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刘伉 《地图》2011,(2):134-135
印度独立以后,社会很多方面的有识之士就开始酝酿并逐渐着手进行一件大事——"去英国化"。明显、触目的活动之一,是地名的更改。说"更改",这话很不准确,"循名核实"应该说是"复原"、"还原"或"回归"。更具体地说,就是"抹去殖民时代痕迹,恢复地名原貌"。  相似文献   

2.
针对网页文本蕴含着丰富的地名地址空间信息,但因其描述的随机性、多样性,导致信息很难被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来的问题。该文在分析网页文本中地名地址组成特点的基础上,考虑地名地址的事件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名地址基因"的信息提取方法,依据事件相关度、地名地址的字符长度等提取因子建立提取规则树获取目标地名地址。实际数据测试表明该方法在地名地址提取上更具针对性,提高了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的地名数据日益增多及不同部门的数据差异所造成的地名检索效率低下问题,该文分析了平台中地名的表达特征,设计了面向地名信息的多级索引库组织方式,提出了地名特征词典的构建方法,设计并开发原型系统,实现了基于Lucene和地名特征词的检索框架。实验表明:多级索引通过基础索引、特征索引、分类索引三者联动的方式降低了地名检索的复杂度,具有较高的检索效率和准确度,应用于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毛曦  颜闻  马维军  殷红梅 《测绘科学》2019,44(6):296-300,316
针对现有无法区分地名专名与通名而导致的地名机器翻译准确率低与可用性差等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自然语言注意力机制的地名机器翻译技术。深度学习模型中注意力机制是对于人类认知的模拟。该文通过对于大规模平行语料的训练,针对地名的自然语言特征,建立了地名语言环境约束条件下的注意力机制模型,并将其用于地名翻译过程中的专名与通名区分,从而提高整体的地名翻译精度。经过地名翻译实验,证明了该机器翻译技术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有助于提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中地名产品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朱鹏  石丽红  焦明连  刘晓东  孙浩 《测绘科学》2021,46(11):159-165
针对互联网媒体数据中地名信息表达不规范、实体边界不清晰、地名简化表达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混合神经网络的中文地名识别方法.通过ALBERT层学习字级别特征表达与BiLSTM层提取文本上下文语义特征,由CRF层获得全局最优标记序列,更有效地识别并提取中文地名.数据测试表明:相较于BiLSTM的地名识别模型,本文模型精确率提高12.89%,F1值提高10.83%;相较于BiLSTM-CRF的地名识别模型,本文模型精确率提高3.56%,F1值提高2.1%;相较于ALBERT-CRF的地名识别模型,本文模型精确率提高1.22%,F1值提高0.72%.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地名专名音译中因无法良好获取地名音节划分而导致的准确率低与可用性差等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地名专名音译技术。在该技术中,该文对音标生成、音节划分两个关键部分进行了讨论,分别研究了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音标生成方法和最小熵的音节切分方法。通过新研究的单词音标生成算法与音标音节切分算法,从两个角度解决了机器对单词音节识别差的问题。经过地名翻译实验,证明了该音译技术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人工翻译地名效率低且西班牙语地名专名自动化音译研究尚为空白等问题,该文通过分析西班牙语语法规则和发音特点,提出基于先验知识的西班牙语地名专名自动化音译方法。通过构建西班牙语地名先验知识库,将先验知识分为实例类先验知识和规则类先验知识,作用于专名音译,分为基于实例类先验知识的音译和基于规则类先验知识的音译,来对西班牙语地名进行专名音译。将该方法应用于西班牙语地名专名音译,结果与翻译软件对比分析,该方法的音译结果符合音译规则,更加规范,准确率高,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界线附近的地名标注涉及行政地名、自然地名、历史地名、国外地名、少数民族地名等,其标注形式多种多样。本文在研究当前我国关于公开地图上地名表示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开地图上边界线附近地名的标注不仅应考虑地图编制方面的要求,更应注重地名的政治导向、历史由来及少数民族语言翻译标准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9.
刘东琴 《测绘科学》2019,44(6):291-295
针对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地图在藏南地区仅表示9个地名,远远不符合地图表达规则的问题,该文通过对藏南地区部分历史地图上地名的表达来探索藏南地名的合理表达。通过研究,该文获取了该区近100条历史地名,为地名合理表达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对这些地名的研究中,该文发现藏南地区地名烙上了中国印记,具有中国基因。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客家文化中地名文化研究缺乏的现状,该文提出了从景观地名角度定量研究客家地名文化的方法,以赣南地区客家村落为研究对象,基于核密度估计法和移动搜寻法,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客家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赣南地区自然景观地名集中于中北部平原和低谷地区,呈圈层向外衰减的空间分布趋势,与赣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相吻合;其中山貌类景观地名与海拔呈梯度负相关的耦合关系,水文景观类地名并"生长"于河流两侧。各文化景观类地名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异,城镇建设、交通条件、生活方式和迁徙携来的中原传统文化等驱动因素都对赣南地区客家村落分布格局有重要影响,该方法能为客家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文地名数据中存在的“同名异地”“异地同名”等歧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地名知识和位置信息的地名匹配方法。首先基于特征词的规则匹配模式对地名名称结构进行了解析。然后结合地名的位置信息实现中文地名匹配;同时,基于地名的行政区划信息和实体信息关联多源地名数据,构建地名知识库。最后以兴趣点数据为例,基于名称相似度和位置相似度匹配地名数据中的地名信息,并以知识图谱的形式进行存储和表达。  相似文献   

