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泉州市海岸线长,海岸带资源开发在泉州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分析泉州市海岸带开发现状为基础,指出海岸带资源与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综合角度出发,提出海岸带资源进一步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对策,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泉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泉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区域背景,文化旅游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及泉州市文化旅游市场的系统分析,提出了泉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岸带自然灾害与环境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论述了中国海岸带的分布和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并对其环境进行评估。分析指出,海岸带既是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带,又是自然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带。鉴于海岸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继续恶化的趋势,今后应在掌握中国海岸带资源环境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海岸带资源环境进行动态监测,预测未来海岸带资源环境发展趋势,从而增强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泉州市宗教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素红 《福建地理》2002,17(2):48-50
泉州市宗教种类繁多,被史学界喻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宗教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本文分析其宗教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5.
泉州市宗教种类繁多,被史学界喻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宗教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本文分析其宗教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6.
海岸带的空间功能分区与管制方法——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伟  陈诚 《地理研究》2013,32(10):1878-1889
海岸带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关系到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优质资源利用效率,成为影响沿海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特征,运用相关分区方法,划分海岸线和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的适宜性空间,获取较高的空间资源配置效率,成为地理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大部分学者从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要素构建指标体系,并对分区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但是由于海岸带具有自然地理的特殊性,所以在指标选择上有较大不同。以宁波海岸带为例,讨论海岸线及海岸带的空间区划指标体系选择和方法应用问题。在借鉴已有区划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方法,在评价海岸线开发适宜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将宁波市海岸带空间划分为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并结合宁波市空间开发现状,提出不同类型区域空间布局调整引导方向和管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南通海岸带滩涂开发类型选择与空间功能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诚 《地理科学》2017,37(1):138-147
海岸带滩涂开发类型选择与空间布局是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岸带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与滩涂开发类型对应关系透视为基础,结合南通海岸带滩涂条件、开发类型演变和区域发展背景分析,提出该地区生态旅游、农业和港口–工业–城镇多元化的滩涂综合利用模式,集成适宜性评价与分区、多部门规划冲突与协调等方法,探讨了南通海岸带滩涂地区生态与旅游、农业和港工城等功能区的空间配置路径。南通海岸带地区三类空间适宜比例分别23.5%,32.7%和43.8%,可以作为海岸带综合管理政策制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东海区大陆海岸带作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探究海岸带高强度开发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有助于揭示海岸带开发强度演变过程与规律,推动海岸带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故文章以东海区大陆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20年7期海岸线与土地利用数据,揭示东海区大陆海岸线、海岸带土地利用的开发利用强度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海岸带高强度开发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东海区大陆海岸带岸线平均移动速率为32.34 m/a,北部区域海岸线平均移动速率(43.54 m/a)大于南部(20.23 m/a)。杭州湾南岸区域在多个时期内海岸线平均移动速率最快,厦门-漳州区域的海岸线平均移动速率较慢。在空间分布上,海岸线变迁较为剧烈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口、海湾以及城市等级较高的沿海区域。(2)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海域等面积不断减少,城镇建设及工矿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海岸带南部与北部的土地开发强度整体较高,中部区域土地开发强度较弱。(3)自然因素奠定了东海区大陆海岸带土地利用开发强度的宏观格局,社会经济要素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泉州市亚热带丘陵山地面积广大,山地资源开发在泉州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分析泉州市丘陵山地利用现状为基础,指出丘陵山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亚热带丘陵山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方向和途径,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岸带是陆域环境和海域环境的交叉和相互作用地带,世界上约有60%的人口居住在这一范围相对较小,但具有高生产力和高价值、动态而敏感的区域。海岸带利用结构与自然、人文资源的开发方式直接相关,其结构由两部分元素组成,一是土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另一是人类社会系统,人类自古以来对海洋的开发就以海岸带为重点和基地。论文根据国际上海岸带利用结构分类,重点分析辽宁海岸带利用结构特征。同时文中应用变差系数、集中化指数、锡尔熵指数(锡尔系数)等定量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辽宁海岸带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经济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全国海岛海岸带开发管理学术讨论会在南宁举行由中国海洋学会海岸带开发管理分会、广西海洋开发保护管理委员会和广西海洋学会联合组织的全国海岛海岸带开发管理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4月25日至29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和有关省、市、...  相似文献   

12.
泉州市亚热带丘陵山地面积广大,山地资源开发在泉州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分析泉州市丘陵山地利用现状为基础,指出丘陵山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亚热带丘陵山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方向和途径,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海南岛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春朗  阎鸿邦 《热带地理》1997,17(4):359-363
本文阐述了基于GIS的海南岛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包括以ARC/INFO为平台的系统功能和结构设计;并制定出海岸带环境管理的指标体系等技术关键和海岸带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路线,这些技术关键亦有益于指导其他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相似文献   

