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山东华能德州发电厂现役储灰库“灰水“对潜水位的影响和水量均衡原理,确定其对库区潜水位影响范围;对拟建储灰库区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采用非稳定流基本方程对库区潜水水位进行预测,得出平原储灰库区地下潜水位最大影响范围为750m.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华能德州发电厂现役储灰库“灰水”对潜水位的影响和水量均衡原理 ,确定其对库区潜水位影响范围 ;对拟建储灰库区根据水文地质条件 ,采用非稳定流基本方程对库区潜水水位进行预测 ,得出平原储灰库区地下潜水位最大影响范围为 75 0m。  相似文献   

3.
一、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 1.潜水水位动态变化 河谷平原区潜水,枯水期一般在每年的2-4月份,以3月份水位最低,丰水期一般在每年的7-9月份。水位动态成因类型属于渗入-蒸发-径流型。潜水水位变化与降水量、蒸发量及嫩江水位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丰水期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潜水水位迅速抬升,水位动态变化曲线出现峰值,反之则降低,但潜水水位的变化要滞后于降水变化一个月左右。枯水期随着蒸发量及开采量的增大,水位降低而出现低谷。潜水水位变化还与嫩江水位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嫩江水位的升降而上升和下降。历年潜水月平均水位枯水期呈宽谷状、丰水期呈山峰状。表明丰水期水位抬升速度较快,波动频繁。枯水期水位下降速度较慢。由此可见,影响潜水水位动态的主要因素是大气降水、蒸发及嫩江水,其次是人工开采。  相似文献   

4.
文瀛湖水库受周边地下水大规模开采影响,水位逐年下降,加之库区、堤基和堤身的渗漏,致使水库干枯。笔者结合库区及周边已有资料,阐述分析文瀛湖水库渗漏原因对库区的防渗治理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当前,地热水最大降深如何确定方法很多,各地区因开采条件不同其最大允许降深也不完全相同。在基于地面沉降防控基础上以德州市城区为例,通过对地面沉降与深层地下地热水分析,建立起了地热水最大允许水位降深数值模型,并计算出新近纪明化镇组、馆陶组和古近纪东营组地热水开采最大允许水位降深值,确定了相似区域最大允许水位降深范围,这对层状孔隙裂隙热储地区热储最大允许水位降深确定和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浅层地下水的蒸发、入渗,通常为大气降水在不同岩石内部的垂向运移。饱气带中的水分向上运移,潜水处于蒸发。水分向下运移,潜水接受补给便处于入渗。浅层地下水的入渗受地下水位埋深、岩性、降雨量、降雨时间等因素控制。降雨入渗补给的滞后时间长短与一次降水强度大小、水位埋藏深、浅有关。深部岩层长期有入渗量补给,主要是降雨的迟后作用及空气中水分在温差变化条件下的再分配。浅层地下水的蒸发不但与气象因素有关,而且与岩性、水位埋深、降雨强度等因素有关。在浅部,潜水的蒸发主要受气象因素制约。深部则受岩性、水位埋深影响。水位每浅5厘米,蒸发量便增加1.O毫米。埋深越浅,年蒸发量越大。水位埋深小于1.2米时,潜水蒸发折算系数与水位埋深和水面蒸发度均呈直线反比关系;水位埋深大于1.2米时,潜水蒸发折算系数与水位埋深呈指数曲线关系。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对蒸发天数计算,不应都按365天算,应按实际而定。  相似文献   

7.
根据三峡秭归gPhone101#重力台站2012-06~2014-08重力观测资料,经处理改正得到的重力残差主要反映了库区蓄水变化的重力响应。不同的蓄水阶段,重力残差与库区水位变化响应特征不同,高差30 m的水位波动能够引起70 μGal的重力响应。利用gPhone重力仪能够有效监测三峡库区蓄水的重力响应,但局部及周边地区降水等水文效应也是连续重力观测结果的主要贡献之一,在监测库区蓄水对重力响应的影响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根据砂岩孔隙型热储地热流体回灌试验中不同尾水温度与回灌量、回灌水位之间的关系,研究了相同回灌量条件下尾水温度对回灌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消除回灌尾水温度对井筒存储效应的影响,将回灌时水位升幅的观测值校正为同一温度下的真实水位升幅,从而对不同温度尾水回灌的渗透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郓城县岩溶热储回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地热资源利用规模的不断提高,郓城县岩溶热储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产生了热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为查明郓城县岩溶热储回灌能力,保障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开展了同层对井回灌试验和示踪试验,并对水质、水温、水位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回灌对热储层的水位、水质、水温影响小,岩溶热储层内水力联系强,热水运移速度为10.46 m/h,回灌水水温对热储层最大自然回灌量影响较大,当开采量小于130 m~3/h时,回灌率可达100%,回灌条件适宜。  相似文献   

