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频电磁波测井同时求解视电导率和视介电常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国强   《地球物理学报》2000,43(3):428-432
利用 Lambert W函数的性质,针对单发单收和单发双收两种电磁波测井仪器,给出 了一种求解视介电常数和视电导率的方法.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表明,该方法在计算速度和 精度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求解复杂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与查表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 预先计算大量图版,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感应测井视电导率和真电导率关系的积分方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感应测井仪器测量的感应电动势和视电导率的关系、视电导率和地层真电导率的关系.假定格林函数中的电导率是场点坐标的函数,运用格林公式推导出电场强度的视电导率表达式,建立了视电导率和真电导率关系的积分方程,通过对所得积分方程的深入分析,得出等效电导率与视电导率相等以及视电导率函数值包含真电导率两个结论,并提出由井轴视电导率函数求取真电导率的方法,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按照上述做法,仪器每移动一点,发射线圈产生一个电场分布,若干接收线圈得到一个视电导率分布,这就形成了感应电场测井.  相似文献   

3.
《地球物理学报》1983,26(3):275-282
1.根据对图版数据的分析,强调定量解释不能直接引用深三侧向视电阻率; 2.对国产三侧向测井电极系Ⅱ,提出一种厚层侵入经验校正公式,它不同于建筑在传统几何因子近似基础上的校正公式,有助于对三侧向测井视电阻率校正问题作分析; 3.对侧向测井视电阻率只作侵入校正而无有效的层厚、围岩校正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4.
鲁东地区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鹏  郑建常 《地震》2014,34(4):70-77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山东东部地区2008年以来的地震波形资料,在去除地震序列的余震之后,采用Brune模型,并结合遗传算法反演计算了225 次Mr≥2. 0地震的视应力,讨论了视应力与震级的关系,分析研究了视应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视应力的时空变化来研究该区应力状态的特征。结果表明:鲁东地区中小地震的视应力范围在0.06~3.91 MPa,平均应力水平在0.31 MPa,可作为该区的背景应力水平;视应力与震级呈正相关关系,随震级的增加而升高,利用稳态回归拟合初步得到适合于该区的定量统计关系;计算的视应力值减去由震级得到的理论视应力,去除震级的相关性干扰,得到差视应力,能更真实的反应该地区的应力变化特征;视应力的时间变化显示鲁东地区目前正处于应力的积累增强阶段,可能与近期鲁东地区震群频发有关;空间分布显示目前高视应力集中区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安丘段附近和烟台附近地区,对于山东地区年度危险区的判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华东地区视应力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记录到的地震资料,运用视应力的定义,对华东地区视应力大小进行了估计,并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发生5级以上12次地震进行了分析,总结震前视应力场的变化情况,为我们地震危险区的判定及地震趋势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GA-BP理论,将自适应遗传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BP算法)有机地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储层裂缝自适应遗传-神经网络反演方法.这种新的方法是由编码、适应度函数、遗传操作及混合智能学习等组成,即在成像测井裂缝密度数据约束下,通过对目标问题进行编码(称染色体),然后对染色体进行选择、交叉和变异等遗传操作,使染色体不断进化,从而快速获得全局最优解.在反演执行过程中,利用地震数据和成像测井裂缝密度数据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建立训练样本,将GA算法与BP算法有机地结合,优化三层前向网络参数;或将GA与ANFIS相结合,优化ANFIS网络参数.并采用GA算法与TS算法(Tabu Search)相结合的自适应混合学习算法,该学习算法自始至终将GA和BP两种算法按一定的概率比例进行,其概率自适应变化,以达到混合算法的均衡.这种混合算法提高了网络的收敛速度和精度.我们分别利用两个研究地区的6井和1井成像测井裂缝密度数据与地震数据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建立训练样本,对过这两口井的测线的地震数据进行反演,获得了视裂缝密度剖面,视裂缝密度剖面上裂缝分布特征符合沉积相分布特征和岩石力学性质的变化特征.这种视裂缝密度剖面含有储层裂缝的定量信息,其误差可为油气勘探开发实际要求所允许.因此,这种新的方法优于只能作裂缝定性分析的常规裂缝地震预测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视应力背景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内蒙古中西部构造及台站分布特点,从视应力的基本定义出发,选取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内蒙古中部、西部地区12个地震台的2.5≤ML≤4.5级(共计129次)地震进行视应力计算,对该区域视应力背景水平及时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中部、西部地区的视应力平均水平基本相当,该值基本上反映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视应力背景水平。经对比分析,该值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研究区视应力的时间变化特征显示,需关注2004年以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视应力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呼和浩特数字地震遥测台网7个子台记录的119个质量较高的地震事件资料,基于遗传算法,采用Atkinson方法、Moya方法,反演得到了地震的震源谱参数、震源参数。在此基础上,从视应力的定义出发,根据反演得到的震源谱参数以及地震能量与震级的相互关系,计算得到了119个地震的视应力。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应力降、视应力与震级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震源半径、应力降与视应力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高应力降和视应力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南部。  相似文献   

