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化中生代盆地火山——沉积序列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化中生代断陷盆地(前人称三源浦盆地)以频繁的沉积作用和火山作用为特征,形成了多旋回的火山—沉积序列,表现为火山爆发相、溢流相与冲积扇相、湖泊相的反复交替,并发育了湖相火山碎屑浊积岩系〔1〕。盆地演化经历了早期非补偿阶段、早期熔浆充填期,火山喷发期后非补偿沉积阶段、晚期熔浆充填期,构成二个大的火山—沉积旋迥。  相似文献   

2.
云南楚雄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沉积建造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贻军  孟祥化 《现代地质》1998,12(4):576-581
根据沉积建造的类型、系列和体态认为楚雄盆地在晚三叠世经历了3个明显的发育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聚敛碰撞阶段,发育了黑色页岩建造和碳酸盐复理石建造;第二阶段为构造相对静止期,发育了火山复理石建造和陆源复理石建造;第三阶段为盆地充填阶段,发育了海相磨拉石建造和陆相磨拉石建造。3个阶段中的沉积建造属于次稳定型和非稳定型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北京西山侏罗纪盆地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赵越  崔盛芹等 《地质通报》2002,21(4):211-217
沉积盆地的形貌、充填及变受区域大地构造的影响和控制。北京西山株罗纪盆地是在三叠末开阔谷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叠纪末或早株罗世初,开阔的谷底沉积了山间河流相的杏石口组。早侏罗世中期,盆地被溢流和喷发的南大岭组玄武安山岩充填。北京西山株罗纪盆地早期沉积是恢复其原型盆地的重要依据。中株罗世早期是全区重要的成煤期,下窑坡组为湖泊-三角洲及沼泽相。中株罗世中期,北京西山盆地逐渐封闭,上窑坡组上部沉积已经在宁静中孕育着风暴。中株罗世中-晚期,燕山运动主幕强烈爆发,盆地在接受了龙门组粗碎屑快速充填后,开始在九龙山期分化,盆地沉积中心向北迁移,在晚株罗世期间消亡。北京西山株罗纪盆地的演化及其变形的动力学背景与西伯利亚地块和华北地块在中-晚株罗世的碰撞拼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华南西部新元古代中期沉积盆地性质及其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桂北,新元古代丹洲群出露在九万大山至越城岭一带,为一套角度不整合在中——新元古界四堡群变质岩系之上,整合于南华冰期沉积之下的浅变质/未变质沉积岩夹火山岩组合。本文通过对罗城黄金丹洲群剖面的沉积相及沉积序列研究表明:白竹组至合桐组为冲洪积相(移地滨岸相)、三角洲相、浅海陆棚相、碳酸盐缓坡(台地)、深水陆棚相(或欠补偿盆地相)等沉积组合,拱洞组为深水浊积岩、浅海陆棚相沉积组合,晚期为滨浅海相或三角洲相组合。综合剖面沉积相、沉积层序以及其中多幕式的火山—岩浆活动等沉积记录分析,作者认为与新元古代新生沉积盆地开启相伴的双模式的、同期的、一系列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沉积盆地早期的海侵上超和饥饿沉积,晚期差异沉降和快速充填,以及与盆地演化阶段相伴的幕式火山岩浆活动等一系列事实与弧陆碰撞模式是相矛盾的,丹洲群及其相当层位地层应为裂谷盆地充填序列,其盆地演化的阶段性可能是地幔柱幕式活动的沉积响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燕山褶断带下板城和承德地区中生代三个世代的盆地沉积记录和变形分析,阐述了中生代燕山板内造山的发展过程。这三个中生代盆地从老至新分别是三叠纪至中侏罗世时期的下板城盆地,中侏罗世晚期至晚侏罗世的承德—上板城盆地,早白垩世的北台盆地。三个盆地发育的沉积充填序列构成了区域中生代时期的三套构造层。下板城盆地为一倒转向斜,盆地沉积充填序列为河流—冲积相沉积;承德—上板城盆地为一不对称向斜,盆地沉积充填序列为火山—冲积相沉积;北台盆地为宽缓的向斜,盆地沉积充填序列为火山沉积序列。三个世代盆地之间的变形是不协调的,应分别属于原地复杂变形的不同构造层,较新的盆地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覆盖在经历了强烈褶皱变形的较老地层之上。划分三套构造层之间的两个区域性角度不整合的时代分别为160MA前和135MA前,相当于燕山运动A幕和B幕。  相似文献   

6.
