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配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出土文物研究,运用宝玉石学、岩石学和物理谱学的理论与资料,采用肉眼观察、宝石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反射法)、激光拉曼光谱(散射法)、X射线衍射法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无损测试方法对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的13件出土玉器样品进行了玉质特征鉴定。结果显示,有11件出土玉器样品为透闪石质软玉,2件出土玉器样品为粉砂岩类岩石。同时,还揭示了11件透闪石质软玉玉器的外观特征差异与其玉石成分和质地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薛家岗遗址出土古玉器的材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肉眼和显微镜观察,采用比重法、硬度法、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激光拉曼光谱法等无损仪器检测法对122件薛家岗出土玉器进行了玉种鉴定,探讨了玉器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特征,并提出了出土古玉器的保护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肉眼鉴别风化严重的古玉器,误判几率较大;彻底排除玉器内空气的影响,比重法分析可准确判定严重受沁古玉器的物相组成;古玉器内部与表层在颜色、致密度等存在差异,但主要物相组成相同。  相似文献   

3.
古代玉器皮色、沁色和染色的鉴定是古玉断代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古玉鉴定的难点。现代古玉器鉴定研究是在古代玉器鉴赏古籍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更多依据考古发掘出土的标准器或参考相同时代其它器物进行的。玉器皮色、沁色和染色均属于软玉的次生色,成因较复杂,近些年古玉研究者通过科学检测手段对这3种玉色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以我国古代软玉为研究范围,在总结历代软玉皮色、沁色和染色的相关特征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矿物学理论及科学仪器检测手段在软玉皮色、沁色和染色鉴定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凌家滩出土鸡骨白古玉器玉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肉眼难以鉴定玉质的凌家滩出土鸡骨白古玉器,通过偏光显微镜鉴定、矿物折射率测定、红外吸收光谱测试、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表明,这些鸡骨白古玉器的玉质成分为透闪石,或称软玉.与一般软玉相比,其矿物成分没有变化,但物理性质却有明显不同,表现为颜色白、光泽暗淡,硬度低,密度也低.  相似文献   

5.
王学孟 《江苏地质》2011,35(4):443-448
根据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出土玉器的分布范围,针对相关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及软玉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分区成矿预测。借此,对我国新石器时代古玉的来源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宝玉石鉴定方法、偏光显微镜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江苏省溧阳县小梅岭玉矿的软玉样品进行了测试研究,并与良渚文化庄桥坟遗址出土的软玉类玉器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溧阳软玉样品和庄桥坟遗址出土软玉类玉器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但后者的w(FeOT)明显高于前者的。庄桥坟遗址出土玉器样品的δEu普遍高于溧阳软玉样品的,大部分为负异常,为轻稀土亏损型,微量元素种类多;溧阳软玉样品的δEu为负异常,为轻稀土富集型,微量元素种类少,说明两种样品应不属于同一产地或同一成因性质。良渚文化庄桥坟遗址出土玉器样品的化学成分与溧阳软玉样品的不同,这与当今考古界普遍认为良渚文化玉器来源于溧阳软玉的观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龙泉洞位于河南省栾川县的龙泉山公园内,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年代为33~31kaB.P.,地理坐标为33°47′24″N,111°36′28″E.2011年2~4月,由北京师范大学、洛阳文物工作队和栾川县文管所共同发掘.出土了512件石制品(有编号),其中包括石核96件,石片60件,工具73件,断片58件,断块...  相似文献   

8.
周红钦 《河南地质》2011,(10):26-26
在日前刚刚落幕的"2011中国玉(石)器神工奖"评选中,南阳玉雕一举斩获5金、9银和2个最佳工艺奖、1个最佳创意奖、6个优秀奖。"神工奖"是继"天工奖"、"百花奖"之后的又一个全国性玉石行业奖项,自2007年开评至今已是第四届,  相似文献   

9.
琥珀是珍贵的有机宝石,应用历史悠久。我国南方的江苏扬州、广西合浦和云南、湖南、湖北等地博物馆藏有大量出土的西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琥珀珠饰,大多没有开展科学鉴定。本文探索应用科学技术手段对琥珀样品开展年代、材质和产地鉴定,应用形态分析、放大观察和无损的红外光谱测试对4个古代琥珀样品进行研究,初步判定这4件古代样品年代为西汉到魏晋南北朝,材质为琥珀,且产地为波罗的海,表明琥珀也是古代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产品。  相似文献   

10.
项楠  白峰  邱添  林滠  吴百灵 《地质科学译丛》2010,(2):11-15,I0001
为了验证现代常用的古玉白沁作伪方法的可行性,对市场上常见的作伪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得到了作伪效果最佳的实验方法,为鉴定古玉白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初步探讨了古玉白沁的成因。实验以闪石玉和蛇纹石玉为原料,采用酸处理、碱处理和热处理等方法分别对样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氢氟酸溅洒法和蜡封斑沁法可达到白色斑沁的效果,采用碱处理法伪作沁色的效果不明显,采用高温热处理方法的效果较理想。对比伪作玉器样品与真品古玉的白沁特征发现,酸处理样品的表面可见均匀分布的蚀坑;碱处理样品有似霜状白沁浮于其表面;热处理样品的表面局部存在火烧裂痕,加热至1000℃时稳定物相为辉石类矿物。  相似文献   

