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在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医五态人格的现状及不同特征护理专业学生中医五态人格的差异,为提升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长沙市某高校的721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医五态人格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与全国同年龄常模人群相比,护理专业学生太阳、少阳人格维度评分较低,少阴、太阴人格维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人群阴阳和平人格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护理专业学生太阳、少阳人格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女性护理专业学生(P<0.01)。城市护理专业学生在太阳、少阳人格维度显著高于农村护理专业学生,在少阴维度方面低于农村护生(P<0.05,P<0.01)。独生子女的太阳人格维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在其他各维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专业学生中医五态人格量表评分中,少阴、太阴人格维度评分偏高,院校应对其心理健康进行关注,在培养的过程中依据其性格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2.
介绍朱镇华教授辨治鼻源性头痛的临证经验。朱教授认为本病与肺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外感邪气,郁于肺经,肺失宣降,邪毒循经上犯鼻窍,阻遏清阳,不通则痛而发病;久治不愈,耗伤脾气,脾运化失司,致清阳不升,清窍失养,不荣则痛而发病。临床上从鼻源性头痛部位辨治,痛在太阳,选蔓荆;痛在阳明,选白芷;痛在少阳,选川芎、柴胡;痛在少阴,选细辛;痛在厥阴,选吴茱萸。同时,根据五行相生理论和脏腑学说,灵活应用“培土生金法”,以参苓白术散为代表方剂,临床上随症加减,治以健脾补气、益肺通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介绍曾莺教授从太阳、少阳经两感角度辨治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致慢性湿性咳嗽的经验。曾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肺之窍”,病因病机为太阳、少阳两感,肺卫失宣,病理因素常夹风、痰、滞、虚等,治以和解少阳、宣肺止咳,并根据病理因素相兼主次,佐以祛风化痰、运脾消食和益气固表等治法。方选小柴胡汤和三拗汤为主,随证加减。同时重视局部穴位按摩和饮食起居调护,做到治疗、调养和预防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4.
通过筛选、整理《伤寒论》中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的条文,以探索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六经病证的关系,阐明《伤寒论》中对围绝经期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的特点。《伤寒论》中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常见六经证型有太阳中风证、阳明经热证、少阳腑证、太阴寒化证、少阴热化证、厥阴寒热错杂证,常用经方有桂枝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栀子豉汤、小建中汤、附子汤、黄连阿胶汤、乌梅丸等。采取六经辨证法能为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封继宏副主任医师运用疏风祛痰固本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经验。封师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与肺、肾关系密切,多因感受外邪导致气道挛急而发;病久入络,痰饮阻肺,气机升降失调,迁延难愈;后期正气亏虚,肾不纳气,一遇外邪引动,咳喘即发。治疗上首当疏风解痉,继之祛痰和络,后期注重固肾纳气,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介绍罗铨教授运用加减散偏汤辨治顽固性偏头痛经验。罗教授认为凡辨证为肝胆气郁、少阳经腧不利的顽固性偏头痛,可从疏通少阳经气为主入手治疗,兼顾厥阴经腧,疗效可期;罗教授结合现代人群发病特点及地区差异,在经方散偏汤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加减散偏汤,治疗本病获得良效。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介绍国医大师刘祖贻老从少阳肝胆论治不寐的经验。刘老认为不寐的根本病机在于阴阳失交。而少阳作为阴阳转换之枢纽,肝胆升发互济能助阴阳之交合,少阳不利、肝胆气阳亏虚则会导致阴阳交合出入失常。故其论治不寐多从和解少阳、温通肝胆出发,因调和脾胃能升肝降胆并调和少阳枢机,温通肝胆时又可借滋阴药以阴中求阳、阴长阳生,故常佐以调和脾胃之品及滋养肝肾之药,疗效颇著。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认为,失眠与少阳枢机不利、肝失疏泄或肝不藏血、卫气输布失常有关,而少阳相火不足、肝失疏泄或肝血不足、肺失宣降亦致阳痿。本文拟从分经论治角度探讨阳痿合并失眠,从胆论治以温胆汤加减,从肝论治以逍遥散加减,从肺论治以补肺汤加减,以期拓宽中医男科诊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乳腺癌患者中医五态人格与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22年2~8月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收治的290 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五态人格测验量表(简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展开调查。采用SPSS 26.0分析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医五态人格、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三者间的关系,采用Bootstrap法构建中介模型并检验。结果:面对维度与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人格、社会支持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少阴、太阴人格呈显著负相关(P<0.05)。屈服维度与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人格、社会支持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太阴人格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在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太阴人格与面对和屈服维度起中介作用。结论:本组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处于中等,同时在面对疾病时更倾向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积极应对的心理倾向低于正常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医五态人格能够预测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起着中介作用。