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论易门铜矿区叠加钴矿化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薛步高 《矿产与地质》1996,10(6):388-394
综合研究易门铜矿区钴、铜一钴矿床的矿化围岩及蚀变、矿石与脉石矿物组合、矿体地质特征等,提出易门铜矿区的钴矿化形成于晋宁期或印支-燕山期与隐伏的中-酸性岩体有关的后生叠加岩浆期后热液作用,还指出找矿方向,注意在隆起(背斜)与断裂构造的发育区,硅化、钠化、黑云母-绿泥石化蚀变带及Cu、Co(Au)、As、Pb、Zn化探异常的地段,优先找矿评价,扩大钴、铜-钴矿床的远景。  相似文献   

2.
五子骑龙矿床——被改造的斑岩铜矿上部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五子骑龙矿床产于紫金山矿田的一个早白垩世火山管道旁侧。火山管道中充填的英安斑岩向深部逐渐相变为花岗闪长斑岩。由于后期断裂的破坏,该花岗闪长斑岩及其矿化系统被上冲到与五子骑龙矿床相邻的中寮矿床近地表位置,从而形成斑岩型铜矿床-中寮矿床。五子骑龙矿床中,环绕英安斑岩发育明矾石化、迪开石化、埃洛石化和红柱石化蚀变,这些蚀变是改造并叠加早期绢英岩化蚀变的结果。其铜矿石中的铜蓝、硫砷铜矿和蓝辉铜矿,也经常交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毛登锡铜矿床地质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刘玉强 《矿床地质》1996,15(2):133-143
内蒙古毛登锡铜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的锡多金属矿床之一。该矿床是与阿鲁包格山花岗斑岩(Rb-Sr等时线年龄149×10^-6a),锶同位素初始比值为0.705)有关的具中等成矿深度和成矿温度的热液脉型锡铜矿床。矿床中主要产出锡矿体,它们分别以微脉、细脉和大脉的形式充填于自接触带向外的NW向断裂裂隙系统中。钾化(磁铁矿矿化)、云英岩化(锡石或辉钼矿矿化)和硅化(硫化物矿物)三个蚀变-矿化阶段流体的温度和  相似文献   

4.
梅县玉水铜铅锌(银)矿床成矿机制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耀基 《广东地质》1998,13(2):65-71
玉水铜铅锌(银)矿床为受地层和断裂构造共同制约的块状硫化物型层控矿床,主矿 要为海西其海相火山沉积的层状矿体,定位于壶天组(碳酸盐岩)底部。北东东向张裂性同生断裂(F23)是主要的控矿、导矿断裂;由断裂向南,矿体厚度逐渐减薄、矿石品位逐渐贫化。矿层特定的赋存位置、伴生的碧玉岩-赤铁矿岩、浸染状铅锌铜矿化和碎屑岩顶部的“面状”石英岩化等,是该类型矿床的直接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龙脖河铜矿区(北段)岩浆岩及矿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昌华 《云南地质》2003,22(4):403-408
龙脖河铜矿产于中三叠统个旧组灰岩及其下伏地层中下三叠统火山岩建造中。矿床的形成与以红河断裂和阿龙古断裂为界的深海红河裂陷槽海相火山活动及后期的热液蚀变关系密切,矿化受地层、火山活动构造控制。富钠细碧角斑岩、火山碎屑岩、基性侵入岩为该区的主要岩浆岩类型。上述不同岩浆岩均有矿化产出,本文就区内岩浆岩的特征及其与矿化的关系作一简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柳树沟地区铜矿主要为裂隙式铜矿,铜矿体和铜矿化体严格限定于柳树沟-夏尔萨拉火山岩带内,受控于多级断裂构造.铜矿化地表分布范围广,矿化分散.通过火山岩、不同级别断裂构造及火山构造系统的研究,结合火山岩本身特征、矿石矿物特征以及铜矿石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特征,提出了柳树沟铜矿的矿床类型为海相火山岩型铜矿床,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西藏桑日县明则铜矿为斑岩型矿床,分为两个矿段.在侵入岩和侵入岩与地层接触带的夕卡岩中发生铜矿化,矿化受断裂构造的直接控制;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有钾化、石英-绢云母化和高岭土化.矿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扩大矿床规模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龙脖河铜矿带以红河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个矿带,东矿带铜矿化赋存于五个层位中。本文系统地研究总结了这五个矿化层的磁、电、化参数特征,探讨了成矿成晕机理,提出了“一高、一中、一低、一多”的地球物理化学异常模式,并在具体的找矿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阿尔玛雷克斑岩铜矿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玛雷克斑岩铜矿包括了两个超大型矿床、一个大型矿床和一个中型矿床。矿田内4条主断裂切割成5个构造断块,矿床产于西部和东部上升断块中,含矿岩体为海西中晚期中本乡性复式岩体,成矿与晚期富碱高钾浅成花岗闪长斑岩有关,具有成矿元素高含量和低Li、Rb、Cs含量的特点。矿床具有良好的蚀变-矿化分带特征,矿石中高钾钠比值说明矿化 富集与钾质交代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化石沟铜矿是近年来甘肃西部发现并评价的最具影响的铜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海西晚期的英云闪长岩和英云闪长斑岩中,近南北向的弧形断裂控制含矿岩体和地层的展布。硅化、绢英岩化、黑云母化蚀变与成矿呈正相关关系,且具斑岩型矿床的蚀变分带特征。表部发育的次生氧化带、硅化、绢英岩化、黑云母化及弧形构造带与含矿岩体的组合是矿床的直接找矿标志,激电异常及化探异常、重砂异常是矿床的间接找矿标志。目前各类找矿标志显示,化石沟矿区及外围具较大的找矿潜力,通过勘查找矿,化石沟铜矿有望成为大型乃至超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贾林柱  郑萍  张赋 《地质与资源》2012,21(5):441-445
白乃庙铜矿床产在察汉敖包褶皱束与白乃庙褶断束之间东西向隐伏的白乃庙深大断裂带部位.矿床Ⅳ、Ⅴ、Ⅵ矿段矿体产于新元古界青白口系白乃庙组五岩段绿片岩内,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构造及地层层位控制,与围岩界线呈渐变过渡关系.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平行或斜列式产出,具有膨大、分支特征.铜矿化作用与硅化、黑云母化、绢云母化蚀变作用有关.矿床成因类型为海相火山气液矿床叠加次火山热液型.  相似文献   

