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江西恐龙蛋的分类及层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恐龙蛋是晚白垩世地层中一类特殊而又珍贵的化石。江西晚白垩世地层分布广泛,发育良好,散见于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近30个盆地中。其中多个盆地发现恐龙蛋,某些盆地不仅数量丰富,且类型多种多样。本文根据其形态特征,以前人分类定名为依据,交江西境内所产经蛋分别归于长形蛋科、圆形蛋科和大圆蛋科,并对其分布,产出层位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浙江永康发现Faveoloolithidae恐龙蛋化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在扩建永康至武义公路的施工中,于永康市区西侧西山头村边山坡上(N28°03'37″,E120°00'38″)发现恐龙骨骼和蛋化石,均产于永康群朝川组中(图1)。两者产出的位置距离约50m。恐龙骨骼化石(图2)中,其中一块股骨长150cm,断面直径约20cm,重35kg,表面颜色白皙,纹理清晰,已明显石化。恐龙蛋化石产于棕红色砂砾岩、砂岩互层的地层中。岩石标本的正面7个恐龙蛋均匀排列(图3),侧面尚有一个蛋的印模。恐龙骨骼和恐龙蛋标本保存于永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恐龙蛋蛋体呈椭球形,出露于岩石表面…  相似文献   

4.
5.
恐龙蛋是江西省内特殊珍贵化石之一,广泛分布于江西省境内19个红色盆地中,尤其以信丰盆地恐龙蛋的属种更加丰富,是建立“国家级恐龙蛋化石地质古生物遗迹保护区”的候选地。对江西省境内所产恐龙蛋的分布、分类、层位及时代归属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豫西南恐龙蛋化石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建 《河南地质》2000,18(4):257-261
该文阐述了豫西南恐龙蛋化石的特征及重要地位,保护与管理、调查与规划、保护与环境变迁对全球的影响以及问题与对策,重点论述了豫西南恐龙蛋化石在地质遗迹保护中的地位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恐龙蛋类型及古生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世全  罗铭玖 《河南地质》1996,14(3):186-194,T001
河南省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恐龙蛋化石产地之一,具有含蛋层位多,数量大,类型全,原始状态保存以及可供研究的K/T界线等特点,据初步统计,已有7科,10属,19种之多,且与霸王龙,鸭咀龙,蜥脚类及轮藻,孢粉,痕迹化石等共生。本文评述了恐龙蛋化石的分类系统,地层划分与时代,古生态物特征及古气候等,并论述了恐龙绝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德有  何萍 《河南地质》2000,18(4):249-256
该文详细叙述了全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形势和概况。作者提出:应抓住机遇,积极开荼,力急早日建成“豫西南恐龙蛋化石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深入探讨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和化石与文物的区别。最后,作者提出了对恐龙蛋化石应依法进行保护和管理以及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与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恐龙蛋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10.
左权  靖伟德 《吉林地质》1995,14(1):71-73
应用医疗CT扫描法观察恐龙蛋化石,可清晰地分辨出卵形,卵壳,卵蛋白,卵黄及充填的矿物等结构,并可测出各部具体数据,为恐龙蛋化石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吉林省公主岭早白垩世泉头组发现的一窝恐龙蛋化石。蛋化石近圆形,蛋壳厚度1.4~1.7mm,蛋壳外表面均匀分布椭圆形或圆形大小不一的凹坑;蛋壳层由2、3个呈分树枝状的基本结构单元叠加而成,蛋壳基本单元之间气孔道阔大而不规则,靠近蛋壳外表面的基本结构单元相互连姑、融合形成一层相对致密的薄层。据以上特征将其归为网形蛋科(Dictyoolithidae),网形蛋属(Dictyoolithus),定为一新种:公主岭网形蛋(Dictyoolithus gongzhulingensis oosp.nov)。公主岭网形蛋是网形蛋类化石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首次发现,同时也是早白垩世地层中网形蛋化石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技术,研究了浙江天台盆地TB-1恐龙蛋化石的结构和组分。初步了解这个含似蛋白和蛋黄的恐龙蛋化石的结构和组分为;含铁钛的硅酸盐矿物售合体(蛋壳表层)、灰褐色方解石(蛋壳内层)、浅米黄色方解石(壳内矿物层)、白色石膏(腔内似蛋白矿物)和米黄色萤石(腔内似蛋黄矿物)。  相似文献   

13.
14.
广东恐龙蛋层位及其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广东已知产恐龙蛋地点除南雄外,已遍及粤东—粤西的白渡、河源、惠州、三水、茂名等大小晚白垩世红层盆地,含恐龙蛋地层大致可划分为:早期含圆形蛋层,仅见于三水盆地;中期圆形蛋—长形蛋层,见于三水、河源、惠州、白渡等盆地;晚期含巨形蛋—椭圆形蛋—长形蛋层,见于南雄、茂名盆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很多人都知道河南西峡一带埋藏着大量74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而且流传着在一枚XL-001号恐龙蛋化石里找到了恐龙DNA的说法。笔者认为,这一说法与科学事实不太相符。  相似文献   

16.
广东已知产恐龙蛋地点除南雄外,已遍及粤东-粤西的白渡、河源、惠州、三水、茂名等大小晚白垩世红层盆地,含恐龙蛋地层大致可划分为:早期含圆形蛋层,仅见于三水盆地;中期圆形蛋-长形蛋层,见于三水、河源、惠州、白渡等盆地;晚期含巨形蛋-椭圆形蛋-长形蛋层,见于南雄、茂名盆地.  相似文献   

17.
豫西南晚白垩世红层时代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区位于豫,鄂,陕西三省相邻地带,五秦岭造山带后造山阶段构造体制转换过程中,形成了李官桥,滔河,西峡,夏馆,五里川,召北等一系列近于平行的发盆地,盆地内分别沉积了1000-4000m的陆相碎屑沉积。  相似文献   

18.
黄德林 《地球科学》2002,27(4):366-366,407,408
湖北省郧县境内既有弥足珍贵的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 ,又有远古人类化石遗址 ,被一些专家称之为“恐龙的故乡、人类的发祥地” .为了进一步做好湖北郧县恐龙蛋化石产地的保护与开发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拟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研究 :( 1 )湖北郧县恐龙蛋化石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2 )湖北郧县恐龙蛋化石产地保护区建设中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 3)解决湖北郧县恐龙蛋化石产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对策 .1 湖北郧县恐龙蛋化石群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 )郧县地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白垩统角砾岩、含角砾的粉砂岩和细砂岩 .可分为上、中…  相似文献   

19.
20.
季强 《地球学报》2009,30(3):285-290
本文对我国恐龙蛋研究历史作了简略回顾, 大致分为三个研究阶段:形态分类、半自然分类和自然分类阶段。本文根据中国江西赣州晚白垩世南雄组产出的两枚含胚胎恐龙蛋的研究, 认为这两枚恐龙蛋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 蛋体形态和蛋壳显微结构表明它们同属于以往在广东发现的瑶屯巨型蛋(Macroolithus yaotunensis), 骨骼学研究表明它们可能是黄氏河源龙(Heyuannia huangi)或与其亲缘关系相近的窃蛋龙所产。江西赣州晚白垩世含胚胎恐龙蛋的首次发现标志着我国恐龙蛋研究已进入自然分类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