10.
库水位升降是加剧库区滑坡危险性的主要因素。以西南地区紫坪铺水电站漩口滑坡为例,借助Geo Studio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库水位变化对滑坡渗流场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合监测数据验证了受库水位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通过滑体颗粒级配曲线和修正的Kovács模型所确定的饱和-非饱和渗流参数,能够很好地模拟滑坡渗流场变化。在库水位上升阶段,稳定性系数峰值随着库水位上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库水位下降时,稳定性系数先减小到最低值后逐渐增大,最低值时间与库水位最低点的时间一致。库水位下降速率越快,滑坡稳定性系数越差。库水位升降主要对滑坡前缘稳定性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第五段第四亚段(马五4亚段)储层经历了成岩环境为海底、早期大气淡水、浅埋、表生大气淡水和埋藏环境.控制孔隙演化的主要成岩作用是准同生白云石化、溶解、破裂和充填作用。储层孔隙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受控于岩相和成岩作用,尤其是表生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全面分析研究区玄武岩潜水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稳定流和非稳定理论确定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认为非稳定井流公式确定玄武岩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是合理的。Aquifer Test软件基于Neuman井流理论配线法求参原理,运用计算机完成了自动求参,避免了人工配线的不足。该文根据吉林靖宇煤矿研究区玄武岩潜水含水层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分别用Aquifer Test软件和稳定井流公式进行了求参,并对比分析得出:玄武岩含水层弹性释水作用影响时间较长,利用Neuman潜水井流公式求参可靠,且更逼近现实;用Aquifer Test软件实现了自动求参,具有操作简单规范、可比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温度变化对土壤水运动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土壤温度的日、年变化规律及土壤温度梯度的变化特点,分析了土壤水分运动及土壤水和潜水之间的水分交换规律与土壤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和分析证实,温度的日变化是引起浅层地下水位日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产出的地震观测资料,基于互相关-重排实验技术系统分析三峡工程在蓄水进程中地震活动与库水位的相关性及不确定度,探讨三峡水库地震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蓄水进程中库首区地壳经历了“持续加载-渗透饱水-回弹与再平衡”的复杂过程,库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库水位的时序变化关系密切;2)从开始蓄水到175 m实验性蓄水阶段,巨量的直接库水荷载导致沿江近库岸10 km范围内的矿洞、溶洞、浅表性岩层、断层等失稳而诱发地震,震源深度5 km范围内的浅震活动明显与库水位快速上升产生的弹性加载有关,对库水位上涨呈“瞬时”响应;3)随着175 m实验性蓄水阶段稳定运行,渗透作用逐渐成为库区地震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断层软化等作用可能是接连触发2014-03秭归M4.5、M4.9等构造型水库地震的原因,震源深度大于5 km的深震活动开始呈现对库水位的“滞后”响应特征。长江香溪库段作为仙女山、九畹溪断裂与长江交会的三角形构造部位,其周缘或存在发生中等强度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降雨及库水位涨落是引起库岸滑坡形变失稳的主要诱发因素,但滑坡位移速率对此类诱发因素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影响人类对滑坡所处运动状态的判断与预测.针对常规预测模型中未考虑时滞效应的问题,利用三峡库区新铺滑坡的GNSS位移监测数据、奉节气象站降雨数据以及三峡库区库水位涨落数据,通过对监测区内9个GNSS监测点的位移速率序...  相似文献   

16.
库岸滑坡体分布广泛,在库水位升降和降雨条件下极易失稳。三板溪水电站东岭信滑坡堆积体总方量2 000×104 m3,最大厚度150 m,2006年水电站蓄水后滑坡体开始出现大变形,每年雨季加剧。首先经野外地质勘察和十余年监测数据整理,探明了地质条件和变形规律;其次使用SEEP/W模块对不同库水位升降速率、2019年库水位结合实测降雨条件下的饱和-非饱和流进行模拟,并采用SLOPE/W分别计算不同时刻的稳定系数。分析认为东岭信为超深层滑坡,其变形过程深受库水位升降和降雨影响;滑坡体具有明显的滞水特征,渗流过程复杂;在库水位上升过程中稳定系数不断下降,而在库水位消落过程中稳定性逐渐增强;在库水位上升和强降雨量共同作用下稳定性下降很快,汛后10 d左右达到最低值,此时的稳定性最差。本研究可用于指导库水位升降和降雨条件下大型滑坡体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7.
????????????λ?????λ?仯??????λ?????????????????????????????????????????????????????λ???????????????????????????????????裬???????????????????????????????????????????????????????????????о??λ?仯???????????????????????????÷????о????????????????????·????????????????λ??????????????????????????λ?????????????????????????????????????????в?????·??????6??????????5?????????4??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one river one oasis' in the arid areas, the Yerqiang River Basin, which is the largest irrigated area of Xinjiang, is taken as an example in this paper, and the regional water circulation pattern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60 groups of isotope data in the basin. From the phreatic evaporation data analysis of different soils, we study the law of phreatic evaporation, complete the research of the main consumption path of the groundwater, and improve the assessment precis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e transformation mount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are predicted by calculation, which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 and allocation in arid regions, and offers a new method for the study of regional water circulation patterns.  相似文献   

19.
采用SBAS-InSAR技术获取WLL水库及周边区域地表沉降信息。结果表明:1)WLL水库大坝表现为整体下沉,沉降速率在逐年减小后趋于稳定;2)受水库水位、大坝自重及地下水位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大坝沉降速率、累积沉降量表现为东南至西北方向逐渐增大;3)水库周边区域沉降未对大坝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