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城市化面临着加快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双重要求:一方面,由于人多地少,耕地短缺,土地状况不允许城市建设占用太多的土地特别是耕地;另一方面,中国日前的城市化水平只有3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今后若干年,城市化将是较大增长趋势,未来城市建设仍会占用一些土地包括耕地,这就提出丁一个在有限土地资源的情况下推进城市化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合理利用土地,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是城市土地扩展的过程,而城市土地的扩展主要是由大量的农用地转化成为建设用地,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耕地的占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各类建设用地对耕地的需求量与可供量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城镇内部存在大量闲置未利用土地,盘活城镇内部存量土地以及置换城镇内部低度利用的土地是解决城镇建设用地与占用耕地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对于集约利用城市土地、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对耕地保护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城市的扩散与集聚效应体现的。城市外延扩展,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部分耕地;但城市化有利于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程度,进而促进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1949年我国有136座城市,到1999年已经发展到668座,增长了491%。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1999年的30.9%,城市人口达到了4亿。我国目前正步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在加快城市化的同时,我们应认识到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集约化程度低,占用耕地过多,主要存  相似文献   

6.
土地发展权与土地利用规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群  王万茂 《国土资源》2005,(10):28-30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城市土地开发与农地和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矛盾突出,形势十分严峻.从宏观角度而言,节约和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减少耕地占用,维护生态环境,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从微观角度而言,对于某一块具体的土地利用,各方当事人都想"攫取"其最高经济价值并据为已有,因而产生了土地利用宏观与微观目标的各异,各方当事人利益归属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政府职能也随之改变,从建设城市到管理城市,再到经营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经营城市土地已成为各级政府实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政府建设城市和其职能出发,提出经营城市土地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及提高政府调控供地能力的方法,对供地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施,土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没有一定数量的土地提供作依据,就很难有效地实现城市扩容和现代化建设.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征用一部份土地,是城市化和现化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有了空前的发展,城市化水平已从改革前的20%提高到2002年的39%。国内外城市学家一般把城市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级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第二阶段(中级阶段),城市化水平30%~70%;第三阶段(高级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根据城市化发展规律,我国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左右,沿海各省城市化水平可达60%以上。土地资源有限,特别是耕地稀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城市的扩张需要土地资源作为支撑,当前所面临的土地利用问题或多或少都是因城市化而带来的,但是大量实例证明,城市化的推进和加速对于土地的集约利用和缓和人地矛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土地流转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产然。近年来,城市建设用地的市场化运作日益规范,而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工作,各地尚在探索之中。我省是农业大省,黑龙江现有农村劳动力930万,占全省劳动力的一半;耕地9500万公顷(其中旱田8000公顷)。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的速度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城市规模的蓬勃发展带来的却是土地资源的严重稀缺。因此,如何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处理好土地资源的利用是当前我国政府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之后阐述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合理利用的基本策略,希望对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化率不断提高。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年内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60%左右。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人们不得不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种种欢娱的同时,面对诸如城市交通恶化、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城市综合症”,造成了城市土地、能源、空间和时间的浪费。要达到既控制城市增长,同时增加城市容量和人类活动空间,既缓解交通堵塞,又少占用土地的目的,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将成为必然的选择。有人说,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纪是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我们应当顺应城市空间发展的趋势,结合城市建设新要求,突出抓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国情,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已引起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何谓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为什么要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如何搞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村庄改造的土地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口的机械增长和占用土地面积的外延式扩张。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仍然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被城市包围的格局,形成了“城市里的村庄”和城、乡二元化结构,也形成了在体制、机制、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的城市板块和乡村板块互相交错的地带。在这些交错地带(或称城乡接合部),土地所有权性质及土地利用规划用途非常混乱。  相似文献   

15.
经营土地是经营城市的核心和关键,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根本途径,推进土地储备制度是经营土地的基础和要求。嘉兴市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土地资产的有效运营。2000年以来,嘉兴市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城市国有土地资产经营工作,以土地储备为突破口,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制度,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有形市场,实现土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城市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测度,然后构建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采用ArcGIS10.2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城市的城市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都在逐年优化,协调水平较好,城市发展呈现上升态势;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出片状分区集聚的特征。北部耦合协调度高,处于协调期,南部呈东西分化状态,其中西部衢州、丽水两市处于拮抗期,东部城市大都处于磨合期。  相似文献   

17.
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发展和建设必然要用地,包括要占用一部分耕地。而我们的土地尤其耕地又极为稀缺。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节约集约用地作为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不仅可以促进耕地保护,而且可以有效地支持和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工业化发展阶段,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主要在介绍城市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化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关系,并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过多占用耕地、土地资源集约化水平低、城镇用地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等诸多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道路,成为保证经济建设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巩义市南依嵩山,北临黄河,土地总面积1041平方公里,耕地54万亩。陇海铁路、开洛高速公路、310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较快,是河南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点县(市)之一。为贯彻国务院1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土地资产管理,规范、完善土地市场,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把巩义建设成为集工业、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为此,市委、市政府下决心从源头入手,改革原有行政划拨供地方式,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使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工作逐步走向深入。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出台一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