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鹅公山火山盆地是赣杭构造火山岩带铀多金属矿产较丰富的火山盆地。在整理前人勘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铀、金、银成矿地质特征,从火山盆地成矿元素聚集、构造、岩浆活动、围岩蚀变、隐爆作用及幔源物质等方面对火山盆地铀多金属矿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中生代强烈的火山岩浆活动及其作用,为火山盆地火山—潜火山热液型铀多金属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文章建议加强隐爆角砾岩与成矿关系及幔源物质参与成矿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呼玛西部金矿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袁江洪 《黄金地质》1998,4(1):68-73
呼玛西部经历了复杂的地质发展过程,构造活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金成矿条件极为有利。中元古界兴华渡口群火山碎屑沉积建造为金矿源层。金矿化的形成及分布受东西、北东向断裂控制,金矿化总体呈东西向。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和火山热液型。主要成矿时代为华力西和燕山期。  相似文献   

3.
高怀忠  张旺生 《地球科学》2000,25(4):369-374
东准噶尔强应变构造形成于板块构造的特定部位,是不同级别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控制着该区大部分内生金矿的分布,并构成了该区最重要的金成矿系统,在洋壳俯冲和洋盆闭合阶段陆缘火山岩浆弧、残余海盆和俯冲带上形成的陆缘-火山碎屑喾相、含碳质沉积相相及混杂蛇夺块等是金丰度较高的地质体,构成了成矿系统潜在的矿源层(体_,构造运动产生的和深部上升的热能是成矿中岩石强烈变形变质和Au活化的能源,构造带内由于应力  相似文献   

4.
肖茂章 《地质与勘探》2014,50(2):311-320
江西冷水坑矿田具有浅部斑岩型矿体与深部层状矿体的复杂组合。深部的层状矿体曾被长期认为是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的"层控叠改型矿体",与斑岩型矿体同期形成。本文从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入手,论述和分析了层状银铅锌矿体所具有的火山碎屑建造及成矿特点,认为矿床具有三期成矿特点,层状矿体属火山机构控制的以火山集块-角砾岩层为赋矿岩石的火山喷发-沉积成岩矿体。提出了该矿床火山构造-岩浆喷发成矿系统的主要成矿要素和成矿模式,斑岩岩浆就位及其流体活动,在产生大规模斑岩型矿化的同时,对早期的火山沉积碳酸盐层进行叠加改造而形成了与斑岩具有成因联系的层控铅锌银矿床。  相似文献   

5.
火山沉积型非金属矿床成矿机理与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有 《安徽地质》2006,16(2):88-93
火山沉积成矿有两种类型,一是火山沉积类型,二是火山喷气沉积类型。火山沉积类型的非金属矿产成矿物质来源于成岩物质,即炽热的火山碎屑空落入火山湖盆水体中经水介脱玻及蚀变作用而成;而火山热液来源于炽热的火山碎屑进入水中后将热量传导给水体因而构成50-100℃上下的热水溶液,又反作用于火山碎屑物质,形成火山玻璃物质的水介脱玻及碎屑物质蚀变矿化而成矿,主要依据酸威废不同,由酸性至碱性可由明矶石、高岭石、叶蜡石、伊利石(近于中性)而至碱性的蒙脱石型膨润土及沸石和珍珠岩等矿床,而由水盆边缘至中心一般可出现由粗斗屑的集块、角砾至角砾凝灰质直至凝灰质等结构的矿石,尤其是沸石,膨润土和明矶石等最为明显,据此构成了火山沉积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银山多金属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构造动力热液成矿及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两个阶段。构造动力热液成矿奠定了银山矿床矿化的基本格局,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叠加其上,形成了银山大型或特大型金铜多金属矿床。大量事实表明,两种成矿作用在时间上具同期性,构造动力热液成矿稍早些。在空间和成因上两者密切相关,它们构成了构造动力-火山岩浆同步一体的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怀忠  张旺生 《地球科学》2000,25(4):369-374
东准噶尔强应变构造带形成于板块构造的特定部位 ,是不同级别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 ,控制着该区大部分内生金矿的分布 ,并构成了该区最重要的金成矿系统 .在洋壳俯冲和洋盆闭合阶段陆缘火山岩浆弧、残余海盆和俯冲带上形成的陆缘 -火山碎屑沉积相、含碳质沉积相及混杂蛇绿岩块等是金丰度较高的地质体 ,构成了成矿系统潜在的矿源层 (体 ) .构造运动产生的和深部上升的热能是成矿系统中岩石强烈变形变质和Au活化的能源 .构造带内由于应力的差异驱动成矿流体从强烈挤压地段向相对低压的伸展区迁移 ,使金矿床 (点 )集中分布于二者过渡带附近 .矿体及矿脉则形成于构造带较晚阶段形成的次级断裂及裂隙中 .  相似文献   

