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书介绍     
气候学研究一一“天、地、生”相互影响问题邹进上主编气象出版社 1989年8月本专样是为纪念我国著名气候学享么枕生教授从事气象工作和执教50周年而选编的,旨亡推动“天,地、生”气候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本书共选刊55篇学术论文,皆系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或么枕生教授的学生们所撰写。内容分为三部分,即:(一)统计气候与气候变化;(二)动力气候与气候模拟;(三)“天、地、生”相互影响问题文章立意新颖,资料丰实,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开创性和启迪性,可供从事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农业、林业、生物生态、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评新书《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气候统计的研究始于涂长望等著名学者,1963年出版了么枕生教授的“气候统计”,它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统叙述气候诊断和分析的专著,1990年进行了补充修订.虽然,在我国已出版了十余本关于统计气象的书籍,但专门论述气候统计诊断和预测的,应首推最近出版的《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魏风英编著,气象出版社,1999,pp269).气候可以认为是大气许多不同状态总体的一个统计集合,可用这个集合的统计量(均值、标准差)来表示气候.这意味着,与研究天气不同,研究气候自然而然地要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作为数学工…  相似文献   

3.
么枕生教授是我国老一辈气象学家,著名气候学家及统计气候学的奠基人。在他近70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曾涉足气候学的各个领域,他很早就力主气候学要以动力学和统计学为工具沿着数值化方向发展,事实证明其论断的正确性。他尤其辛勤致力于统计气候学研究,并将统计学理论与气候学相结合,为我国的统计气候学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么枕生教授是我国气候学本科专业的首创者,自1952年任教于南京大学气象系以来,一直主持气候学原理和统计气候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著名气象学家、气候学家么枕生教授,生于1910年,卒于2004年,河北丰润县人。1932—1936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地学系气象组,毕业后在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任助理员、助理研究员;1941-1943年在西北农大任教,副教授;1946—1948年在东北大学地理系任教,教授;1948—1952年在浙江大学地理系任教。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系调整,浙大物理系并入南京大学气象系,么教授随之调入南大气象系任教,至2004年辞世。  相似文献   

5.
中国日降水量的概率分布及其熵值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引言日降水量的大小与其概率密度分布函数是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防汛、水工程设计等都具有实用价值.这方面的工作么枕生教授曾作过研究,给出了大于某种临界值(下限值)的日降水量的分布函数为截断负指数分布. 80年代初廖树生从统计力学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去年十二月,省气象学会邀请了南京大学气候教授么枕生,中国科学院大气所付研究员李麦村、王宗皓、周家斌等来陕作专题学术报告。省气象局、气象台、气科所、气象学校,宝鸡、咸阳、渭南、商洛等地区气象部门和西北大学、西北农学院、空军、民航气象部门的科技人员50多人参加,学会付理事长付涌泉同志主持了报告  相似文献   

7.
曹贤华 《气象》1984,10(10):42-42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源泉。对太阳辐射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农学和农业气象学者将光能作为农业生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自然条件,并以光能为中心来研究作物生长一产量的动态模拟模式。太阳日总辐射的计算,不仅在研究农作物产量预报方面亟待解决,而且在应用气候和气候评价的定量化方面也是迫切需要的。国外的H.L.Penman和A.Angstroom,国内的么枕生、翁笃鸣、左大康、王炳忠等在太阳总辐射气候值的计算公式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本文对太阳总辐射日总量的计算方面提出自己的公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与数值预报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3月14日至18日在杭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动力统计天气预报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41名,列席代表62名,26个省市自治区的气象业务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国家气象局、部队、民航、长办以及有关部门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气象界老前辈、会议顾问么枕生教授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浙江省气象局潘云仙局长、浙江  相似文献   

