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区域地质背景资料,综合运用岩芯观察、岩相和测井相分析等手段,对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沉积微相的沉积相标志、类型以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为一套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亚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主要沉积微相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和前缘席状砂等5种微相,并建立了沉积微相识别模式;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呈现在近东西向剖面上砂体连续性较好,可见河口坝与前缘席状砂的交替出现,而在近西南—北东向剖面上,砂体横向上一般由水下分流河道过渡到河口坝或前缘席状砂。总之,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是研究区三角洲形成的高峰期,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为主要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2.
东濮凹陷马寨油田卫95块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三下亚段是马寨油田卫95块的主要含油层系,钻井资料显示储层厚度大、砂体成因复杂、相带认识难度大.为了研究卫95块沙三下亚段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根据地质学及沉积学理论,分析其泥岩颜色、岩石类型及组合、粒度特征、构造特征及沉积相.结果表明:位于东濮凹陷西北端第三断阶带的马寨油田卫95块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物源主要来自于西部的内黄隆起;该亚相又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间等4种微相,各主力砂组发育多期扇三角洲沉积,各扇体相互叠置,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亚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微相为主,其余微相次之.在区域构造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扇体的物源方向及时空展布特征,总结卫95块的沉积微相模式,为油田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处于伊陕斜坡西南部,在长2沉积期研究区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微相主要
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远砂坝,物源主要来自北东和南西两个方向。林镇地区长2油藏的分布与沉积相关
系密切,油藏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和河口坝的混合区,以及水下分流河道的侧缘,另外在远砂坝区也有少量油藏分布。
区内长2期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环境控制了长2储集层岩性的横向变化,同时区内长2地层普遍发育低幅度鼻状构造隆
起,因此在构造圈闭条件和岩性圈闭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构造─岩性复合油藏。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雅布赖盆地红柳沟中侏罗统沉积相及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考察发现,雅布赖盆地红柳沟发育一套较完整的中侏罗统扇三角洲沉积地层。其中沉积亚相有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亚相;沉积微相包括辫状河道、天然堤、决口、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从沉积构造特征分析可以看出,河道沉积发育于水动力条件较强的沉积环境,扇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沉积发育于强与弱水动力条件交替出现的沉积环境,而前扇三角洲则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沉积。对野外6个泥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化验结果用蜘蛛图解分析处理,得到样品所含微量元素V、Sr、Rb、B相对富集,而Zr、Cr、Ni相对亏损。通过对该地区样品w(Fe2+)/w(Fe3+)及气候指数计算表明,当时为弱氧化、半干旱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5.
黄骅坳陷埕北低断阶沙河街组二段(简称沙二段)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储层砂体空间展布及控制因素认识程度较低。根据岩心观察、测井解释和地震属性数据,以及岩心物性化验数据和地震反演结果,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及地理环境,确定研究区沉积特征和有利沉积微相,预测储层砂体。结果表明:沙二段处于断陷湖盆向坳陷湖盆转换时期,且埕北低断阶地形呈"多陡多缓、陡缓相间"格局,造成沙二段早期同时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水下扇沉积,中期以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晚期主要发育深湖相;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支流间湾。受物源迁移、湖平面波动、地形差异及水动力条件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区沉积微相具有发育程度不一、微相形态各异、砂泥岩结构多变、垂向相序缺失等特点。水下分流河道和前缘席状砂发育规模较大,砂体储集物性较优;河口坝砂体发育程度较低;水下扇局部发育有利储层砂体。埕北低断阶沙二段中期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程度最高,主力砂体主要集中于研究区中东部,砂体叠合程度高,在近物源构造高部位砂体尖灭程度低,为储层砂体发育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6.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运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了东营凹陷利津洼陷滨县凸起南坡沙四上亚段层序地层格架,识别出扇体及沉积微相类型,并对扇体纵向上的形成期次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滨县凸起南坡沙四上亚段地层为一个三级层序,层序内部细分为3个体系域、7个准层序组,每个准层序组即为不同水动力条件控制下形成的一期扇体;扇体类型以扇三角洲为主,包括前缘水下辫状河道、前缘水下辫状河道间湾、前缘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及前扇三角洲泥5种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识别出每种微相的岩心、测井识别标志,并在层序格架内识别出各体系域内部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可指导研究区下一步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7.