新疆阿尔泰山南缘克兰盆地沉积构造演化与铅锌成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位于西伯利亚板块阿尔泰大陆边缘的克兰泥盆纪火山沉积盆地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其沉积构造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酸性火山-沉积阶段、中期基性火山-沉积阶段、晚期碎屑沉积阶段。盆地构造演化的各阶段都伴随着特定的成矿作用,形成了相应的矿床类型。在早期酸性火山-沉积阶段,主要表现为英安质-流纹质酸性火山活动及VHMS型铅锌成矿作用;在中期基性火山-沉积阶段,主要表现为玄武质基性火山喷发及SEDEX型铅锌成矿作用;在晚期碎屑沉积阶段,主要表现为陆源碎屑沉积作用,成矿作用相对甚弱。  相似文献   

7.
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Rodinia超大陆解体的前奏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王剑  刘宝珺  潘桂棠 《矿物岩石》2001,21(3):135-145
沉积学研究表明,华南新元古代沉积盆地具典型裂谷盆地沉积演化特征。代表裂谷盆地早期形成阶段的成因相组合有:冲洪积相组合、陆相(或海相)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相组合、滨浅海相沉积组合、淹没碳酸盐台地及欠补偿盆地黑色页岩相组合;而代表中、后期形成阶段的成因相组合有:滨岸边缘相至深海相组合,冰期冰积岩相组合、碳酸盐岩及碳硅质细碎岩相组合。华南裂谷盆地岩相古地理演化经历了5个重要的时期,整体上反映了一个由陆变海、由地堑-地垒相间盆地变广海盆地、由浅海变深海、盆地上小变大的演化过程。裂谷盆地的形成经历了裂谷基的形成、地幔柱作用与裂谷体的形成,被动沉降(下坳)与裂谷盖的形成三个阶段。华南裂谷盆地的形成演化与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时期的裂解作用密切相关,它是超大陆解体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燕山构造带滦平早白垩世盆地沉积过程和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滦平盆地是燕山构造带内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早白垩世伸展盆地。对盆地内沉积岩相和相组合的详细分析结果显示,盆地内部发育不同的沉积相带并显示明显的空间变化。盆地北部和西部边缘以冲积扇砾岩和扇三角洲砂岩、砾岩沉积为主,盆地中心为湖泊细粒沉积。河流相砂岩和砾岩主要分布于盆地的东南部。古流向和物源恢复结果证明,盆地沉积物主体来自于北部和西部老变质岩基底,仅少部分沉积物来自盆地的东南缘。盆地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过程主要受北缘和西缘张性断层的控制,断层下盘基底岩石的抬升与盆地边界正断层活动相关,从而成为盆地主要的物源区。滦平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火山喷发阶段、中期强烈断陷阶段和晚期填平阶段。滦平盆地代表了早白垩世燕山构造带其它同类盆地的发展过程,它们皆以小型独立的盆地发育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采用沉降分析的"反剥法",建立了三叠纪右江盆地的构造沉降曲线.该曲线具有4个较清楚的代表沉降加速的坡折,这说明在三叠纪华南板块南缘上曾发生过4次明显的构造负荷的叠加过程,这些坡折之间的构造沉降曲线较平缓,说明主要是热沉降造成.通过对盆地沉降史的定量分析和沉积特征研究,认为华南板块南缘在晚二叠世末期开始由离散边缘转为汇聚边缘,右江盆地也随之从裂谷盆地转为前陆盆地.前陆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阶段(晚二叠世长兴末期-中三叠世安尼初期,即251~239 Ma)为初始沉降和非补偿充填阶段;中期阶段(中三叠世安尼早期-晚三叠世卡尼早期,即239~225.5 Ma)主要以浊流沉积充填为特征,并伴有盆缘隆起的形成,且从早到晚盆地沉降中心自南向北推进,而盆缘隆起则由北往南位移;晚期阶段(晚三叠世卡尼晚期-瑞替期,即225.5~210 Ma)盆地由深变浅,并最终被陆相磨拉石沉积覆盖.  相似文献   

10.