8.
在岩石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岩体及围岩条件的分析,探讨了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的关系。认为晚侏罗世火山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围岩的构造空间;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提供了成矿岩体及热力学条件,该期次火山岩浆的侵入并作用于不同的围岩、形成了由斑岩型Cu、Mo矿,浅成熟液型Ag、Pb、Zn矿等组成的一系列矿床组合。  相似文献   

9.
构造动力—火山岩浆同步一体成矿机制:以江西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丹英  冯志文 《地球科学》1994,19(6):815-820
银山多金属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构造动力热液成矿及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两个阶段,构造动力热液成矿奠定了银山矿床矿化的基本格局,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叠加其上,形成了银山大型或特大型金铜多金属矿床,大量事实表明,两种成矿作用在时间上具同期性,构造动力热液成矿稍早些,在空间和成因上两者密切相关,它们构成了构造动力-火山岩浆同步一体的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岩石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岩体及围岩条件的分析,探讨了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的关系。认为晚侏罗世火山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围岩和构造空间;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提供了成矿岩体及热力学条件,该期次火山岩浆的侵入并作用于不同的围岩,形成了由斑岩型Cu、Mo矿,浅成热液型Ag、Pb、Zn矿等组成的一系列矿床组合。  相似文献   

11.
东秦岭钼、金多金属矿区域成矿系统与成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区域成矿理论为基础,将东秦岭构造带划分为华北古陆南缘、北秦岭造山带、南秦岭造山带和扬子古陆等4个构造单元,其间商丹缝合断裂带分割南北秦岭造山带,形成华南古陆和华北古陆的分界,区内断裂构造及燕山期岩浆岩发育。研究区位于台地边缘,具有基底和盖层二元台地沉积结构,基底太古宇太华岩群变质岩和盖层熊耳群火山岩及燕山期岩浆岩构成区内重要的矿源岩。根据东秦岭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矿源岩的基本特征是亏损铜,而钨和钼、铅和锌、金和银则分别在不同的物源岩中富集。研究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以热液成因钼、金多金属矿床为主,根据成矿流体成因及其与地质作用的关系,划分为3个成矿系统,即岩浆热液作用成矿系统、火山热液作用成矿系统及构造热液作用成矿系统,其分别与燕山期岩浆热液、熊耳期火山热液及中生代构造热液活动有关。根据燕山期岩浆岩、熊耳期火山机构及中生代的区域构造性质,分别预测了研究区内重点成矿区域。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部次火山岩型铜银多金属矿床找矿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次火山岩型矿床与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为同源,同时期,同空间,同成因。总结了区域火山活动特征;区域构造与成矿关系;火山构造、火山机构与成矿关系;隐爆角砾岩与成矿关系等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3.
桂北地区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元古宙火山-陆源碎屑沉积含金建造与下古生界含碳碎屑沉积建造是该区金矿主要赋矿层中,前者为陆内裂陷沟-弧环境产物,后者形成了陆缘盆地构造环境。金矿化总体呈东西向延展又依NNE~NE向成带的分布格局,是受古东西向基底隐伏构造带和NNE~NE向深断裂双重制约的结果,继承元古宙裂陷槽俯冲带发展演化形成的韧性剪切带,控制与基性,超基性杂岩有关的金矿化,次级隆起动缘构造挤压带是金成矿的有利部位,金矿化主要受脆  相似文献   