依据野外露头、岩芯、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上古生界中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沉积期的沉积类型、沉积微相特征及沉积相对天然气成藏富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盒8沉积期自北向南依次发育缓坡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相,亚相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湖和浅湖,微相包括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滨湖砂坝、滨湖泥湾和浅湖泥湾;各微相在空间上相互叠置,复合加积;各微相水动力条件的差异造成微相在沉积物成分和组构上各异,导致其成岩作用不同;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发育处密集形成相互叠置的大面积骨架砂体,构成区内主砂带,成为天然气优质储集层,是有利勘探相带;沉积相明显控制优质储集层的分布,进而影响着天然气的富集成藏。总之,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微相是砂岩优质储集层分布和发育的最有利相带,也是今后勘探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海相三角洲砂岩是下印度河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类型和油气勘探目标。以M区块为例,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开展了受水流和波浪作用的海相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并总结了适合该区的三角洲沉积模式。研究表明:研究区三角洲识别出4个亚相,包含三角洲平原亚相、内前缘亚相、外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面积大,平面上呈现向海凸出的半圆形或朵叶轮廓,内前缘亚相靠岸地带三角洲呈建设性,以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为骨架砂体,而外前缘亚相末端指状砂体受到波浪和潮汐作用的冲刷改造,形成大面积分布、独具特色的席状砂体;最后指出了三角洲不同相带砂体与油气分布的关系,为油气勘探部署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辽西金羊盆地是中国北方侏罗系发育最完备地区之一,其主要烃源岩层系北票组为油气勘探关注的重点层位。利用实测剖面、钻井岩心观察及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分析北票组沉积环境与烃源岩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滨浅湖亚相可识别泥质浅湖、砂质浅湖及湖沼沉积,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微相;半深湖成因的暗色泥岩为研究区优质烃源岩层系,湖沼型的暗色炭质泥岩次之;盆地边缘的浅湖及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的暗色泥岩厚度较薄,有机质丰度较低,生烃潜力不大,为中等—劣质烃源岩;优质烃源岩成因模式主要为形成于滨浅湖亚相湖沼环境的含煤层系及形成于半深湖深水成因的烃源岩。该结果为金羊盆地北票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曲流河三角洲存在证据与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厘清桑塔木地区三叠系砂体成因类型,指导油气勘探,利用岩心、钻测井、分析化验及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研究碎屑岩的粒度、结构、沉积构造、砂体的空间展布、地震反射特征等.结果表明:三叠系TⅡ油组具有粒度细、分选磨圆好、发育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呈指状产出,地震剖面上具有前积反射构型,典型相干体地层切片见曲流特征的特点,是典型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同时,研究区曲流河三角洲发育2种亚相6种微相,其中平原亚相发育天然堤、水上分流河道及河漫沼泽微相,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支流间湾3种微相;区内TⅡ油组以发育北部和西南部2个主要方向的曲流河三角洲为主,其中北部三角洲规模大,平原和前缘亚相较发育,西南部三角洲以前缘亚相为主,平原亚相以分流河道沉积为主,前缘亚相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该三角洲的形成与地形坡度及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含油气层段位于中生界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为典型的浅水缓坡型粗粒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粒度概率曲线以牵引和悬浮二段式为主,C—M图以PQ段和QR段为主,宝浪油田侏罗系三工河组划分出12种有成因意义的岩石相,采用Coleman的方案将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划分为:上三角洲平原(洪水线之上)、下三角洲平原(枯水线-洪水线之间)和水下三角洲平原(枯水线之下)3个亚相带。研究区主要发育了(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决口水道(扇)微相、溢流沉积微相、滨湖沼泽沉积微相,河口坝微相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占研究区储层的90%以上,根据砂体的岩石相组合、冲刷程度、水流能量大小的变化规律,其又可分为:充填河道、废弃河道、进积河道3种基本类型。储层物性以废弃河道为最好,单井油气产能亦最高,充填河道次之,进积河道和决口水道(扇)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民丰北带地区深层砂砾岩体钻井数少,常规沉积相研究方法主观因素过多,加之常规地震属性技术无法准确刻画砂砾岩体沉积相边界,导致该地区沉积相边界划分存在分歧。在总结薄层调谐反射理论的基础上,以沉积学规律为指导,应用分频解释技术对东营凹陷民丰北带地区沙四上亚段发育的砂砾岩体的沉积相带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民丰北带砂砾岩体为近岸水下扇沉积成因,细分为近岸水下扇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砂砾岩体发育段在地震频谱上具有频陷特征,是薄层细粒沉积与厚层粗粒沉积的综合地震反映;低频振幅调谐体切片反映扇根沉积特征,中频振幅调谐体切片反映扇中沉积特征,高频振幅调谐体切片反映扇端沉积特征;横向上,砂砾岩体靠近陈南断层分布,由陈南断层向南依次为扇根、扇中、扇端亚相;纵向上,砂砾岩体向陈南断层方向呈退积式发育。该研究成果对岩电关系复杂、常规地震属性较难识别的少井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地区克拉玛依组复杂砂砾岩体的沉积成因,在精细岩心观察描述基础上,利用钻井、测井资料,结合古地理背景分析,研究克拉玛依组沉积特征。