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教学法在中医院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在湖南省中医院实习的10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三位一体”法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带教。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对2组学生的教学效果作出评价。结果:观察组的实践技能操作、病例分析评分及考试成绩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理论知识评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案例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及查阅文献能力得到提高的学生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教学法可提高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学习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学生的满意度高,是一种较好的临床带教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妇科学病案库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级中医妇科学专业研究生6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观察组应用病案教学法,对照组未应用病案教学法。根据《中医妇科学》考试成绩比较教学效果,对观察组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中医妇科学》考试成绩观察组为(85.27±7.85)分,对照组为(77.04±8.2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病案教学十分满意者5名(16.67%),满意者20名(66.67%),一般满意者4名(13.33%),不满意者1名(3.33%)。结论:该病案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学效果,且学生满意度高,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EBN)教学方法对中医护理教学查房中护生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 名本科护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中医护理教学查房;观察组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运用EBN教学方法进行中医护理教学查房。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测量表(CTDI-CV)评价2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实习第4、6、8、10个月观察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排除时间因素、干预因素,2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的干预效应与时间效应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在中医护理教学查房中运用EBN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本科护生的临床评判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开展嵌套式教学模式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长春中医药大学2018级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对象分为“嵌套式”教学班(观察组)和传统教学班(对照组),通过对比研究法,比较2组教学效果满意度及成绩考核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教学效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终结考核成绩及过程考核成绩中的学习能力、学习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过程考核成绩中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依托新型教学模式,可实现优化教学改革任务,提升教学价值层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调运枢纽”推拿法在厌食症患儿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调运枢纽”推拿治疗与相应护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31%,对照组为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运枢纽”推拿法护理干预厌食症患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8 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4.87%(37/39),对照组为79.49%(31/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中医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对脑出血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60 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快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干预结束后,比较2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Fugl-Meyer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ADL和Fugl-Meyer评分干预后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0%(30/30),对照组为90.00%(27/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0.00%(3/30),对照组为23.33%(7/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配合中医护理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所采取的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的痉挛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88%(46/49),高于对照组的75.51%(37/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痉挛情况恢复良好,肌张力1级与1+级患者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痉挛情况,极大地提高患者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BL合CBL在中医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实习的2012级中医学本科生4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名。观察组采用PBL联合CBL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带教。比较2组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对学生、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学生为95%(19/20),教师为100%(20/20)。结论:P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实施耳穴压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促进妇科围手术期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将70 例妇科围手术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配合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耳穴压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SAS、SDS评分入院和出院时组内比较,以及出院时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非常满意”率为85.71%(30/35),优于对照组的57.14%(2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手术期实施耳穴压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长蛇灸对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长蛇灸护理干预。观察2组临床效果、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干预组为96.7%,对照组为9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满意率和总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蛇灸可提高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能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与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方法:将100 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与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干预前后舒适度、焦虑、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0%(47/50),对照组为78.0%(39/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舒适度评分、焦虑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49/50),与对照组的80.0%(40/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焦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并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死恢复期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脑梗死恢复期便秘患者8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脑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中医护理方案。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干预前后自主排便次数、Bristol粪便性状、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并评价观察组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5%(39/40),对照组为70.0%(2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主排便次数增加,Bristol粪便性状改善,PAC-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护理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显示,患者更倾向于穴位按摩,艾灸疗法次之。结论:中医护理方案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恢复期便秘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改善卵巢癌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96 例接受TP方案化疗后出现胃肠道反应的卵巢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措施。比较2组干预第3天恶心、呕吐情况,干预前与干预第7天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第3天恶心、呕吐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93.75%(45/48),对照组为83.33%(40/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P方案化疗后的卵巢癌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促进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 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康复护理,临床施护15 d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和肢体活动能力(FM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BI、FMA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习惯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足月分娩率,SDS、SAS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足月分娩率观察组为91.14%,对照组为81.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受孕率、超过原流产孕周率、孕期达12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DS和S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87.35%,对照组为4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习惯性流产患者足月分娩率,减轻其抑郁和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生脉炙甘草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小儿心肌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气型两虚型小儿心肌炎恢复期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辅酶Q10,治疗组服用生脉炙甘草汤,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90.0%(27/30)(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炙甘草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小儿心肌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ICU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ICU患者182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1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融入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结束后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ICU综合征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2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ICU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为8.79%(8/91),低于对照组的31.87%(29/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6.70%(88/91),高于对照组的80.22%(73/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ICU患者可有效降低ICU综合征发病率,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效保障ICU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并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痰湿体质中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痰湿体质中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干预2个疗程。通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调查表评估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通过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痰湿体质中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隔药灸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干预,观察组予以隔药灸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干预,2组均治疗20d,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4%(28/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SAS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30/30),对照组为83.3%(2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可以显著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疼痛,缓解焦虑状态,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