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质学报》1983,57(1)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1982年7月22—24日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震旦系”的含义和使用范围。这次会议是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一次专门讨论我国地层学中问题的重要会议。会议由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武衡同志主持并致了开幕词;尹赞勋副主任就地层分类及有关建立震旦系问题作了发言;程裕淇副主任为大会作了总结。全国地层委员会约请地层分类组组长王鸿祯同志作了“从地层规范观点论震旦一词的使用及对前寒武纪地层的划分”的报告;还委托地质  相似文献   

2.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七月廿二日至廿四日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参加会议的全体同志一致认为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十分发育,南方和北方均有极好的剖面和相当水平的研究程度,通过努力都可以争取成为国际通用的年代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3.
《地质论评》1983,29(1):30-30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1982年7月22—24日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震旦系”的含义和使用范围。这次会议是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一次专门讨论我国地层学中问题的重要会议。会议由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武衡同志主持并致了开幕词;尹赞勋副主任就地层分类及有关建立震旦系问题作了发言,程裕淇副主任为大会作了总结。全国  相似文献   

4.
<正>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7月22—24日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震旦系”的含义和使用范围。这次会议是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专门讨论我国地层学中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 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武衡同志主持会议并致了开幕词;尹赞勋副主任就地层分类及有关建立震旦系问题作了发言;程裕淇副主任为大会作了总结。全国地层委员会约请地层分类组组长王鸿桢同志作  相似文献   

5.
全国地质委员会于七月廿二日至廿四日 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震旦系”的含义和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地质论评》1990,36(4):382-383
由晚前寒武纪专业组提议,全国地层委员会于1989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天津召开了“中国元古时期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1)元古代或元古界改称元古宙或元古宇及其上、下界限或界线的年龄问题,(2)元古宙(宇)内部的划分、界限(线)年龄及其名称问题;(3)各单元的符号问题。会议在全国  相似文献   

7.
《地层学杂志》2003,27(2):159-160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 2 0 0 2年 10月 2 4日至 10月 30日在湖北宜昌组织召开了“南华系候选层型剖面野外现场研讨会”。出席本次现场会的有 :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泽九研究员 ;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叶天竺研究员 ;全国地层委员会地层单位分类及地层名称审核分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副部长庄育勋研究员 ;前寒武纪地层分会主席、副主席和上前寒武系工作组组长陆松年研究员、孙卫国研究员、尹崇玉研究员及工作组成员等有关专家领导二十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从 10月 2 5日至 10月 30日组织重点考察了原震旦系标准剖面所…  相似文献   

8.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2002年10月24—30日在湖北宜昌组织召开了《南华系候选层型剖面野外现场研讨会》。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泽九研究员,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叶天竺研究员,全国地层委员会地层单位分类及地层名称审核分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副主任庄育勋研究员,前寒武纪地层分会主席、副主席和上前寒武系工作组组长陆松年研究员、孙卫国研究员、尹崇玉研究员及其成员等有关专家、领导2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重点考察了原震旦系标准剖面所在地湖北宜昌峡东地区的南华系剖面和“南华系”专题组建议的…  相似文献   

9.
在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 ,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于 5月 2 6日~ 30日在北京胜利召开。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程裕淇在《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指出 ,七十年代以来 ,由于大陆板块构造研究的兴起、大陆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新进展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空前活跃 ,以及新理论、技术、方法的不断引入和应用 ,在配合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中 ,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不断获得发展 ,取得了显著成果 ,并有新的突破。早前寒武纪方面 :1、由于构造解释方法广泛应用于前寒武纪地层区的研究 ,地…  相似文献   

10.
王泽九 《地球学报》2009,30(4):415-420
邢裕盛教授是我国著名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家, 是我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和古藻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一位野外勤奋工作、实验室严谨治学的科学家。邢裕盛教授长期从事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及生物地层研究, 为国际上最早研究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的少数专家之一。自1962年以来开拓了中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研究领域, 发现和确定了一些前寒武纪后生动物和后生植物化石门类, 建立了中国晚前寒武纪各时代微古植物组合序列, 探讨了地球早期生物演化进程, 同时在全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中解决了一些重大地层问题, 为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与国际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地质》2010,(8):1263-1263
为了推进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地层的研究工作,促进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地层格架划分和含矿地层对比逐步取得共识,经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和全国地层委员会协商,于2010年6月14—19日共同组织召开了扬子地台西缘前寒武纪地层野外现场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1978年6月,各部门地层委员会(MCK)在经过第二次讨论后,批准了一年前由乌法全苏会议通过的苏联前寒武纪新地层表(只是地层名称略有改变)。象苏联这样领土辽阔并广泛发育太古宇、元古宇的国家,建立前寒武纪地层表这件事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科学和现实的意义。与其它许多国家正式采用的前寒武纪地层表相比,乌法会议通过的地层表的不同点在于其地层表上部划分较详细,这不仅依据传统的前寒武纪历史一地  相似文献   

