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根据脏腑经络理论,试从脾肝肺心肾五脏与胃的关系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认为从脾胃论治CAG,对于痰湿中阻者,中医当治以除湿化痰、理气和中,可选平胃散、二陈汤之类的燥湿化痰之剂;痰湿日久化热者,在治疗上当以清化热湿、和胃消痞为法,可选用连朴饮、清中汤之类的清热祛湿之剂加减;对于脾胃虚弱之CAG患者,在治疗上当健脾益气、升阳举陷,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从肝胃论治CAG,当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消痞,可予以五磨饮子、越鞠丸之类的方剂加减。脾胃虚,兼见肺病者,当治以升阳益胃。临床上对于负面情绪较重的CAG患者要重视从心胃论治,可选用天王补心丹、安神定志丸之类的方剂,通过安心神来调理脾胃。对于病程相对较长的CAG患者,在治疗上应当勿忘从肾论治。  相似文献   

2.
李东垣认为饮食不节、形体劳役导致脾胃虚弱,元气不足。脾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脾病可致他脏病,他脏病亦可导致脾病。其调理脾胃虚弱,常根据症状、季节、脉象的异同灵活用药。心脾同病须用泻心火之药,肺脾同病须用泻肺之品和益气扶正之药,肝脾同病须用风药泻之,肾脾同病须用泻肾水及泻阴火伏炽之药。并强调治疗肝、心、肺、肾,或补或泻,都不可忽略调理脾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叶天士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方法:统计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六·泄泻》中的药味出现频次,并对其按药物功效分类,从泄泻病因和涉及脏腑两方面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叶天士治疗泄泻用药以利水渗湿药、补虚药、理气药、化湿药最多,频次上以茯苓为最多,出现频率较高的药对有陈皮、茯苓,人参、茯苓,茯苓、泽泻;脏腑辨证多从脾、肝、肾论治,重视脾虚,药物归经以脾胃两经最多。  相似文献   

4.
参阅《难经》之泻南补北法古今医籍文献,差异性的从“东方实,西方虚”何之谓也;“泻南补北法”以度为重;“母”“子”相关论阴阳;母子补泻与泻南补北之异同;何谓“金不得平木也”5个方面辨析,以期为同道探讨泻南补北法之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谢静副教授从脾肾论治小儿遗尿症的经验。谢静认为,小儿遗尿不仅责之脾肾阳虚,脾肾之气阴不足亦对其有重要影响,故基本病机可总结为脾肾不足,膀胱失约。治疗方面不仅温补脾肾之阳,同时注意顾护脾肾之气阴。临床常以自拟遗尿方加减健脾益肾,固涩止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附验案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6.
多寐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发作性嗜睡病、精神病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多寐与脾胃关系越来越密切。《周易》提出脾为五脏之始,《黄帝内经》从经络循行、卫气产生及作用阐述了多寐与脾胃关系;古代众多医家论述了多寐可归咎于脾胃气虚、脾胃阳虚、痰湿困脾;现代各医家从脾胃论治多寐,效果甚佳。脾胃虚弱是多寐之本,中医论治多寐当以脾胃为先,根据临床情况,同时兼顾调理其他相关脏腑。  相似文献   