14.
相山铀矿田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陈贵华  陈名佐 《铀矿地质》1999,15(6):329-337
笔者对相山铀矿田的研究发现:矿田的形成不仅是因为其具备有利的区域构造背景,处于两条深大断裂(表现为花岗岩带和火山岩带)复合而成的巨型构造结上,重要的还在于其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环境,即矿田所处的是上叠式、简单二元结构的大型塌陷式火山盆地;有花岗岩侵入的富铀基底变质岩系与巨厚的富铀火山岩在空间上的叠置,为铀成矿准备了“铀源库”;切穿基底的主干构造、盖层构造、火山塌陷构造的复合为成矿(矿液运移及矿质堆积)创造了有利的空间;挤压逆冲构造形成的地质圈闭是相山铀矿田重要的保矿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湖南花垣民乐锰矿床为例,研究了矿床中火山碎屑物质的分布及特征,用硫同位素氧、碳同位素等成因地球化学特征阐明该区裂陷盆槽盆或地堑盆地中海底火山喷发对锰矿形成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成矿模式,认为湘西北锰矿床属离火山喷发中心较远的海底火山喷发-沉积锰矿床。  相似文献   

16.
西天山晚古生代吐拉苏火山盆地金矿成矿系列的成矿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天山晚古生代吐拉苏火山盆地内,由于火山物质、构造、流体、成矿环境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阿希金矿、伊尔曼得-吉兰德金矿和塔吾尔别克金矿,构成了成矿系列.成矿系列中的各类矿床成矿机理具有相关性、独特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块北缘金,多金属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昌勇 《辽宁地质》1998,(4):241-250
华北地块北缘是我国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根据区域地质建造特点、构造性质将研究区划分为5种成矿地质背景。不同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有不同的成矿特点:变质基底区,主要形成沉积变质改造型Cu-Fe-Au-Pb-Zn成矿系列;盖层区,主要在中晚元古代沉降区形成Pb-Zn(Ag)沉积成矿系列、Pb-Zn(AgAu)沉积改造成矿系列;地槽区,主要形成中酸性岩浆热液多金属成矿系列,火山-次火山热液金、多金属成矿系  相似文献   

18.
依托青海省矿产地质志研编项目,在收集矿产勘查、科研成果资料以及调研典型矿床的基础上,对青海省铁矿时空分布、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青海省铁矿床主要形成于元古代、寒武纪—奥陶纪和三叠纪,自北向南成矿时代由老变新,空间上主要分布于祁连、东昆仑构造带,祁连构造带以产出寒武纪—奥陶纪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床为特色,东昆仑构造带主要产出元古代沉积变质型和三叠纪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床;2)将青海省铁矿床划分为九个矿床成矿系列;3)厘定了青海省主要类型铁矿床产出的构造环境,认为元古代沉积变质型铁矿产于大陆边缘,寒武纪—奥陶纪及二叠纪—三叠纪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产于大陆裂谷、岛弧或弧后盆地,三叠纪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产于碰撞-后碰撞造山带;4)概述了九个系列矿床成矿特征,建立了元古代沉积变质型、寒武纪—奥陶纪海相火山-沉积型、二叠纪—三叠纪海相火山-沉积型、三叠纪接触交代矽卡岩型4个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翁朝峰 《福建地质》1998,17(1):24-34
福建省金矿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成矿地质条件关系密切,金矿赋矿层位有8个,其中以前寒武纪麻源群、龙北溪组和中生代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层位为最主要。金矿主要分布在区域性断裂、火山构造、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断裂复合部位及火山基底起部位,韧性剪切带、推覆(剥离)构造发育地段,是金矿重要成矿部位。金矿成矿时代主要有前寒武纪和燕山期两个成矿期,两者在成矿时间上显示继承性,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金矿化在前寒武纪与中  相似文献   

20.
根据闽中地区矿床、矿化特征及成因特征,将该区划分为7个成矿系列、15个矿床式。成矿系列一般表现为复合型,主要特征是早期形成的矿化层位,后期(特别是燕山晚期)受到强烈的岩浆热液叠加改造。主要铅锌铜矿床都是在新元古代裂谷构造环境中形成的,并受到了后期强烈的构造岩浆叠加改造。与成矿有关的岩浆作用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不同时期的海相火山及陆相火山作用,潜火山和中浅成侵入作用等。在对该区成矿构造环境、成矿特征、矿产时空分布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闽中金属矿床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