13.
国际新元古代年代地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尹崇玉 《地层学杂志》2005,29(2):178-179,214
国际地层委员会末元古系分会1989年正式成立以来,经过各国地层古生物学家近十五年的努力,国际末前寒武纪年代地层学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全球末元古系的正式名称--埃迪卡拉系(Ediacaran)以及埃迪卡拉系的底界层型已经国际地科联批准,在国际地层委员会2004年版"国际地层表"中被正式应用(Gradstein et al.,2004).本文综合近年来国际地层委员会末元古系分会有关文件和部分委员的有关建议,对国际新元古代年代地层学研究的进展与未来发展动向作一概要介绍,以期引起国内晚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古华北地块前寒武纪地壳发展阶段及其时限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作者在参加了“辽吉地区前寒武纪研究”和“辽东晚前寒武纪”研究之后,获得了较丰富的放射性年龄资料,其中包括Rb-Sr年龄9组,U-Pb年龄18个和一批海绿石年龄,从而对辽吉地区前寒武纪地层柱的许多空白部分进行了地质年代学方面的较全面补充。其结果是使以辽东为代表的前寒武纪地层柱基本上为实测年龄数据所控制,成为我国前寒武纪各地块中时间剖面齐全,数据丰富的地区。对此我们已做了报道(王东方、王集源、  相似文献   

15.
武铁山 《中国地质》2002,29(2):147-1547
晚前寒武纪地层是华北早前寒武纪褶皱变质基底之上的第一套沉积盖层。主要发育和分布于华北晚前寒武纪的一些裂谷系-裂陷槽中,但各地沉积开始时间不一,后期遭受剥蚀程度不一。长期以来在地层划分、岩石地层命名、使用及年代属性上认识不统一,在一些地区认识分岐很大。笔者在岩石地层单位、地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区(群、组)统一对比,明确了可作为华北晚前寒武纪沉积序列的代表性岩石地层单位及岩石组合特征;并介绍晚前寒武纪叠层石组合、微古植物特征性分子和已发现的宏观藻类和后生动物,论述了层型所在地区年代地层划分及层型以外各地层分区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属性的确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质通报》2004,23(11):i001
2004年9月9日至12日全国地层委员会在河北省阳原县召开了第四纪泥河湾建阶野外现场研讨会。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泽九研究员、全国地层委员会地层单位分类及地层名称审核分委员会主席黄枝高研究员、全国地层委员会新生界分委员会主席张宗祜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刘凤山副处长、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都建国工程师和泥河湾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杨成主任,特邀专家北京大学夏正楷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郑绍华研究员和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王强研究员等2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地质论评》1983,29(5):495-495
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5月21—25日在北京召开了火山岩分类命名小组扩大会,会议由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沈其韩同志主持,参加这次会议的分类命名小组成员和扩大会代表共30人。 1980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火山岩会议决定在岩石学专业委员会之下成立火山岩分类命名小组,并责成该组对会议中提出的分类意见和存在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并在适当的时间提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在苏联、澳大利亚和美国以及其他地区,新的迭层石研究方法和分类得到了迅速发展(斯米哈托夫,1962;克里罗夫,1963,1967;科马等,1965;拉宾,1969;沃尔特,1972;等)后,迭层石便作为晚前寒武纪或里非地层层序对比的有效工具。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迭层石,特别是在前寒武纪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年代划分再讨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陆松年 《现代地质》1999,13(2):195-196
1982年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第6次工作会议在埃及坦塔召开,孙大中、刘鸿允和作者代表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参加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活动。会议期间孙大中和作者合作提交了“中国前寒武系的划分”一文,并作了详细的介绍。17年来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对全球前寒武纪...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在1990年10月22—26日在乌法城乌拉尔科学分院巴什基尔研究中心,召开了一次前寒武纪地层会议(简称乌法会议)。参加代表200人是来自49个科研和生产部门的地质工作者。会议对1977年全苏第一次会议对前寒武纪的划分方案作了部分修改。此次会议提交报告90份,主要资料是来自西伯利亚、远东、乌拉尔、波罗的地盾的长期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