鄂拉山造山带中段哇洪拉分盆地的充填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延贵 《青海地质》1999,8(1):30-35
衔接秦、祁、昆造山带的鄂拉山北北西向造山带中段的哇洪盆地,位于哇哄山--温泉右行走滑断裂东侧,为一较典型的晚三叠世拉分沉积--火山盆地。其内沉积的拉山组,含标准的晚三叠世植物,火山岩同位素测年也属同期。沉积特征研究表明,该盆地经历了拉分--退积,拉深--火山活动以及推挤--进积三个充填阶段,而且其充填过程晨盆地不断变形变位的动态中完成,形成总厚度达2635m的火山沉积地层。哇洪拉分盆地的充填机制,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层序地层学与盆地构造演化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基于现代沉积学理论和层序地层学思想,在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展布及演化特征分析基础上,对该区晚古生代地层进行精确划分、对比和层序地层学研究。进而按其沉积物特征和充填层序特点将这一时期沉积盆地厘定为三种类型,了晚石炭世本溪期至早二叠世早期(太原期)的陆表海盆地及裂陷(坳陷)盆地、早二叠世山西期近海湖盆和中、晚二叠世石盒子期和石千峰期的内陆坳陷盆地,在不同阶段的盆地中,又可划分出若干次级盆地和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尔泰山南缘蒙库盆地火山沉积构造演化与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蒙库早泥盆世火山沉积盆地的构造特征。通过对该盆地火山沉积构造演化及其与成矿关系的研究,其结果认为,该盆地是一个明显的非对称的陆内裂谷,其火山沉积构造演化过程可划分为二个阶段:早期石英角斑质火山沉积阶段和晚期细碧-角斑质火山沉积阶段。由于蒙库铁矿床的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第二个火山沉积构造演化阶段.因此铁矿床集中产于向斜构造的核部地层.并与细碧-角斑岩建造关系密切。后期的变质变形-岩浆侵入作用又对海底喷流沉积矿床起到了明显的改造-叠加富集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在《冀北火山一沉积盆地构造演化及铅、锌、银成矿特征研究》①课题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主要说明了冀北陆相(红色)火山一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研究的前提、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成果,以及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的划分和盆地充填序列与盆地构造演化的关系。该项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在火山一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火山一沉积盆地地质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早期长城纪演化阶段,燕山中晚元古代裂谷盆地构造拉张活动明显,它控制了整体沉积相带的展布,并在强烈活动期引发了一系列事件沉积。长城纪时期的古构造活动主要以四种方式影响盆地的充填,其中同沉积断裂活动在长城纪盆地演化过程中具有突发性或脉动活动的特点,记录了古地震、碳酸盐滑塌沉积、碎屑浊流沉积,并诱发火山活动形成火山碎屑重力流等地质事件。盆地的古水流、地层格架及特征沉积相带等分析显示,盆地主体展布为NE向;燕山元古代裂谷向外海出口的位置应处于中朝准地台的北部;现今所赤城-北票EW向断裂在长城纪大部分时期对盆地的沉积充填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北京西山侏罗纪盆地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盆地的形貌、充填及变形受区域大地构造的影响和控制.北京西山侏罗纪盆地是在三叠纪末开阔谷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叠纪末或早侏罗世初,开阔的谷底沉积了山间河流相的杏石口组.早侏罗世中期,盆地被溢流和喷发的南大岭组玄武安山岩充填.北京西山侏罗纪盆地早期沉积是恢复其原型盆地的重要依据.中侏罗世早期是全区重要的成煤期,下窑坡组为湖泊-三角洲及沼泽相.中侏罗世中期,北京西山盆地逐渐封闭,上窑坡组上部沉积已经在宁静中孕育着风暴.中侏罗世中-晚期,燕山运动主幕强烈爆发,盆地在接受了龙门组粗碎屑快速充填后,开始在九龙山期分化,盆地沉积中心向北辽移,在晚侏罗世期间消亡.北京西山侏罗纪盆地的演化及其变形的动力学背景与西伯利亚地块和华北地块在中-晚侏罗世的碰撞拼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赣杭构造带红层盆地原型及其沉积作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盆地原型是指盆地沉积时的构造属性类型,盆地原型分析就是按阶段的盆地结构分析法。文章暂不讨论赣杭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的火山杂色断陷盆地,而以实地观察资料和前期研究成果,对早白垩世晚期以后形成的一系列NEE方向分布的红色断陷盆地及其沉积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盆地红层下部夹有玄武岩层,已有的K-Ar年龄值为 105~98Ma,由此判断赣杭带红色断陷盆地演化从早白垩世晚期开始。早期属典型的断陷盆地,呈现半地堑式形态,北界为向南倾斜的正断层,南界为超覆不整合。晚白垩世中后期演变为拗陷盆地,沉积盆地扩大,南北两侧均见到超覆不整合,北侧部分地段保留早期断裂边界。河流沉积作用为最主要沉积作用方式,盆地中心部位可见少量内生沉积的白云岩、泥灰岩及炭质泥岩。沉积组合大致为湖泊相、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及河流相,代表了拉张型盆地的基本沉积类型,也反映了断陷湖盆由初始拉张断陷、中后期扩张为拗陷、到最后萎缩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7.
