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蒗地区巴打湾重晶石矿床是在上奥陶统沉积型重晶石矿的基础上,由喜山期中酸性岩浆热液活动改造而成的沉积-热液叠加型矿床。通过区内矿床特征及地球化学的研究,建立了该区沉积-改造型重晶石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对冀北17个银矿床地质调查和5个大一中型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剖析研究基础上,从银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控制地质条件、围岩蚀变、矿石类型、成矿机理、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演化上,确定了冀北银矿床有3个成矿系列,8种矿床类型。提出牛圈子为火山喷气-热泉型银矿床;蔡家营为古喷气-热水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铅锌银矿床;银冶岭为层控-热液叠加型铅锌银矿床的新认识,建立了冀北银矿床成矿模式和地史演化的区域成  相似文献   

3.
侯增谦 《地球化学》1996,25(3):228-241
选择西南太平洋冲绳海槽现代海底烟囱硫化物矿床、日本小坂矿山上向黑矿(第三纪)和中国西南呷村黑矿型矿床(三叠纪)进行了矿石地球化学比较研究。黑矿型矿床矿石吨位-品位模式与其他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类似,矿田(20-50km^2)矿石吨位与单个喷气-沉积型(Sedex)矿床相当,金属总量4-6Mt,为矿田范围内热液流体搬运的最大金属量。与洋脊环境VMS矿床相比,岛弧裂谷环境产出的黑矿型矿床相  相似文献   

4.
云南凹地苴铜矿多阶段脱水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凹地苴铜矿矿物在剖面上具从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分带现象,几个分带相互叠加,矿床形成了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种种证据表明含矿溶液因多阶段脱水形成,矿床是通过双层卤水在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相互反应成矿。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厂锡-多金属矿田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床之五,它包括长坡、巴力和龙头山锡-贱金属矿床,大福楼黑色页岩和容矿岩的锡石-硫化物矿床以及拉么Cu-Pb-Zn近端矽卡岩矿床。这些矿床产于泥盆纪富碳酸盐质沉积岩相到靠近下伏燕山期龙箱盖花岗岩91Ma的角闪角岩相。深成侵入岩和有关的矿化受N-NW走向的龙箱盖和长坡背斜控制,F1逆断层为远端矽卡岩溶液之通道。长坡锡矿化成因上与S型龙箱盖花岗岩有关,靠近  相似文献   

6.
宜章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是一个与浅源重熔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多金属隐伏矿床。研究表明:矿床自上至下具有F-Be-Pb、Zn-Pb-Sn、Cu-Nb、Ta、TR的矿化分带和细脉状-层状(似层状)-面状的矿体形态分带,成晕具有Hg、B、Ba、Cr、As离心半环状晕-F、Be、Li、Pb、Ag同心环状上偏心晕-Sn、Cu、Zn、同心环状下偏心晕-Nb、Ga离心卫星晕的分布规律。据此,建立了本矿床“三环-帽壳式”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经模式识别,总结了不同剥蚀程度矿床(浅,中,深)异常评价的地质-地球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吉林延边地区斑岩型-浅成热液型金铜矿床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吉林延边地区为我国滨太平洋带的一个重要的金属成矿区,与中生代火山-次火山-侵入活动胶在的斑岩型-浅成热液矿床在时空上,成因上构成一个成矿系列,本文选择四个代表性矿床(小西南岔,闹枝,五凤和刺猬沟),较详细地介绍它们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及成矿机制等。通过这些矿床的描述,勾画出一幅从中生代火山盆地边缘的隆起带的斑岩矿床(小西南岔)→中生代火山盆地边缘的隆起带的斑岩型矿岩  相似文献   

8.
伊比利亚半岛上铀矿化的主要矿床产在上元古界-下寒武统片岩-杂砂岩杂岩系的变沉积物中的断裂带和角砾岩带内。此杂岩系与花岗岩侵入体一道组成了伊比利亚高原华力西基底。这些矿床中最重要的矿床是Saelices矿床群中的Fe矿山(位于西班牙萨拉曼卡省Ciudad Rodrigo西北约10km处)。该矿床于1957年发现,1974年投产,其年产200tU3O8。现在的Fe矿山储量超过16000t。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后期在波罗的海科拉半岛南部奥涅加湖地区的铀-贵金属-钒组合矿床上世界上系首次发现。它包括5个矿床,十几个矿化点,已探明了可观的铀、钒、金、铂储量。了解它对开阔我国深入找矿思路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构造岩浆活化与秦岭金矿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秦岭区构造岩浆活化作用与金矿床形成及演化的关系。作者将秦岭区金矿床分为五类,即;①岩浆活化矿床;②岩浆-构造活化矿床;③构造-岩浆活化矿床;④构造活化矿床;⑤构造-变质活化矿床。  相似文献   