7.
介绍李定祥教授运用“利小便实大便”法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经验。李教授认为湿邪是功能性腹泻的主要病理因素,论治本病时重视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临床常用“利小便实大便”法,用药以淡渗利湿为主,兼顾脾胃;配合风药升清,寓升于降;同时滋敛肺肾,寓补于泻;以中病即止为原则,以利止为度;取得了良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基于脏腑辨证,帕金森病以往多从肝风论治;基于气血津液辨证,多从气血解释,而从津液的角度认识帕金森病,却少有言及。本文从津液角度整理古籍和临床治疗经验,对帕金森病的病因进行探讨,提出治肾以复津液上腾之下本、治脾胃以复津液升降之中轴、治肺以复津液敷布之上源的治法,以期丰富帕金森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与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介绍郭慧如教授从肺胃论治青春期痤疮的经验。郭教授认为,青春期痤疮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在肺胃,标实为风、湿、热邪;治疗应以疏肝和胃、宣肺透表、清热祛湿为法;自拟清痘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整理《伤寒论》中关于“心悸”的论述,发现《伤寒论》中论治心悸的内容分散于“太阳”“少阳”“少阴”“厥阴”四篇中。病因各有不同,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虚以先天亏虚为主,或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乏源,心脉失养;实以气机郁滞为主,气之升降出入失常,精血津液运行受阻,痰瘀由生,痹阻心脉。病位以心为主,与肝、脾密切相关。本病可分为气血亏虚、阳虚水停、阴虚阳亢、阳气郁滞、肝郁气滞5个证型,在治疗上应从把握病机出发,首辨虚实,对于虚实夹杂者,辨清主次,虚者益气、补血、温阳,配伍养血安神之品;实者理气、温通、化饮,配伍重镇安神药物,辅以心理疏导,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心系病证包括心悸、不寐、健忘、癫狂、痴呆等病种,陈士铎在《辨证录》中对此均有阐述。通过阅读《辨证录》,采用整理总结条文的方法,按理法方药的次序对其心系病证学术思想进行探讨,发现陈氏重视病因鉴别,探究病机充分联系五脏,论治时强健胃气、补助胆气、心肾同调,组方推陈出新、不泥于古,疗效往往一剂便知,数剂则愈,可师可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邵祖燕教授针药结合从脾胃论治失眠的临床经验。邵教授认为脾胃失调是引起失眠的关键,临床治疗多从中焦入手,应用健脾益气、调和气机、化痰除湿、清热化痰、理气活血等治法,分别选用归脾汤加减、逍遥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苓桂术甘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减、黄连温胆汤加减、自拟五丹胃福汤加减等方剂,并配合针刺治疗,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取得显著疗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3.
介绍刘恩顺教授运用化痰祛瘀法治疗慢性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经验。分别论述从气虚论治和从痰瘀论治的理论基础和临证用药,对肺脾气虚和肺肾气虚患者,常以补气理气滋阴药同用;对痰瘀阻肺型患者,常以燥湿化痰、活血化瘀、行气药同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臧力学教授治疗痛风的经验。臧师认为,经脉痹阻为痛风的主要病机,治疗上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分期论治。急性期经络阻塞而致关节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治以清热利湿、宣痹通络为主,自拟痛风I方治疗;缓解期伤及脾肾之阳气,应从脾肾论治,治以健脾祛湿、补肾强筋,自拟痛风Ⅱ方治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介绍曾普华教授从癌毒致虚论治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经验。曾教授认为,肝癌主要是人体正气亏虚,癌毒侵犯所致。其中,早期病位在肝,伤及脾胃;中期病位以肝脾胃为主,波及于胆;晚期病位以肝胆脾胃肾为主,累及五脏六腑。血瘀、邪毒、正气虚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贯穿于肝癌整个病程。肝癌的基本治则为“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16.
介绍朱莹教授从脾胃论治失眠的经验。朱教授治疗失眠常从脾胃入手,其认为脾胃居于中焦,主运化司升降,若脾胃和则气机畅、浊气降,气血调和而神有所养,心肾相交,营卫阴阳调和则寐安。临证治疗以健运脾胃为主,喜以四君子汤为基础,但不拘泥于一方,注重整体辨证,个体化治疗,用药灵活,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介绍王遵来主任医师从肺论治月经病的经验。肺主宣发肃降、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如雾露之溉,下达精微于胞宫,调畅月经的疏泄,与妇人月经病有着紧密联系。肺参与营血的生成,推动气血运行,与肝肾联系密切。一旦肺脏发生病变,除了引起咳嗽、水肿等肺系疾病,也会导致月经病。王遵来从宣通肺气、补肺滋阴、泻肺祛邪论治月经病,取得较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林珮琴《类证治裁》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脾胃病及新方研发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构建《类证治裁》治疗脾胃病的方剂数据库,并对其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高频组合与核心组合的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123首,涉及药物142味。用药频次≥20次的共8味,其中甘草应用频次最多。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脾、肺、胃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类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物高频组合16组,通过聚类分析得到药物核心组合3组。结论:林珮琴治疗脾胃病始终秉持“以补益脾胃为本”的理念,补行并重,补清兼顾,为现代中医学诊治脾胃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翻阅大量古文献,从吞咽的生理机制、咽喉部经络分布及吞咽障碍的病机、病性、病位、经络辨证选穴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从经络辨治吞咽障碍,认为咽部经络气血功能失常为吞咽障碍的核心病机,此病的发生多与大肠、小肠、脾胃、肝、肾、心、三焦经及督、任脉有关,其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重点选择上述经脉上的穴位,并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的原则,选取针灸处方进行相应的补泻治疗。  相似文献   

20.
介绍胡学军教授运用加味桂枝茯苓丸从痰瘀论治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胡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该病晚期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本虚先为肺气虚,渐及脾肾心诸脏,标实多为痰瘀互结,故胡教授从痰瘀论治,拟方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