9.
1 气候在作物安排耕作改制中的意义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教授生前重要贡献之一是研究气候规律以服务于农业。对于这种研究,有人生动地比喻为“向太阳要粮食”。众所周知,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原动力,太阳的光和热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多元分析方法,作为近代统计学的重要分支,是最早引入气象学的统计学方法之一。早在二十年代Walker(1)提出世界三大涛动和研究印度季风时,就应用了相关和回归分析。我国气象学家涂长望(2)在三十年代也把这种方法用于夏季旱涝研究。气候学家么枕生教授(3)(4)早在五十年代完成了统计气象学和气候统计两本专著,为多元分析在气象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近十余年来,多元分析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是随着时间而更为广泛、深入,已成为分析和研究气象随机过程的一个重要手段,并在各项业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5)。当前,直接或间接地在气象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天气分析和预报;(2)气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欧盟"气候行动与可再生能源综合计划"建议草案的出台背景、核心要点和主要内容,评价了各方反应及该建议草案的优点和缺点,分析了该建议草案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气候谈判的联系及其对碳市场的影响.最后,针对中国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活动,提出了个人的思考和建泌.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欧盟"气候行动与可再生能源综合计划"建议草案的出台背景、核心要点和主要内容,评价了各方反应及该建议草案的优点和缺点,分析了该建议草案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气候谈判的联系及其对碳市场的影响。最后,针对中国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活动,提出了个人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么枕生选择对游程和转折点的分析研究成果,分析了济南年降水量的游程和转折特征,并应用游程记录和二元时间序列分别建立AR(K)模式,对济南年降水量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和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理论的研究”专家委员会联席会议于1993年5月19日在安微黄山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主任和项目首席科学家曾庆存教授主持。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和项目顾问叶笃正教授,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和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王绍武教授,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秘书长黄荣辉教授及有关专家共22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6月28日上午,来自GKSS海岸研究所和汉堡大学气象系的Hansvon Storch教授以及他的3名博士研究生,应邀在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举行了"风暴事件变化和预估专题研讨会"。专题研讨会由国家气候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中国委员会的总体部署,GCOS中国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郭亚曦司长、巢清尘副司长负责组织了"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实施方案"的设计实施,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徐祥德研究员主持的多部门联合设计专家组于2005年成功地完成了"实施方案"初步编写,设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黑龙江省61个站1961~2006年冬季平均气温观测资料,首次采用月平均气温权重系数法确定了黑龙江省"冷""暖"冬的标准,分析了黑龙江省"冷""暖"冬的气候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1980年以后呈明显变暖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和暖冬指数的气候变率分别为0.568 ℃/10 a、13%/10 a,增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大部份地区冷暖冬权重系数指标的气候变率在0.4℃~0.8℃/10 a之间,山区大于相对较湿润的平原.  相似文献   

18.
周天军  陈晓龙 《气象学报》2015,73(4):624-634
气候敏感度是度量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和全球升温幅度关系的重要指标,当前气候模拟和气候预估中的很多不确定性问题,都直接和气候敏感度有关。气候敏感度的大小也决定着预估的气候变暖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制订。在简要回顾气候敏感度概念的提出和研究历史基础上,着眼于气候反馈分析,介绍了气候敏感度与辐射强迫和反馈过程的关系,总结了气候系统主要的反馈过程;根据大气层顶的能量平衡关系,利用CMIP5多模式结果介绍了平衡态气候敏感度和瞬态气候响应(包括累积碳排放的瞬态气候响应)的估算原理和方法,总结了气候敏感度不确定性的来源,并以"2℃阈值"问题为例,介绍了气候敏感度对预估结果不确定性的影响。随着观测资料的积累和气候模式的发展,继续减少气候敏感度的不确定性、估算包含碳循环的敏感度、利用地球系统模式规划最优碳排放路径是未来本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方向中"黑碳的农业与生活源排放对东亚气候、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气候-健康效益评估"项目的科学背景、研究设想和实施方案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针对健康旅游发展需求,利用云南省丽江市、贵州省习水市和锦屏县历年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基于"黄金分割法"的人体舒适度指数和等级划分方法,对3个著名旅游城市的气候舒适度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集中期、集中度指标,探析3地广义舒适期的集中程度和时段的互补效应,并结合当地相关疾病资料,初步探究其气候康养效应。结果表明:丽江市与习水市广义舒适期长,分别集中在2—11月和3—11月,且夏季各月气候舒适程度高、呼吸系统发病人数少,气候康养效应明显。锦屏县属于春、秋气候舒适型,4、5、9月和10月的气候舒适程度高,且在广义舒适期内各类疾病发病率相对低。总之,上述3地夏季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养效应最好,循环系统疾病次之,且3地最佳气候舒适期及其康养效应在时间上具有互补性,拥有气候康养旅游集群的潜在优势。这些成果可为游客针对自身状况,恰当择机、择时去上述3地进行康养旅游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