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INSAR技术在海州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露天矿边坡的变形监测一直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运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测量技术对边坡进行监测是近年来微波遥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INSAR技术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技术优势及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利用海州露天矿传统监测实测数据和INSAR监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INSAR技术可以实现对大型露天矿边坡有效地监测,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及时准确获取对边坡变形信息,本次研究采用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的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对某边坡工程进行全天候自动化监测作业,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边坡模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边坡变形的敏感度区域进行分级划分,优化监测点布设位置,最好利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分别建立边坡水平方向和竖向变形灰色GM(1,1)预测模型,并采用精度更高的水平方向预测模型对边坡变形趋势进行预测,效果较为理想,更加贴合边坡变形真值,为边坡工程的安全监测提供了可靠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边坡工程对安全性要求极高,对其进行变形监测是保证边坡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GNSS技术具有数据实时采集、实时分析、可全天候观测、易于实现全系统的自动化等优势.以GNSS技术为基础,将其与计算机技术、数据远程传输技术相结合构建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并将其运用到边坡结构安全监测中.结果表明该技术在边坡监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露天矿边坡位移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露天矿的不断开采,矿山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严重威胁着矿山人员的安全。为保障安全生产,文章结合鞍山市某露天矿边坡位移监测项目,以TM30测量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建立边坡监测系统:由监测网、测量机器人系统、数据处理及预警系统组成,比传统全站仪提高了工作效率。外业测量结果证明该系统能够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危险预警的"三位一体"化,达到自动化程度高、数据精度高、工作效率高的"三高"目标。  相似文献   

5.
首先阐明地质灾害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分析了目前应用于滑坡安全监测自动化远程监测设备和技术,并重点介绍了GPS天线阵列变形监测系统,接着根据某矿山的一个滑坡现场,进行GPS天线阵列监测方案设计,并在实地进行数据采集测试,最后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对几期结果的较差和精度进行分析,得出在矿山自动化监测技术中,GPS天线阵列变形监测系统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监测技术,很适合滑坡安全监测。  相似文献   

6.
正传统的人工监测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安全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具有自动目标照准功能的全站仪的出现及各种不同类型的岩土传感器的发展,为实现变形监测自动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自动化的变形监测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也相继展开。一、自动化监测系统的构成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主要由硬件部分(全站仪、棱镜组、各类型传感器、控制电脑、微型控制单元MCU、信号传输单元等)和软件部分(自动化数据采  相似文献   

7.
针对测量机器人在矿山边坡变形监测中受大气折射光、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监测数据精度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自动极坐标二次基准差分改正方法,并建立差分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实现了该模型并研发了原型系统,应用在某矿山边坡安全监测中。通过原型系统控制测量机器人,对矿山边坡进行实时、动态的远程在线变形监测,结合矿山基准网,自动改正监测点的距离、高差、方位角,消除气象因素和仪器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精确地获取边坡监测点三维坐标值,快速掌握变形体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监测点的斜距和高差改正结果与已知值差值的绝对值都小于1 mm;水平方向上的差分改正结果与已知值差值的绝对值小于0.5″,较之于未使用二次基准差分改正所处理的计算结果,既提升了测量精度,也降低了观测难度。  相似文献   

8.
王迪  邹浜  文静  郭秦 《全球定位系统》2019,44(3):99-104
传统的边坡监测技术有着自动化程度低、警情上报慢和响应时间长等不足,为了克服传统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边坡监测智能预警系统.该系统搭配目前主流的高精度接收机,其平面和高程监测精度均能达到毫米级;在灾情判断方面,结合了传统的点位稳定性分析方法和目前较新的图像移动判别技术,使得灾情的误报率进一步降低;本系统集合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信息管理、灾害预警和跨平台信息发送等功能,一体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该系统运行正常,能有效减轻管理者的工作负担,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哲 《北京测绘》2018,32(4):442-446
为充分掌握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表残余动态变形及整体变形趋势,本文采用D-InSAR技术与GM(1,1)预测模型相融合的方法对淮北袁店二矿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采用D-InSAR技术对袁店二矿的地表工作面进行实时监测,并利用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实测水准数据对D-InSAR监测数据进行可靠性验证;然后基于D-InSAR监测数据与GM(1,1)模型的融合动态分析袁店二矿地表残余变形量;最后实现对袁店二矿地表残余变形的有效预测。实验结果表明两者的融合可以有效地对矿山进行变形监测与预测。  相似文献   

10.
利用GNSS/GIS集成技术设计与研发了一套快速化、高精度、智能化的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系统。在介绍高边坡变形监测系统硬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引入一种直接计算法用于快速解算GNSS整周模糊度,并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讨论了监测系统的软件功能和集成开发模式。以陕西省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露天矿高边坡变形监测为例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对高边坡变形进行实时快速的监测,可以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