇及河流阶地,是一条全新世活动的正断层。在上曹麻和北甲开挖了3个探槽,根据地层基本单元和年代学测试结果,探槽揭示了3次古地震事件,分别为8ka之后、11ka之后和17ka年之后。全新世垂直滑动速率为0.09mm/a;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为0.16~0.19mm/a。完善了太谷断裂的研究,为晋中盆地防震减灾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表调查和初步的沉积物年代测试结果表明,晚第四纪期间,在安多-错那地堑中主要发育了分别形成于44.2kaB.P.和9~7kaB.P.左右的两套湖泊沉积物和约42kaB.P.以来的5套冲、洪积物。在安多-错那地堑的边界主要发育了包括安多南缘断裂、北缘断裂、错那湖东缘断裂和西缘断裂共4条第四纪正断层。其中活动强度最大的为安多北缘断裂,其第四纪最小垂直活动速率为0.24±0.02mm/a;其次为安多南缘断裂和错那湖东、西两侧边界断裂,它们的最小垂直速率分别为0.19mm/a,0.12~0.16mm/a和0.10~0.12mm/a。晚第四纪以来的断裂活动主要集中在平均垂直活动速率为0.41±0.22mm/a的安多北缘断裂带的西段。安多及邻区现今的地表构造格局及断裂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符合近南北向地壳缩短背景下由于近东西向伸展变形而引发的菱形断块发育模式。根据断层的活动速率估算结果,晚第四纪期间安多-错那地堑的平均伸展速率为0.25±0.15mm/a,而整个羌塘块体总的东西向伸展变形速率可能达到11±8mm/a。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构造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青藏高原东缘由岷山断块和龙门山构造带构成。以活动构造地貌学为主线,在解析该地区主干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的地质地貌表现的基础上,对一批断裂运动学和史前强震活动的定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岷山断块中,虎牙断裂的平均左旋滑动速率为1.4 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3 mm/a。岷江断裂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介于0.37 mm/a~0.53 mm/a之间,左旋位错量与垂直位错量大致相当;在龙门山构造带中,茂汶-汶川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均在1 mm/a左右,且几条主干断裂的右旋位错量与垂直位错量相当。结合震源机制解结果和GPS测量资料,建立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东缘向南东方向逸出的构造变形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浅层人工地震、高密度电阻率法及钻探工程等综合方法,对穿越北京市重要创新产业基地的未来科技城内的隐伏黄庄—高丽营活动断裂进行了精细研究,揭示了其结构特征、第四纪活动性及其致灾机理。研究表明: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总体上表现为张性正断层特征、倾向南东、倾角70°~80°、基岩深度附近垂直断距较大,断裂向上延伸至第四系产状逐渐变陡,具有"铲式"断层的特点,局部表现为"Y"字形组合特征;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第四纪以来活动迹象明显。钻孔对比表明,早、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以来平均垂直活动速率分别为0.07mm/a、0.04 mm/a、0.23 mm/a、0.10 mm/a,其变化特点与北京西山隆升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吻合;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全新世以来表现为强烈蠕滑变形,沿断裂下盘诱发了线性分布的地裂缝、地面塌陷、墙体路面开裂等地质灾害现象。  相似文献   

11.
牛首山-罗山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断裂系最外缘断裂带,自南向北由固原断裂、罗山东麓断裂、牛首山断裂及三关口断裂组成。通过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及探槽揭露等方法对牛首山断裂北段柳木高断裂第四纪几何学、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断层截切地层关系及年代学测试,限定了该断裂第四纪演化过程及全新世的地震事件。研究结果表明,柳木高断裂上新世至晚更新世自南西向北东逆冲,晚更新世至全新世左行走滑逆冲,表现为正花状构造,而全新世则发生了正倾滑运动。全新世期间,1690±30 yr BP(公元320-415)之后发生了一次古地震事件,推测柳木高断裂可能是公元876年青铜峡南6.5级地震的发震断裂。柳木高断裂第四纪早期活动特征与固原断裂、罗山东麓断裂及牛首山断裂一致,是青藏高原北东向持续扩展引起的,而全新世的正倾滑运动可能与银川地堑的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断层泥石英微形貌特征在断层活动性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层泥是断层活动的信息载体,其中的石英颗粒微形貌特征能够反映断层活动方式、期次和活动年代。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对西藏拉萨那林拉卡断裂白定段断层泥石英样品进行了溶蚀微形貌统计分析及应力痕迹微形貌观察。结果表明:石英颗粒呈现出以钟乳状为主和桔皮状为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溶蚀微形貌特征。对照Kanaori Y等关于石英微形貌与年代关系的图谱可知,该断层形成以后至少有过两次再活动,其活动年代分别为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这与热释光定年法确定该断层最后一次活动时间为287.08 Ka±24.40 Ka的结果相吻合;另外,代表晚期活动特征的应力痕迹微形貌观察结果显示,同一石英颗粒上发育了代表蠕滑和粘滑两种滑动的阶步状刻痕(蠕滑)-撞击碎裂痕(粘滑)组合,以及阶步状刻痕(蠕滑)-贝壳状断口(粘滑)-平直擦线(粘滑)的组合,说明该断层在晚期(中更新世)曾经历了蠕滑和粘滑两种滑动方式。代表蠕滑的阶步状刻痕清晰突显,而代表粘滑的线状擦痕明显受到溶蚀,这说明粘滑运动在先,蠕滑运动在后。此外,擦痕线的叠加、切穿现象还表明,断层在中更新世的滑动至少有3个亚期次。综合应力痕迹微形貌特征认为,3个亚期次滑动的前两次表现为粘滑,第三次为蠕滑或粘滑向蠕滑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3.
周瑞 《云南地质》2006,25(2):199-208
除了深、大断裂等复杂断层以外,研究一般断层都需利用岩层、岩脉等各自的迹线。迹线的产状实质上是空间二斜面相交线的产状,属于立体几何学等数学范畴。地质上早就用赤平投影等方法估测。本文中数学计算方法是对前人方法的补充,精度可高达分、秒。介绍的产状网虽属估测,但制作简便。求解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力和总断距等的方法,美国有毕令斯的画法几何,前苏联有莫尔恰诺夫和瓦依涅尔曼的图解分析法。本文的迹线计算法避免了繁杂的作图过程,而所得结果和美、苏方法相同。 文章还对断层擦痕、牵引褶皱及断层旁侧派生的节理能否指示相对运动,提出新见。  相似文献   

