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甘肃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水资源短缺而导致的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如果上、中游地区水资源的利用超过了水资源量的限度,则流到下游的径流量减沙,地下水位下降;而下游地区为了弥补水资源的不足,便大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严重超采,从而导致植被退化和荒漠化.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以石羊河为例,说明内陆河流域的荒漠化防治要求实行以农业节水为中心,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流域综合治理,实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河西内陆河流域水资源转化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分析河西内陆河流域的水循环二元结构,揭示了各自水量转化特点及相互联系;对山区消耗水量,走廊盆地人工绿洲建设引起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变化和消耗水量的增加,以及内陆河下游水分亏缺问题作了评价.提出了理解流域水循环整体概念,评价山前平原水资源消耗的影响,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改善水资源转化.  相似文献   

3.
河西内陆河流域的水循环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我国西北内陆区水循环分析,剖析了河西内陆河流域的水循环特点,即在山区形成水资源、在平原散失水资源和在人工绿洲区产生二元结构;揭示了流域内的水资源以水循环为纽带,相互转化并互相联系;并对山区消耗水量,走廊、盆地、人工绿洲建设引起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变化和消耗水量的增加,以及内陆河下游水分亏缺问题作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要传递流域水循环整体概念、评价山区与平原绿洲之间的局地水循环、实现在西部开发中实施内陆河流域综合治理的良性循环等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过去20多年甘肃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经历了各类制度改革,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管理。但是,由于机构设置及其权限制约以及改革目标差异,河西走廊地区的3个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效率差异化越来越显著,与石羊河流域相比,黑河和疏勒河流域的监管制度和管理办法并未完全跳出多头管理体制的窠臼,地表水和地下水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合管理。通过梳理3个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总结农业灌溉用水监管的经验教训,对比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管理措施在实践操作中的利弊,进一步探讨流域联合管理的实践意义和实现路径,寻求普遍适用于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办法,保障内陆河流域节水战略的顺利实施。近10 a的实践经验表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管理是内陆河流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为有效的路径,更是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特点初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西北各省 (自治区)的有关资料,对西北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四大特点:①内陆河流域径流主要形成于山区,散失于山前平原盆地,径流的补给源主要是降水、冰雪与地下水;②冰雪资源对内陆河地表水资源有较大的调节作用;③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特征明显;④内陆河区水平衡状态,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等。  相似文献   

6.
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管理调控模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干旱区,由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普遍,水危机和生态环境恶化引起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对于一个内陆河流域,究竟经济社会系统能用多少水?给河流生态系统应该留多少水?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加速社会经济发展,走出贫困,摆脱水—生态—经济系统的恶性循环,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以新疆为例,阐述了社会水循环影响下的内陆河流水循环演变的格局、趋势和面临的挑战,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地表水资源允许开发利用率的合理阈值,并在中国工程院关于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等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疆内陆河流实现"五五分账、三七调控"的水资源合理配置、调控管理模式,旨在为西北干旱区创新水资源管理并促进水—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河西内陆河流域冰川融水近期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第一次中国冰川编目数据库,以国家气象台站的月降水与月气温资料为驱动数据,利用度日模型重建了河西内陆河流域各水系1961~2006年冰川物质平衡和融水径流序列,并与短期观测资料的对比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河西内陆河流域1961~2006年平均冰川物质平衡为-49.5 mm/a,从东段石羊河流域到西段疏勒河、...  相似文献   