结果表明:克拉玛依组属于以牵引流为主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兼具间歇性碎屑流沉积;根据沉积构造与垂向沉积序列反映的不同沉积作用,克拉玛依组辫状河三角洲可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等3个亚相,而Gms-Gm-Gf-Sp、Gi-St-Sm-Sh、Sp-Sh-Sp、Fh-Fm-M2、Gi-Sm-Fr、FrSp-Sm、M1-Sw、Fm-M1等8种主要岩相组合分别对应辫状河道、辫状分流河道、辫流坝、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克拉玛依组为"短源距、物源足、坡度陡、水流强"的水进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该成果为红山嘴地区油气储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豫西铝土矿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豫西地区支建、贾家洼、石寺等十多个大中型铝土矿床地质勘探成果的综合地质研究,并用古构造、古气候、古生物等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豫西铝土矿属于红土-内陆湖(沼)相沉积成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我国陆上产能最大的气田,其主力产气层——二叠纪石盒子群八段岩性致密,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但S47区块作为苏里格气田西区一个重要的新区,有关沉积微相的认识仍存在分歧。在岩心观察、钻井资料及样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S47区块盒8段沉积微相,认为该区盒8段属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并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等5种微相;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叠置砂体,其次为河口坝砂体。沉积微相及其展布特征的新认识为该区储层预测、水平井整体开发提供了地质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大涝坝地区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砂体井资料少,分布集中,沉积微相研究薄弱.根据岩心观察、岩矿鉴定和测井相分析,基于密井网区单井、连井沉积微相,采用叠后波阻抗反演及地震相刻画拟合、匹配和拓展方法,预测疏井网区沉积微相类型,刻画巴什基奇克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结合岩相古地理特征,建立巴什基奇克组理想沉积模式.结果表明:巴什基奇克组岩相主要包括砾岩相、(粉)砂岩相及泥岩相,进一步划分为块状层理砾岩相、含砾砂岩相、斜层理(粉)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粒序层理砂岩相、变形层理(粉)砂泥岩相和氧化色泥岩相;巴什基奇克组主要形成于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和河道间湾等沉积微相类型.该结果可为研究区制定勘探开发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黔北务正道地区早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对铝土矿矿床的控矿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位于赤道附近的炎热潮
湿的古气候环境导致的红土化铁铝质古风化壳是铝土矿形成的先决条件;以页岩为主经长期化学风化形成的古剥蚀区为铝土矿
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而低凹的古地形地貌是沉积或堆积型铝土矿的最佳场所;在半封闭式的相对较为稳定的海湾
相沉积环境下沉积铝土矿含矿岩系,早二叠世大竹园晚期,通过频繁的海进-海退循环,沉积区不断处于还原—氧化环境的交替
变换之中,为铝土矿的形成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沉积相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扇三角洲是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较为发育的一种沉积类型,集中分布在凹陷南部陡坡带一侧,是该区一个重要的勘探领域。根据岩芯、测井、地震、粒度等资料,对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高邮凹陷戴南组的沉积相模式。根据单井沉积相、连井沉积相分析以及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和砂地比图综合分析,确定了戴南组各亚段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编制了戴南组各亚段沉积相分布图。结果表明:高邮凹陷南部陡坡带地形陡,存在扇三角洲发育的条件,也存在反映浅水环境的岩性特点,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反映了近物源的条件,还发现反映牵引流和重力流共存的沉积构造特点;从地震反射特征上看,反射结构不稳定,并发现向盆地边缘加厚的楔形地震相。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戴南组扇三角洲相各微相进行了分析,共划分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亚相,并进一步划分出水上分流河道、漫滩沼泽、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和席状砂等微相,最后详细阐述了各微相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宁武县西红河铝土矿区地质特征的研究,可知:铝土矿为位于奥陶系碳酸盐岩侵蚀面上的一水硬铝石沉积铝土矿矿床,即我国华北地区统称的G层铝土矿;含矿岩系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一段;铝土矿成因类型为碳酸盐岩古风壳钙红土沉积的矿床;西红河铝土矿床为一矿体厚度中等、品位较好的中型铝土矿床。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白垩系沉积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钻井、测井、录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岩石结构构造和古生物,研究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白垩系沉积相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白垩系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相,可以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亚相,以及水上分流河道、漫滩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席状砂、泥滩、滩坝微相.总体为滨浅湖沉积背景,西北部为隆起区,提供物源,向东、南方向逐渐演化为宽缓的斜坡,碎屑物质主要沉积于斜坡的滨浅湖区.从清水河组到连木沁组沉积范围不断往西南部扩大.受湖平面升降、气候变化、沉积物供给等因素的影响,扇三角洲砂体规模较小,滩坝砂体广泛发育,砂体紧靠生油凹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易于形成下生上储型油藏,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