11.
辽宁桓仁软玉的宝石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维峰 《岩矿测试》2012,31(5):794-797
利用常规检测及薄片观察、红外光谱、化学分析法,对产自辽宁桓仁的一种灰白色玉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宝石学性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测得其折射率为1.60,相对密度为3.08,摩氏硬度为6.5±。偏光显微镜下显示玉石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及普通角闪石,杂质矿物为透辉石、磷灰石、碳酸盐矿物、蛇纹石等,呈不等粒变晶结构、叶片状变晶结构及交代结构。玉石的组构特征导致其透明度较差,颜色不均匀,具黑色斑点及绿色团块状包体。红外光谱特征与标准的透闪石特征非常相近,证明该玉石为透闪石玉(软玉),其化学分析结果与和田玉及岫岩软玉结果相近。普通角闪石的存在(已黑云母化)一定程度影响了玉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近期,笔者获得来自辽宁东部宽甸地区的绿色玉石,为研究该样品的宝玉石学特征及其颜色成因,采用常规的宝石学鉴定方法及偏光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光纤光谱仪等测试仪器,对其进行了宝石学、矿物学、光谱学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玉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白云母,质量分数达98%以上,具鳞片变晶结构,少量的红色矿物为金红石;Cr3+类质同象替代白云母中的Al3+是该样品产生绿色的主要原因,依据国家珠宝玉石名称的标准,应将该样品定名为云母玉。  相似文献   

13.
成喜 《湖南地质》1996,15(3):163-165
常宁玉是产于湖南省常宁县的一种玉石新品种,属透辉石质玉,玉石结构均匀,细腻,光泽好,硬度较大,可加工减雕刻成多种多样的工艺品。  相似文献   

14.
“马衔山玉”是近几年甘肃玉石市场上时常出现的一种玉石品种,由于数量少且价格昂贵。采用常规宝石学仪器测试、偏光显微镜薄片观察、红外光谱仪等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马衔山玉”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次要矿物主要为透辉石。马衔山软玉颜色多为青绿、黄绿色且籽料常见灰白色伴有“水草花”杂质的石皮。马衔山软玉透闪石颗粒细小,主要呈纤维交织结构,质地较新疆软玉稍差,油润度较青海、俄罗斯软玉强。  相似文献   

15.
采用便携式近红外矿物分析仪鉴别注胶翡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采用传统的中红外光谱技术鉴别不透明注蜡与注胶翡翠有一定的难度。采用便携式近红外矿物分析仪检测鉴定了翡翠、注蜡与注胶翡翠样品,对其近红外反射光谱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同时对微透明样品作了中红外透射光谱的比对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BJKF-1型便携式近红外矿物分析仪,能获得较好的透明或不透明翡翠、注蜡与注胶翡翠样品的近红外反射光谱,三者的近红外光谱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利用这些特征可有效地鉴别翡翠、注蜡翡翠与注胶翡翠。  相似文献   

16.
苏纪石是目前珠宝市场上的一种新兴宝玉石材料,主要通过颜色特征以及经验来鉴别,其宝石矿物学研究尚属空白。采用偏光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电子探针及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苏纪石样品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红外光谱及XRD特征图谱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显示,苏纪石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硅铁锂钠石与石英,分布有少量的长石、绿泥石和褐铁矿等;其中,硅铁锂钠石呈板条状或隐晶质集合体,石英呈等轴他形微粒状或不规则团块状、条带状;硅铁锂钠石的化学分子式为K0.94Na2.85Li2.49(Fe1.59^3+Mg1.82)3.41Al0.22Ca0.26[Si11.02O30.00]H2O,其IR特征峰为455,507,588,053,694,777,797,1042,1123cm^-1,其主要的XRD谱线为4.323(100),4.063(57),3.197(81),2.863(51);硅铁锂钠石中MnO的质量分数直接影响了苏纪石颜色的深浅,其IR,XRD特征图谱是鉴定苏纪石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贵州罗甸玉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林  王兵  王雷  谭靖  王亮 《贵州地质》2011,(4):241-246
采用岩相学、痕量元素分析等方法,对产自贵州黔南罗甸境内的透闪石岩进行了初步研究,该透闪石岩化学成分特点与软玉平均值接近,但具有高钙低镁的特点;组成矿物中,偏光显微镜、IR、XRD等揭示其为较纯的透闪石,透闪石含量一般大于95%,多在98%以上。显微结构研究表明,该透闪石岩中透闪石因普遍发育的交织结构,纤维间的互相穿插绞...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冗里软玉矿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冗里透闪石玉是近年贵州首次发现的高档软玉,软玉矿体产于基性岩与燧石灰岩的接触变质带上。矿石中的透闪石含量大于95%,具放射状纤维变晶结构、毛毡状变晶交织结构,致密块状构造。玉石种类主要有白玉、青白玉及青玉,具弱油脂-油脂光泽,偶见蜡状光泽。矿体规模大、玉石品质佳,其成因与新疆和田玉及青海软玉不同,属于基性侵入岩与钙质碳酸盐岩接触交代型矿床,是近年国内新发现的另一种成因类型的透闪石软玉矿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