14.
KINEMATICS OF THE ALTUN STRIKE-SLIP FAUL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IntToductionAltUnfault,morethan1600kmlong,liesamongThermbasin,QaidambasinandKunlunMountain(Fig.l).Itisoneofworld'sgreatstrike--slipfaults,strikesnortheast--southwest,andliesalongthenorthernborderofTibetanplateau.StUdyonitskinematicsisnotonlytheoreticallysignificantinstUdyingitsevolutionandtheformationofTibetanplateaus,butalsovaluabletomineralandoilprospecting.Thusithasattractedmuchattention.Sincethe1970s,ChineseandforeigngeologistsinsideandaroundtheAltUnmountainareahaveundertakenmuchwo…  相似文献   

15.
活断层的分段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国瑜 《地学前缘》1995,2(2):195-202
活断层分段模型的建立是活动构造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新进展,它对了解断层的习性,认识破裂的起始与终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促进了地震危险性预测定量新方法的发展。段指的是断层彼此独立破裂延展的部分,它是断层上独立的破裂单元,它控制了破裂的位置与延展。分段主要指的是破裂分段。本文综述了有关段的含义及分段概念的发展,段的稳定性及分段标志以及分段与地震危险性评估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河源断裂带南西段拆离断层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后,确认新塘断裂呈NE方向展布,区域上可与河源,江门断裂相连,为一条具有区域性大型盆岭式拆离断层,具有下拆离盘(变质核杂岩),低角度韧性,脆性滑脱剪切带及上拆离盖层的构造组合特征。在区域上,其控制了一系列大小不等,平行拆离断裂层发育的白垩纪-第三纪断陷盆地,即是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又是一种重要的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17.
班公湖-怒江断裂带是由4条断层组成的3个巨大弧形断裂带,带中发育晚三叠世至白垩纪沉积地层。自北而南,各断裂带及其南北两盘,有相继隆升的剥蚀带和与之相伴的凹陷沉积带,表明该区地壳曾发生强弱起伏、缓慢交替的层波运动。   相似文献   

18.
低序级断层的地震识别技术在惠民凹陷辛34断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亮 《矿物岩石》2007,27(2):86-93
利用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及对地震剖面不同的处理方法增加低序级断层识别的识别及低序级断层组合的呈现,系统优化低序级断层的平面组合配套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惠民凹陷辛34断块低序级断层的识别与重新组合,厘清该断块地层低序级断层的分布规律,进而对各断块的边缘及油气水系统进行调整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东昆仑断裂是青藏高原北部现今仍在强烈活动的左旋走滑地震断裂之一,该断裂的未来地震活动及其突发性粘滑错动是青藏铁路面临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基于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通过加入8m的水平左旋位移,模拟了东昆仑断裂未来地震活动震中位于铁路线附近时铁路变形效应.结果表明,震中位于铁路线附近时,基岩整体移动,而第四纪松散层和道床则发生了变形,靠近断裂带附近的第四系自下而上水平位移明显减小,而铁轨和道床没有明显的断错,表现为长度约为25m的连续左旋弯曲变形;在铁路东、西两侧形成NE向的张裂陷和NW向的地震鼓包.在断裂带附近,铁轨发生了严重扭曲,铁轨应力自断裂带向两侧逐渐降低,而且铁轨的最大剪应力平面与铁轨的延伸方向垂直,因而在地震影响下,铁轨最有可能发生的破坏是剪切性的,并提出加宽路基、置换土层等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细光  姚运生 《地学前缘》2003,10(4):365-371
在分析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际工作和室内研究,从三峡九湾溪断裂带内各段断层泥的特征研究分析出发,探讨了九湾溪断裂带的分段性,结果发现:九湾溪断裂带存在明显的分段性,中段和南段地震活动频度和强度大,应变强度高,断层活动以粘滑为主,其分维值在2.2~2.6之间,石英碎砾表面发育各种撞击揳入现象、线状擦痕等显微构造;北段地震活动频度和强度较小,应变强度弱,断层活动以稳滑为主,兼具粘滑,其分维值在2.4~2.8之间,石英颗粒多为磨圆球砾,其刻蚀形貌以裂而不破现象为代表;中段是九湾溪断裂带最有可能发生诱发地震的地段和我们的重点监测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