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工程学报》1984,6(4):88-88
▲1984年5月5日至15日,为执行中美地震科技合作中国数字化台网的建设项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震专家蒂尔格纳博士来我所兰州观象台进行安装井下地震计的现场技术指导,我所科技工作者和蒂尔格纳先生就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我国著名地震学家、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地震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编、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善邦先行,因病于1980年4月2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九岁。李善邦先生追悼会5月6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相似文献   

3.
1 研究背景 2021年5月10日清徐县北云支村北发生ML 2.3地震,5月11日太原小店区刘家堡乡王吴村发生ML 2.3地震,5月13日清徐县北云支村北发生ML 2.5地震,5月19日太原小店区刘家堡乡王吴村发生ML 1.7地震,6月30日小店区代家堡村北发生ML 3.0地震.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漾鼻MS 6.4地震序列为前震—主震—余震型,2021年5月22日青海果洛州玛多县MS 7.4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2次地震序列均为走滑型破裂.  相似文献   

4.
对法国地震科研与监测方面的考察概况综述。应法国国立天文与地球物理研究院副院长奥伯特先生的邀请,以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为团长的中国地震考察团一行四人于1983年5月25日至6月8日对法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文章概述了法国的地震活动、地震观测和数据处理、法国从事地震与地球物理研究的主要机构情况以及法国在这些领域的科研现状及动向。文章最后指出,通过加强学术交流和某些方面的科技合作,对促进中法两国地震科学研究的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记录和遥测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使设计和使用能够记录到各种具有所需采样率的地球物理参数的仪器成为可能,而且能够将那些数据以近实时的方式传输到中心处理机构。在这里我们描述在伯克利地震实验室(BSL,前伯克利地震台)一方面我们是如何利用这个最新技术来获  相似文献   

6.
美国专家们在一次“地震危险”学术会议上说,地震时最安全的地方可能是地下。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地震台台长博尔特(Bruce Bolt)博士说:“如果呆在地下15英尺深的地方,地震效应将减少一半。如果在地下30英尺深的地方,其效应将只有地面上的四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7.
利用云南测震台网提供的波形数据及观测报告,采用LOC3D速度模型对2014年5月30日云南盈江MS6.1地震主震进行了精定位,用双差定位法对2014年5月24日至6月30日期间的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地震序列分布显示出较为精细的几何结构,5月24日盈江MS5.6地震序列与5月30日MS6.1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大差异,反映为震群型地震,且MS5.6地震序列后期的余震存在向未来的MS6.1地震的震源集中的时空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笔者作了龙门山断裂带上2001-2007年每年ML3.0地震分布图和2008年1月至5月11日3级地震分布图,发现2008年1月至5月11日龙门山断裂带上发生的3级地震距离5月12日8.0级地震震中较近且较多;除2005年外,其他年份3级地震离8.0级地震震中较远;8.0级地震附近2008年2月14日和2月28日分别发生的3.7和3.8级地震,是该地2005年以来震级最高的地震,说明8.0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地震活动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9.
李善邦先生(1902—1980)是我国地震事业的开创者,1990年4月29日是他逝世十周年纪念日,我们地震工作者深深怀念这位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地震事业的先行者。现将秦馨菱先生的怀念文章和李善邦先生六十岁生辰写给子女的信一并发表,以表我们对李善邦先生的无限怀念。  相似文献   

10.
结构动力学──在地震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AnilK.Chopra(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该书英文版名称为《DynamicsofStructures》已于1996年由PrentlceHall出版.作者现为地震工程界著名国际刊物《地震工程与结构动力学》的...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汶川发生了Ms8.0强烈地震,这是继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8.1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发生的又一次巨大地震.这次地震发生后1个月内,余震不断,最大的余震为2008年5月26日发生的6.4级地震.  相似文献   