14.
陆海统筹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针对陆海统筹核心区域——海岸带地区开展协调发展水平评价对推动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陆域和海域2个维度构建海岸带复合系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耦合协调度、信息熵和有序度模型对温州市海岸带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探析海岸带开发对温州市海岸带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 陆域和海域子系统的发展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陆域子系统的高值区集中于温州主城区,低值区集中于温州中南部;陆域和海域子系统内部协调发展程度逐步上升,达到良好协调状态;海岸带复合系统耦合度接近甚至达到1,趋于良性共振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也不断提升,达到良好协调状态。② 2010—2018年间海岸带复合系统信息熵逐步下降,有序度不断上升,协调发展趋势良好。③ 海岸带开发对海岸带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为提高陆海能源资源运输与利用能力、改变陆海生态环境、促进陆海产业集聚和加强子系统关联、推动陆海社会文化发展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多年平均高潮线向陆一侧延伸2 km的陆域部分作为研究范围,分析和评价了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状况及问题。结果表明:1)海南岛12个沿海市县位于2 km宽度海岸带内的土地资源共计228 166.44 hm2,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63%;2)文昌市海岸带土地面积及农用地面积均居全省首位,但海岸带建设用地面积最大的为三亚市,其次是海口市;3)海岸带是全省建设用地分布最密集的地带,其建设用地平均密度约为全省的4.5倍;4)海岸带土地利用率高,但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结构尚待优化;5)海岸带土地利用已引起部分地段的生态环境明显退化,这在文昌、万宁与海口3市表现尤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最后从海岸带土地利用程度、利用结构、利用方式、空间布局和开发效益5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海岸带临港工业、海运物流与全球化大生产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岸带是世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大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岸带临港工业迅速崛起并持续高速发展,依托海港建设、大型船舶运输发展起来的临港工业和海运物流,在跨国公司的运作下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大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使资源贫乏的日本快速发展成发达国家;深圳赤湾临港工业区成为中国高效益工业的典范。本文着重讨论了海岸带经济建设中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对地区、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影响,指出中国21世纪应大力开发利用海岸带港湾资源、重点建设全球化大生产的大进大出的基地,建立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岸带产业中心,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南海周边海岸带开发利用空间分异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基于不透水面提取技术、分段分带法和不平等度指数,分析了2010年南海周边海岸带开发利用格局的岸段分异性和沿岸地带性特征及其与海岸地貌、地理区位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南海周边海岸带开发利用空间分异明显,新加坡、中国开发强度较高,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开发强度较低。2南海周边海岸带土地开发强度呈现空间聚集状态,形成了以中国珠江三角洲、泰国湄南河三角洲、马六甲海峡、文莱、菲律宾马尼拉湾为中心的高聚集地区。3海岸带土地开发强度因海岸区位、海岸地貌差异呈现地带性特征,近岸带开发强度高于远岸带,河口岸开发强度高于其他岸段。  相似文献   

18.
泉州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蔡健民(福建省水利水电厅)泉州市处在闽南金三角的北翼,山、海、协、文、旅的优势更为突出。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很快,受交通、电力的制约也十分明显,已引起注意并着手解决。但是从资源和发展的态势来看、水将成为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第...  相似文献   

19.
江苏射阳县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发展规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射阳县现有滩涂面积674.6km^2,目前还在以2.2km^2/a的速度淤涨。该区海岸带动力复杂,生物多样性程度高,海岸带由侵蚀向淤积过渡。滩涂开发中潮间带利用率低于潮上带,土地资源潜力大。但滩涂利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开发利用程度低、效益差,产业部门之间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滩涂生态环境退化,科技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等。根据该区资源条件,其滩涂开发重点应放在种植业、水产养殖业、林业、畜牧业、港口工业和旅游业等方面,并重视“两带”、“三区”、“三大基地”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海岸带环境的空间价值及其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政策选择实验的方法, 对天津市沿海地区居民的政策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 定量地考察了海岸带环境 的价值及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属性居民之间呈现的空间差异, 对不同类型经济开发的空间影响强度, 及海岸带开 发、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包括, ①工业开发明显降低了居民的效 用, 说明在目前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下, 工业开发是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 需要通过产业和环境政策的统 筹和协调来解决工业开发与环境承载力的矛盾。相反, 渔业开发仍然会带来正面的综合效益, 因此, 渔业作为天津 沿海地区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是适宜的。②塘沽和汉沽地区海岸带环境的价值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例如, 在塘沽区, 港湾开发和娱乐业的发展给居民带来负面影响, 而在汉沽区, 这些开发所带来的影响不显著。因此, 应该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海岸带管理政策的重点和目标, 并实施差别化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 对产业开发格 局进行调控。③不同类型人群对于海岸带政策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因此有必要根据各类人群的空间集聚程度制定 有针对性的政策。上述研究结论为海岸带管理的定量决策, 如凝炼各地区海岸带规划的目标、制定产业开发的生态 补偿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