12.
地名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索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地理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在国防建设、社会管理、公众服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需要不断提升地名的管理水平以及地名的公共服务能力.本文基于GIS建设地名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建设城市地名"一张图"整合区划地名相关的数据,进而支撑对地名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并面向社会提供标准全面的地名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地名在政务管理、公众服务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电子地图设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从地图符号色彩,地名罗马化和特效符号的运用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设计了面向西方用户的国界电子地图。  相似文献   

14.
朱小鸽  何执兼  邓明 《遥感学报》2001,5(4):396-400
应用遥感技术手段监测珠江口水质环境的变化。根据Landsat卫星在最近25年间的图像信息,显示出珠江口与香港周围海域浑浊水域不断扩大的趋势,揭示多种因素叠加带来海洋环境恶化的深层原因。研究方法上提出了在邻近海岸带的浑浊和较浅的二类水体中存在“多次散射”的概念,应用海洋遥感研究成果“斜率法”进行标定,并尝试应用“对比”的方法探讨二类水体的图像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最近25年珠江口水环境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朱小鸽  何执兼  邓明 《遥感学报》2001,5(5):396-400,T008
应用遥感技术手段监测珠江口水质环境的变化。根据Landsat卫星在最近25年间的图像信息,显示出珠江口与香港周围海域浑浊水域不断扩大的趋势,揭示多种因素叠加带来海洋环境恶化的深层原因。研究方法上提出了在邻近海岸带的浑浊和较浅的二类水体中存在“多次散射”的概念,应用海洋遥感研究成果“斜率法”进行标定,并尝试应用“对比”的方法探讨二类水体的图像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论述汉字信息在地图信息中的重要地位,说明开发地名数字化系统的必要性;并且通过分析汉字的“音、形、义”的结构特征,阐明了地名数字化系统的继承性、层次性、稳定性和开放性。从而说明开发地名数字化系统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17.
刘璐  卢金莎 《东北测绘》2012,(10):110-112
以海口市地名信息触摸查询系统为例,介绍了基于GIS技术构建地名信息触摸查询系统的主要技术和方法。以触摸屏一体机为载体,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建设的地名信息查询系统,在提供地名属性信息基础上,增加电子地图的表现方式,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直观、准确的地名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8.
根据香港GPS永久跟踪站的长期GPS观测资料,估计出了香港地区电离层垂向电子含量,并分析了垂向电子含量的周日变化规律,对建立香港地区实用的电离层模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very extensive aerial survey contract undertaken by Hunting Surveys on behalf of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From photography carried out during January and February 1963, photogrammetric plotting at 1 : 600 and 1 : 1200 proceeded steadily over a period of 5 years to the point where all but the highest land in the Colony had been surveyed at one or other of these two large scales.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rather unique terrain conditions and the urba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Hong Kong are dealt with mainly from the photographic and photogrammetric aspect but reference is made to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rown Lands and Survey Office of the Public Works Department of Hong Kong, who provided all ground control and undertook field verification.  相似文献   

20.
《测绘学名词》中“地名转写”一词中表示“转写”的两个英文词不是同义词,其注释也有待斟酌。列为“地名音译”和“地名转写”两个词条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