徐严  颜林杰  张佳明  栗进  姚仲伟 《岩石学报》2018,34(10):3051-3070
本研究从沉积学与年代学角度切入,聚焦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末期的演化历史。以内蒙古双井地区中二叠统哲斯组陆源粗碎屑沉积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沉积剖面实测、岩相古地理分析及锆石年代学测试等方法,厘定其沉积时限与沉积构造环境,以探讨晚古生代末期中亚造山带东段的构造演化历史。来自哲斯组的2个砂岩样品的最年轻谐和锆石组的谐和年龄分别258. 1±1. 9Ma与261. 6±1. 7Ma,在误差范围内相等,限定了研究区内哲斯组地层的最大沉积年龄约为260Ma,处于中二叠世末的Capitanian期;其主要物质来源包括华北板块太古代至早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华北板块北缘早古生代陆缘弧及中-晚泥盆世西别河组。碎屑锆石年代学与沉积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哲斯组所处沉积盆地类型为伸展构造环境下的裂谷盆地,早期具有短时间内快速充填巨厚层粗碎屑沉积的补偿盆地特征,并伴有活跃的同沉积火山与构造活动,发育近岸水下扇相沉积;晚期逐渐转变为过补偿盆地,发育陆相干旱型冲积扇相沉积;表现出沉积环境由海相变为陆相、碎屑物供应充足且近源低成熟度碎屑增多的盆地充填过程。根据沉积相组合及展布、沉积年龄与碎屑锆石主要结晶年龄间隔等特征,结合研究区存在双峰式火山岩及碱性岩带等证据,哲斯组应代表晚古生代末期的裂谷盆地沉积。上述研究提供了中亚造山带东段二叠纪发生陆内伸展过程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滦平盆地沉积地层的野外观察,系统分析了九佛堂组的沉积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鉴别出特殊的岩石类型——熔积岩;较详细的描述了熔积岩所在剖面的沉积特征,最后结合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初步认为滦平盆地为火山—沉积盆地,强烈的同沉积构造运动伴随岩浆活动,致使盆地九佛堂组沉积地层内发育熔积岩。  相似文献   

19.
胶莱盆地是形成于中生代晚侏罗世的陆相盆地,构造变形较为复杂。在野外断裂构造变形观测的基础上,结合年代学数据和地层沉积序列,确立了胶莱盆地白垩纪的变形演化历史。总体上,胶莱盆地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沉积了3套地层,经历了多个构造变形阶段。其中,发生在白垩纪的变形阶段主要有:(1)早白垩世早期,鲁东地区受区域近E—W向引张应力场控制,胶莱盆地发生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喷发间歇期沉积了大盛群;早白垩世晚期,受强烈的区域性NW—SE向挤压,胶莱盆地褶皱回返。(2)晚白垩世早期,在区域近S—N向引张应力作用下,诸城断陷盆地发育,王氏群沉积;晚白垩世晚期,胶莱盆地受区域性NE—SW向挤压,导致王氏群褶皱变形。  相似文献   

20.
陆相盆地充填层序的类型--以辽西地区中生代盆地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程日辉  刘招君 《沉积学报》1997,15(3):166-170
辽西地区在中生代发育了各种类型的陆相盆地,形成各种类型的地层。在按层序定义识别出不同盆地、不同时间的层序基础上,根据地质作用营力(如水、风和火成作用)、沉积介质与地质环境的特点将该区盆地充填的层序划分为湖盆层序、冲积层序、沙漠层序和火山层序等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层序不仅其层序内部组成各异而且其层序控制因素也不尽相同。湖盆层序是指在湖盆地内由沉积作用形成的一类层序,表现为随湖水面的升降变化沉积体系或体系域在时空上的变化。一个完整发育的层序可以反映出一个水侵-水退的湖水变化周期。冲积层序是指在流域盆地中以冲积沉积作用为主而形成的一类层序,其不明显地受蓄水面的控制,但受潜水面的影响和地形及侵蚀基准面的控制。沙漠层序是指在风介质的条件下以沙漠沉积为主体的一类层序。火山层序是指由于火山作用导致的火山物质(包括沉积物)在盆地内的充填所形成的层序,通常发育在断陷盆地的早期阶段,由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凝灰岩和沉积岩所构成。在辽西地区中生代盆地和各类型层序的控制因素中,构造因素是第一位的,表现在层序界因多为构造界面,如区域角度不整合面、平行不整合面以及构造转换面等。但各类型层序的具体控制因素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