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论述了金沙江干热河谷(云南段)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农业开发潜力,并提出其开发利用途径及合理布局建议,供该区农业综合开发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专家笔谈:市场经济与农业综合开发刘胤汉(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农业综合开发是当前发展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综合开发的广度不断拓宽,深度也向纵深发展。由于农业生产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点,所以,农业综合开发必须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宏观调控农业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稳定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调整耕地种植结构,开发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开发林园牧渔业;大力开发二、三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利用区域优势,综合开发区域经济等;并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提出建立宏观调控农业运行机制,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游退耕还林工程合理规模与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陡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双重压力。退耕还林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应避免退耕还林工程规模的盲目扩大。退耕还林的规模应根据自然条件、生态功能定位并考虑粮食安全保障以确定。地广人稀的金沙江中上游、盆周山地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区,其退耕还林规模可适度扩大,但川中丘陵区、三峡库区人口稠密,退耕还林不应过分追求规模,退耕后的林草地不应突破土地面积的40%。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更应注重模式的选择,防止一刀切,川中丘陵区、三峡库区退耕还林宜采用“旱坡地粮经弹性结构种植”技术,建立坡地农林复合系统,逐步实施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5.
从农业综合开发的内容和实质入手,对甘肃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原则、基础和潜力、途径和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从甘肃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促进甘肃农业综合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沙江下游近40年来土壤侵蚀变化--以云南彝良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金沙江流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尤其以金沙江下游区最为突出。为揭示该区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的基本规律,为今后水土保持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选择该区域较为典型的彝良县作为研究实例,采用航片判读、实地调查、GIS等方法编制了1960、1980和2000年土壤侵蚀图,据此分析该县1960~2000年的土壤侵蚀变化特点,并应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在当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趋势,为该县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宏调控农业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稳定耕在面积,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调整耕种植物结构,开发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开发林园牧渔业;大力开发二,三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利用区域优势综合合开区域经济;工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规划,提出建立宏观调控农业运行机制,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业综合开发的内容和实质入手,对甘肃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原则,基础和潜力,途径和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从甘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甘肃农业综合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总结了我国农业结合开发的可喜形势,重大意义和基本经验,阐述了今后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重点,提出了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科学含义,指出,把农业综合开发仅仅理解为对未被利用及利用不充分的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和把农副产品加工及其综合利用列入农业综合开发的研究内容都是欠妥当的。现阶段,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研究应以开发潜力的评价研究、开发模式的优化选择研究和类型区农业综合开发组织结构的选择研究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流域尺度土壤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锦秀  肖洪浪 《中国沙漠》2006,26(4):536-542
占全球粮食产量60%的旱作农业完全依赖土壤水,我国土壤水通量占降水总量的67.2%,传统水资源管理经常忽略土壤水。自李沃维奇首次使用“土壤水资源”的术语和Falkenmark提出“绿水”概念以来,土壤水的重要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土壤水研究理念和方法的演进,综述了土壤水尺度转换方法,讨论了流域尺度土壤水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国内在流域尺度的土壤水研究还局限于小流域尺度评价土壤水分时空分异和建立简单的预测模型,有必要发展较大的流域尺度的基于遥感和GIS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流域尺度土壤水评价和预测是流域水平衡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引滦工程后滦河三角洲水文过程发生很大变化,滦河入海水量骤减河海动力平衡破坏,海洋作用相对增强,滦河口盐度增加,盐水入侵长度增大,三角洲地下水含盐量增高,土壤盐渍化的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13.
以水面蒸发量为基础,利用多年的白杨农田防护林试验资料,建立了塔里木河流域白杨农田防护林蒸散量的两种估算模型,并利用白杨林实际蒸散量的测量值,分别对两种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说,模型(Ⅰ)计算精度较高,但两种模型的相对误差都不是很大,都可以作为计算塔里木河流域白杨农田防护林蒸散量的方法而使用,但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水系格局、河谷形态、河流纵剖面和沉积物的观察、分析,论述红河东源溪沟河对长江支流鱼泡江源头段的袭夺.依据绝对年代测定,袭夺发生于1250aBP以晚.这是两大水系间近代河流袭夺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水文调控的流域综合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章光新  陈月庆  吴燕锋 《地理科学》2019,39(7):1191-1198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流域水与生态等问题将更加突出、相互交织,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影响和制约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基于对流域综合管理概念内涵的理解,以生态水文学理论和基于自然的水资源解决方案的理念为指导,提出了基于生态水文调控的流域综合管理概念与内涵,着重阐述了其核心内容:① 理论方法——流域生态水文调控原理与方法;② 应用实践——面向生态-社会协调可持续的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将丰富和发展流域综合管理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提升流域综合管理的实效性和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干旱区流域开发中的人口承载力、人口超载和移民问题;资源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强度及其环境问题。认为要解决和预防这些问题,必须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PRED)。在对PRED协调的必要性,可能性,理论基础和一般模式,有关措施作了初步分析之后,以宁夏黄河干流流域开发为例,讨论了干旱区流域开发中PRED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上游重点产沙区产沙量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许炯心  孙季 《地理科学》2007,27(2):211-218
对金沙江屏山站、嘉陵江北碚站、宜昌站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输沙量和含沙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年径流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大规模矿山、钢铁工业、交通建设增加水土流失,屏山站1976~1996年年产沙量要高于1954~1976年。与此相反,由于修筑水库、塘坝拦沙,修建梯田、恢复植被减少侵蚀,北碚站1983~1996年年产沙量要大大低于1954~1982年;宜昌站1985~1996年年产沙量也低于1954~1984年。北碚、宜昌两站都存在一个使水利、水土保持减沙量为0的年径流量临界值,北碚站和宜昌站这一临界值分别为1142×108m3和4800×108m3。  相似文献   

18.
海河流域地下水生态水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之一,由于长期不合理地开采地下水,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地下水漏斗扩大、水质恶化、海水入侵等。恢复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对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根据海河流域地貌单元将海河流域划分为3种类型:山前倾斜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并确定了不同类型区地下水的生态水位。最后提出了恢复海河流域地下水生态水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西江流域开发治理的管理与组织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江流域开发在大西南开发乃至整个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导致区域利益摩擦是西江流域开发治理的主要制约性因素。一个科学、合理的流域管理体制,是实施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基本组织保证。在对目前西江流域的开发管理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西江流域开发的目标模式,即以流域为单元的一体化管理;借鉴国外流域开发管理的有益经验,提出了西江流域开发管理机构构想--建立经济实体性质的全流域企业。  相似文献   

20.
金沙江下游云南小江流域山地灾害综合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洪  钟敦伦  何一平  崔鹏 《山地学报》2007,25(5):622-628
在分别完成云南小江流域泥石流危险度区划、滑坡危险度区划和土壤侵蚀强度分区的基础上,对小江流域山地灾害进行综合区划。结果为,共分为三个不同等级的山地灾害综合区:(1)一级(高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2)二级(次高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和(3)四级(低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无三级(中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其中一级(高危险度)区面积1 425.34 km2,有泥石流沟84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60.0%,有滑坡137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77.4%,土壤侵蚀强度以轻、中度为主;二级(次高危险度)区面积756.79 km2,有泥石流沟35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25.0%,有滑坡34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19.2%,土壤侵蚀以轻、中度为主;四级(低危险度)区面积863.20 km2,有泥石流沟21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15.0%,有滑坡6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3.4%,土壤侵蚀以轻度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