12.
《国际地震动态》2012,(2):40-40
1会议概况 陈鑫连先生是我国地震科技工作的老一辈科学家之一,是地形变测量学科的奠基人和引领者,几十年来在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科学研究与地震科技管理等防震减灾事业的多个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适逢陈鑫连先生八十华诞。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与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以及中国地震学会地壳形变测量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发展论坛,以学术研讨会形式恭贺陈鑫连先生八十华诞。本次会议于2011年10月14日至10月17日在咸宁召开。  相似文献   

13.
据1980年5月与6月的有关外电综合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这两个月内的地震活动频繁。5月25日至28日期间接连发生里氏震级6级以上的地震达三次之多,4至5级的地震16次左右,还有数以百计的小地震。25日4小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盐源-云南宁蒗间5.8级地震发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区域历史地震活动、地震地质、震源机制以及地震序列分析,研究表明2001年5月24日的盐源5.8级地震应属于1998年11月19日宁蒗6.2级地震的持续活跃地震.整个地震活动持续时间长达58.6个月.盐源5.8级地震序列特征为主震-余震型,四川地震台网记录自2001年5月24日至2002年5月31日共记录到0.0级以上地震1409次(不含5.8级主震),其中:4.0~4.9级地震6次,最大余震4.7级.余震优势分布大致为北北东-南南西,与地震等震线长轴方向基本吻合,与震源机制解的节面Ⅱ大体一致.推测该地震与近南北走向的构造有关,即近南北向的节面Ⅱ应是地震断层面.  相似文献   

15.
大比例尺活动断层填图工作是我国近两年地震地质研究中的一项主要工作。目的是通过详尽的工作,更深入地研究我国主要活动断裂的几何学、演化历史及形成机制、断裂运动学特征、古地震及大地震重复间隔,为地震预报、工程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减轻地质灾害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了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加强其组织管理和学术指导,在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的协助下,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地震学会、福建省地震局地震综合队于1989年5月7日至11日在福建厦门联合主持召开了“华南沿海地区活动断层标志研讨会”。学部委员丁国瑜先生、国家地震局活动断层填图工作专家组全体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十五"数字测震台网的建成并投入运行,极大地提高了陕西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速报能力,并成功地经受了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考验。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0级地震后至5月31日,陕西测震台网速报地震669个,其中在地震速报规定范围内速报5级以上地震11个。在应对2009年11月5日陕西高陵4.4级地震(Ⅰ类速报地震)和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6.6级地震(Ⅲ类速报地震)及余震序列时,两个主震各种速报参数偏差全部符合地震速报规定对相应类别地震速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序列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我国数字地震台网地震速报结果统计,2008年5月12日14时27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后,截止至2008年5月31日,共纪录到4级以上余震190次(表1),其中4.0~4.9级地震160次;5.0~5.9级地震25次;6.0~6.9级地震5次;最大余震为25日16时21分青川6.4级地震.  相似文献   

18.
从1954年2月11日山丹地震(M_s=7(1/4))发生到现在已三十年了。这是我国解放后发生在有一定人口密度地区的第一个地震。当时有一定伤亡。这个地震发生时正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期。为了对我国各大建设工程地区提供抗震烈度,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李善邦先生、付承义先生和谢毓寿先生以及当时的赵九章所长都积极领导和组织地震工作者完成上  相似文献   

19.
应国家地震局邀请,日本国气象厅地震预知情报课调查官石小有三先生、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教授阿部胜征先生及国立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室长石田瑞穗先生一行三人来华访问,并就我国地震预报研究、观测技术等到本溪市进行实地考察。11月22日在辽宁省地震局举行了学术报告会。参加学术报告会的有省局领导及地震预报研究室、地震学研究室、工程地震研究  相似文献   

20.
1986年5月14日至10月18日,成都市邛崃县南西银杏乡一带发生了一系列地震,其中,2.5级以上的地震27次,3.0级以上的地震12次,最大地震为5月27日7时12分发生的4.2级地震。虽然这次地震强度不高,波及面不广,但经过我们认真地分析研究后,却发现存在一些令人感兴趣的现象和带有某些规律性的特征,这也许对认识一个地震序列在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中所存在的某些规律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