12.
吴学益  李金铭 《矿物学报》1995,15(2):199-204,T001
新疆阿舍勒铜矿是一个海底火山喷气-沉积的黄铁矿型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矿床后期受褶皱、断裂构造影响,使铜矿在向斜倒转翼和向斜轴部增厚、加富,形成多次叠加的多因复成矿床。构造控矿模拟实验为阿舍勒铜矿的形成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涞源县木吉村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吉村矿田由木吉村,浮图峪等七个中小型矿床组成,是河北最重要的铜矿集中区,矿田受深断裂及中生代火山断裂盆地控制,矿床与侏罗纪髫髫山旋回次火山岩闪长玢岩有关,主要成矿元素为铜、铁、钼、矿化类型为五岩-矽卡岩-热液型,以斑岩及热液迭加矽卡岩型为主,构成“多位一体”成矿序列。本文论述了矿田的成矿规律,提出了矿田蚀变分带模式和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阿尔玛雷克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玛雷克斑岩铜矿是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最大的铜矿床,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超大型铜矿。它产于地壳深部地幔隆起区和地幔幼陷区过渡带,康氏面和费氏面隆起区边缘,前苏联中天山地地槽褶皱带中间地块南缘加里东-海构造-岩浆活化带东段,具多期构造-岩浆强烈活化特点。区域内正交断裂体系和斜交断裂体系强烈发育,并控制差区域矿产分布;区内加里东期和海西期岩浆活动强烈,而海西中、晚期广泛发育的富碱的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火  相似文献   

15.
陕西勉略阳区铜厂矿田矿床(化)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韩润生  金世昌 《地质与勘探》2000,36(4):11-15,40
铜厂铜矿田位于我国著名的勉略阳地区中,是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田。在将矿床(化)类型系统划分为三大类6个亚类基础上,详述了各类型矿床(化)的地质特征,讨论了其矿床成因。认为铜厂矿田矿床为同位多期-多矿化阶段-多来源的多因素成矿床。  相似文献   

16.
陈殿芬  那建国 《地质学报》1998,72(3):249-259
福建碧田矿床成因上是与燕山晚期次火山岩有关的,以银为主的大型铜金银矿床。该矿床产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中,在其铜矿石内发现了较多的锌砷黔铜矿、铋砷黝铜矿、铋锑黝铜矿、碲砷黝铜矿,针硫铋铅矿、硫铋铜矿、硫砷铜矿等硫盐矿物及少见的钨锡矿化物-硫锡铁铜矿,硫铁锡铜矿和硫钨锡铜矿。  相似文献   

17.
在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识的基础上,详细解剖了吉祥金铜矿的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讨论了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并初步展望了该区的找矿前景。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于沿断裂构造充填的岩浆热液矿床。控矿因素主要是断裂构造和岩浆岩,主要找矿标志为发育于二长岩体内的硅化、黄铜矿化构造破碎带。通过对地质、物探等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麻栗坡杨万火山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型铜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光志 《云南地质》2003,22(1):89-96
杨万铜矿床位于八布裂陷槽中。矿床位于中三叠统杨万明下段(T2y^a),受层位、岩性、构造及火山活动控制。围岩蚀变发育,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碳酸盐化、类石墨化等与矿化关系密切。矿床成困应为海相火山喷流(溢)沉积-热液改造铜矿型。  相似文献   

19.
粤东宝山银(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粤东宝山大型银(锑)矿床产于早侏罗世火山-沉积地层中,银、硫(锑)化物矿体呈脉状,沿下侏罗统金鸡组上段碳质页岩和粉砂岩的层间断裂中分布。矿床深部具青磐岩化蚀变,中部以黄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主,上部以硅化为特征。矿区自西向东锑矿化减弱,银矿化增强,在垂直方向上,60m标高之上为锑矿化富集带,0m标高以下为银矿化富集带,研究表明,区域早侏罗世火山-沉积地层可能是矿源层,矿床是与燕山中一晚期火山-次火  相似文献   

20.
兰坪—思茅盆地砂页岩中脉状铜矿床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坪-思茅中新生代盆地中的铜矿床,主要产于由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组成的含盐结色碎屑岩建造中,故一些研究者将其与典型的陆相砂页型铜矿床相类比。但就铜矿化的产出形式、元素的矿物组合、矿石稀土配分特征以及同位素组成特点等而言,均与典型砂页岩型铜矿床存在显著差异,而与一些地热区的矿化作用相似。说明研究区砂矾岩中的铜矿床具有特殊的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