11.
三保银矿是近年新发现的多金属矿床,已初具中型规模,可望发展成为大型矿床。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提出了“层-构-岩-相”五字控矿规律,认为该矿床具有层控性、多源性和多期次的成矿特点,应属变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床具有层控性、多源性和多期次的成矿特点,应属变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2.
论成矿台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和金 《湖南地质》2001,20(3):161-167
成矿台阶系指同一成矿区,同一成矿系列的同一类型矿床的主要矿体赋存在相应的标高范围内,湘南-粤北地区,铌钽矿床的成矿台阶为640-980m;石英脉-黑钨矿床600-1400m,石英脉一白钨矿床100-400m,矽卡岩型白钨矿床100-860m;浅源重熔岩浆系列铅锌矿床600-1100m,深源同熔岩浆系列铅锌矿床-200-100m,最深可达-700m;石英脉型锡石矿床650-1400m,锡石-硫化物,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锡矿床450-650m,香花岭,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200-270m,利用成矿台阶新理念,指导上述矿床的勘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探矿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论华南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现代海底喷流-沉积硫化物矿床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海底热液成矿理论的发展,也大大地提高了对古代海底喷流块充化物矿术的研究水平。本文指出喷流-沉积是重要的成矿作用,提出喷流-沉积矿床是华南Cu、Pb、Zn、Sn、Ag、Au等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形成了一批超大型矿床,并将华南许多曾被认为属夕卡岩矿床重新确认为喷流-沉积岩床。文章还论述了华南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特征、分类、时空分布及其成矿特点等问题,提出断裂拗陷带型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是华南具有特色的类型,而陆相断陷盆地中喷流-沉积矿床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吉黑东部斑岩型-浅成热液型铜金矿床多重成矿模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四个典型矿床(小西南岔、闹枝、五凤和刺猬沟)的对比,发现它们在形成时间-空间-成因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小西南岔和闹枝矿床存在三个成矿流体系统:加热天水系统(A)、排放流体系统(B)、蒸气缕(steamplume)反应系统(C);五凤和刺猬沟矿床只有一个成矿流体系统,即排放流体系统(B)。前者的成矿流体由浅成岩浆房的补给;后者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循环天水,浅成岩浆房的补给不明显。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产于中生代火山岩盆地边缘的隆起带,属于斑岩型矿床;闹枝金(铜)矿床产于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内的断隆块,属于斑岩-浅成热液过渡型矿床;五凤和刺猬沟金(银)矿床产于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内断裂带,属于浅成熟液型矿床。在区域成矿上,由浅入深,浅成热液型斑岩-浅成热液过渡型和斑岩型构成多重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15.
滇黔桂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的矿床地球化学类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谭运金 《矿床地质》1994,13(4):308-321
根据矿床产出的区域域构造背景、含矿建造的岩性特点和沉积环境、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和成矿元素组合以及标型矿物的成分特征等,将滇黔桂地区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划分为三种矿床地球化学类型:金-锑-黄铁矿型矿床、金-汞(铊)型矿床和金-砷-(锑)型矿床;并分别做了。  相似文献   

16.
试论贵州矿床分类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砚耕 《贵州地质》1999,16(3):207-212
本文首先根成矿物质来源的不同,将贵州数以千计的矿床分为源于上地幔硅镁层的岩浆矿床,源于硅铝壳重熔-再熔混合岩浆矿床,源于上部地壳的矿床,源于地表的矿床和源于硅铝壳重熔-再熔混合岩浆矿床,源于上部地壳的矿床,源于地表的矿床和源于上地幔与地表的叠生矿床5大类;  相似文献   

17.
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的时—空结构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若干大型-超大型典型矿床的研究提出:矿床均形成于成矿要素时-空突变叠加区(带),不同成矿期形成的构造-热源-建造-流体成矿要素子系统空变叠加区的叠加是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对该类矿床的预测实际上就是不同成矿期形成的四元(构造,热源,建造,流体)成矿要素子系统突变叠加结构区(带)叠加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勉略宁地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床类型及其成矿特点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地质演化为基础,从沉积-构造-岩浆-变质-成矿作用角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提出煎茶岭—七里店和黑木林—峡口驿两大构造岩浆带对勉略宁地区矿床起主控作用, 认为各类型矿床成矿作用与先存基底岩石有成生关系, 将矿床形成时代统一在秦岭陆-陆碰撞时限范围, 对该地区地质找矿工作及矿床理论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全球大型-超大型矿床的研究现状魏春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大型-超大型矿床,有色金属,贵金属,全球吨-品位-矿床类型模型随着矿业勘查范围的扩大,大型及超大型矿床在经济和学术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受到全球地球科学家的关注[1...  相似文献   

20.
楚雄盆地铜,膏盐,有机矿床组合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滇古大陆裂谷的发生和发展造就了楚雄盆地,沉积了煤、铜、盐旋回与含矿建造,形成了铜、膏盐、有机矿床组合。矿床地球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表生的或地层中的或深部的铜、盐、有机质以微量遍布于楚雄盆地中生代各地层中,在适宜的古气候、岩相古地理环境则富集成矿,三者在诸矿床中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三类矿床都经历了沉积-成岩-改造生成过程并受同步热演化。矿床组合遵循“金属-盐-有机沉积-成岩-改造”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