8.
西北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汉 《中国地质》2001,28(3):29-31
内陆河流域是我国西北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水资源及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制约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康尔泗 《冰川冻土》2002,24(5):543-543
由康尔泗、程国栋、董增川主编的《中国西北干旱区冰雪水资源和出山径流》专著,已由科学出版社 2002年出版发行.此专著是“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中的“冰雪水资源和出山口径流量及其变化趋势预测研究”专题的成果.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西北干旱区冰川水资源及其变化;积雪水资源变化;积雪估算方法和融雪径流;冰雪径流和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冻土和水源涵养林在径流形成中的作用;树木年轮出山径流变化研究;西北干旱区出山径流形成和模拟;河西内陆河出山径流量变化和趋势;内陆河山区流域降水、蒸发和径流计算;出山径流变化趋势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
基流是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径流的重要补给来源,对维持径流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基流分割方法众多,其中数字滤波法在实际操作中具有简单易用和可重复性强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基流分割研究。本文以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黑河、石羊河、疏勒河)山区为研究区域,选取4种数字滤波方法(Lyne-Hollick法、Chapman法、Chapman-Maxwell法和Eckhardt法)对研究区内14条河流的最佳基流分割参数进行评价,并对基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ckhardt法在四种滤波方法中评价最好,是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基流分割的一种有效方法。在1965—2018年,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年基流量与径流量呈现相似的线性趋势特征,但径流变化幅度较基流更大。2000年后,黑河流域山区各支流多年平均基流量较2000年以前增加1.5%~20.7%,疏勒河流域山区各支流基流量增加1.9%~54.0%,石羊河流域山区各支流多年平均值变化幅度为-14.1%~5.9%。各流域枯水年基流指数(BFI)比丰水年略高(0.003~0.027),年内枯水季基流指数(BFI一般达到0.6以上)是丰水季的2.3~5.7倍。本文采用...  相似文献   

11.
杨绍华 《地下水》2004,26(2):117-119,141
渭河流域是陕西经济社会的主体,区内水资源贫乏,水的有效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缺水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要解决其供需矛盾,首先应在农业、工业、生活等各个方面采取工程、技术、管理等节水措施,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闫星 《地下水》2003,25(4):268-270,282
陕西省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省份,如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水资源特点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和田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和田地区水资源及水环境条件,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分析,对地区存在的季节性缺水、工程老化、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艰巨、工业园区发展受水资源限制、用水结构中农业用水比重过大、盐渍化危害严重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对策是:通过调整用水结构,控制灌溉面积增长速度;大力推进高新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全力实施防风治沙林的建设和饲草料基地建设计划;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以上措施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在可开采量范围之内并适当留有余地,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需水要求,控制经济社会总需水量在自治区下达的"三条红线"以内。  相似文献   

14.
以二连浩特市人水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取水总量和谐度、用水效率和谐度、水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度三个方面构建了二连浩特市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度评价体系。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二连浩特市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来,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度发生了较显著的改善。评价体系较好地反映了二连浩特市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度,对北方干旱缺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陕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对策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勇 《地下水》2005,27(1):6-7,22
分析了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如何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供需矛盾,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赵军凯  张爱社 《水文》2006,26(6):47-50,54
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中的一个基础课题,是水资源安全的基本度量。它是涉及社会、资源和环境系统的一个指标,用来反映水资源系统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是水资源研究领域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践领域中则是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的基本依据。因此,通过时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水资源系统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认识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更好地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和总结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对其量化方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论述,最后展望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王莉花  袁龙  冯金 《地下水》2011,33(2):125-127
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在可持续发展中地位显著。本文介绍了渭南市水资源的特点,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渭南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最后提出了实现渭南市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保障措施,以保证渭南市经济社会的正常、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统水资源评价方法分别从质、量两方面分别对水资源进行评价,割裂了水资源的内在联系,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水资源评价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必须从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角度出发,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一套集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分级标准的水资源评价方法。以陕西水资源评价为基础的实例研究,为陕西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评价与优选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明确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目标的基础上,结合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特点,从水资源利用效果和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体现水资源调控目标的指标体系;将效用理论、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理想点技术结合,建立了调控方案水资源利用效果评价模型;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流域水资源利用的角度,提出了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准则和量化评价方法。用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验证了模型和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冯金  刘科伟  郝晋伟 《地下水》2011,(1):119-122
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在可持续发展中地位显著.在总结当前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咸阳市水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认为在咸阳市统筹发展视角下,应加快水资源的城乡协调、部门统筹利用,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