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用踩跷推拿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踩跷推拿配合人工牵引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各项评分及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以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踩跷推拿技术配合人工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推拿法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刀整体松解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小针刀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87%,对照组为81.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舒肩汤辅以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 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75 例。对照组予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肩汤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采用肩功能Neer功能因子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定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并评定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72/75),对照组为84.0%(6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肩功能Neer功能因子评分及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肩汤辅以针灸对肩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单用针灸疗法更具优势,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减轻肩部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推拿疗法配合中药自热贴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 例寒湿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 例。治疗组采用推拿合中药自热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2组均治疗20 d。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0%(97/100),优于对照组的86.0%(8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O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配合中药自热贴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推拿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综合评分(JOA评分)评定2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8.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有助于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改善,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联合针刀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下腰痛患者92 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6 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导热联合针刀疗法,对照组单用银质针导热治疗。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腰椎屈曲范围、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30%(42/46),对照组为76.09%(35/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腰椎屈曲范围及ADL、VA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银质针导热联合针刀运用于慢性下腰痛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腰椎屈曲范围,减轻疼痛,提高腰部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内热针配合减压系统治疗肾虚型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肾虚型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内热针配合减压系统治疗,疗程为7 d,第1天为内热针治疗,后6 d采用减压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每天1次,疗程为7 d。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后的疼痛及日常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热针配合减压系统治疗肾虚型慢性腰痛在远期疗效上优于温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CT引导关节腔注射治疗骶髂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 例骶髂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CT引导关节腔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1次,治疗2周,随访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6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血沉(ESR)的水平变化,比较2组治疗2周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组为83.33%(2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VAS、ODI评分及IL-1β、ESR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过程中无晕针、过敏等不适;治疗后随访,2组均未出现治疗部位渗血、渗液、肿胀、疼痛、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CT引导关节腔注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骶髂关节炎炎症反应,显著缓解关节疼痛,极大改善腰椎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刺血药罐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 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 例)和对照组(32 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刺血药罐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腰椎功能[日本矫形学会(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7%(32/33),对照组为90.63%(29/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配合刺血药罐能够有效改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及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督温肾法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通督温肾法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温针灸治疗。2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评分、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通督温肾法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普通温针灸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腰背部功能,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肩关节功能(C-M评分)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6%,对照组为76.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M评分、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单用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浮针刺法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 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浮针刺法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45/50),对照组为80.00(40/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刺法配合电针治疗LDH临床疗效确切,可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型浮针配合点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为新型浮针针刺配合点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痛点曲安奈德注射液封闭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浮针配合点穴治疗肩周炎在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肩部活动度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热针联合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内热针针刺患侧腰骶部及臀部肌肉加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加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2个月时VAS评分、JOA量表评分和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及治疗后2个月时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JOA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2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及治疗后2个月时治愈率、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内热针联合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且优于牵引联合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刃针配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3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采用刃针联合龙氏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4%,对照组为7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VAS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及2组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配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活血止痛膏外敷联合大关节传统松解手法治疗肩周炎粘连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 例肩周炎粘连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 例。2组均在臂丛麻醉下予大关节传统松解手法治疗,治疗后均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并配合针刺及肩周推拿等中医康复物理治疗;治疗组则加用经验方活血止痛膏外敷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肩关节功能(C-M)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69%(38/41),对照组为78.04%(32/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C-M评分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采用经验方活血止痛膏外敷联合大关节传统松接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可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穴疏导配合痛点揉拨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经穴疏导配合痛点揉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优于对照组的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肩关节活动情况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穴疏导配合痛点揉拨手法治疗肩周炎,能有效提高肩关节活动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贴敷消炎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贴敷消炎散的疗法相较于单一的电针疗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将120 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量表(JOA)、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分别对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2组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54/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评分、VAS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LDH疗效确切,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而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