9.
山西地区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1~2011年ML≥2.0地震波形资料计算得到山西地区的视应力,结合山西地区2001年以来5次M4.5以上地震探讨地震前后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后发现,在5次4.5级以上地震前1年均出现过视应力高值,地震发生在高值异常下降的过程中,且这5次中等地震发生在视应力高值异常区域内或附近。结果表明视应力高值异常区对中强震的震中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可以作为地震危险性判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南部的视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计算了陕西中、南部地震的视应力水平,并讨论了泾阳5.2级地震前后地震视应力的时间变化特征及视应力与震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水平分层大地的交流视电阻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了水平分层大地视电阻率的一种改进的定义,在这种改进了的视电阻率的远区曲线中,假极值效应有所压低,曲线的起伏度变得比原来的大,视电阻率的值也较接近于地层的真实电阻率.这些特性对于作出正确的判断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The problem of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apparent resistivity curves is treated by finite difference modeling. The models proposed are set up in cylindrical coordinates and yield the potential field due to a point source located in a radially symmetric environment. The Schlumberger configuration, widely used for surface measurements, is emphasized. However, the treatment is equally applicable to other similar situations such as the computation of synthetic electric logs when the resistivity of the borehole fluid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surrounding uniform or stratified medium. Moreover, the individual layers may not necessarily be isotropic. The medium under investigation is discretized by using a very coarse system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grid lines whose distance from the source increases logarithmically; consequently, the physical dimensions of the medium can be made “infinite” without affecting the numerical size of the model. Finer features such as a thin but anomalously resistive or conductive bed which would ordinarily be missed in coarse discretization are accurately taken into account, since the calculations are done in terms of the Dar Zarrouk parameters derived from the exact resistivity distribution of the model. This enables one to compute the potential field by inverting a small sparse matrix. When the medium comprises only a few layers, the efficiency of the finite-difference model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known analytical methods; for more complicated structures, however, the finite-difference model becomes more efficient. The accuracy of finite-difference results is demonstrated by comparing them with the corresponding analytically obtained data.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西部地震视应力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8  
吴忠良  黄静  林碧苍 《地震学报》2002,24(3):293-301
利用1987年1月~1998年12月的NEIC宽频带地震辐射能量目录和哈佛CMT目录,给出了中国大陆地震的视应力分布.由于资料所限,主要结果是针对西部的结果.所得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震的视应力平均为0.8MPa.青藏高原东缘的视应力最高为2.6 MPa,平均水平高于其邻近地区一倍以上.视应力分布与20世纪的累积地震能量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从横向均匀介质满足的基本方程出发,得到视电阻率核函数的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通过方程求解,并利用滤波系数法容易得到电阻率随深度任意变化的视电阻率问题。当各层介质电性结构随深度呈指数变化时,还可得到各层之间核函数的递推关系,这对实际介质的正反演问题都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地震视应力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1999年7月——2005年4月云南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中小地震数字化波形资料, 在假设中小地震震源位移谱符合omega;2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震源位移谱低频水平与拐角频率计算得到了1 020次中小地震的视应力值. 研究发现,在云南地区,地震视应力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 中小地震的视应力值超过0.9 MPa, 可以作为预测该地区未来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一个参考指标. 其相应的地震预报能力评分R值具有较高的置信度.   相似文献   

17.
层状方位各向异性介质的视电阻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电性各向异性的欧姆定律出发,推导了直流电法层状方位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电位分布、边界条件及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以四极对称装置系统为例,对具有相同各向异性系数的4层模型采用核函数递推法作了理论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方向的电阻率测深曲线及其等值线形态.结果表明理论公式是正确的,测深曲线既反映了分层介质的电阻率差异,又反映了各层中电阻率的各向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
A simple extension of our previous work in which digital filters were developed to transform dipole resistivity measurements over layered earth to Schlumberger ones leads 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filters for transforming the latter to the former. As in the previous work we use a sampling interval of 1/6 In 10 in designing the filters that are both accurate and fast in op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