建议医护人员可通过五态人格来初步判断乳腺癌患者倾向采取的应对方式,并根据其个性特征,因人制宜地制定心理疏导策略;同时帮助患者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并充分利用,促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减少负性应激事件对个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总结葛金文教授基于“分经论治”理论运用散偏汤合选奇汤治疗偏头痛的经验。葛教授结合偏头痛部位、性质、证候特点,确定病变所属经络并发现偏头痛责之太阳、少阳、阳明三经,故以“分经论治”理论为指导,因经遣药,经证结合,临床上运用散偏汤合选奇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偏头痛。其巧妙之处有:一则三经分治,重用引经药;二则多用风药,头居高位,风药轻清上扬,辛散之性可达病所,调和气血,通利关窍,开散郁遏之经气;三则随证化裁,根据各种兼证的偏重加减专药,临床上常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介绍陈国忠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阐述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脾胃枢机不利。在临证辨治中紧扣病机,提出以疏调枢,疏调气机、化湿升降,遂其本性的治疗方法。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降汤基础上创化湿升降汤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阐明了阴阳离合运动的六种象态。本文通过阐述三阴三阳中阳明与太阴的关系,分析了阳明、太阴功能失常导致的疾病病机。麦门冬汤为《金匮要略》中的名方,笔者通过分析麦门冬汤的组方原理,认为其具有“降阳明、开太阴”的作用,并通过辨别阳明、太阴“欲解时”的时段症状,辅助诊治麦门冬汤证,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近20年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视神经萎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VIP 1998—2018年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相关文献,对其中的选穴规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检索出相关文献51篇,涉及经脉14条、腧穴63个,选用腧穴的所属经脉按其应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23.29%)、足少阳胆经(14.44%)、足阳明胃经(10.83%);使用频率超过3%的主穴有睛明、球后、风池、攒竹、承泣、太阳、合谷、百会、足三里、上睛明;使用频率超过5%的配穴有太溪、三阴交、足三里、肝俞、合谷、肾俞、光明;经外奇穴使用率为11.55%,经验穴使用率为4.51%;腧穴分布依次为眶周(34.66%)、四肢部(38.81%)、头项部(14.08%)、腰背胸腹部(14.08%)。结论: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选穴以足三阳经与经外奇穴为主,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的使用穴位个数、使用总频次为最高;主穴的选择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与经外奇穴为主,配穴以足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以及足少阴肾经为主;选穴的部位集中在眼眶周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取穴规律,以期为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取穴提供指导。方法: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针灸”为检索词,查阅中国知网(CNKI)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其中所选用的腧穴进行整理、归纳,分析腧穴的种类、归经、所属部位及使用频次。结果:纳入文献共34篇中,用穴共72个,其中十四经穴66个,经外奇穴6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461次(其中主穴117次,配穴344次);最常用的主穴有足三里、胃脘下俞、肾俞、脾俞、三阴交、合谷、关元、肝俞、曲池、太溪;归经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为主;特定穴中以背俞穴、合穴及经外奇穴为主;配穴主要以病变四肢取穴为主。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以背俞穴结合病变四肢取穴为主,主穴与配穴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中有关便血的诊治对理解经典与指导临床实践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伤寒论》中关于便血的部分条文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太阳、阳明瘀热互结之蓄血证,少阴寒化证,厥阴阳复太过的便血成因,同时归纳总结其证治规律,并与现代疾病的病因病机相联系,以期为便血的内科治疗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介绍赵瑞成教授辨治眩晕的临床经验。赵教授认为眩晕之疾,病因虽繁,但以虚实为纲。虚证多责之脾肾,或清阳不升,或肾精不足;实证多责之于肝,或风阳上扰,或痰瘀蒙塞。临证以升阳举陷、益肾通络、息风化痰为法,灵活运用补中益气汤、益肾通络汤、息风化痰通络汤加减,多获良效。并附验案3则,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介绍金劲松教授治疗肾性水肿的经验。金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主要在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临证分为肺脾气虚,风邪外袭、脾肾气虚,水液停聚、肝肾阴虚,瘀水互结三型,分别治以益肺固表,健脾利水、补益脾肾,化气利水、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之法。并配合西药、中医食疗及中医外治等法综合治疗,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8.
介绍宣伟军教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的经验。宣教授治疗耳鸣从整体出发,强调辨证论治,尤其注重从肝脾肾瘀立论,临证以虚实为纲、肝脾肾瘀为目进行论治。实证耳鸣多责之肝胆,方用自拟疏肝止鸣汤;虚证耳鸣多责之脾肾,方用自拟健耳止鸣汤加减。并融合现代药理及病因病机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19.
基于脏腑辨证,帕金森病以往多从肝风论治;基于气血津液辨证,多从气血解释,而从津液的角度认识帕金森病,却少有言及。本文从津液角度整理古籍和临床治疗经验,对帕金森病的病因进行探讨,提出治肾以复津液上腾之下本、治脾胃以复津液升降之中轴、治肺以复津液敷布之上源的治法,以期丰富帕金森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与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从壬寅岁末我省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的季节气候及其发病时比较普遍多见的证候分析,认为此次疫病多属“寒湿疫”类。按《伤寒论》六病分类,多以太阳少阳合病为主。其病因病机为疫毒挟寒、湿之淫邪外侵,痹阻太阳,闭塞肺气,困扰胃肠,郁结少阳,乃至化热生毒,酿痰成瘀,殃及心、脾、肝、肾等。其发病急剧,传变迅速,往往诡异缠绵,吉凶难料。故治疗贵早贵快,初起就需表里同治,寒温并用,即外解表邪以驱毒,内清里热以解毒,尽快分消表邪疫毒,截断病势,方以自拟柴胡羌蒲汤加减;若病情发展,形成感染性肺炎,则宜根据辨证,分清寒热,分别采取清肺解毒、化痰止咳,或温肺化饮的法则治之,以自拟清肺化痰解毒汤或经方小青龙汤加减。恢复期,则以扶正气、祛余邪并施为大法,需因人而异,辨证分析,随机调治。附验案6则,分析病机及疗效机制,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