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时代国别地理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国别地理研究是了解世界和研究世界的重要学术工具,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正前所未有地对国别地理研究产生了重大需求。本文回顾和分析了中国国别地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阐明了时代进步、国家战略与学科发展对国别地理研究的迫切需要;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国别地理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以地理要素为核心主题的国别地理研究、以地理科学问题为导向的国别地理研究、以服务国家需求为目标的国别地理研究、全球化视野下的国别地理研究和中外地理对比研究;指出了未来中国国别地理研究应突出“四化”,即细化国别地理研究对象,深化国别地理研究问题,强化国别地理研究工作,转化国别地理研究成果。期待本文能为激发地理学国别地理研究的热情、推动我国国别地理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乡村聚落地理研究的国外动态与国内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根据国内外乡村聚落地理研究的内容变化和理论进展,初步划分了乡村聚落地理研究的主要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乡村聚落地理研究的动态及我国乡村地区发展的现实,对我国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评价,并提出若干重点研究内容与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成为我国迈向21世纪教育的共识,地理教学观念正在不断更新,全面优化地理教学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分析我国近年来在地理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对照当今国际国内课程、考试制度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类型及其发展趋势,我们提出了面向创新教育的地理教学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4.
1 《地理科学》是地理学综合性学术季刊,它的任务是反映我国地理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地理学术交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为我国地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四个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5.
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对各种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同时,它也是重要的地理理性知识,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是地理知识体系中最核心的成分。只有建立清晰、稳定、科学的概念,才能为后继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对地理教材中概念表述的研究意义重大,合理的概念表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地理知能的转化,发展学生的智能。本选取了美国《科学探索》教材和我国四个版本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实验)》,对其中的地理概念表述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匈牙利高等地理教育也开始着手课程改革,因为它的大学也面临着课程的现代化和毕业生满足市场变化需要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匈牙利高等地理教育的现状,然后,详细地分析了匈牙利高等地理教育的改革,最后对我国高等地理教育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2004,(7):1-3,10
原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本刊名誉主编褚绍唐教授,因病于2004年6月17日与世长辞了。我们失去了一位为我国现代地理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地理教育家,失去了一位让我们永远尊敬和感念的恩师。褚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勤奋敬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还在伏案工作,倾其心血著书立说。他诚笃待人、高风亮节,深得同行和后辈学子的敬仰和爱戴,他是我国地理教育界的楷模。我们以沉痛的心情悼念褚绍唐先生,并特刊此文,表达我们的追思与怀念。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中我们常需要讨论解决一些内涵丰富的地理问题。如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沙尘暴对我国的影响为什么越来越严重,这些都构成了地理学习的丰富素材。在这些地理问题的探究学习中,如何加强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联系,凸现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有效地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内在的知识,是地理教学的重点所在。笔就此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等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地理科学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设置情况统计,反映我国高等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四大趋势,发现我国高等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五个问题并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高等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四条途径:①提高地理科学的社会认知度;②改善专业结构,扩大专业规模;③加强高等地理教育研究;④深化高等地理教育课程体系与教材改革。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才 《地理学报》1995,50(2):185-191
我国由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为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提出许多新课题。本文从总结经济地理学科发展特点入手,分析我国经济地理学科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拓宽我国经济地理学科研究与实践领域,认真总结已有的经济地理理论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污水灌溉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利用污水的水肥资源促进农业增产并净化污水是污灌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作者把全国划分为三大污灌类型区,并重点研究了我国污水灌溉的区域分异及其形成原因;对影响污灌分布的三种主要因素——水肥、耕地和人口因素进行了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建设河西经济带对开发大西北,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缩小东西部差异,减轻人口压力及发展边境贸易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士光 《地理研究》1984,3(2):82-91
本文将建国以来我国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工作划分成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前期、七十年代后期迄今两个阶段,从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农牧业发展及分布区域的变化、土地利用方式与黄河下游安危的关系、植被变迁、黄土侵蚀地貌成因、河湖水系变化、沙漠变迁等七个方面介绍了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意义,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4.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拉开了新时代政府改革的帷幕。改革中最主要的策略是应用信息技术再造政府,电子政务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在新阶段,电子政务要得到较大发展,就不能忽视时代动力对它的影响。在认识电子政务内涵的基础上,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的组成,并借助绘制系统图看清楚电子政务背后的动态性复杂关联。系统结构图显示,中国电子政务的动力要素既包括外在动力要素(即软、硬件设施),也包括内在动力要素(即分别来自各阶层间关系及生产力发展的结构性冲突),并且该结构图中还隐含着一个舍本逐末的环路。强化外在动力,解决结构性冲突以及缩短时间滞延是加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的根本解。  相似文献   

15.
石油作为对全球的经济、政治、外交、安全起着巨大影响作用的战略物资,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局势。然而,全球石油资源以及中国石油资源在储量和分布方面的现状是极其严峻的。通过对比研究国外一系列完善的石油法律制度与中国的现行石油法律体制,不难发现目前中国在石油立法方面的许多缺陷。在对进口石油资源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中国,这无疑会对石油资源的稳定供应,战备储备和经济安全上造成严重的威胁。而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建立起以《石油法》为龙头的完善的石油法律体系将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旅游业发展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最的不断增长和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旅游的体验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实现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通过对近24年中国旅游国内总收入变化趋势的分析,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中国旅游业发展诸因素进行关联分析,量化了旅游业产值与诸因子的关联程度,为中国旅游业制定发展规划、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硒含量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明远 《地理研究》1982,1(2):51-58
本文应用多重正态分布理论,将粮食硒含量分成三级,编制中国粮食硒含量等级分布图,并且分析了我国粮食硒含量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碳强度对产业结构水平响应度省际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系数和静态不平衡差异指数分析了2008年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不同产业结构水平对碳强度减弱强度及其地区分布差异原因。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对碳强度的影响表现为产业结构水平越高,对碳强度的减弱越明显。基于产业结构对碳强度减弱强度,将中国东部沿海划分为3类区:弱型区含海南、山东和河北;中型区含江苏、福建和浙江;适度区包括北京、天津、广东和上海。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影响CO2排放量的社会经济因素出发,发现单位工业产值能耗、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与响应强度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单位工业产值能耗是造成碳强度对产业结构响应差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量短缺对农业的压力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李新 《干旱区地理》2002,25(4):290-295
华北平原的耕地占全国的 31.19% ,人口占全国的 2 6 .0 1,但水资源只占全国的 6 .14 %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很大。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不均 ,内陆河流域的引水率过高造成了河水断流、湖泊干涸和土地沙漠化。至 2 0 5 0年 ,全国工业和城镇用水将消耗 5 0 %的供水 ,农业用水将比现在减少 ,但黄河流域和西北农业需水量将比2 0 0 0年增加 73× 10 8m3 ,保障农业用水的难度将比现在更大。要避免中国干旱区农业用水的短缺 ,需采取从中国南部的长江流域调水到华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和在城市循环用水、净化工业和生活废水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干旱灾害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前期降水短缺影响的干旱指数。利用1951-1991年逐月全国160个站的降水资料划分干旱等级,分析了我国干旱,包括多旱、重旱和持续干旱的区域分布,指出我国主要有四大干旱中心;分析了干旱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全国及多数区域的现代干旱存在着线性增长的趋势。最后利用全国干旱受灾和成灾面积讨论了干旱的影响,指出全国近代干旱受灾和成灾面积存在着三个高值期,且总体线性增长趋势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